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五年级作文 > 【实用】端午节五年级作文合集6篇

【实用】端午节五年级作文合集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87K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五年级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端午节五年级作文合集6篇

端午节五年级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午,江河上响起龙舟鼓。咚咚咚,咚咚咚,鼓点穿越历史震千古。寻找屈原的诗魂,抖擞华厦的精神。啊!龙舟鼓声震山河,万众鼓舞!这首诗歌是用来赞美屈原的,其实,端午节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就有了,端午节真正起源于 龙祭 ,屈原只是恰好在此这天投江,民间以祛病除瘟、躲避兵鬼、驱除灾难的方式将端午节给传承了下来,赛龙舟,用五彩丝缠手绕足,用竹叶包米粽、采摘艾叶、菖蒲、取蟾蜍,涂饮雄黄酒。

端午节还俗称端阳节、棕子节,龙舟节、重午节等等,另外,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常用钱财来救济穷人,他还关心国家的兴亡,人民的疾苦。很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由于朝廷的腐败,遭奸臣陷害,他悲愤难忍,愤而投汩罗江自尽。。。。相传人们在寻找他的遗体时,一路敲锣打鼓,喊着号子,还沿江洒棕子,不让鱼虾吃他的尸体,这就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屈原一生写了好多流传千古著名的诗歌,他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上将下而求索 千百年来受到广泛的传送与引用。

唐代诗人刘长卿曾写过一首诗赞美过屈原呢!你知道吗?每到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窗户上贴上 五毒 (指得是毒蛇、蝎子、蛤蟆、蜈蚣等)的窗花,目的是驱赶 五毒 保平安,还有,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插 艾虎 (艾叶)驱赶蛀虫。到了端午节,大部分地区都会举行划龙舟比赛来纪念屈原。看来屈原的名气还挺大的呢!瞧!瞧!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划龙舟,还有的喊号子,多壮观呀!他们每个人头上都绑着一个英雄节,你见过没有?

端午节,这是个有意义的节日,同时,也纪念了伟大的屈原,我好想对着汩罗河大喊一声 屈原伯伯,你好伟大!

端午节五年级作文 篇2

哈哈,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大清早,妈妈就把我从美梦中叫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妈妈对我说:“罗思梦,快起床,今天是端午节,吃完早饭我们去乡下过节去啦”,我一听,马上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完成洗漱,来到餐座旁。

妈妈在桌上摆好了几个盘子,每一个盘子里放着两个用苇叶精心包好的粽子,上面还冒着热气,我闻到一股清香,赶紧坐下,用手剥开粽叶,露出淡黄色圆锥体形状的粽子,还可以看到里面有腊肉、红枣的馅,我的口水早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抓起来就往嘴巴里塞,好烫,我捂着嘴巴叫了起来,妈妈瞪了我一眼,说:“要用筷子夹着吃,粽子里面更烫。”我细细咀嚼,粽子又软又糯,还非常香甜可口,虽然有点粘牙,可是我就喜欢这个味道。吃完第一个,我意犹未尽,很快第二个就下肚了,真的好香,好润,让我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啊,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

吃完早饭,我带上作业本,和爸爸、妈妈乘车朝乡下外婆家进发,透过车窗,外面绿油油的一片,小植物一个个庄重地挺着身子,像带着悲伤的样子。我想大概他们也在为纪念忧国忧民跳江的屈原干到伤心吧。

到了外婆家,我把妈妈准备好的水果、老年人滋补品、粽子送给外公和外婆,大声对他们说:“外公,外婆节日安康!”,两位老人笑呵呵的说“这么客气啊,谢谢梦梦!”他们把准备好的零食拿出来给我,外婆备好了丰富的食物,妈妈切菜,爸爸亲自下厨,没过多久,一道道美味菜肴就摆上餐桌了,有煮鸡蛋、小炒肉、啤酒鸭、红烧鳊鱼、空心菜、炖鸡汤,外公还摆上两瓶啤酒,这顿饭吃得我的.小肚子都块撑破了!

傍晚,从外婆家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回想起今天热闹而温馨的一幕幕。

端午节,有美味的粽子品尝,有的地方还会举行龙舟赛,虽然我没亲身看到,但我想人们都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的古代英雄屈原。

端午节五年级作文 篇3

农历五月初五,粽香四溢。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茶鸡蛋,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端午节热闹非凡,有着独特的民俗。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端午节五年级作文 篇4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能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行。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由于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能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节五年级作文 篇5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据说,它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

尽管中国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祈求健康、防疫祈病。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户户都要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等活动。这种习俗可是经过2千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人们选择五月初五那天作为端午节的原因是因为屈原是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那天抱着大石头跳下汩罗江的。赛龙舟的习俗也是从当时的人们划着小船去寻救屈原这种形式演化过来的。因为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他们就把竹筒里的米撒在水里。他们认为鱼儿吃饱了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后来这种活动变成盛着米饭的竹筒,到现在演化成粽子。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变成了一种风俗;这种风俗渐渐地在各地流传开了。

在流传的过程中,活动的内容也不断地增加了。因此,南北方的习俗也有所差别。

端午节五年级作文 篇6

随着夏季的热风,我们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大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相传在远古时期屈原对楚怀王忠心耿耿,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镶王因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百姓们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尸体,所以,将饭团用叶子包起来扔进江里,演变成今日的吃粽子;百姓们还带着自家的小船在江中寻找,打捞他的尸体,变成里现在的划龙舟比赛。

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比如:绑五彩绳,插艾草,喝雄黄酒……而我,最喜欢吃粽子这个习俗了。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妈妈总会用糯米包我最喜欢的粽子。妈妈先用两片粽叶卷成一个漏勺形状,再放一些糯米进去,因为我喜欢吃蜜枣粽子,所以,叫妈妈放进去一颗蜜枣在中间,然后,再用糯米盖上,最后,在用粽叶的另一端封口,然后,用绳子绑好。好啦,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现在,只需要放进锅里煮一会儿就好了。可是,看着容易做着难,在妈妈手中那么听话的粽叶和糯米在我手中忽然就变的不听话了。我无论怎么卷都卷不成漏勺那种形状,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卷了一个漏勺,开始放米了,本以为会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却那么难。要不就是米从下面漏了,要不就是米放多了罩不住,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包了一个似粽非粽的粽子。当最后吃着自己的胜利品时,心里那才叫一个开心。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