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敢说“不知道”作文

敢说“不知道”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W 次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敢说“不知道”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敢说“不知道”作文

敢说“不知道”作文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这样说。

“不知道”这三个字总是会从以前年少无知的我们嘴里蹦出,但一转眼,我们已经度过了11个春秋,知识的增长与“面子”的阻拦让这三个字藏得深深的,不再轻易出现了。但郑渊洁去参加笔会时却敢于当众说“不知道”。一位赫赫有名的作家竟然敢于当众说出“不知道”,试问我们身边又能有几个这样的人呢?

敢说“不知道”,体现了一种态度。“不知道”不仅表示不知、不懂,更表示一种勤学好奇,渴望求知的态度。承认自己“不知道”,可以使你对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并去钻研、深入,为自己的知识宇宙再添一颗闪亮的星。

敢说“不知道”,体现了一种诚实。从前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孔子遇到两个在争辩的小孩子,其中一个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而另一个小孩儿又说:“太阳刚出来时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只能坦白地说自己不知道。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像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敢于在孩子们面前坦然说出自己“不知道”,这样有什么不好呢?说不知道,能够让人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改进,让自己更完美。

敢说“不知道”,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和鼓励。说出“不知道”会让人感到在众人面前羞愧难当,从而促使人去一探究竟,弄懂这个问题。正是这样,才会让我们明白更多的道理,少一些真的“不知道”,多一些真正的“都知道”。

同学们,让我们敢于说出“不知道”,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吧,为了明天,我们能够把一些真的“不知道”变成真的“都知道”。

敢说“不知道”作文2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因此,我们要敢于说“不知道”。

在我们小时候常说“不知道”,但在我们长大后,这三个字就很少从我们口中蹦出了。因为我们拥有一些所谓的“地位”(比如当上了大队委,学科代表等),头上的光环太耀眼,以至于我们不愿去承认“不知道”。而成人更是如此,他们总用一些随意的语言如“我就考考你”等来掩盖自己的“不知道”。但是其实只有真敢说“不知道”才能激起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如发明电灯泡的爱迪生也是承认了自己的“不知道”才会去潜心专研,不厌其烦地做实验的。

而会说“不知道”的人有两种,一是真不知道,二是知道的并不全面但很谦虚,而这两种情况下说出的“不知道”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因此说“不知道”是一种态度,是勇敢,谦虚与坦诚的表现。

说“不知道”也是一种品质。有些人因为觉得自己早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不去说“不知道”,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其实我们现在说的很多大道理在幼儿园时都学过,如:要感恩,团结等,但这些要用一生去践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尚有很多未知的变化,因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什么都知道的。

说“不知道”更是一种态度,它并不是无知的表现。如《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对军事并不精通,也从不知道诸葛亮,但司马徽和徐庶向他再三推荐诸葛亮,因此引起了刘备的'好奇心,于是他决定去寻找诸葛亮。事实上刘备去了四次,每次去要么见到诸葛亮的朋友,要么是诸葛亮的丈人。但刘备放下不必要的“尊严”,去一次次请,才将诸葛亮请出山。

连刘备这种帝王之才都可以放下身段,谦虚待人,敢于说“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却做不到呢?

所以,请扔掉那些无用的“包袱”,放下身段,敢说“不知道”,才能走出更好的人生。

敢说“不知道”作文3

生而有涯,学海无涯。人的一生是有尽头的,但学习的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有许多东西,我们都不可能全部正确知道答案。不必不懂装懂,直面回答我不知道,这何尝不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呢?

孔子教导弟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里,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没有怕自己丢脸而去欺骗或是找借口,真诚的回答他们我也无法判断。像孔子一样名气这么大,学识如此渊博的人,都有可以承认不知道的胸怀,那么我们,面对不可理解的知识时,又有什么可隐瞒的呢?

在学校中老师经常说,她们不是无所不知的,老师也和我们一样也还有许多东西要去学习。语文课时,老师对于大部分内容,都能一一传授给我们。可是一旦遇到老师自己也拿捏不准的,她从不隐瞒,总会笑着让大家拿出字典查一下,我们因此也就会意了,刨根问底也要把不知道的弄明白,对于不知道的知识,不能含糊。

进入初四以后,老师对我们要求更加严格了,要求我们在一个星期内每人必须问几道自己不会或上课没听懂的题,我一开始不以为然,觉得老师有点小题大做了。但为了过关,我也就随大流跟着同学们去了,只是为了刷个人数。可是后来发现,因为每天都只是去刷脸,并没有真正提问自己不会的难题,几天下来,竟没有一丝进步。从那几次之后我明白了,我不能为了应付而去不懂装懂,找出自己的不知道,为自己解惑而去,才是真正的目的。

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未知等着我们用不知道来开启。没有谁能通晓所有知识,所以我们不用过于在意自己不了解的。只要努力去学习,填补自己的空缺,为自己的不知道而努力,这样才能从不知到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