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四年级作文 > 【实用】家乡的春节四年级作文三篇

【实用】家乡的春节四年级作文三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W 次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春节四年级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家乡的春节四年级作文三篇

家乡的春节四年级作文 篇1

我家乡在文成,那里春节热闹非凡。在除夕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新年物品:衣服、春联、小零食……当然,做年夜饭食材必不可少,有些人家还买了灯笼挂在门前。

除夕那一天,我家要进行大扫除,用干净环境迎接全新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人数不胜数,为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平平安安。除夕夜则是过年一大“重头戏”。还没等到天黑,炮声早已“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长辈们顾不上看风景,手忙脚乱地把家里布置好,而妈妈则跟姑姑、阿姨们一起精心准备年夜饭。天空变得更加漆黑了,远处烟火光芒却没有减弱。孩子们趁着这个时间从屋内跑出来玩。女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述说着自己对新年期望。而男孩子们,总是爱调皮捣蛋,玩火、扔石头、放危险鞭炮,他们哪一样没做过?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家长们忙完后会把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关在屋里,不让出门。

春节联欢晚会大约在七、八点就开始播出了。这时,年夜饭也差不多做好了。香喷喷饭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长辈们允许吃饭后,才能动筷子。大家在除夕夜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年夜饭,看着欢乐春晚,整个县城洋溢着浓浓年味。吃完饭后不能睡觉,要守岁。这时,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时不时能听到几句表示赞叹家乡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整个县城街道上空荡荡,全县都在休息。中午左右,大家都起床了。穿上新衣,争先恐后地去亲戚好友家里拜年,送上美好祝福。而像我们这样小孩子,都要说祝长辈们万事如意、寿比南山之类话,才能拿到压岁钱。不过,拜年目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大家能够在新一年里能够更好地生活。

元宵节到了,家家做汤圆,到处都能闻到汤圆甜美味道。

过了元宵节,春节差不多结出了。春节悄悄地到来,又随着我们欢笑声悄悄溜走。春节,承载着我们期望与欢笑。

家乡的春节四年级作文 篇2

过年越来越近,免不了思念家乡的过年的风俗。因为爷爷和奶奶到外面来住了,而且父母又要赚钱所以很少回家乡过年,记得小时候在家乡过了一次年,那时有许多的习俗。

  准备年货

年29,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了。妈妈去集市买一些鸡鸭鱼肉之类的,年龄较小的孩子就和爸爸去买糖果,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就在家帮忙做饺子、年糕和豆腐。

  除夕

除夕是最忙的时候了,爸爸忙着贴对联、年画。妈妈忙着把肉、菜之类的给洗了,而我们呢!调皮的孩子就在外面玩耍、乖巧的孩子就在家里给父母打下手。天微微暗时,个个人都要洗澡了,之候就换上新衣。一家人坐在桌子边吃团年饭。不过在这之前还要放鞭炮呢!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的早饭也有讲究,一般是吃除夕夜吃的剩饭剩菜(这表示“年年有余”)或吃面条、米粉(表示住老人长寿,全家鸿运长久)初一在说话时不能带有“死”字,也不能骂人,这是不吉祥的`!

  拜年

在我们家乡,拜年时一项巨大的“工程”,它占据了过年时间的大部分。初一、初二是去爸爸那边的亲戚家拜年,爸爸这边拜完了,就到妈妈那边去了。拜年对我们小孩来说肯定是一件特好的事情,因为有红包收啊!

  元宵节

每逢元宵节,我们家乡就有两个习俗,一个就是迎老爷,另一个就是烧火龙。

迎老爷

元宵节的一大早,“老爷”就从老爷宫里抬出来,在大街小巷走过,当“老爷”来到你家门口时,你就要放鞭炮,并在“老爷”的香坛上插上几柱香,一保今年发大财。晚上还要在“老爷”面前做大戏呢!

  烧火龙

在元宵的晚上,就会有几个强壮的叔叔抬着几条插了烟火的龙。这个习俗源自于清朝乾隆六年,是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的祭祀活动。人们通过这个活动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火龙点上火后,龙上面的烟火像花似的在空中绽放,可漂亮了。听说被烟火炸到的水泡越多,说明今年会发大财。

家乡的习俗就是那么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到处充满着温馨和欢乐。到处充满人们对家人的祝福。

这就是梅州的春节,到处洋溢着人们的欢笑。

家乡的春节四年级作文 篇3

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忙得不可开交。大扫除是春节前必做的事情,将家里里外外清理一遍,除旧迎新。同时,还要准备各种年货,吃的、喝的、用的,每天街上的人都络绎不绝。

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相比就轻松多了。早上边逛街边买来对联、灯笼、鞭炮和烟花,回家后便三下两下扯下旧对联,小心翼翼地贴上新对联,换上新灯笼。除夕晚上,除了万不得已,都要去长辈那儿吃团圆饭。团圆饭也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思是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分岁酒一般有十盘冷菜,每盘上都有一小片切成薄片的红萝卜放在顶端,以示讨彩。在中途上的大菜中,绝对不会少了芋头、鱼和年糕。芋头的“芋”谐音为“余”或“裕”,表示吃了芋头会在新的一年中家庭收支有余,逐步富裕。吃鱼也是象征“年年有余”的意思。而第一个上的菜一定是年糕,表示“年年高”,有时也用面条,因为面条又长又瘦,谐音“长寿”。

然而对于小朋友来说,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吃分岁酒时长辈给的压岁包。压岁包,其实是压祟包,因为“岁”与“祟”是谐音,所以大家都念压岁包。“祟”指鬼怪害人,“压祟”便是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晚辈得到压岁钱便可以平平安安度过这一年。

吃完分岁酒,便各自回家。一般除夕晚上大伙都不睡觉,要“守岁”,迎候新年的到来。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都争先恐后地开始放鞭炮和烟花,放眼望去,整个天空都是五彩缤纷的烟花,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震耳欲聋,象征着送旧迎新和接福,俗称“接年”。大年初一这一天是不出门走亲戚拜年的,这一天还不能洗澡、洗衣服。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可以走亲戚、拜年。

一转眼,到了正月十几,街上过年的喜庆渐渐淡下去了。大人们开始上班,小孩子们也准备开学了,一切慢慢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