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历史的记忆散文(通用13篇)

历史的记忆散文(通用1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7W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的记忆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的记忆散文(通用13篇)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1

张晓风在《不朽的失眠》中,以丰富的想象,敷演了张继在落榜的不眠夜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张继虽然失去了原本期望中马蹄轻疾衣锦还乡的荣耀,历史却记住了他那晚的失意忧伤,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于是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世人依然在吟诵那晚他写下的诗章,却无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欢喜。

历史也是有记忆的么?如果有的话,历史为什么不记住金榜题名的风光状元,而选择铭记一个名落孙山的落魄士子呢?我们回首历史时可以发现,原来历史本身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后,身心受到巨大的创伤,但他忍受着耻辱与痛苦,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执著,实现了当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誓言。他用自己饱经沧桑的双手,完成了《史记》这一旷世奇著,给后世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已成流传千古的佳话。他用全部精力编写的《太史公书》以及他在诽谤和嘲笑中磨砺出的坚强与刚韧,都被历史的记忆深深地镌刻。

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一代又一代的文官武将随春秋代序,又有几个能被历史所铭记呢?而“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东平仅仅为官七日,有着清风一样的政绩,却处处受人排挤。他穷途无路时狂饮烂醉,放声号哭;他对待他人时爱憎分明,擅用“青白眼”;他处在强权乱世时清正高洁,从不曲意奉承。他乖张的行为与率真的性情如赤子般明快单纯,也同样被历史的记忆清深深地铭刻在其中。

乌台诗案使苏轼被谪贬到黄州一方窄窄的水土。他的政敌窃笑着,看他不羁的灵魂如何消沉,看他傲岸的头颅如何低垂。那个三月的一天,苏轼在通往黄州郊外的途中,恰巧遇上一阵雨。面对突如其来的料峭风雨,他依然且行且歌,从容不迫地跋涉在泥泞中。是啊,刚刚遭遇过一场政治上不测风雨的他,不也是从那锁定周身的阴冷无情的目光中,从那灭顶而来的流放异地的谕旨中,从那在心头挥之不去的如梦魇般的日子中气定神闲的走过来了吗?现在面对眼前的萧瑟,怎么能不达观从容呢?这一幕印在了在历史的记忆中永不褪色。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时间像流水一样永不间断。历史的记忆如铜制编钟浑厚而清亮的敲击声,足以穿越中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历史所铭记的,不仅是司马迁尽心竭力创作的《史记》,更是他坚强刚韧的意志;不仅是阮籍清廉的政绩,更是他坦诚直率的品性;不仅是苏轼由感而发的《定风波》,更是他达观从容的作风。所以说,历史记忆的选择,必定是深刻而睿智的。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2

《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不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

《醒园录》代李化楠撰,其子李调元整理,因家中有“醒园”故取名《醒园录》。全书分上下两卷,共记载了一百二十多种关于调料、饮馔及食品制法。书中所收菜点以江南风味为主,也有四川当地的风味。

《食珍录》这是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写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余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职是黄门郎,到南朝齐时升为太子庶子,后来担任祠部尚书。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有一次皇帝向他问起烹饪的秘诀,谈得投机,皇帝不觉醉了,非常难受,虞宗就献上“醒酒鲭”,算是帮了皇帝的大忙。

虞宗的《食珍录》里,记载有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各物。例如,“炀帝御厨用九牙盘食”,“谢传有汤法”,“韩约能作樱桃,其色不变”,“金陵寒具嚼著惊动十里人”,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清异录》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异录》,是他杂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写的一部随笔集。书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个门类,共有648条有关内容。其中和饮食有关的果、蔬、禽、兽、鱼、酒、茗、馔八个门类,共238条,占全书三分之一强。文字具有消遣取乐的幽默风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史。书中记载隋代的《谢讽食经》、唐代韦巨源的《烧尾食单》,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两代宫廷与官府筵席唯一较为齐全的食单。其他如:果、菜、禽、兽、鱼等烹饪原料,有的写其营养价值,有的谈到烹调技法,都是研究烹饪技术发展的可贵资料。

《食经》谢讽著的《食经》成书于隋代,是饮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书记载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约五十种。其中有脍、羹、饼、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动物原料为主制成的菜肴,如“飞孪脍”、“剔缕鸡”、“剪云斫鱼羹”等。从有的各目前冠经人各来看,如“北齐武成王生羊脍”、“越国公碎金饭”、“虞公断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华饭”等,都是王侯贵族的饮馔。而有的各目讲究,如“千金碎香饼”、“乾炙满天星含浆饼”、“撮高巧装坛样饼”等,反映出当时饮馔已达到非常精美高贵的水平。

《本心斋食谱》作者署名是宋代陈达叟,因为室名本心斋,所以又称本心翁。作者自述:常在书房里起居闲坐,玩味《易经》,床上围着画有梅花的纸账,用石鼎烹茶,自己的饮食崇尚清淡。有客人从外地来访,脸上流露出饥饿的神色。作者叫书童端上净素饭菜,客人品尝后说,没有尘俗气味。主客讨论食谱,就形成了这本书。全书记蔬食二十品类,均以蔬菜类名标目,如:菜羹、韭菜、山药、笋、藕、绿豆粉丝、水引蝴蝶面、水团、白米饭等。每类后面都附有赞语,赞语简括,均为十六字。还有“小引”说明其制法,或揭示其特点。如“水团”条,制法是“秫粉色糖,香汤浴之。”赞文为“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这种记述方法,表现了作者富有文学素养,又因所用赞体简要,类似歌诀,容易背诵,所以就便于普及。

《山家清供》是南宋的一部重要烹饪著作。内容以素食为中心,包括当时流传的104个食品,夹叙夹议,丰富多采。唐代杜甫有诗云:“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南宋时的林洪撰著《山家清供》,即杜甫诗中的山家、野饭,意思是山居家庭待客用的清淡饮馔。全书二卷,记述以素食为主,亦有少量的荤菜,如饭、羹、汤、饼、粥、糕、脯、肉、鸡、鱼、蟹等。选料大部分为家蔬、野菜、花果、粮米,部也有取料于禽鸟、兽畜、鱼虾的。用料尽管平常,但由于烹饪方法奇妙,同样给人们以丰富的启发和借鉴。许多菜肴别出心裁,各具一格,足可使人窥见当时烹饪技术、烹饪艺术所已达到的水平。

书中有不少是用中草药加工制配的食疗饮馔。如:萝菔面这一条下称:“王医师承宣常捣萝菔汁搜面使饼,谓能去面毒。”而麦门冬煎,则是纯药物,其标目下称:“春秋采根去心,捣汁和蜜,以银器重汤煮熬,如饴为度,贮之磁器内,温酒化温服,滋益多益。”由此可见是用纯药物加工和蜜制成,并加温酒后服用的一种保健饮料。总之,此书对了解江南饮食风貌和南宋烹饪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3

我向来是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无奈以前不开窍,竟把那时间耗费在搭讪上,现在想想都觉得可耻。要是没有中考失利的教训,可能就要步入窃香偷玉之流了,还谈什么成就。可是春季来临,就算不去采花,也总得嗅到些香气,忍不住翩翩起舞一番,但只是在幻想的世界中。

有人说,大学以前的爱情是奢侈品。的确,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纯净度上来说,都可称得上是“后无来者”之境地。暗送秋波者有,千里传书者有,高山仰止者有,遐想幻境者有,这些都是形形色色的春心萌动。

刚开始,恋爱风气还没有高涨的时候,那几个少数人享有的恋爱是受人羡慕的。我也忍不住想要恋爱来激发学习的动力了。当时有个很有趣的现象,男女相配“门当户对”,长相、性格的匹配都是那样充满青春的气息,带有美好的遐想,和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后来很多人分手了,种种原因都有,但绝对不会逃出历史的轮回。

一会儿,春季结束,迎来了夏季。这是个躁动的季节,男男女女都衣着单薄了,也许当时大多数人的思想还是比较纯洁的,可也保不准有些人涉足禁区,开始狩猎活动。听闻当时有一个离我们很远的一个学校里,有人怀孕了。当时的人,争相唾弃,都引以为耻。对于这般少男少女来说,说都难以启齿,何况是这样越轨的行为呢?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决绝,因为有人打响了一炮,就一定会有人等子弹飞一会儿。飞着,飞着,就一炮接着一炮了。有打猎的猎户,就一定会有制裁机构。那时,因为大多数人是有意打猎的,所以有没有帮助“捉奸”的,也没人知道。毕竟,很多汉奸都没有什么名气。功劳全让班委“揽”去了,这也是唯一敢和学生群众明着对干的。也许这些班委有纸包不住火的无奈,也有邀功请赏的心态,总之讲义气的是少数。

我的故事不是如电视剧般一见钟情,或者患难与共,也不是小说里才子佳人一般风流俊爽,只是在淡淡的相伴中生了情根。于是,我在鼓足勇气那刻起,刨除了一切的顾虑,甚至忘记了自己,一手牵起她的手,一手捂着她的耳畔说:“我喜欢你。”她的脸立刻涨得通红,当时我们俩的心都砰咚了好一阵子。虽然少了不少传奇浪漫的情节,可却让我感到真实塌心。至于一见钟情的浪漫可能是不会有了,但患难与共的传奇却有可能出现,这也是考验我们情感的最佳方式,也是我们情比金坚的见证,我是这么想的。

人人都有一种情怀,那就是“我是特殊的”。暂且不谈这种情感究竟包含了怎样深广的内蕴和决心,可是不正视历史,也不愿去历览遗迹,总结经验教训的人,注定要走向沉沦。当时的我,志气高昂,自信能够驾驭情感,仅仅因为我相信我可以对伴侣负责,她也不会无故离开,所以这段情感注定美满幸福。当时的我,只有17岁。她,只有16岁。

我不善言辞,喜欢将情感默默地埋在心里,所以显得平淡至极。我们的恋情在当时也算是公开的,但我从不担心有人会告诉老师。要是可以的话,我希望有一次机会,那就是在我们牵手的时候,班主任就在我们的面前。这也是对那些没有觉悟的人的一种表态,如果你们的恋情真是纯净的,为何只是耽溺于情感,而没有高度的觉悟,为何在别人的面前要将牵起来的手缩回去。这是一种羞愧,像是对罪恶的遮掩一样,爱情何至于堕落如此?

那时每天晚自习结束后都会陪她走出校门。记忆中我只有一次没有送她,什么原因也不记得了,也许是出于一种倔强的逆反心理,觉得我们疏远了。隔了一天,我才知道她很在意这点,我对她说我学习的太入神了,其实她哪里知道我是耍情绪。不过这次倒是让我暗下决心以后一定不会爽约了。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诶,我只是和你研究研究吗,你干嘛这么认真呢……不需要吗……”

以前的我,选择了不需要,这是不是也预示了我这段感情的结束也不需要?可是,不需要的理由是在我,有没有理由却在她。对于这段感情,我充满了困惑、绞痛,从此变得沉郁起来,于是我不断问自己“她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惊叹号?还是一个句号?我脑子里为什么充满了问号?”

毕业前夕,她说,她有封信要交给我。我没有回应,只说知道了。有人说女人心,海底针。我不赞同这种说法,我想说人心难测。能够告诉你理由的答案,在爱情这方面,是可以补救的。我是很想补救的,但我知道我们却是补救不了的,所以我决心不看这封信了。因为我实在无法相信她对我有过真实的情感,即便有过那也是过去了。我不懂她,她也不懂我,这就是肤浅。

现如今,很多当时的恋人相隔两地,都否定当时的情感。多半的理由都是那时候不懂事,不切实际。我说这不能仅仅用现实来衡量,在我这个深切体验者看来,那时候的恋爱是纯净地不沾瑕疵的,但正是因为如此,才会破碎地也是令人如此心醉惝怳。可破碎的原因虽有来自外界的因素,多半还是自己的修养和觉悟不够高。机械地否定那段情感,这是对美好的一种抹杀。越是否定地彻底,堕落地越深。人不应该耽溺于回忆,但也不该淡忘历史情感,仅仅用僵硬的世俗法则去衡量世界和他人。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4

如果说一株枣树是一页历经岁月积淀的纸张,上面散落着灵动文字的话,那么,千万株枣树连接起来,形成这片庞大的枣林时,就挥写出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巨著。我无法想象这些枣树在千年的岁月中是如何静谧而又安详成长的,它们与世无争、默默无闻,静静感受着渐行渐远的时光。它们已然具有了灵气,具有了大地上特有的朴拙之气,沉稳、厚实和庄重,让人感到亲切。

徜徉在枣林里,我感受到了大地的温润。

码头镇邵家村的这片枣林安静的分布在村子周围。村子不大,只有百十来户人家。邵家村藏匿于这些高大茁壮的枣树林里,也就有了仙火气。清晨或者黄昏,万物俱籁而炊烟缭绕时,村子里偶尔的鸡鸣犬吠化作了一曲美妙的音乐。我向来喜欢这种静谧,能使疲惫的心灵得以净化,一切的苦闷便烟消云散了。身居城市,行走于车水马龙之间,我们缺少的就是一种心灵上的安静。我们面对的是乏味的数字、生硬的文字和坚冷的水泥墙,那些漂浮在心头上的蓝天与白云,乡村与田野,只能在梦中萦绕而过,朦胧中不过是一片模糊的影子而已。我一直在想,漂泊在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里是不是与大地隔离了联系,是不是失去了大地特有的温度和跃动?那些来自大地深处的呐喊已经变得渺小而又遥远了。

枣林里氤氲着泥土的芬芳,当然,也掺杂着万物生长的芬芳。田埂上不知名的野花开的正浓,枣树下的种植的花生成长正茂,小草匍匐在田地里,通身碧绿,小巧而又玲珑。有了这些,整个枣林中也就有了烟火气。这种气韵是流动的,像天边的云朵,飘渺而又灵动。在人间,在邵家村,在这片广袤的枣林里,这种气息缱绻流淌,那里面飘荡着乡野农家汉子粗犷高亢的歌唱,他们叫醒了沉睡的大地,引来了春风送暖枣花飘香;那里面激荡着黄河波涛汹涌直向东的豪迈与激昂,滚滚浪花则像岁月的脚步促使着枣儿熟花生香。我来的时候正直盛夏,枣子青涩,就像面颊含羞快要出嫁的女子一般,青青的、涩涩的,但透过枣林,我却看到了秋日的火红。隐匿在城市包围之间的这片枣林,眺望着滚滚黄河、八面荷塘的这片枣林,她的红火与娇羞化作了一团温暖的火苗,温润着我们冰冷的内心。

怎么了解村庄的历史,不如去问一棵树。

树木无声,却在流失的岁月中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息繁衍。大地无声、枣林无声,但它们内心生出却无时无刻都传出滚滚呐喊。生命也是一种呐喊。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女子游走于枣树的臂弯里,像是找到了生命中的最爱。爱情的信任、家庭的依托,有时候靠的就是一个坚实而又温暖的臂膀。这些枣树是村庄的依靠,也是村庄生命延续的见证,它们在村子的另一种变迁中得到了生命的升华。我想,环绕在枣林中的村子以及生长在村子里的人一定是幸福的,这是一种纯净、一种安然、一种无虑和一种寄托,他们在枣林激荡气的微风里安然入睡,在枣林响彻起的呐喊中慢慢醒来,生命的时光便如水般流走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种流水,或湍急或平稳,无声无息便在岁月的沉淀中烟消云散而去。这并不是虚度,而是一种解脱,同时,也是一种境界。平平静静过一生,也是一种至高的生活禅理。

清晨起来的时候邵家村炊烟四起,枣林中飘荡着乡村饭菜的浓浓香气,它们接受着农人最淳朴的飨食,在第一缕初升阳光里静静舒展枝叶。旧时光走远,新时光来临,四时四季变换交替,老枣树已经变得宠辱不惊。

微风吹来,醉了邵家村,醉了枣树林,醉了八方游客。若常来此地小住几日,也会醉了心中那份久违的乡土梦想。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5

前些时日我在杭州参加笔会,晚间酒后独自到西湖游览。天气是潮热的,又带些沉闷之气,赏景的心情也就消了三分。走到断桥时竟然下起雨来,不是很密,雨滴却大如豆,雨也是热的。断桥边上布满了荷花,在雨中自然别有风采。天上无月,水里映着斑斓灯光,荷花也就五颜六色了。月夜赏荷自古有之,古人的心境是追寻一种高古与洒脱,自有风度。今人赏荷却少了几分从容,镜中花水中月,匆匆一瞥,只不过留下个印记而已。西湖的荷花娇气、温润,占了南方水汽的缘故,怎么看都像闺阁里的娇羞女子,别有风情。

码头镇的这片荷花,浩浩荡荡十里之遥,气势上自然不逊于南方的荷花。我一直以为南北的荷花有所不同。南方的荷花是温润的,浩淼之间,水气缱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的荷花也就流露出了羞涩之感,让人生出些许怜意。北方的荷花是精壮的,叶大亭亭如盖,叶杆中正笔挺,花朵则豪迈奔放。北方的水柔中带刚,有骨子傲气,生在此中的荷花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孤傲。但这种孤傲却给人以亲切,能在炎炎夏日里激荡起缕缕清风,让人不禁心神荡漾。

我曾见大千居士画的荷花,或是泼墨、或是泼彩,皆潇洒大气,温润有余。大千笔下的荷花是南方的,是带着盖头的女子,款款之间有种少女的丰盈,未等近前观赏,水汽已经涌到眼前了。大千先生一生爱荷,画荷无数,他以“君子之风,其清如穆”喻荷,盛赞其高洁。

白石先生北上后画风大变,所画荷花大都有乐观健朗之神气。先生所画的无论是秋荷、残荷,还是缀以虫鸟的荷趣图,荷花的形象皆挺拔而厚重、苍劲而清健。白石笔下的荷花是北方的,庄重质朴,如脊梁耿直的少年,别有一股英俊之风。他的荷花有生活的味道,是人生漫长的体验,是生命至纯的升华。

码头镇的这十里荷塘,风卷荷叶,波澜壮阔,岂是画家笔下所能绘就的?同行的一位摄影家说,荷花开时一般在早晨六点至十点左右,水汽升腾,花瓣渐开,且天气清凉,是赏荷的最佳时间。我为此起了大早,只为这十里荷塘而来。水是黄河之水,荷是北方之荷,微风乍起,十里荷塘中飘起清幽之气,煞是喜人。

荷风十里,烟气浩淼,视野之内尽是碧叶红花,偶尔有鸟跃起,也是通身碧绿,脆鸣几声消失于远方。水里也有小鱼跃起,跌宕起圈圈涟漪。此时的这种跃动,却又像画面里的平静,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生态是一种平衡,平衡则是自然。这块隐于市的码头镇给人带来的不仅是十里荷塘的惊喜,更是对自然生态的维持与延续。身处十里荷塘之中,仿佛自己已成了一株荷花,那些藏匿于心底深处的抱怨、哀怨、人世间的冷暖悲欢、爱恨情仇,都在浩荡的清风中烟消云散了。深处闹市,我们已经用一把无形的锁关闭了心灵,已经把自己与自然隔绝起来,我们所面对的只不过是碌碌而过的时间而已。生命,已开始变得生硬而不解风情。在十里荷塘之处,我们打开的又不仅仅是一把锁,而是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融入进荷花的高洁之内,融进这和谐的自然环境之中,从而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

一位中年汉子摇橹而来,一叶扁舟,一挂薄网,身后是一个陈旧的陶桶。奇怪的是,桶里面竟然插着一支含苞待放的荷花,谁说北方汉子不懂浪漫,这株荷花便是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在荷花的间隙之处,汉子稳住小船,扁圆的渔网也呈现出荷叶的飘逸形状。十里荷塘中缺的就是这种景象,一静一动,动静相宜,整片荷塘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我想,有水有荷有无尽的欢乐,人世间莫过于此。一切功名利禄与悲欢离合终会随风散去,而这荷风十里,却是年复一年的延续着,经久不息。深处其中,感悟其中,我们久久不愿离去。

码头镇,因荷花而生动。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6

在我的记忆里,每一次离开村子就觉得慢慢地走远了,好像永远不能回来一样。所以,不管我到村子三里远的学校上学还是和小朋友到附近的街市上赶集,总是一步一回头的看着这座小小的村子,生怕它在我的记忆里抹去。那时候村头有一棵很老很老的枣树,歪着头像看着一切来村子里的人,我想,我一定得把这棵树记下,无论我回来时村子变的多么美、多么的大,没有老枣树它都不是我的村子。然而,我还是越走越远,对村子的印象,只有在梦中想起它了……

住在码头镇邵家村时,我感受到了村庄久违的亲切。

在邵家村,人们以农为生,平平静静地几代延续下来。村子是鲁北平原上常见的那种村庄,小巧而又玲珑。高低错落的房屋,缱绻的炊烟,以及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叫个不停的麻雀构成了村子独特的风景。当然,还有驼了背的老者聚在一起享受着剩余的时光。在炎热的夏季,他们会在村子一棵繁盛的老枣树下乘着凉;寒冷的冬天,他们会倚在墙角里晒着太阳。老人们围成一个圈儿或倚在墙角下列为一排,然后开始诉说比他们还老一辈人的事情和自己一生的见闻。他们是不会闲谈村子里其他人的长与短的,一个相同的故事在他们嘴里多次的咀嚼,无数次了,会越来越有味道的。村子是一坛陈年的老酒,日子久了也会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村子里有讲不完的故事,就连屋檐底下的麻雀也会探出头来倾听来自村子里的语言。它们是存不住话语的,会飞向邻村、田野、蓝天,然后向邻村的麻雀、田野里的玉米、闲适的白云把这些故事讲出来,乐此不彼。它们在春天鲜艳的花丛里或秋日金黄的谷穗中飞起飞落,跳舞、唱歌和聚会,然后,又结伴而回,它们是村子里最幸福的鸟儿。在那个年代,鸟儿是传递信息最快的使者,春天,花儿开了,蜜蜂舞了,燕子便会从南方飞了回来,找寻它们往年的巢儿。它们装了一肚子南方的故事,累了的时候,会站在院子里的凉衣绳上,用歌唱的形式把故事讲出来,这往往会吸引许多鸟儿驻足倾听,以及在院子里收拾农具的农人。当然,到了深秋,燕子向南方做着长途跋涉的时候,也会带走北方村子里的故事。我想。它们会在南方的某一个角落把村子里的故事说给其他的鸟儿听的。

我想,如果我不离开村子,会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就像父亲一样,侍弄散发着芳香的土地,倾听着麻雀的见闻还有燕子带回来的故事,然后在村子安静的夜里睡去,在露珠垂落的清晨醒来。然而,我还是离开了村子,像燕子一样,带走了村子里的故事。

有时候,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我会看见几只落脚的麻雀,它们带来了村子古老的气息,然后带走了我长长的思绪离去。它们又回到村子里去了。

所以,每一次离开村子我总是想,就这么渐渐地离村子远去么?父亲和母亲会扛着锄头把我送到村口的老枣树下,然后我一步一步地向村子的另一个方向走去,父亲和母亲又扛着锄头走向他们的田地。我把自己当作了一只燕子,然而,我这只燕子会有归期么?我想,我的灵魂一定留在村子里了,要不然为什么对它魂牵梦绕?我的灵魂会像燕子一样盘旋于村子的上空,或者像一棵树一样,扎根于村子这片平静的土地上了。

在邵家村,我感受到了她心跳的律动,感受到了她的温暖与温馨,徜徉在她温润的臂弯里,远去的时光又一次慢慢拉近,生命得到了轮回。

村子渐渐远去,但会永远装在心里。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7

眼下各大电视台的相亲类节目很是红火,可谓异彩纷呈、如火如荼,令人眼花缭乱之余,为那成功在节目中牵手的幸运儿而高兴,也为劳而无功者而遗憾不已。每当看到这类节目,总使我的心中难以平静,因为我曾有过一段比他们还要艰辛漫长而又曲折的相亲史。既然能称之为历史,那就肯定有着特别的意义,一是因为持续时间长,前后竟历经了3个年头;二是因为人数多,我总共有11个相亲对象;三是因为对我的人生影响深远。那一幕幕相亲往事虽已经时隔多年,但是今天仍历历在目,犹如发生在昨天一样,使我无法也不想忘却。下面,我就以时间为顺序,逐个回忆一下与她们的相亲往事,把久积心中的情感写下,以此来纪念我的那段难忘的岁月,也借以怀念那些与我今生有着或深或浅缘分的女孩子,抚平我因思念与遗憾而失眠无数个夜晚造成的心灵创伤。

2005年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六。

这时的我尚在初中三年级就读,因为上学晚,加上基础差,没少留级。这时的我刚在一个多月前过了十七周岁的生日,虚岁已经十八岁了。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半大小子,如果说现在还不渴望爱情,还不巴望着接触女生,还不因为相思心仪的女孩而苦恼,那就完全不正常了。作为农村的孩子,自然要受农村旧习俗的约束,按规矩我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于是,就在这前两天,我的大表姐和五姨夫脚前脚后进了我家,为我带来了好消息。因为到腊月二十六我们补课才算正式结束,加之这一天又是个逢双的好日子,况且春节前已经没有几天了,于是就在这一天,我一下子相了两次亲。

早晨天还没有亮,妈妈就把我叫了起来,让我换上新衣服,与她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往北去。我尚残存的睡意被寒风一刮顿时消散了,清醒了许多。我感到这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因为我与俺五姨夫的这个外甥女小敏同在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上学,教室相邻,又有着好几个共同的老师,我们可以说是很地道的师兄妹关系。我们的事情成了,以后在学校里咋办?总不能搞一次轰轰烈烈的校园爱情吧?我是个比较内向的人,况且还是一班之长,怎能带这个头儿?如若不成,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那就更难受了。怎么办呢?我想到了逃跑,但是又感到不妥,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失信于人可不好,何况这是俺五姨夫和五姨妈做媒,他们一番好意为我张罗,不求我回报啥,我咋能不识好歹,去让他们寒心呢?那就去吧!尽管并不想去,可事已至此,还能说什么?与五姨夫会合后,他又交待我几句,然后我们三人向目的地奔去。下了车子,看到她和她的父母微笑着往这边迎接,我心里分明感到了一股暖意。到了屋里,她妈给我抓瓜子儿,我忙站起来接住,之后在妈妈的暗示下,我又忙着掏烟。可是烟盒子撕了半天就是撕不开,我心里直埋怨:知道我从来没有挨过这东西,为什么不提前替我拆开呢?还好,终于撕开了,拽出来一根让给她爸,过后才忆起忘了给俺姨夫一根了,不过他又不是外人,想也不会与我这个小孩子计较的。我坐在那里听大人们聊天,偶尔也插句话,以免尴尬。我不时拿眼睛瞅她,虽然也并非第一次见到她,可以前哪有这么近的距离呀!见她也穿了一身新衣裳,背后甩了条柔顺的马尾辫,被口油润的发闪的双唇一张一合间便露出来两排整齐而又洁白的牙齿。见她笑得很灿烂,我心里也乐开了花,尽管我并不知道她的笑是否因为我的缘故。大概过了十分钟吧,我们借故要走了,他们忙客气地挽留。我奇怪的是为什么不让我与她单独说说话呢?因为我的爷爷以前当过生产队干部,后来又做过走南闯北的商人,结识了周围十里八乡的许多人,加之人缘好,又爱管些闲事,所以老喜欢给人家牵线搭桥,有好多回都是在我家相的亲。那时候我年龄小,他们也就不刻意让我回避。见别人相亲都可以俩人单独说话,那么我们的机会被谁剥夺了呢?

一路上,妈妈老问我认为她怎么样。说实话,我也说不清。她长得是不错,可是在一起过日子,光长得好有啥用,关键还得能干活。反正我知道自己干农活不中,要是她也不在行,这日子咋过?回头又一想:想恁远干啥?人家啥态度还不知道,八字还没一撇呢!况且现在还都在上学,早着呢!

回家匆匆吃完饭,我和妈妈又骑车到了表姐家。因为路远,到那就已经十点了,表姐忙带着我们去了娜娜家。竟然见到娜娜家门前站了一群人,从没有见过这阵势的我立即紧张的低下了头,幸好妈妈提醒:“快给大家打个招呼。”我忙舒口气,抬起头,尽量微笑着对大家说:“都在这玩么!”大家“嗯”了一声,随之又从人群中冒出来一句:“这不是俺的班长吗?”

“坏了!”我心中叫苦不迭,最怕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桩婚事无论成与不成,被自己的同学得知,传扬出去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啊!何况自己是一班之长,得注意形象啊!但是事已至此,又为之奈何?只好硬着头皮进去,见到了比我大一岁的娜娜。她辍学好几年了,一直在外打工。当大人们都离开后,我们聊了些家长里短。严格地说,这应该算作我第一次合格的相亲,因为早晨那次省略了俩人单独说话的环节。见她的脸又细又白,而且看起来文静内敛,像个勤劳善良之人,我心里很是满意。

不知为何,这两段姻缘都胎死腹中了。我也没有多想,因为马上就要中招考试了,我必须努力备考。另外,对这两次相亲,我压根也就没有抱多大希望,我认为自己还小,以后有的是时间,尽管大人们认为我已经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可是,每当我孤寂之时,总不自觉地一次又一次地想起这俩一个比我大一岁一个比我小一岁的女孩子。她们时常走进我的梦里,陪伴我度过那段难忘的岁月,也将厚厚的寂寞之尘土扫除掉,把我的泪堤掘开,浸润着我内心深底的那处伤口。

2006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以及次日。

那天我到四姨家走亲戚,姨夫的嫂子问我可曾订婚,我说没有,妈妈趁机说:“要是中的话,您给操个心吧!”那个大娘很爽快地答应一声:“中啊!”吃完饭,大娘出去了,我们一边闲聊,一边心不在焉地看着中央台的《再见阿郎》。不一会儿,大娘又回来了,把姨夫叫出去说话,之后又一起回来,姨夫把我叫出去,一边说:“来了。”一边将我往过道里一推。他的话音还未落,我就看到了她,心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一时不知所措。但是我毕竟是过来人了,这种场合又不是第一次经历,所以立刻稳定了情绪,开始进入状态。她说她辍学几年了,一直与父母和哥嫂在外地打工,三年没有回过家了,这次回来希望能定好亲。她又说与我们村的谁谁谁是同学,问他们的现状,我都一一如实回答。她给我的印象是老实稳重,同时又有些多愁善感,从她那朴素的衣着中我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现在外出打工的女孩子回来,一个个大都衣着洋气时髦,甚至连说话的嗓音都失去了家乡的特色,更让人痛心的是她们中有些人已为大都市生活所污染,追求华美,爱慕虚荣,丢弃了乡村女孩那种天真清纯的本色,变成了想融入城市融入不了,想走出农村走出不了的时代畸形儿。而目前的她虽然也在城市打工了几年,可看起来还是那么清纯可爱,这不能不使人动心。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说:她叫兰兰。就这么一句话在我的心里立刻掀起了惊涛骇浪来。这个名字太不陌生了!不仅仅因为我们是同学,也不仅仅因为我与她哥认识,而是她在我心里早已经播下了爱恋与思念的种子。那是1994年8月,我虚岁8岁,她9岁,我们一起走进同一个学校的同一间教室,从此成为同学。她哥在二年级,与我的一个小叔同学,因此与我也熟识,经常在一起玩。当时我们都还小,固然不知道情为何物,也许是因为她哥的缘故吧,我对她比对别的女生多了一份关注。那时候老师上课前进班里见少了学生,总会问与之同村的学生知不知道其旷课的原因。每当老师问王兰兰今日咋没有来时,我总会赶紧扭头看她的位子,心中总有一种特别的滋味,可能是疑惑,可能是牵挂,也可能是我们的缘分使然吧!后来见到你又来时,我心里好开心啊,兰兰!

可是好景不长,大约两年后,她突然间不见了,她哥哥也像从人间蒸发了似的。这令我很是不舒服了一阵子,但是由于年纪小,后来逐渐在记忆里模糊了对她的印象。五年后的一个暮春的上午,我到村委会去交电费,又碰到她了。刚开始我还有点犹豫,可当与她一起来的人叫了她一声“兰兰”后,我的疑云被一扫而光。对,是她!看她那秀发间的蝴蝶结还是当初的那种颜色。这一群人向我走来,到我面前时,兰兰,咱俩的双眼碰触到了!大约两秒钟后,你向我的背后驾车驶去。我忙回首,见你越去越远,直到消失在那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中。不知你能否感受到我对你的挂念与情意,反正从那一刻起,你已经占据了我的心。相思之酒很苦,总在每一个想你的夜里把我灌醉,在若醒若幻中,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入睡,把你带进了我的梦里,兰兰啊!

回到家,听爸爸说今天表大爷为我提媒来了,我很是不安,心里岂能再容得了别人?可是若不去见面,终究还是不妥的。于是次日下午,我奔到了表大爷家里,由他带着来到了比我大两岁的她的家里。她看起来也很老实,文静,下有俩弟弟,其中一个是我的初中同学。后来得知她和父母都相中我了,只是我的那个同学也就是她弟弟,说我脾气犟,因此这门亲事就此告终。因为兰兰的缘故,我对此也并不太遗憾。

两天后,姨夫那边传来消息:失败了!原因有二:一是兰兰说我们俩性格一样,都太老实,怕以后生气;二是怕我以后上学上好了再不要她了。我虽非无情之人,可是有好几个老兄已经做了我的榜样,他们在学业上一得势,便立刻与在家乡苦等他们多年的她分手,另觅新欢去了。我当然是力求与她结缘的,可是种种迹象表明,似乎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加上马上就要开学了,我必须返回教育学院上学,也就酿成了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兰兰啊!我们由十年前的有缘无知,到十年后的有缘无分,这期间我所付出的苦与痛你知道吗?我是多么渴望能与你牵手为伴,走完余下的人生之路啊!我上学也是为了我们的将来啊,你咋就不能理解呢?只要有你陪伴,再苦的日子也是甜的,再阴沉的天空下也处处充满温暖,再痛的伤也是快乐的。

2007年春节回家,得知兰兰还没有订好婚,我心里很是难受。尽管我很遗憾未能与你牵手,可我还是期望你能赶快找到幸福的归宿。只要看到心爱的人幸福,那我也会很快乐,尽管她的幸福不是我给的,我在这快乐之中也会充满遗憾与苦痛的折磨,可我还是期盼她能尽早步入幸福的殿堂。兰兰,你是幸福的我才会是快乐的。

2007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六,以及以后的日子里。

这年腊月二十六,是我相亲历史掀开的两周年纪念日,按公历算又是我与兰兰相亲日子的周年,所以格外值得纪念。巧的是,这一天下午我又被大姨夫叫去,和他的一个表哥的闺女相亲。我与大姨、大姨夫的弟弟前进叔三人蹚着泥水,来到了位于距大姨家七八里远的安徽省境内的大姨夫的表哥家。她叫俊霞,在商场里当售货员,练就了一张好嘴,身材很好,人也漂亮,可就是对我不太热乎,尽管她的父母对我很热情。可我的心中还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失败了。后来得知原因是房子问题。因为当时虽然我家已经盖好了四间平房,但是她眼高,非得嫁个有楼房的。由于我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也就避免了更多的遗憾与伤心,只是偶尔想起她那充满个性的言谈举止,给我许多新鲜感,令我心底深处生出些酸酸的滋味。

过了春节,具体是正月初几我记不太清楚了,是个晚上,我爸爸在外打工时结交的一个邻村的朋友来给我提媒,女方是他的表侄女。而这一天下午,刚好我的一个堂姑也来为我提媒。于是,第二天上午,我又一下子见了两个她。先去见了爸爸的朋友的表侄女,她叫什么名字我记不住了,比我小一岁,自然条件很好,很外向,会打扮,特别是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始终放射出迷人的光彩;只是她说话时娇声娇气的,好像她是多么的高贵似的,完全不像一个农村的姑娘,这令我很是不舒服。如果定亲或者结婚后你撒撒娇,让我哄哄你,逗逗你,宠宠你,这是应该的;可是而今我们第一次见面,你就这个样子,别说我思想守旧,我实在是受不了,甚至于懒得理她了。估计她也觉察到了,略收敛了些,可我们的相亲也结束了。得知她以属相不合为由不愿意后,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这可真是新鲜啊!以前相亲失利我总或多或少有些遗憾和不甘,而这一次却是咋了?

回家后,俺小姨夫又赶紧骑着摩托车把我送到了姑姑家。她叫喜玲,比我大几个月,身材苗条,个头高挑,脸也长的又白又细,只是我从她身上看不到农村姑娘所特有的那种淳朴和善的纯真,反而从她的眉宇间看到一股霸气和寒气向我逼来。而且她始终没有与我说过一句话,到我姑姑家,她就一直站在堂屋门口,大约两分钟后不辞而别。她的妈妈留了下来,很热情的问我在哪上学,成绩如何,又有些担心地说她闺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怕我们结婚了没有共同语言,怕我嫌弃喜玲没学问。这位大婶的话令我很感动,我想若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的话,那该多好啊!大婶有她的担心,我也有我的担忧:万一与她结婚后,她的脾气不好,可有我父母的罪受的了。如果婆媳关系不融洽,这个家可就热闹了。第二天传来回话:失败了。我有点惋惜,不过说实话惋惜的并不是这个她,而是惋惜失去一个这么好的丈母娘,可真是损失大了。

紧接着我的大表姐和姐夫又进了我家,说又为我物色了一个对象。因为两年前和娜娜的事情不欢而散,令我遗憾不已,至今仍心有不甘,所以他们一说,我怕再重蹈覆辙,就想打退堂鼓。两年前人丢的还不够么?那次不中,这次就行了?何况她们是一起长大的同岁的两姐妹,我已经被其中的一个给“筛”掉了,另一个会去捡起别人的剩饭津津有味地吃?算了,不见也罢!可姐夫说那边一切都安排好了,我若不去,叫他的脸往哪搁?我知道姐夫一向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再说这也是他们的一番好意,若真不去,岂不令人寒心?以后谁还来管我的终身大事?这天下虽大,可是真正操心自己婚事的人又有几个?挨不着靠不住八不挨九不连的人,谁哪那么多工夫去操这份心?于是,第二天上午,我又来到了阔别两年之久的大姐家,和娟相亲。

娟看起来比娜娜稍微胖些(或谓之为丰满),个子大约一米七,长发披肩,粉唇流盼,比起娜娜的娇羞无邪来,她则更显得成熟稳重,言行很讲究,措辞得当,很有主见。这样的人将来持家绝对是把好手,她准能把一个大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她虽然优秀,可是与我理想中的她还是不一样。我想找的人还是希望能像娜娜或兰兰一样,虽在外打工多年,仍出淤泥而不染,犹如清水芙蓉般纯真可爱,勤劳善良,尽管还是有些不经事幼稚,可是我喜欢。对于相貌,我没有过高的要求,因为我本身就其貌不扬,我有自知之明,我虽是癞蛤蟆,但是并不奢望去吃天鹅肉。我只想找到一个爱我的人,我也爱她,牵手相伴,走完余下的人生之路,长相好歹实在是次之又次的事情。

正月十四,元宵节前的最后一天,老天爷突然间降下了甘霖。我、爸爸、表大爷一道,顶风冒雨骑着自行车往北赶,到表大爷的小孩舅家里去相亲。他们在前边说着话,我有气无力地蹬着自行车,雨闪过伞打在我的脸上,流进我的心里,使我难过的心更加潮湿。我的心好累啊!不仅是因为见了这么多女孩仍没有定住婚,更主要的是我曾在学校里向一个纯真可爱的她许下了诺言,表达了我对她的绵绵爱意,尽管她并没明确表示过愿意接受我的爱。虽然在同学们的眼里,我们不合适,甚至知道内情的班主任老是在我面前旁敲侧击:“老齐同志,你最近忙啥呢?天天行色匆匆,怕是不干好事吧!”可我还是坚信:我们一定会有个好的未来的。因为我真的喜欢她,只是不知她是否也像我爱她一样爱我,这一点我心里实在没谱。正因为如此,我才在极其矛盾与痛苦之中见了一个又一个她,如果我与她的关系确立后我是绝不会再相亲的,可是她偏偏不给我一个准话,让我费尽了神,伤透了心。相亲因为各种原因失利后,我既高兴又遗憾,遗憾是怕错过一段好姻缘,高兴的是总算对得起班中的她了。

想着,念着,伤心着,到了她家。在堂屋里聊了很久,可还是不见女主角上场,我有点急了。大约过了个把小时,她提着东西回来了,见了我们羞涩地笑了笑,算是打招呼。原来她是去赶集了,进里屋换了鞋,坐在了堂屋东门口。大人们见此,忙都知趣地走了,留下我们俩。见她不停地把双手合着来回搓,头又低下,俊俏的脸上现出娇羞之色。我想就这么坐着听雨声也终究不是个办法,况且自己是个男人,总不能等着她先开口吧!于是我便问她今天赶集人多不,打着伞路上好走不,冷不冷,虽然有明知故问之嫌,但是为了没话找话说,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由此开了头,便聊了起来。她说她是中学没上完就因为跟不上课辍学了,姐姐出嫁了,俩弟弟还在初中上学,父母打工走后,她就在家看门,为弟弟做饭。还说与我同岁,比我大几个月。我心想现在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她竟然能耐得住寂寞在家看门,真是不简单。我说出了几个与她同村的初中同学的名字,她很是详细的为我介绍了他们的近况,令我大受感动。她又问我在哪上学,学的啥,还得多长时间毕业,我都如实说了。她听了以后,刚才的热情减少了许多,当我和爸爸不顾他们的挽留执意要冒雨回家,我走到门口,她立刻站了起来,深情地望了我一眼。我与她对视了大约两秒钟后,就与爸爸撑开伞走了。

次日传来消息: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她和家人相中了我这个人,只是我还得上三年学令他们担心了。如果她同意了我们的婚事,那就意味着她还得苦等三年才能与我结婚。可是在农村,定亲后等三年再结婚简直是笑话。更何况,三年后如果我再高升一步,上了本科再考研,学业有成了再不要她了,咋办?到那时,我们都已经二十好几了,在农村里那个年龄段的人,怕是孩子都会跑了,我这个大学生变心后好找对象,可是她这个老闺女呢?我虽不会去做这样的负心汉,可是已经有好几位老兄已经做了我的榜样,学业有成后,立刻抛弃了有婚约在身苦等他们多年的农村姑娘,成了当代的陈世美。追求婚姻自由固然是对的,但是这样做明显是嫌贫爱富的负心汉所为,给一直挚爱并苦等着他们的姑娘造成了无法弥补的身心创伤,为大家所不齿。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我告诉她我还得三年才毕业时,她的表情中流露出的是失落、失望、痛苦和遗憾啊!当我要走时,我们的对视中她的眼神里明显深含着些许的不舍,些许的忧伤,些许的无奈,些许的不安,些许的不甘,可是我这个笨蛋竟然没有看出来,我咋该恁笨哩!不同意,对于我俩来说心里都不会好受。我有心让父亲托表大爷再去说说,大不了我毕业之前先与她结婚,反正我不说学校里又不会知道,就算知道,又能如何,总不会把我开除了吧!可是回头一想,班中的她也许正在盼着开学后与我团聚哪!她也许正在憧憬着我们的美好未来哩!我已经承诺只爱她一个,现在咋能在两只船里各踏一脚?于是,我在万分不舍与矛盾痛苦的纠结下,没有想方设法去挽大厦于将倾,而是就此作罢,把注压在了学校里的她身上,造成了一年前的悲剧重演,使我的遗憾之绳结的又长又粗。

4月2日,我的那朵美好的校园爱情之花在这个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春天昙花一现,过早的凋谢了。我与她还没牵手却就分手了,很是可笑,更加可悲。我的初恋结束了。几日后,见她与校外的一个他牵手走在我面前时,我爱她的心彻底碎了。而此时距我与那个我不知道名字的她相亲之日正好一个月。又一个月后,5月2日,因“五一”长假回家的我,沿着两个月前与爸爸、表大爷走过的路前行,尽管这天是阳光明媚,可我的心里却很潮湿,在滴着泪啊!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还是到了我的跟前:鸡飞蛋打两头空,我一无所获。我成了世界上最孤独最伤心的人了。骑着车子在这条既漫长又很短的道路上行驶,我好想哭,可泪水流不出来,因为都已经流进心里去了。到她家屋后,我停下车,苦等了好久可就是不见她出来,但是就算出来又能如何,她已经许了别人,早就不属于我了,属于我的除了一心的忧伤与惆怅,不舍与失望,后悔与迷茫,还能有些什么?我们的婚事如何挽回?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此刻才明白,一个最值得我去爱的人已经永远离开了我,而这一切都是我罪有应得,自种黄连自把那苦味尝。老天爷,为何会这样?

正月十八,小姨为我介绍了一个她,也是我的小学同学。说实话,这次相亲我配合的不好,因为我的心早已飞远了。迈着沉重的步伐去,带着一肚子的苦水回。失败对我来说早已习惯,这次更让我感到释然。尽管这时候我也遗憾伤心,可并不是为了这次相亲。三天后,我带着一肚子的苦痛踏上了返校的列车,看见老家的房子越去越远,看着来送我的爸爸那一脸的愁云,我掬了一把泪水从车窗里向外抛洒在了故乡的土地上,听到了一声沉闷的落地声,苦笑一声,忙又关严了车窗。

五月十六,刚因为暑假回家才两天的我,又被一个同村同姓的伯父以及爸爸领着到邻村去见了她——我小学同学平儿。平儿的出现,使我死水般的情感激起不小的波澜,给我久溺的心射入一缕可贵的阳光,为我的人生注入一股珍贵的活力,赐给我以凉爽的清风驱尽了夏日的炎热暑气,掀开了我生命征途中崭新的一页。也许是她太具有魅力,也许是我苦难的爱即将尽头,也许是冥冥之中我们有着难测的缘分。对视中无需太多的言语,但都能读懂彼此眼中所深含的情意。直觉告诉我,在相亲中屡遭磨难的我即将踏尽泥泞步坦途,苦尽甘来了。

回到家后,我激动的吃不下饭,可正在盖房子,不吃饭哪来力气干活?在烈日炎炎下,汗水如雨下,但是我在汗水蜇眼中看到了那珍稀的希望曙光正向我照来。想着正在盖的房子就是我与平儿未来的新家,再苦再累也能立即生出神圣的力量来。这两天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下大雨形成了涝灾,水冲进了我们家,坐在堂屋里水已经到小腿处。爸爸把电视搬到了灶屋里,我刚从堂屋里出来走到门口,忽听“轰”一声,堂屋里的东墙倒塌下来,好险啊!哪怕我再晚出来两秒钟,怕是已经被盖住了。惊悸之余我更加珍惜和感激与平儿的这段姻缘。几天后,是一个响晴的日子,她们母女来到我们家相家,因为老家残破不堪,便让她们到尚未完全竣工的新房子里相家。见到她们来,我心里很是高兴,从内心深处早把她们当成一家人了。见未来的岳母脸上始终洋溢着欢笑,我的心中也早已被欣喜的潮水涌满,甚至恨不得赶紧上前叫一声“妈妈”。我和平儿又单独聊了会儿,之后她们就走了,看着平儿远去的倩影,我心中十分不舍,真想上去把她拉回来,抱在一起永远别再分开。又过几天,我们又一起到县城去买东西,那天天气不是太好,很阴。走在县城的大街上,提着为平儿买的衣物,嗅着心爱的人身上散发出的迷人气味,我心里很是受用。这是我和她第一次去买东西,也是我第一次单独和女孩子去上街,很激动,很新鲜,很兴奋,也很担心,生怕哪一点做得不好,惹她生气了。吃完午饭后去买单时,我特自豪,因为我终于为自己心爱的她绅士了一回。我们又到一家超市去转转,她看见那琳琅满目的商品时,眼神中不由得流露出渴望与羡慕之情,当我问她喜欢不,她却摇起头来,我再次征求她的意见:给你买下吧?她却干脆说:这里不好玩,咱走吧!我知道她这是为我节省,加之买的衣物总共才花了不到五百块钱,这与人家相比差距很大,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回来坐公交车,人多,我们都站着,好不容易盼到一个空位,她却把我摁到空位上,还说我拿的东西重些。我坐在那里,真是如坐针毡。心里在愧疚和不安之余又涌出了浓烈的幸福感。

到镇上下车后,雨已经下紧了,她撑开伞与我伙着打,多次拒绝我要找一辆摩托三轮车的要求。可是见到雨水飘洒到她的身上,我心疼得很,快到北街时,我硬是不顾她的反对叫了一辆摩托三轮车,把她先推上了车。坐在车中,见到对方脸上的雨水滴,彼此会心一笑。到她村口时,我们都下了车,雨已经小多了,她回家去,我往我们村奔去。这时候我才猛然间悟到:她刚才不愿意让搭车回来,可能是想多和我在一起会儿,可是我这个笨蛋那时却不知把脑袋扔到了哪里。四天后,我们正式定亲了。到第二年,即2008年3月17日,农历二月初十,我们结婚了。那时我虚岁二十二(实际年龄二十周岁零三个月),她虚岁二十三(实际年龄二十一周岁零六个月)。至于婚后的生活如何,显然已经超出了本文的叙述范畴,在此也就不便多言了。

屈指算来,在那三个年头里,我先后与11个女孩相亲,饱尝了相亲带来的酸甜苦辣。通过相亲,使我对人生多了几分思考,对人世多了几分敬畏,对人情多了几分理解,对自己多了几分认识,对别人多了几分谅解,对家庭和社会多了几分责任感。这将是我的一笔不菲的财富,也是我的一段挥之不去的刻骨记忆,更是一面可资参考的历史明镜,会使我终身受用,受益匪浅的。所以我记下它,记下的就不仅是一段往事,是一片片追忆的碎片,是一段一去不还的经历,而是我的心灵由稚拙走入成熟,情感由无知获得丰盈,人生由晦暗奔向光明的历程,更是一剂安妥我灵魂的仙丹神药。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8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腊八粥各地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9

——我的宗族记忆

在我的记忆深处,所有的历史都是写在纸上的。那些大人物,英雄也罢,枭雄也可,都在纸上用文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当我们打开历史的画册,却无法找到关于小人物的些许记忆。也许很多很多年前,我们可以在族谱上翻到那些我们叫做祖先的卑微的名字。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农耕时代的结束,人们的家族观念也随风而去,当一个生命逐渐逝去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记忆,有人说这是一种进步,是进步吗?我不得而知。也有人说,这是人们对自己祖先的遗忘,是人的一种退化,是退化吗?我也不得而知。

我的祖先不属于我现在脚下的土地,听祖父说起,我们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一路迁徙而来。在我的老家,我们已经居住了整整五代。对我来说,我记住的,除了祖父一代人,父亲一代人和我自己这一代人,以及正在成长的我的女儿他们一代。那些更早的,比如我的曾祖,我的高祖,我没有丝毫记忆,也曾想过翻阅一下那些只言片语,找找他们生活的那些痕迹,可是,随着老家的几次修建,那种叫做族谱的东西,到底去了哪儿,却已经没有人知道了;我也只是从祖父和伯父的口中偶尔听到而已。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作为大山的儿子,我会离开生我养我的大山,到外面去讨生活。在我所接受的传统思想里面,我一直以为我会和我的父辈一样,在土地里面刨生活,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也葬于斯。阴差阳错的缘故,我离开了我的老家,把握自己的家定义在了一个对我的父辈来说很陌生的地方,在那里,我听不见农村那亲切的牛哞,看不见轻盈的袅袅炊烟,当然也就没有了那些熟悉的面庞、悦耳的乡音。行走在城市的街头,我所能把握的除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一家人,再也没有了其它。其实我知道,老家将会逐渐淡出我的视线,而我也会逐渐被老家所遗忘。

幸运的是,我工作的单位,依旧在老家的小镇上,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天,我有超过两百天的时间可以听到那些熟悉的乡音,看到那些朴实的脸庞。只有这样,我才能感觉到我内心深处的关于老家的许多东西依旧鲜活着,就像我依旧活着一样。

曾经看过别人的族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当然这是莫大的荣耀。一个泛黄的本子,用工整的笔记,记载着一个个曾经逝去的生命名讳,普通人只有短短的几行,记载着某人生于某年某月,逝于某年某月,曾娶某人为妻,生有几子几女,仅此而已,个别在历史上曾经留下过自己的足迹的人也许会幸运一些,会加上几笔关于他的生平的记载。

我知道,在很多的家族里面,对这寥寥几笔却是极端重视。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面,那些家族内部的惩罚,点天灯、浸猪笼等虽然血腥,却无法让族人真正恐惧,最然人恐惧的莫过于开除祖籍,死后不得葬入祖坟,每当这种惩罚实施的时候,总面临着无数的争斗,以前我不理解这一切,随着年龄渐长,开始接触历史的时候,我开始明白这一切。这种做法是将一个人在世上存在的一切全部铲去,这种做法虽然不会伤及人的生命,但是被惩罚者的子子孙孙都将要接受这种惩罚,无休无止,一时的惩罚将成为子子孙孙永远的耻辱,而且永远无法抹去。

在很多农村,人们都忌讳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别人,尤其是异姓,在他们看来,一旦孩子过继给了别人,就是把自己的孩子从宗族上抹去,而且是永远地抹去。在我小时候,骂人时最恶毒的话,就是说谁的父亲是领养的孩子,这种骂人话比骂别人的母亲还要恶毒,为这种事轻生的人也大有存在。有一次回老家,走到一处,母亲告诉我那个地方曾经居住了一个望族,由于各种原因,那一家人先后死去,曾经让别人所羡慕的青砖绿瓦已经变成了断壁残垣。我不由生出一种感慨,像这样的人家,他们还有宗族存在吗?一旦一个家族走到这一步,活着的最后一人,面对着曾经存在的一切,他们会想些什么呢?这种情况下,那些曾经坚持的宗族观念,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我的家族一直是一个漂泊的家族,在老辈的口耳相传的记忆里面,我听不到多少辉煌的记忆,有的只是生活的苦楚。父亲曾经告诉过我,我的曾祖,实在“湖广填四川”和“四川填陕西”的两次大移民中,从遥远的湖北黄州一路迁徙而来。刚到这里的时候,当时的土著对曾祖他们极为排斥,于是,曾祖不得不采用了一些极端的手段来获得大家的认可,当然包括使用武力。每次听父亲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生出几分钦佩,我的曾祖是一个小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但是对我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当初没有曾祖他们的一路艰辛,那么也就没有我的祖父,当然也就没有了我的父亲,父亲也不可能遇到我的母亲,自然也就没有了我,自然也就没有了这些文字。

年少的时候,我对我的曾祖有过太多的埋怨,当时的'我不明白,曾祖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地方扎下跟来,因为这里的土地贫瘠,穷山恶水的,用一句现在很流行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鸟不生蛋,兔子不拉屎,鬼都不长毛的地方,局限了他们的一生也就罢了,还让我们这些子孙们从一开始就比别人差了好多。随着年岁见长,一次又一次的背井离乡,对于我的曾祖,我不再埋怨,我的敬佩感与日俱增,试想想,一个外地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无所有的自己,要取得别人的认可,并且落地生根,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而且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一个新落户的外地人,势必要夺去别人的土地,对于农民来说,这可是他们的命根子,谁能容许别人夺走自己赖以生存的东西呢?在父辈的口中,我听不到关于曾祖软弱的记忆,但我相信,面对着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村民的集体排斥,曾祖的心里,也曾经动摇过,何况,当时的他也是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对于自己的家乡,他也有过太多的,太多的留恋。面对这样一位真正的男人,我又有什么可以埋怨的呢?

去年给曾祖上香的时候,跪在曾祖的坟前,我突然有了一种想法,假如曾祖活到现在,面对着一群自己的子孙们,一个个抛弃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家业,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他又会作何感想呢?是生气,还是理解,我不得而知。

在《折叠的山峰》里面,我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是一个不孝的人,因为我离开了老家,离开了土地,也离开了生我养我的父母,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我就明白,在这世上,我已经成了无根的浮萍,断线的风筝。”现在的我,虽然一直在老家工作,但是我知道,叶落归根对我来说也许只是想想罢了。等到很多年后,我已经离去,那些居住在老家的子孙们,面对着我这个几乎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先人,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在他们记载的族谱上,又该给我写下怎样的一笔呢?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10

早有人说过,了解中国人的心理,应看民间信仰的形态。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由田野调查得出的结论,多少证明了此点。我是北方人,自幼在蛮荒之地长成,对民间信仰知之甚少。二十多年前去福建,看见众多古老的信仰遗址,颇多感叹。闽地多神秘之所,且有古风的流布。那里方言遗产颇多,为语言学家所钟爱。那里信仰遗存也很丰富,仅闽北一地,便不可胜数。这对于我这样生于北方的人而言,自然有不小的引力。

偶然读了这本关于建州的书稿,遂想起当年的福建之行,实在太走马观花了。本书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写出了故乡的宗教建筑、乡民信仰,绘出了古中国乡野的幅幅图画,对于研究地域中的社会习俗、精神遗存,是难得的文本,没有广大的情怀不能为之。这属于地域文化研究的一种,所据材料多乡邦文献和实地考证。建州的道教与佛教遗产令人眼花缭乱,许多为人所不知的建筑和故事在时光的深处被一点点还原出来。在如此多的旧迹间穿梭,天地忽然阔大起来,遥远的先知的面影,信仰者的日常生活,读书人的行踪,其间所散出的古老的气息,都指示着我们的古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现象,今人不易理解,而建州人,千百年来就生活在这样的时空里,他们创造着、期盼,一代代延续着相近的梦。

《神往建州》是一个向导,揭开了当地的许多历史之谜。既有故土的信俗派别的介绍,又有信俗相关思想的沉思;时间跨度甚广,从秦汉到民国;涉猎的人物林林种种;所谈话题在文史哲间,且有民俗意味的缭绕。作者所谈,不限于一县一乡,能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中讨论民间信仰,便有了高低互动,上下对应。我感兴趣的是作者对一些个案的分析描述,都是一般教科书里所没有的,人类学者在其间定可找到有趣的话题。比如道教在民国间的形情,如何组织,怎样维护社会秩序,形成了一个社会动态图景,可以为认识民间信仰与民间组织提供参考。又如,清代流寇对佛教寺庙的破坏,书中有详细交代,而太平天国运动对于民间信仰生态的破坏,书中留下了痛苦而令人深思的记忆。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这些细节殊为重要,比一些空泛的理论,更显得扎实有趣。

民间信仰,维系着国人的精神之网。国人的宗教观,是与生存的困境有关。本书写了大量读书人的行迹,其间都牵连古文化的根基。民间信仰有出离苦海的冲动,而思想与现实的隔阂也造成了一种超凡的憧憬。寺庙、观院常常是人们聚集的场所,那些无形的力量维系着乡民的精神,使他们在无希望的时代有了寄托。造庙修寺,乃期盼福运降临的选择,也有图腾式的形而上意味。建州留下的故事,多与民间疾苦有关,可怜的乡民在苦运中善良的精神闪动,能给人心一种温暖。

自从佛教传入中土,学人的思考和民间的信仰有时在不同的轨道上。晚清时候,章太炎主张以佛教唤起国人的进步,不过他的宗教观,是以“自识”为宗,强调“自信”,“依自不依他”。这种宗教观是觉悟的思想者的一种再思考。但我们看清末民初的民间信仰不是这样的,是迷信与妄信的因素都有的。但迷信其实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外化,一定程度保持了民风的本然。闽地的民风淳朴,与这类民间信仰的存在大有关系。这是我们思考思想史里的宗教与民间信仰不能回避的问题。本书其实记录了读书人的世界与百姓的世界的两种形态,一些片段令人想起古老的生活方式里的诗意遗存。虽然作者并不回避历朝的灾难与不幸,但那种超脱苦海的宁静之美,也夹杂了作者自己的梦想吧?

闽北的存在,可以解开诸多文化之谜。单是庙会,就颇值得玩味,可看到多样有趣的遗存,如同进入风俗图,花担、彩船、春台、高跷、挑幡、香盘、大炉、老爹、驮枷等等,有北地可见之物,亦多闽北特色。上元、中元、下元时节,民间鬼神信仰颇盛。闽北人对于鬼的理解,与中原有别。且看无常鬼、地理鬼、高爷、矮爷等表演,乃民间心理诗意的裸露。高深的佛理被世俗化理解的时候,人间的美意也联翩而至了。

苏轼当年写在乡间遇见佛教信徒的故事时,一些场景颇为传神。介绍信徒读经时的庄重之态,刻出“灌流诸根,六尘清净”之意。此大可以证实建州古人的精神一隅,“以广大心,得清净觉”,恰是得佛理要义者的境界。民间文人与善良百姓,得此境者,历代均有,从乡间的石刻、造像、家书中,我们都依稀可见。高深的佛理,一旦融入日常生活,便成风俗的一部分。建州的民风里存留着这些美质,一想起来就让人感叹不已。恰如作者所说:“崇佛渐成习俗,习俗有长性,佛也有长性。都悠着性子,都天荒地老”。

去过闽地的人,最难忘的也许正是这些有趣的遗存。印象深的是婚丧嫁娶的场景,保留了许多明清时代的遗风,而唐宋以降的谣俗,经友人指点,便也略觉一二。我们现在遥想唐宋的语言、生活细节,有时在闽地可以找到某些形影,而在中原,多缈乎而不可见了。所以,看到本书,便生出思古的幽情,有寻觅旧迹的冲动。知古者,方可洞悉来去之影,区分神魔之迹。过往可以推知未来,国人的精神生活,必定不会枯竭。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11

连日来,由于要完成长篇小说《玉真公主》,我不断的学习,翻阅了大量有关历史资料,特别是有关于大唐的历史记录,我愈来愈对历史的兴亡和血腥兴趣更浓了。

为了弄清唐朝历史,考察有关与之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对每一个皇帝与皇帝之间的相互更替,我从隋朝开始入手,也就从山西太守李渊那里着手,找到了唐高宗李渊的有关资料。

其实李渊并不是老子的后裔,只不过他为了抬高李唐王朝的地位,故意把老子李聃追认为其李姓祖先的,所以就有了我们周至县今日的楼观台——昔日曾一度被唐朝皇帝改为宗圣宫这一说。据史料记载,大唐皇帝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就沿袭了其父高祖皇帝的旨意,每年都要到终南山下的楼观台来祭祖,所以楼观台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皇家宗庙,难怪每年的正月初十楼观台古会那么大的,方圆百里的人都来赶会,凑热闹,这恐怕就是其中的原因吧?

李渊在四个儿子的支持下,一步一步走向了反叛的道路,终于在山西太原起兵造反,在河南跟王仁则大战,取得了大唐江山,可是不久就出现了历史有名。老儿子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在部下和军士们的拥戴下,做了皇帝,封其父亲为太上皇,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干的事情,当然李世民的确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点是功不可没的。

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多亏了宰相魏征的辅佐,成就了一带英明君王之名,同时也因了他的励精图治,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那就是著名的“贞观之治”。遗憾的是到了李世民后人那代就不行了,祖先们当年的应用和果敢的品质他们一点都没有继承,血液里留下的仅仅只剩下了软弱和无能。

大唐历史上竟然还有奇怪的一页,那就是高宗的妃子武则天。这武则天乃是高宗的父亲李世民的才人,但是高宗即位之后,竟然把父亲的小老婆据为己有,成了他的妃子,后来还封为皇后。

就是这位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女强人,奇迹般的在历史上书写下了女人也能做皇帝的一页,体现了女人也能跟男人平起平坐,这恐怕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成功飞女权运动吧?这个女人确实厉害,她真能下得出手,接连把自己几个女儿溺死杀死,还费了丈夫,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大唐国号为大周,真了不起呀!

武则天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虽然好色极淫,但是做事情果断胜过了男人。她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爱惜人才。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曾经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讨武曌檄文》,武则天看了文章不但不愤怒,反而到处令人寻找此人,认为此人很有才华,还想重重用他,就这一点来说真是难能可贵啊!一个女人,不但不记恨,反而很赏识他,这个女人真不简单。

武则天后来把皇位给了儿子中宗,她自己觉得累了,住在养心殿好好休息了。本该可以安详天年了,谁知她老了还很风流,竟然最后死在了面首二张的床榻之上,一代女皇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临死落了个遗憾二字。

唐中宗软弱善良,竟然被寿乐公主用毒药给害死了,当然她是受了其母韦后的指使。韦后也想学学婆婆武则天,当个女皇帝,可是命不好,被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联合侄儿李隆基给及时抓捕了,女皇的美梦破灭了,韦后乱党下场悲惨无比。

此时的李隆基已经成长为一个有头有脑的年轻的皇子,其父李旦唐睿宗即位做了皇帝。李隆基的父亲是一个爱情至上者,人长得极为风流,喜欢书画,还喜欢木工活路,在治理国家上没有主见,太平公主此时势力不小,她竟然也效仿起了母亲,发动宫廷政变,被李隆基及时发觉,这位侄儿不愧为英明人物,大义灭亲,一举消灭了姑姑太平公主等人,此刻睿宗借机会把皇位传给了三郎李隆基,这就是被人们叫着唐明皇的玄宗皇帝,他一上来,就实行了很多开明政策,呈国号为开元,三十年间国泰民安,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开元盛世”。

此后他把自己儿子寿王的妃子杨玉环夺来之后,好像也就到了将要没落的时候了。从开元十九年起,李隆基得到了美人杨玉环,此后就像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描写的:从此君王不早朝,春从春游夜专夜。杨玉环进了李隆基的怀抱后,李隆基便改年号为“天宝”,此后边关战事不断,只跟爱妃杨玉环恩爱缠绵了十几年,就发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乱”。

玄宗仓皇带着爱妃杨玉环从骊山逃跑了,逃至兴平的马嵬坡时,军士们动乱了,一定要叫李隆基把红颜祸水杨玉环给赐死,要不兵士们就要造反了,李隆基万般无奈,只好忍痛割爱,赐死了杨玉环,从此李隆基失去了爱妃,就像丢了魂一样,从渭河沿岸绕过,直接进了古傥骆道,经蜀地转折从四川回到了长安城,此时已经是儿子李亨做了唐肃宗。儿子做了皇帝,当然害怕老子回来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逐日削减李隆基身边的人和马匹,让太上皇老爹在思念和绝望中老死在太极殿里。

正史上有关李隆基的亲妹子九公主玉真跟八公主的记录很少。只是点滴记录了有关玉真曾给三哥推荐过李白跟王维,关于李白跟玉真公主的感情纠葛,玉真跟王维的感情纠葛,没有正式记录,都是一些野史和民间传闻,我把历史翻阅到这里,有点失望,要把玉真公主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写出来,恐怕只能全靠自己的大胆想象和虚构了。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12

历史的长河,记忆了祖国的昌盛与屈辱。

战争,出现了林则徐大英雄,一场浩大的禁烟,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八年的抗战,中国的小米加步枪,对付八国联军的飞机和大炮,是多么大的悬殊,却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到与红军,是邪不胜正,红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是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让中国不至于灭亡!

我们的国家,走过了屈辱;走过了心酸;走过了坎坷。现在是:国家安定,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过去;忘记了历史,让我们时刻警醒自己,要做有良知的中国人,我们要团结一致,才不会受到别个国家的欺负!

回顾历史,让我们更加坚强;回顾历史,让我们更加自信;回顾历史,让我们更加自毫。我们的中国,是充满神奇色彩的中国,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历史的记忆散文 篇13

穿过岁月幽深的长廊,我们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璀璨与绚烂;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读懂了这部东方鸿著博大精深的睿语哲思;站在岁月的宽阔而宏厚的肩膀上远眺,看到有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听到有一种激情,经久不息,勇往直前;读懂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照亮未来。

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我们又一次升起了用无数革命前辈的鲜血染成的五星红旗。庄严的国歌,雄壮的旋律,鲜艳的红旗,无时无刻不在告诫我们——牢记屈辱历史,创造和谐美好的明天。

忘不了那振聋发聩的隆隆轰炸;忘不了战斗飞机在头顶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