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蓬莱仙境散文

蓬莱仙境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9W 次

搜肠刮肚,实在无法标新立异地形容蓬莱之行的感受。还是诚如名作家杨朔所言,“可以把人的五脏六肺洗得干干净净”,让人恍若进入“海上仙山缥缈间”的美妙意境,

蓬莱仙境散文

蓬莱本名登州,汉武帝因寻觅三座传说中的仙山(蓬莱、瀛州、方丈)不成,便将此地命名蓬莱,以解心头挂念。抵达蓬莱,必到之处当然是蓬莱阁了。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华夏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独与大海为伴,令人神往已久。步入丹崖仙境坊,立于八角十六柱的万民感德碑前仰望,亭台楼榭各抱地势,掩映在翠绿丛中,而巍巍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之巅,云海簇拥浪山轻托,恍若仙宫。在九曲回环的青石古道引领下,穿过古朴的白云宫、显灵门,环套式的陈旧古建筑群——龙王宫、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弥陀寺……飞檐走栋,参差错落,行走间仿佛轻踏古时久远的脉搏。

不知不觉地,已经来到蓬莱阁前。在一排径直的蹲狮石阶之上,千年古槐和苍松的陪护下,阁体没有想象中的高大雄伟,同前面的古刹一样,似乎也陈旧不堪了,就连书法名家铁保所题阁名的匾额都不大。然而,岁月沧桑留下的斑驳,倒是平添了几分凝重。众多的碑刻楹联真实地记载了历史的辉煌,“日出扶桑”、“晚潮新月”、“千斛碎玉”、“万里澄波”、“仙阁凌空”、“神山现市”、“狮洞烟云”、“渔梁歌钓”、“铜井金波”、“漏天滴润”等蓬莱十大景刻石均为清代之物,《重修登州蓬莱阁》碑及“碧海清风”、“海不扬波”、“寰海镜清”等楹联颇具史学艺术价值。坐北朝南的蓬莱阁,雕梁画栋,周遭色彩绚丽。四面回廊环列16根大红楹柱,临海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呈暗红色纹理。置身于此,仿佛海天之间,真有出尘超凡之感。环顾随处而见的古迹,凝视着神态各异的八仙,抚今追昔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时空在瞬间轮回。

承载着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寄托和遐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传说国人耳熟能详。古人对蓬莱阁的钟情更是不胜枚举。最为典型的当是一代文豪苏轼,官居登州太守,虽与蓬莱阁匆匆五日之缘,却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海市》诗,“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阕藏珠宫”成为千古绝唱。民族英雄戚继光更是蓬莱人民的骄傲,曾在丹崖山下的水城(又名备倭城)训练水军,指挥沿海的抗倭斗争。他戎马一生,伟绩昭著史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那是何等的气概啊!

悠然怀古之际,阵阵海腥味扑鼻而来,猛地回到了现实之中。原来,已经来到阁顶的海防城墙边。扶住粗砺的垛口远眺苍海,方知何为“一碧万顷”。银白色的海鸥在霓裳似的海雾中翱翔,起起落落,随心所欲地在金黄温润的沙滩上留下自己的足印;浩瀚的大海亲切地拍打着礁石的脊背、沙滩的肚皮,诉说着潮起潮落中的故事……忽然觉得,这里的景色才真的是海天一色。天空从浅蓝到浅灰,就这么一路淡下去,淡到天边,看不清楚哪里是海面,哪里是天空了。海面上烟雾笼罩,看不清楚云雾里面蕴藏着什么,更看不明白云雾的背后是不是真的住着神仙?难怪古人觉得“烟涛微茫信难求”呢!仙境就是仙境,果真名不虚传。

海的辽阔一直把视线拉得好远,对面的一处隐约狭长地带就是长岛了。在八仙过海口匆匆游览后,便迫不及待地登上快艇前往长岛,皮肤黝黑、身材壮硕的'操盘手故意左右摇晃着,惹得满船的成年人孩子般地尖叫和欢笑。终于看到古栈道和黄海、渤海分界碑了。古栈道就直接修建在长岛海边,纯木材质,直接插入岩石中,想必这也是古代海上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吧。黄澄澄的石头上两边分别刻着黄海和渤海的标志,黄海与渤海的交汇线上,一波碧水以此为界平分为二,激起一脉雪浪直奔远方,东是黄海,西为渤海,泾渭分明。据说是因为两海于此的流向不同而造成这一现象———这就是著名的“玉滩飞雪”。更为夸张的是,当快艇跨过黄海,进入到渤海后,忽然收到了大连移动公司发送的一条欢迎短信,似乎连这一点点的纬度的变化都能被感觉到!

此番,无缘见识海市蜃楼的景观,还是留下了些许遗憾。然而,海市蜃楼皆幻影,身到蓬莱即是仙,那种“九千仞天,登梯得路;三万里海,破浪乘风”的亲身感觉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