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山海经散文

山海经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4W 次

山海经散文1

在大海面前,人总觉得自己很渺小;在高山顶上,人总觉得自己很高大。这种感觉是在我去过大海、上过高山之后产生的。

山海经散文

家乡是大平原,见不到一座大山。我出生的时候,家乡很贫困,一座座茅草房像土堆;多数乡亲都穿带补丁的衣服,粗粮都接不上溜儿。尽管这样,我们上小学的第一堂课就是:我爱我的祖国。可是我的祖国可爱在哪里?我们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来。后来,我看到过许多山水画,那云绕山间的飘渺景致,觉得都是假的,都是画家画出来的,真的没那么好看。然而有一天,我走出了平原,看到了大山,那座山名叫庐山。置身在庐山山巅,才知道画家们的描绘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他们没办法将江山览尽,他们只能画出山的形体,无法画出山的灵魂。置身在庐山上,我才知道山比画好看,才知道我们祖国可爱在哪里。

我曾坐船进入过东海,四节楼高的东方红24号客轮,在大海里像一片枯叶。我害怕了,怕自己再也见不到土地;我害怕了,看到了自己在大海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可是当我登上庐山之巅,无法掩饰膨胀的心理,把山踩在脚下,我成为巨人。回头在看村廓,巴掌大小,山下的人们像蝼蚁般在蠕动。

在大海面前,人会变得谦虚;在高山顶上,人会变得骄傲。因此,我觉得还是应该常去看看大海,那真是一本好书。这样说,不是不让人们去登高山,只是在人们登上山巅的时候,应该冷静的思索一下:是你高,还是山高?你的高度是大山给你的。如果知道了这一点,那么多高的山你都有资格去攀。

山海经散文2

4月23日,这一天,天蓝蓝,水也蓝蓝。集体上台读罢三峡刘星写的《不忘初心》后。在刘老师和柏老师带领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场中国古文化与云阳文化的糅合。

一路闻着花香,一路寻找长江边上来自《山海经》里各种长相奇特怪兽图腾。花一场,书法篆刻一场。四月天里的花香、书香、绘画与雕刻艺术融合在一起。在这样的阳光正好,气氛恰好里,若不拿出一点儿我们的朗读特色,是不是少了一点儿书香的味道?说来就来,一段《昆虫记》里的孔雀蛾。

这山、这水,还有我们这么一群好玩的人,叫我们怎么不心潮澎湃?我们热爱我的家乡——云阳,我们为家乡的山水,为家乡的魅力而点赞。

《山海经》,大家都知道是一部神话,读起有些深奥。我想可能只有拥有神一样的意识,才会懂得它真正的内涵。山海经的第一段,开门见山是这样描写,“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我理解的是,踏遍千山万水美景,历经各种疾苦后。终归回到一山一水,一茶一书茅草屋里的清闲。刚好双井寨就像古时家园。

平凡的人生,才是人生里的最美。也许,最初的设计者和艺术雕刻们除了展示他们的雕刻艺术外,更多的是向外界展示,云阳是一个适合宜居、不需要太多的修饰,自然风优美的神话城市。

我们一路前行,一路看不同图腾。青龙、白虎、朱雀与玄武,麒麟与凤凰,神龟之类的,当走到鸾鸟的地方,刘老师建议大家一起和传说中的凤凰合影,以做20xx年4月23日的纪念。挺好的一个建议,这个拖有长尾巴五彩羽毛的凤凰,凤凰是爱好和平的使者,人们臆想里的天使。

作为一个云阳最普通不过的文化义工,宣传新城云阳文化的路还长。我们何尝又不是一群天使呢?

山海经散文3

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沧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3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

山海经散文4

读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就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在这篇散文里,鲁迅先生回忆了他儿时的保姆阿长,一个普通、平凡的封建社会的农村妇女。一件件儿时的往事在笔下流淌时,一个普通、善良、质朴又有些迷信的封建社会的农村妇女形象就浮现在读者面前。30多年的岁月流失了,却不能抹去鲁迅先生对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平凡生命的记忆。

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回忆。她不识文断字,又有些迷信愚昧,连真实的姓名都不为人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长”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变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拥有伟大的神力”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阿长和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长妈妈一生坎坷,又渴望生活平安的劳动妇女。虽然粗俗、没有文化又好惹事端,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奇迹般的给小鲁迅买回了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看不起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文中鲁迅对绘图的'《山海经》的渴慕至极,以至于一坐下就想起,长妈妈来问了,“我”也只是随便对她说说,阿长她不是学者啊。可是没想到的是,不识字的长妈妈竟然在一年中仅有的几天告假时间里给小鲁迅买来了绘图的《山海经》!于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那四本小小的书本,“我”渴慕已久的书,里面画着“我”渴慕已久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

一些平平淡淡的事,一份真真切切的情,长妈妈故去了这么久,她却依然让鲁迅又爱又恨,又敬又畏。在这里我又想起我自己,妈妈整天这样的爱护我、疼着我难道我不应该报答吗?

鲁迅先生在平淡的语气下隐含着的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也使我重新反思自己的存在。现实的物质社会是如此的丰富,燕窝鱼翅、汽车飞机、高楼大厦,应有尽有;现代的科技是如此的发达,想得到的,几乎都可以得到。可是现代的人们却迷失在自己创造的辉煌中,逐渐地失去了对普通生命的关爱。可以邻居数载却一无所知,可以围观以强凌弱却无动于衷,可以见死不救作壁上观甚至落井下石。人的善良几被贪欲栽伐殆尽,难道这就是我们“现代化”的全部?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地预约给人类,却以嫩烧的生命,成为了千千万万敬慕者的精神的火炬。因此,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仗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厂超人的殊勋。

鲁迅先生对普通生命的关爱打动了我,也激励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