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明信片的故事散文

明信片的故事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7W 次

我喜欢寄明信片,也喜欢收明信片,明信片上写满了喜悦和祝福,写满了悲伤和遗憾,写满了你的,我的,他的,曾经有过的烟火绚烂、夜半沉寂......

明信片的故事散文

她是我的好姐妹,她叫李雨晴。我们的相识充满了戏剧和悲情色彩,却在那一瞬间相见恨晚,相互珍惜。2013年的夏天,我高三毕业,她即将步入大二,那个炎热的七月,我们,都失恋了,也都失去了自己。就在那个最难熬最痛苦的时候,我们遇到了。那个时候的年少轻狂,那个时候的肆意放纵,彼此见过对方最糟糕最软弱的样子,却在各自心里彼此都是最美好最亲爱的人。寂静凉爽的夏夜里,我们肆无忌惮地在林荫大道上奔跑,歌唱,哭泣,好像把眼泪狠狠地甩在身后就会忘记心痛,我们总是问对方:“为什么会这样?”也总是最终结束于一句“都结束了......”我们相互倾诉,相互鼓励,我们约定要好好地生活变更好的自己;我们说美好的青春何必纠结于儿女情长一定要出去走走看过很多风景;我们期待着坚强自信的自己而非这样深入泥潭不得自拔......后来,我们在相距千里的两个城市,相互遥望,相互挂念。

后来,男孩回去找过她。只是,她没再回头。背起背包,她踏上了去往湖南的列车,临行之前她发了一条短信给我:“尊严告诉我要一直走,不能回头,我可以输了爱情,却不能输了自己。”那一刻,我知道,这个女孩想要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她在路上。

关注着她的微博,看她每天都会发很多图片,没有文字,没有自拍,很安静,很单纯。以前的她就是刷屏大王,微博里很多情绪,很多言语,而现在的沉默让我觉得她的内心很平静,很安详,很享受这样一份时光。偶尔打电话过去,她总是很兴奋很激动地诉说着今天的美景以及奇遇。她说凤凰古城路边卖首饰的小姑娘就是鬼机灵,撒娇卖萌让姐姐们买手链,她拿出砍价的看家本领将20元的手链砍到2块钱,看到小姑娘似哭非笑的表情她竟第一次觉得自己残忍,于是又将手链作为礼物送给了小姑娘。她说苗寨人民的篝火晚会很浪漫很温暖,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大家手牵手围绕着篝火跳舞歌唱,忘却你我,毫无隔阂。大家把红薯扔进篝火里,火灭了,红薯也烤好了。在只有她一个人的异地他乡,开心的吃着“烤地瓜”,她说那是她吃过的最甜的!电话里的她还是像话匣子一样,这一点一点没变。可是对于那段伤害,那段遗憾,我们心照不宣,都没再提起。不提起不代表不再想起,只是希望她的心情不要再起任何波澜就好。

在凤凰古城的时候,她写了一张明信片给我。背景很好看,远方是晚霞满天,彩云层叠,河岸灯火通明,富丽明亮,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飘向远方......

明信片的后面她写到:“我在一个午后给你寄一份友情,踏在陈渠珍走过的路上,不知道哪一步就离西原那么近,这种感觉很奇妙。”

我和她都知道,并不是一次坚定不移的拒绝,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可以让她忘掉所有伤痛,脱胎换骨。但是,她一个人走出去看世界,一个人去经历和思考,一个人没有任何撕裂的平静生活,让我看到了一个坚强成熟的她。已经不是众人眼中的无知幼稚少女了,爱情不是一切,我们还有自己,还有生活。每每读起她写的短信,我都是热泪盈眶,如果爱情里让我们失去自己变得卑微,那就走出牢笼寻找自己吧!

我和他高中三年校友,一年同班同学,座位的距离最近两米,最远不超过五十米,可我们除了知道彼此的名字,其他一无所知。原本是八竿子都打不到的人,没想到后来渐渐熟悉起来,在意起来,挂念起来。而当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却像两条相交线一样,交点之后渐行渐远,形同陌路。这一切,像梦一样的发生着,梦醒了,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真实的。

他寄来的两张明信片都是山大风景,一张是“山大小树林”,一张是“八大教授群雕”,青绿色的水墨画,很淡雅,很干净。收到明信片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很朦胧很暧昧,好像未来会发生点什么,也好像彼此缺点什么,那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我们是上了大学之后渐渐熟悉的,最开始的时候在空间各种活泼调皮的互动,后来在微博看到和对方相关的内容总是各种艾特,那个时候对方在心里就是很有意思的朋友,可以肆无忌惮的开玩笑,毫不伪装,毫不顾忌。后来,我们开始聊天,聊自己聊生活聊有意思的一切,时间总是无情的偷偷溜走,很多次猛然一看已是深夜我们却不舍得说再见。那时的我总是很依赖他,不开心的事情总是会想起他,想得到你的安慰也好,戏弄也罢,总之他的声音对于我来说,是温暖的。因为我们渐渐了解,渐渐依赖,所以我们对彼此的需要比之前更多了,然而在网络上越亲近,其实越陌生。他说我们之间的感觉像泡沫一样,美丽,却又幻灭。而我,又何尝不是呢。

暑假放假回家,我去他的学校找他。我们坐在山大小树林里聊天,树叶在风中沙沙发响,绿荫低下很清凉,心情很舒畅。对面的他,白色的T恤衫,淡蓝色的牛仔裤,灰色的帆布鞋,符合我所有关于童话里青春少年的想象。在我心里,他是不同的,就像一个大男孩一样,很单纯,很干净,让人感觉很舒服很自然。似乎在那一刻我爱上了他,似乎那是我们之间最美好的最后一刻。他带我逛校园,热情的介绍着每一处的风景,他说山大的餐厅规格是位列全国第二的,等开学了一定要带我去吃。我们一边走,一边说说笑笑,谈论着对未来的梦想,我说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开一家有着悠悠情调的书店,有着古色古香的装饰,播放着浪漫抒情的音乐,在书店的一角,开一家咖啡店,让所有热爱读书的人在一个温暖安详的午后在飘香的咖啡中尽享美好的阅读时光。他开始替我规划这家书店建在什么位置好呢,都要摆些什么书籍呢......我们在一起的最后时间一起看了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之前对这部电影有着说不尽的期待和憧憬,可是看完之后相视一笑,是有些失望的。就像我们之间的所谓的感情一样。

故事在这里似乎就要戛然而止了。那次见面之后,我们对彼此的要求越来越多,现实与理想的差别也越来越大,当我们对所发生的一切都有着执念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就变了,在对方眼里,更多的便不是欣赏,而是挑剔。我想我们之间最美好的事情发生在网络里,网络里美好的他,网络里美好的我。有时候认真想一想我和他之间算什么呢?一切都是不约而同,一切都是心照不宣,我们有过爱情吗?我们是做了一天的现实情侣吗?

在明信片里,他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他说:“他买了一个系列的山大风景明信片,以后慢慢寄给我。”可是,一切都注定了,注定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注定了我只能收到这仅有的两张明信片;注定了我们之间这不算爱情的爱情......

不知道他还记得吗,我曾说过好妹妹乐队的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我很喜欢:“好在当时年轻的我爱过年轻的你,我们宁愿错也不愿错过.......

这是一张空白的明信片,留言处只盖了“宁夏中卫”的黑色邮戳.......

写明信片的人是一个小姑娘,生长于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上,但是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南方姑娘的温婉细腻,想象不到雨巷里“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相反,她更像是土生土长的北方女孩,大大咧咧,活泼豪爽。

很小的时候爸妈就离家外出打工,所以她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长大。看着爷爷奶奶渐渐老去,她也就担起了照顾老人的担子,被照顾着同时也照顾着别人。别看她矮矮的个子,单薄的身板,装灯泡修水管样样精通,夏天荷塘里采莲蓬,秋天水塘里抓螃蟹,哪里热闹哪里有她。这样的生长环境,也造就了她独立勇敢的性格。在这个平凡的小镇生活了18年,她也想要像天空中的鸟一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遥远的内蒙古,而我们就这样有缘相识了.......

她的生活很简单,学习之余就是写诗,兼职。看见她的时候,她经常是带着一副蓝色的耳机,手中握一支笔,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沉浸在她热爱的文字里小说里,尽情徜徉,满心欢喜。揽《红楼》于心间,怎奈一纸俱寂:“我们只是些粘土造就的物品,鬼魂与天使轮番地通过我们说语”。一杯清茶在旁,心绪跃然纸上:“杯中的记忆,一枚,一枚,沉下去,忽然想起,今年春天内蒙有过一场暴雨”。就这样,在平静的面容下,激越的灵魂里,诞生了很多美丽的文字和想象。看不见的时候,她肯定热情洋溢去出去兼职赚路费啦。她简直就是兼职通,发传单,做临促,玩偶人,没有她做不来的。她最喜欢的还是做家教,一方面可以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劳务费也高。她曾经给一个初中学生补课,三个月的时间让学生从不及格一跃而起达到优秀,她感到高兴欣慰却也忧伤无奈,她曾经对我们感叹道:“本姑娘认真负责,让我的学生成绩大大提高了,可是我也变成无用人被解雇了,唉......”而我们在一旁却哭笑不得,忍俊不禁。尽管兼职很累,但她从不抱怨,更是乐意为之。面对别人夸赞她自立,她更是云淡风轻,在她心里,努力挣钱,自费旅行,是那样的顺其自然。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一个人,一个背包,一张车票,一份坚持,在很多地方留下了她的足迹。行走在广阔无垠的沙漠,浩瀚长夜里仰望,她向往:““至此,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自由”。置身于崔巍的黄山,万丈仞登临送目,她放歌:“东南西北任我行去,风花雪月随我收藏”。抚摸着古老雄壮的西安城墙,漫长回忆里咏叹,她追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是这样一个女孩,不追求淡妆浓抹,不追求万众瞩目,只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直至终老。

她说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寄一张明信片给我,就算一种记录,也算一种支持。手里的明信片是她在腾格里沙漠寄给我的。红霞满天,美艳如火,无垠的沙漠铺展开来,尽在眼底,在沙丘的顶端有一个人遗世而独立。突然想起她曾经很喜欢的一句话“遇酒逢歌,随处留皆可”,或许她也在追求那种随遇而安的生活吧。

夏天的时候,我和她喜欢在操场散步。呼市的夜晚很干净很凉快,十点之后的校园路上行人很少,我们俩慢慢悠悠的走着,是一件特别舒心的事情。有时候两个人不说话,各自神游。吹着凉爽的风,抛开一切忧愁,甚是惬意。她并不是喜欢表达喜欢吐露的人,但我们两个人的时候,她还是喜欢说说自己的心情,未来的计划,还有那触不可及的梦想。她说“如果可以,她想要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去往各种新奇美丽的地方,看过很多风景,过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话语之间,满心憧憬,却也无奈。聊天至此,我们便不再执着下去,听着悠缓的音乐,在各自的心事里,拥抱自己。

而我,在她寄来的那张空白的明信片里,认真地写下:“忽晴忽雨的江湖,有梦为马,随处可栖。愿你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

在一个喜欢得地方,在做一件喜欢得事情的时候,给自己寄一张明信片,说说那时的心情,看看那时的自己.......

那是在北京的时候寄给自己的,背景是秋天的后海,泛黄的纸张,柔和的颜色,画满了静谧和收获。而那次去北京的主要目的,是去看张杰的演唱会,是去追随喜欢了七年的歌手或是榜样的旅程。

似乎每一个人的青春都会伴随着一种向往,或许是一种信念,或者是一个地方,或者是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你与他一起成长,一起改变,一起有一天相遇后说一声“你好”,那便是“告别”。告别一段青春,告别一段懵懂,告别曾经的自己。从初中无比热爱的《最美的太阳》到高三起床的闹铃《高飞》,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在歌里寻找自己,发现自己,激励自己。那是一整个青春的笼罩,那是一整个年少的追随。我从不喜欢被别人称作是“追星”的行为,但也无从去辩解,太多的人总是将90后与“追星族”“脑残粉”挂钩,但是那并不是一代人的整体行为。走过那段青春,有时候听起从前喜欢的歌,脑海里浮现的竟是那时的自己,那时的模样,那时的梦想,那时许下的誓言,那是夸下的海口。上了大学的自己,便有了很多自由的时间,也可以去看一看曾经想象中的歌者。于是,去看了张杰的演唱会。过程不必多说,只是从体育场走出来的路上,惊喜也落寞,热泪盈眶。像是一场重逢,像是一场告别,重逢与告别的都是曾经的自己......

在那张明信片下,给自己写了那样一句话:“在可以自我选择的年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以高考为界,我给自己的青春划分了阶段。18岁之前的自己,是“使命”的青春。这种“使命”是来自内心的渴求也好,外界的赋予也罢,那段青春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她努力奔跑,挥洒汗水,不甘落后。她像是明艳的花,任凭风吹雨打,终不低头迎接太阳。18岁后的自己,是“理想”的青春。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自由”和“选择”,她曾经迷茫彷徨,也曾经随波逐流,而现在她正坐在图书馆里,一杯茶,一本书,写着自己热爱的文字。而这,就是她喜欢的生活。而“理想”,与是否美好无关,与是否崇高无关,只与顺从自己的心意有关。

我们的身边,总是有太多的“主流”,我们总是在无形无影中听到别人命令我们应该去做什么,警示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抉择,可是呢?“从众”会让我们得到安全感,但我们就真的快乐吗?何不放下那本不属于我们的一切,痛痛快快的做一次自己!

想要的不是一场放肆的青春,不是一场忘乎所以的歌唱,而是在茫茫人潮得漂荡中还能保持自己的心性,还能沉醉在自己喜欢的音乐里,文字里,忘记一切,安安静静的就好。

......

明信片里的故事,文字里的故事,都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的故事,寄一份情谊给你,寄一份想象给你,还我一份了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