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问道濂溪散文

问道濂溪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8W 次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行走在陶翁的诗句里,踟躇在元公的溪边,徒生茫然。

问道濂溪散文

品读周敦颐,只徘徊在石塘桥畔的濂溪边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元公的故里道县也有条濂溪。 两条清溪,一前一后,在我国文化史上汇合,并演变成了一个熠熠发光的词汇。

道县往城东行约6公里,便是元翁的故里——清塘镇楼田村。小村的入口处有一书写着“濂溪故里”的高大 牌坊,入村的路旁是一片开阔的稻田。 村前濂水环合,村后道山如屏。 几近黄昏,清澈的濂水里,倒映着晚霞,倒映着河柳。 远处,连绵起伏的都庞岭裹挟着黛色云霞,恰似炊烟。

依山而建的楼田村里皆是周氏裔人。 村里,小巷幽静,庭院深深,古朴而典雅。 半月形的荷花池,虽不起眼,却如月随行。 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地烙上了历史的烙印。

据周家后人说,这一段濂水,是最具濂溪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周家人这么说,一点都不为过。 元公故里的濂溪,发源于道山的“圣脉”清泉,流过楼田村,带着周子理学思想的音韵,汩汩地流向远方 。

这条濂溪,上古之时也不叫濂溪。 据《道县志》载:“濂溪河,古称营水,发源于都庞岭东侧月岩林场天岭冲东北,流经清塘、久佳、营江 乡,至县城西关桥汇入潇水。河流长41公里,流域面积200余平方公里……水量小,河道浅,不能通航。”

管营水叫濂溪河,同样是因为元公。 元公酷爱家乡的山水,特别钟情于村前的小溪营水,少时没少在溪边玩。

元公没有对家乡的濂溪写过专门的文章,那是因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任道州刺史写过《右溪记》,写得够美了。 元结的文笔明丽趣畅,文字幽妙芳洁。 元结,文美,官声也不错。 在元公的眼里,右溪与营水,一脉共承。 在世人的眼里,道县的濂溪与庐山的濂溪,一脉共承。 这一脉,是《爱莲说》,更是《太极图说》。 这一脉,便是元公的思想。

品读周敦颐,月岩不可不去。 当地人说,那是元公读书悟道的地方。

月岩位于都庞岭东,距离楼田村大约七公里。 月岩,是一方山体内神奇的大岩洞。 最奇特处之于一岭三洞,洞洞相通,景相各异。

拾极而上,洞口宛若古代城门,厚厚的岩壁凸显森严。站在洞口回望,眼前视野开阔,山下秀丽的田野风光一览无遗,不远处的月岩村,错落有致地掩映在一片树丛中,恬静自然。

移步洞中,仿佛置身于恢宏的天庭之中。中间是一个空阔的大厅,周中杂木丛生,满壁灌木倒悬。岩体削壁千仞,怪石嶙峋,千姿百态。

复前行约二十步,头顶上方豁然洞开,眼前一片光明。蓝蓝的天上,飘着缓缓的白云,暖暖的阳光从头顶的圆顶苍穹处直泻而下。 站在洞里仰视,恰似一轮满月悬挂中天。若向东或向西缓慢移动,顶上洞口由圆而缺,自东边看像上弦月,自西边看似下弦月。 短短数十步,恍恍惚惚地像是过了半个月 这便是“月岩”。

这里,真是静心读书的好地方。 置身洞中,恰如安立于方外,外界一切红尘都已沉落,一切市声都已消失了。

仿佛近千年前的那个白莲少年缓缓地挪步,时而低头静思,时而抬头望月,感悟四季的.轮回,感悟日月的更迭,感悟盈则亏、亏则盈的道,感悟动中静、静中动的玄妙。 这不正是《太极图说》所说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的理论之源吗?

元公的《太极图说》,高度凝聚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巧妙地把太极、阴阳、五行、四时万物联系起来 , 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宇宙图景,解释了一个宇宙生化的模式,奠定了理学的基础。

明代道州知州张乔松在《太极岩辨》里说:“此非月之望也,盖中之月虚通天者,非太极乎?由东、西岩观之,非太极立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乎?岩旁溪流如带,而群峰矗矗,奔布于岩之左右,如屏如戟如牖如芴,皆具五行之象,非太极之金木水火兔乎?此天之极,不必假借,不必点缀,昭然在人心目间,可一览而意者。”

透彻。 这位知州算是详尽地为世人论证了月岩与《太极图说》的因果关系。

月岩,好一方灵山净土。 有如此奇特的山水,有如此奇特的经历,周敦颐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洞开了理学的大门。

这,是历史的必然。 与其说,历史选择了周敦颐。 不如说,周敦颐为理学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