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心酸的幽默散文

心酸的幽默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5W 次

这是一部让人心酸的喜剧。

心酸的幽默散文

看完电影《如果猪会飞》,这句话仿佛还带着某种荒凉,从我的心底冒了出来。也有了写这篇小文的冲动。而我很久,都没有那种非要写点什么的冲动了。没有那种如果不写,就像是欠了债似得的感觉了。所以我知道,这次我的心,真的狠狠地被触动了。

《如果猪会飞》,影片名给我的第一念头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很可爱的电影。但是,事实却不太一样。就像生活中我们原本以为看起来很好的事情,结果却发现很多时候,都是千辛万苦的维持一样。所以《如果猪会飞》,并不是一部可爱的电影。

我想,我们真实的生活,其实多半也是这样。

主人公贾法尔,是一个生活在加沙地区,每天靠出海打鱼的巴勒斯坦渔夫,他靠卖鱼的收入养家。贾法尔虽然每天出海,打到的却总是为数不多的几条鱼,那几条小鱼没有人收,最终都会被他扔进冰箱。

终于,在一次次收获无果后,影片让我看到,贾法尔从海里,捞到了一只猪,一只肥壮的,活蹦乱跳的黑猪。

起初,我不知道贾法尔为什么面对天外来的一头猪,会变得那么慌乱,害怕,不知所措……在我想象里,突然得到一头猪,他应该会像得到阿里巴巴的宝藏那样,欣喜若狂,然后拿到市场去买个好价钱改善生活。然而,这头从海里捞出的猪,带给贾法尔更多的是困扰和惊慌……于是接下来,就有了贾法尔一系列看起来荒诞的举动,那些举动,看起来是那么的愚昧和可笑。可是我却无法笑出来,我不但笑不出来,我甚至感到有股心酸,随着剧情的发展,慢慢地从我心底涌了出来。

再回过头来看看影片的叙事环境,战争下的加沙地区的土地和人们看起来就像生活在上世纪5、60年代的中国……影片以贾法尔出发,渐渐把观众带到加沙某地的贫瘠小镇,带进了贾法尔的窘迫里。窘迫之外,是巴以双方紧张的局势,以及小镇里随处可见的驻军。而影片中的民族主义、以巴冲突、社会与信仰等种种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贾法尔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和中东地区的所有普通人一样,如果不是战争,他们本可以用更好的营生,可以不用那么窘迫的生活。无奈国与国决策者们的所谓正义,却把这份普通的平静破坏了……

在贾法尔以及那个地区的人们的信仰里,猪被视为不洁净的象征。所以作为一个从一出生起,就被信仰熏陶教诲的人,面对一头“不洁净的猪”的忽然造访,贾法尔内心充满了煎熬和担惊受怕,他先是听从理发师的话,想把猪杀死,于是,贾法尔从他那里搞来一把枪回到渔船,可是,他最终也没有这个胆量与勇气……我认为,那段贾法尔在渔船上追逐杀猪的滑稽画面,就是他内心深处矛盾的,关于信仰与生活之间的争斗。最终,贾法尔没有勇气杀猪。在这种几天打不到鱼,没有更好营生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有着信仰的贾法尔,却忽然想到,或许这头猪,能够拿到什么地方,买个好价钱,于是,贾法尔将猪藏到了船的底舱,第二天,又将猪带回来家里……

看到这里,我的心忽然就被什么紧紧的揪了一下,那种辛酸肆意的弥漫,渐渐上升为了同情与怜悯。要知道,在一个视猪为不洁净的,伊斯兰信仰无处不在的民族,贾法尔的做法,是多么的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在这个过程里,他的内心,还有不有对神的敬畏呢?通过他一系列的动作都不难看出,信仰,已经融入了贾法尔的生命里,否则,他就不会一直对藏一只猪而胆战心惊,他也不会每次单独面对一头猪时,神情总是慌乱,那么害怕靠近一头比他那样一个强壮的男人,弱了不知道多少倍的猪。在影片的这个阶段,我认为还有一个不起眼的镜头,将贾法尔的荒诞的矛盾推到了顶点。那便是在集会上,一个宣教的人在跟众人讲道,贾法尔进去听了,但是很快,他又撇了撇嘴离开了拥挤的,诚实听道的信徒们。贾法尔为什么要挤进去,然后又出来呢?我觉得,他以前应该是经常听的,因为显然,他进去的时候,有人认识他。可是他为什么又迅速出来了呢?是因为生活的压迫,他不再信仰了吗?还是,他突然想起,在他的家里,就藏着一头猪?他违反了他所信仰的教派的教义,藏匿了一头被视为不洁之物的猪……而且他,已经准备用这头猪去边境看看能不能做一笔交易,能不能换得一点改善生活的钱……这个过程,贾法尔是因为恐惧而躲躲藏藏的;这个过程,贾法尔的内心,也是充满愉悦的。那种恐惧,甚至连一个普通的敲门声,也会吓得他浑身踉跄;这种愉悦,在他每次来往于边境与码头之间的路上,都能快乐的哼出歌来。这一强烈的冲突和戏剧化的矛盾,也将贾法尔这个夹在民族矛盾与宗教信仰里的小人物,将代表着在民族主义下,被变成战争的不幸牺牲的这一大群老百姓,描画得更具悲剧化。这一强烈的戏剧化的矛盾,也更有力的控诉了战争给所有普通平民带来的不幸……战争造成的不幸,这时候不仅仅是在生活,和物质上的损失,也不再仅仅是对每一个人的自由,甚至生命的剥夺。战争的伤害,还残忍的夺走了一个群苟于生活的人,做出的能力有限的斗争;夺走了他们生命特质里,独特的.尊严;甚至,夺走了在他们生活里,跟生命一样重要的信仰。这种悲哀,不仅仅出现在贾法尔身上,我知道只要有机会,就会有许多被逼得无可奈何的人为了生存下去,而在战争的夹缝中绝弃信仰……因为活下去,努力活的好一点,是每个人的本能,哪怕因此产生恶……所以,一场被少数几个决策者在后台指手画脚的战争,残酷得连一个人原本拥有信仰的能力,都随时的剥夺了。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声的戕害。这种戕害,没有硝烟下的激战与血肉的搏斗,却像是一把利刃,将无数颗被扭曲的心脏血淋淋的剖开,用一种无比真实的幽默荒诞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更让人不寒而栗。

导演对这个情节的巧妙安排,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控诉,比任何的呼喊,都震耳发聩。

后来,贾法尔莫名其妙的因为一头猪,被迫成为所谓的民族英雄。官方以冠冕堂皇的理由逼迫他,要他用一头猪,去攻击影片里以色列所占领的屯垦区。失败后,贾法尔趁乱潜逃。再后来,他家里的妻子,遭到了以色列士兵驱赶。

“你知道这部剧的结局吗?他们和解了,还原谅了对方。如果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如此该多好。”这是一个以色列士兵驱赶贾法尔妻子时,他对贾法尔妻子说的话。之前,他一直驻守在贾法尔家的屋顶,并在获得允许后,常常愉快的在贾法尔家看电视。以色列士兵的这一句话,深深的击中了我的心灵。

谁不希望安宁祥和的生活呢?其实,他们都不想战争,如果没有决策者的独裁与霸权,他们,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应该是在同一片蓝天下没有慌乱,各有自己的生活轨迹的人。也许,他们还能摈弃种族与政治的羁绊而彼此友好相爱……那种画面,就像影片中,那个对贾法尔的妻子说话的士兵那样;就像,明明看见贾法尔和伊莲娜隔着钢丝网聊天,却视而不见的巡查士兵一样……

影片快结束时,为了追那头“天外飞来”的猪,一群以色列士兵和一群巴勒斯坦的青年,暂时签订友好停战条约,然后,大家欢呼着涌入了猪钻入的稻田里……这个画面,是不是包含了导演和编剧,甚至代表了很多人,关于对和平的期望呢?

“我们的未来如同今晚,当我们在夜晚迷失时,却再度徜徉在夜色中,把伤口愈合吧,我们将抵达,另一个新生活。”在这段话音下出现的镜头,我认为是整个影片中最美的镜头,和最震撼我的一段镜头。影片里,贾法尔跟他的妻子,以及伊莲娜和一个放羊小孩在逃奔中再次聚到了一块。他们到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制造了一叶竹排,随着海水漂流。

他们要飘到哪里呢?虽然影片结尾,给了一个看似美好的,却荒诞的交代——所有在影片中出现过的以色列人和巴基斯坦人,不论军是人还是平民,都愉快的在一起生活着。但是,我觉得,这个镜头,反而并不能打动我了……

真正打动我的,是那一叶载着巴勒斯坦的贾法尔和他妻子,以及代表着以色列人的伊莲娜和那个放羊小孩的竹排……如果没有影片的结尾,我们可以尽量想象,他们会飘到哪里呢?他们的命运,就犹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战争那般,看不到和解的可能,路途漫漫没有希望……可是,就像是一艘渡过洪水劫难的诺亚方舟,终有一天,“方舟”上和谐的人,会努力为安定跟和平,带来一线真正的,到达另一个新生活的希望。

我觉得,所有心存善意的人,在看到飘荡在大海上的这叶竹筏时,都会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