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散文

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3W 次

生活常常逼着人如同脚踩着西瓜皮,无论前面是什么总是义无反顾地往前滑,掌握了技巧的人滑向自己的目标。没有技巧的人只能在他人后面茫无目的地跟着。跟着跟着,也就忘记了自己的目标。记得白岩松曾说过:"我们走的太快,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散文

童年时,每日午后都会和堂弟给牛割草。每次割完草,我们都要躺在青草地上,嘴里刁一支草杆,仰望蓝天白云。那时风是带香味的,花也是会点头笑的。天是清澈纯净的,云也是飘忽有灵性的。不论日子在当时的眼里是多么无聊和辛苦。现在每每想起来却都很享受。

时不时看着天空掠过的飞机,堂弟总是问,那是飞到哪里去的?我们将来会不会坐一次?从上面能看到我们的家乡吗?虽然有些问题我实在回答不上,但我知道我会离开家乡的。

那时候只想着离开后,出去闯荡,见识外面的世界,然后衣锦还乡,和少时割草的同伴割草的继续割草,下棋的继续下棋。

羡慕那些大我几岁的同伴,每到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于是我加快了离乡的步伐。

终于离开家乡了。走时欢天喜地,似无如何牵绊。

在离开家乡最初的很几年里,和许多在外谋生的人一样,家乡只是墙上的一张照片。几年不会回去一次,想家时看看照片。偶尔回家,见到的人总是问这问那,从工作到工资,家常里短,无所不包,人和人之间亲密无间,温情四射。

起初回家的那几年总是糖果,点心,香烟,茶叶大包小包,出除了给自家的,村里稍微说得来的几乎家家都留有一份。

每年回家培老人的时间并不多。随便到村里谁家里,脱鞋上炕,一聊就是半晌,往往等着母亲托别人家的孩子满村子找,才知道该回家吃饭了。多数时候,在那里聊天就在那里直接解决了饭食。

后来,人们都忙了,我还是和我小时候一样。大家问候的多了,能坐一坐的少了。常常问的一句是“啥时候回来的,怎么回来的?”就去忙自己的了。要听说谁家孩子坐飞机回来,村里人都要长久地议论一番。

再后来回家的次数多了,村里人除了“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回来的?”最多加上一句:“什么时候走?”父母经常告诉我,谁家的大伯殁了,谁家的母亲被接到城里了,谁又中风了之类。想到邻家坐一坐似乎都成了奢侈。大部分人都在忙着种菜,种树,种植各种知名不知名的东西,提高经济收入。似乎村里的人我也认识的也逐渐减少了,村子也似乎和我已经没有了多大关系。我,成了一名过客。

看着满地跑来跑去的孩童,真的有种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感觉。尽管心里时刻牵挂着它,但事实让我都觉得这块地方已经不知不觉地告别,渐渐离开我远去了。

农村的发展也脱离了我的认知。机械化,集约化,经济作物,集体菜场,超市,一切都繁荣了起来。家家的楼房盖的高大威猛,装饰的富丽堂皇。只是没有像以前一样,按照村里的统一规划,沿街而盖。张家盖在自家地里,李家盖在路边,零零散散,看起来不成规矩。

问了下为什么这样盖房子?父亲回答,没人管呐。大家都忙着自家的'发展,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只要不把房子盖在道路中央,也没人过问。

再问:大家闲下来都干什么?还像以前一样有放电影类似的活动吗?他的回答让我失望。不是去庙里烧香就是打麻将。

难怪过年回家几乎很少看到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了,原因是人凑不齐。年纪大的在家忙着种植赚钱,年青人一年到头在外打工,回来不是猫在家里,就是比吃喝穿戴,要不就是,嫌学敲锣打鼓太吃力。老一辈会打家伙的人,老的老,病的病,有的还趁过年给庄稼浇水,有的忙着给儿孙带娃,顾不过来。

年三十晚上,鞭炮声似乎比以往小时候流行的100响,200响,响得时间更长了,乡村里也时不时有烟花漫天铺撒。只是没有了前呼后拥地孩子们跑来跑去抢爆竹的喊叫了。响声过后,一片死一般的沉寂。偶尔有人经过,也是急匆匆找麻将场子的赌客。空空的长街,家家门口的灯不再是小时候家的长明灯,彻夜给先祖照路,为了节电大都在十点多关了灯。只留下寂寞空虚冷的街道,村子又恢复了往日的黑暗。

按理说,家穷的时候,大家还彻夜点亮灯火,让黑暗了一年的村庄带上斑驳的色彩。日子好了,难道更忍心让满村子在年节时还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当年一同割草的堂弟大约有二十载没有回来了。听说在新疆染上了赌瘾,动辄成千上万地赌,家里的土坯房半边踏了多年,他是否知道?

不知道他完成了当年看飞机时的梦想?还是丢了?我很难回答,但我可以肯定,即使他回来,也不会翻盖那座养育了他十几年的旧土坯房,如果有钱,他还会去。

我还确定,再过几年回去,认识我的人更少了,玩过的土坑,割过草的山坡肯定荡然无存了,敲锣打鼓的场面只能从电视和网络上看到了,热炕被木床替代了,只有年夜的烟花会更灿烂了吧!

我们都走得太快,肯定不记得当初为了什么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