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老照片里的岁月散文

老照片里的岁月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62K 次

这是张五十年代初的老照片,似如一股沉渣的浮起,钩沉出半个多世纪小镇以往的历史文化,牵动了许多老人的情感思绪。是我在下街拆迁的纸箱厂后面,随手拍下来的。

老照片里的岁月散文

陬市文化馆始建于一九五三年,是桃源县第一个建站的乡镇。黎向荣是第一任文化站的站长。文化站的宗旨是服务于群众文化生活,除有图书文体活动外,同时组建了业娱文艺宣传队。队员有以;罗兰新,涂远春,熊侨生为主的二十多个人。演出的节目有;选举,参军,双送粮等,配合当时党的中心工作。黎向荣是长沙人后来可能回了长沙。弹指一挥间,这些老人均已耄耋之年了,健在的也许廖廖无几了。说起陬市的以往他们会兴趣盎然,好似又回到了当年的风光……

我比他们虽小十余岁,也已步入了老年行列。他们说: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把火从大码头烧至原区政府止,这一段就成了无法修复的火场坪了。失火原因是印刷厂会计寒夜做账烤火引起的。被烧挨小河的一边公家建了一幢工寓房,对面就做了娱乐广场。广场正中建了个戏台,两边傍右是手工业联社办事处,左边就建了文化馆。我记忆犹新,文化馆三间两进。中间置了乒乓球桌,两厢一边是阅览室,一边是文体器材贮存室和管理员办公室。那年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读书的风气很浓厚。我每到星期天没事就缩在文化馆,锛在固定的人字型书桌上看杂志,在那儿一呆就是多半天,临走时再凭借书证借一本小说。至今还记得在那儿看了一篇散文;跟随“少奇同志从返延安”感动颇深。

小镇依托沅水百业兴旺,商情随和诚信有度,人气红火。只要肯下力气就能挣碗饭吃。沅水木材水运局在小镇是常德最大的税利大户,蔑缆社则是镇上的支柱产业,他们都是专为河下服务的盈利单位。手工行业铁器,蔑器等也是河下不可缺少的。有名气的商贸店铺有谭大倫,茂源,悦新绸布店。小作行染织的京兰竹布,胶兰土布,色彩艳丽耐用很受客户欢迎……

食品中以驰名的桂花洋糖为主的各类糖点。来这儿经商返途的每个客人,多少不等的要带些本地品牌回去。香云纱的绸布给父母做衣服,青絲帕纱巾给妻子做头巾。桂花洋糖作为礼品送人,或旅途解馋,到家后与家人品尝。这些土特产依赖沅水流域名驰千里,贯通长江中下流江浙沿岸。商贸经济带动了行业的拓展,活跃兴旺了地方文化生活。经济是地方的命脉,失去了经济,什么发展前途也就不存在了。

小镇八十年代前的税利,在桃源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每到晚饭后,大热的天气里人们摇着浦扇,挤在广场汗臭气的人堆里,津津乐道的看赛球。陬市蓝球队因有文化站的支持组织,加之刘付高和庄中宇这两人的球技,那可是赶鸭子上架——呱呱叫!在常德是较有名气的。两人均在1.75米以上的个头,老刘部队转业时就是八一球队的预选员。在球场两人灵活的抢占有利地形,在各据对面一角时,老刘一个招呼随手一扬,那球就滴溜溜的射向对面。老庄一个纵步弹跳球已到手,回身三步跨蓝,随着观者亢奋地喝采声球已落了栏,两个打得非常的配合。老刘甩过去的球强劲疾风似如弹头,除了老庄外还真没人能接得住。常桃各地的球队因名常来赛球,好似打赢了陬市球队方显本色。

晚夕的余热把球场蒸腾得热烘烘的,场上场下每个人汗流如洗。观者起劲的呐喊助威,洒出的汗水似乎比参赛者还要多,把场面拱得一浪高过一浪的热烈紧张。喜欢健身或好静的,则在另一边的单杠双杠上拆腾。这玩艺儿以往在学校操场公共场所是常见的,在岁月静好中似如流水逝过绝迹没得了。玩劣戏闹的少儿喜欢围着卖槟榔的徐瞎子,眦着小嘴听他唱:哎,槟榔呀,槟榔!吃了我的槟榔哩——心跳眼热脸发红啦……一个槟榔他能唱出十多个花样来。

每逢年节或开会广场就更热闹了。高音喇叭从戏台中心传出去,响遍小镇每个角落,传递着党和政府每个时期的政策精神……如遇年节庆典活动文化站便积极组织策划,各单位热烈响应配合。当然最精彩的压台戏还是文化站的业余剧团。他们的剧目有;柜中缘,陈妙常赶潘,打渔杀家,三娘教子……那演出水平真可与专业剧团相媲美。

陬市更有一绝的是亭子,是常德地方闻名遐迩的。亭子出游由一支大竹劈开分破打岀‘噼啪’之声的响板队维持秩序。三班锣鼓‘嚓嚓锵’喇叭吹得;呜呀呜呀那里呀……高翘队装扮成戏剧形象,在亭子两边做出各种滑稽高难动作,悠然自得看似高人一等,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哩!‘亭子’造型多彩多恣,以一人高为一层,最高至五层,分为几个头。小孩扮成古典名剧人物,如三国中的刘,关,张,西游记中的师徒等。坐绑在铁杆分头上外用戏装掩饰。例如站在刀尖上的造型,就是用一支假鞋把小孩绑连在导具刀尖上。在八个壮汉抬行下颤巍巍的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几十年的时光轮回,陬市文化站自黎向荣之后,不知继任了多少个站长,为陬市文件的灿烂打下了坚实的功底。直到2000年前小镇的文化娱乐一直在桃源独占鳌头。在不但更新的社会发展中,目前手机已取代了领先潮流,文化站似乎有点黯然失色。但不管社会怎样变革更新,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必须要有传承,有着浓郁色彩的地方故事要发扬下去。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站曾真实的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乐趣,娱乐了工余后的快感。老人们提及以往会激情的闪烁出欢快的笑容,动情的怀念那个年代的美好时光。

在变革发展中文化站要一如继往的站在领军地位。在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中,老年人也如一页即将翻过去的历史,是地方上的精神财富,不可忽视的.文化宝典。要利用网络平台把老年人组织起来,调动发挥他们文化生活的余热,挖掘他们人生年轮的历史文化。许多老人一定忘不了小镇夜晚敲梆声里的饺饵担子,那口鲜汤肉滑的美味会使他们津津乐道。耳朵里还会很清晰的遗存着小巷的深处,背着腰型木桶的村汉,妇孺冒着冬夜严寒地叫卖:印印粑粑……冷糍粑喽!他们还一定遗憾着陬市的“油瞅”烹炸技艺失了传。那东西是用糯米搓揉后,用白糖绿豆精妍做馅捏成饼状后油炸得焦黄,咬在口里绵软香甜,沁透着绿豆的馨香。有名气的食品现在除了陈记饺饵,还真实的存在外均已变味失传。故此陈饺饵的生意兴隆,每晚吸引着常桃食客驾车前来品赏。但他们赚的是真正意义的辛苦钱,实实在在的打造着家族传统手艺,那辛苦劳累的薄利生意还有谁愿意去做……

岁月在沅河文化的静好中,人们记忆的深处永远也抹不去:西禅寺的晨钟,东林寺的暮鼓。沅水飘浮的白帆,船工的号子。簰筏在簰估佬的:歪哟……哦嗬……啊哦嗬呀……高亢,粗犷,雄浑地吆喝声中从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