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她用仓促的生命写就武乡秧歌最美的篇章散文

她用仓促的生命写就武乡秧歌最美的篇章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8W 次

又是一个烈日炎夏,武乡城历巨变青春焕发,红旗路上一个个行人忙着回家,公园里孩子们只知道嘻笑玩耍,谁还记得十年前的今天一代名艺人安娥英在那个疫情漫散时陨落?

她用仓促的生命写就武乡秧歌最美的篇章散文

安娥英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却在武乡秧歌这朵奇葩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杜鹃山》的柯湘到《嫁妻》的许秋莲,她成功塑造了数十个舞台艺术形象,多次被评为晋东南地区、长治市“一等优秀演员奖”,同时她还担任了武乡秧歌剧团的团长。集名人、艺人于一体,她合理运用正确发挥,并于一九八六年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从此把秧歌艺术推向一个艺术高度,开创了独秀梨园的“娥英时代”,而誉满太行。

安娥英,对我来说既熟悉又很陌生,熟悉的是她留在光盘里的李香香,陌生的是我未能结识她幕后妆。随着她的离去,这一切已不可能再有实现的机会。虽然我无缘与娥英老师共商秧歌艺术之精妙,但有幸得见与她同福共难的殷国川老师。在殷老的家里,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破旧的行李包,用颤抖的双手给我递过几桢娥英老师当年的舞台剧照,及她生前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等等关于娥英老师留给后人的遗物。看着这一桢桢泛黄的照片,看着这一沓沓闪光的荣誉,不由的泪水湿润了我双眼,心灵深处对娥英的记忆挥洒不去。那一刻,我愿时间倒退,永远都定格在那个非典前,她还是唱着李香香,她还是扮着许秋莲,可这一切再也无法重演,她已离世整整十年。

十年前一个落寞的夜,一代名艺人带着对秧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匆匆离去,没有一句遗言,没有一丝倦意,更没有隆重的追悼会。苦苦的奋斗,拼命的探索,她用优美的旋律唱响一出出革命赞歌,她的事迹被中国文艺家从书收编在录,她还被称之为武乡文艺界的典范楷模。一曲李香香留下百年歌,武乡艺人们还如当年重登台,声声泪水送娥英,西去的路上有武乡秧歌作陪,相信她一定是带着微笑而去。

十年后,无论是县城乡村还是街头巷尾,人们谈及更多的是武乡巨变,八路军文化和太行山实景剧,安娥英,这个响彻老区的名字,就这样在时空轮回里渐渐的被人们忘记。

十年前,娥英老师不幸离世震惊武乡,虽然当时非典泛滥,到处设岗立哨限制了人们的`出入自由,但寨上村及涌泉乡附近的百姓不顾疫情感染的危险,毅然自发组织千余大军,来送娥英最后一程,正如寨上村的一位老大爷所说:“娥英,把一生都献给了秧歌,深得百姓爱戴,我们送送她理所应当”。这就是百姓的心声,武乡人民对娥英艺术的眷恋之情。

十年来,武乡文艺界同仁无不对娥英的离世感到惋惜和痛心。一个时代的终结是为了下一个时代的上演,天意难违娥英时代无可复制。她走了武乡秧歌怎么办?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世界离开谁地球照样在转,可是在武乡,安娥英走了,秧歌剧团随之也各奔东西。虽然我没有细细去考证这中间的内在关系,但我坚信,九泉下的安娥英一定没有想到,武乡秧歌会在她死后解体,只活在人们的记忆里了。好在武乡秧歌后继有人,素芬时代的出现,才让秧歌人颇感欣慰。

安娥英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却铸就了武乡秧歌又一个鼎盛辉煌。安娥英的一生虽然仓促,但她却写就了武乡秧歌最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