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抒情散文《秋时》

抒情散文《秋时》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54K 次

抒情散文《秋时》1

秋,

抒情散文《秋时》

秋天,

秋雨用钥匙把秋天的门打开了。

秋,

秋雨,

秋雨洒在果实上,

果实就熟了。

秋风,

吹走了炎热的夏天。

让我们走进秋天,

走进果实累累的秋天。

走进秋天的果园,

你会看到红红的苹果、

黄黄的香蕉、

还有那犹如紫水晶般的葡萄……

小朋友的脚,

常被那水果的香味勾住挪不动。

一场秋雨过后,

树上的水果变得更加晶莹透亮,

让人直流口水。

秋天,

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好季节。

抒情散文《秋时》2

当你从我的梦中出现,我知道,我的心再也无法把你割弃了,当你离开之后,那心中的剧痛使我明白,我的一生谁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初秋的风,还有夏的燥热,可那风里,夹杂着一股萧瑟的气息。不知你是否感觉?

人生能有几个盛夏,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只是一个恍然之间,岁月便已抛弃了我们。我们的容颜也在不断改变,就连心态也在不断变迁。如若有什么从未从我心中淡去,唯君而已。

记得几年之前,风轻轻地吹过的那片松林,在那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你是唯一一个不曾观景的人,你在看人。而我在写诗。当你突然某一个女孩轻轻一叹,我随着你的目光望去,我才忽然发现那里原本空空落落的地上多了一些垃圾。当你对某个男子抱以仇视的眼光,我顺着你的目光看去,那是一张多么稀松平常的脸,可是手中却拿着一把“刻刀”,仿佛那棵活生生的松树便是他“雕刻”所用的最好材料。我懂了,懂得你的目光,也渐渐地懂了你的心。

当我把写诗的笔一次又一次地停下,去看你时,你似乎也发现了我,抱以浅笑,在轻轻的风中,那如花笑靥竟然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中。那笑容里,没有任何原来的轻视与恨意,而是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温暖纯真,一个人内心的纯净。我在心里想,我一定要知道她是谁,哪怕就只是为了她的一笑。

那日我原本写景的诗句里忽然留下了这样一句“倘若风能允许,我愿意化作一缕轻烟,只为衬出她那最美的容颜。”我不知那是一种相逢的幸运还是一种长久的不幸。从那以后,我开始做梦,开始在脑海里不断地回荡着那一幅画面,好像定格在了内心深处。一个在旅游的时候从未去看风景的人,如若无人懂你,那么我想,我一定懂得你的心意,懂得你内心深处对最纯净的自然之向往,可惜,现实的浮躁与对名利的追逐让世人的心被蒙逼,也许只有你,还能再去想到,要看看那原始的风光,自然的泉眼涌出的清泉;只有你能想到,要把自己的心献给大自然。

我经历了几番算计,才终于得以靠近你。原谅我,靠近你也都是一种目的,我的内心不断地提醒自己,你不是应该带着什么目的去追求的,可我后来突然明白,我不是因为爱而接近你,而是另外一种别样的感觉,倘若是爱,任何目的性的追求都是在玷污着爱情的纯洁,而我对你,却有一种目的,这目的令我苦恼了一阵,可我后来还是坦然了,认识你是一种目的。可是我并没有选择要获得什么,而是为了做你的朋友。

也许,一个人的孤寂只有自己会懂,我的诗终究无人去解,我也对那样一个可以理解我的诗的人万般渴求,我读懂了你的心,你是否也读懂了我?

初秋的风再次吹来,当你再次出现在我的眼中,是不是缘由天定?你我前世注定了有这样的一次成为知己的缘,无论人世怎样变化,无论未来如何发展。我希望,我的诗中有你,你的眼中有我。如果可以,我真地希望,这一场注定会醒来的梦,永远都不会醒。

抒情散文《秋时》3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最受期待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它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历史上有过很多种说法,也有过很多关于这一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拜土地神的遗俗。

很有意思的是,秋天有个中秋节,春天有个清明节,两个节遥相呼应。只是两个节的思念对象截然不同,清明节思念的是亡魂:“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而中秋节是思念游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天是万物勃发的季节,我们祭奠亡灵;秋天是成熟丰收的季节,我们思念羁客。一死,一生,是否昭示着因果轮回?我想古人在创造这两个节的时候,一定有深刻的寓意。

中秋节有强烈的民俗性。节日是人民情感的寄托,主要民俗事象(如吃月饼)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的特点。月饼形如圆月,是汉族与维吾尔、藏族、满族、蒙古族等制饼方法的融合,古代制饼业尊汉宣帝为饼师神,正是这一融合过程的写照。北京地区明清两代摆放拟人化的泥塑兔爷儿,既是祭拜的神,又是时间性很强的儿童玩偶,反映了轻松欢乐的庆祝丰收的气氛。彝族舞蹈“阿细跳月”和蒙古族歌曲“敖包相会”是带有狂欢和男女相会的典型歌舞。

中秋节富有浪漫的抒情性。中国人看月亮绝不是一个寒冷的星球,月亮是仙境,是与每一个人幸福相关的碧空明镜。一轮明月高悬天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产生了种种美丽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最为动人的故事,要数嫦娥奔月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流传了两三千年,不断地添枝加叶,越来越完美,成为中秋民俗最动人的因素。它揭示了月宫之谜包含着人类对月亮的种种遐想,体现了人们对自由、美满、团圆生活的向往。嫦娥奔月神话的流传和定型,直接促使了这一节日的形成。在人们的眼里,嫦娥是美丽、温柔、恬静、可爱的,居住在美丽可爱的月宫里。为了使她在月宫中不感寂寞,人们又创造了玉兔捣药的故事。可爱的玉兔在广寒宫中伴随着嫦娥。显然,这是符合人们对月亮的美好生活的想象和愿望的。除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外,人们还创造了更富想象力的吴刚伐桂的传说。因吴刚伐的是不死桂树,极其难得,故科举时代常用蟾宫折桂来比喻科考得意。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古代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理想的'永恒追求。月亮是人的朋友,可与人心灵沟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对月亮人性化的描写,反映了中国人民是一个多么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伟大民族。在节日里,人们遥望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秘月宫,幻想出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美丽故事,为人们平庸的生活平添一份诗意,使人们暂时地从平庸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对生活保持一种诗意的浪漫的想象,并以此调动起人们的生命激情,照亮人们的生活世界。

中秋节具有紧迫的时间感。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星期就怕礼拜三”。意思是一过中秋就快到“年终算总账”的日子了,要抓紧时间完成今年该办的事。在古代北京,中秋还是一个结账的日子,是时间段落的标志,又叫“节关”,届时要清理债务。抖空竹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京空竹有单轮的,有双轮的。二轮相照,抖动起来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含意,激励人们珍视大好时光。

中秋节具有温馨的丰富的情感寄托。

首先是骨肉情。花好月圆之夜,骨肉团圆之时。团聚、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形成了和平、和谐、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中秋节的存在就为民众的定期聚会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加强民族凝聚的促进剂,人们不约而同地对民俗事象的认同并实践,是一个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月饼是点心的一种,作为一种社交的礼物本来是传递情感,“知恩必报”。“点心,点心”,点到而已,并不求奢华,重在情意。

其次是企盼团圆。中秋明月的特殊天象,赋予中国人丰富的想象,月亮的圆满,会引申到人事的团圆上,看着天上的圆月,就自然联想到人间的团圆。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花好月圆人团聚是中国人最向往和最珍贵的人间佳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具有社会含义的人事团圆,包括家庭团圆、亲友团圆、社群团圆、民族团圆。团圆在今天仿佛已经上升成为中秋节的核心内涵了。中秋月,一方面,它融合了聚合与分散,团圆与思乡,圆满与缺憾的重重矛盾,另一方面,在此矛盾的心绪中,圆月又引发了人们强烈的期许:生活安定、事业和顺、家庭和美、天下和平。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中秋节之前,异地游子往往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去过节团圆。在节日里,人们为全家团圆而倍感幸福,也会为相亲相爱的人不能相聚而黯然神伤,期待来年的中秋节能够团聚。

中秋还寄托了人们对和谐的渴望。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值此中秋之际,趁着宁静的皓月,送上我圆满的祝福,祝愿我心中的朋友和亲人像当空的月亮,圆圆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