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品读冯汶浩散文

品读冯汶浩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8W 次

在我们关中西府一带,一直把教师或者有学问的人叫“先生”。冯汶浩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先生。他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这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着教育工作,最初是在关中的几所中学执教,现在陕南安康市紫阳县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他还是一位作家,上中学时就酷爱文学,大学时经常活跃在文学社团里;参加工作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始终坚持写作,先后被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等七八个学术团体吸收为会员。他还是半个政界人士,担任过安康市二届人大代表、紫阳县八届政协委员、紫阳县九届、十届政协委员、常委。

品读冯汶浩散文

我与冯汶浩先生结识已经有五六年了,但平时的联系并不多。因为都是扶风人,又都爱好文学,喜欢写作,所以彼此的心理距离也并不甚遥远。这些年,我和他仅见过两次面,而且每次见面的时间都很短暂。

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好像是在2007年的夏天。那时,我们刚在网络上认识时间不长,他委托我在西安的药店给他买一种名叫“丽珠肠乐”的胃药,说是在安康找遍了就是买不到,吃其它药不管用。我当天就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到药店把药买了回来,按照他提供的地址邮寄了过去,他也很快把药款打到了我的银行卡上。不久后的一个下午,我快下班的时候接到了冯汶浩先生的电话,他说他来西安办事,想顺便见一下。我在西安长安南路的杨家村附近的一个宾馆见到了他:中等个头,五官看起来很粗犷,还腆着一个“将军肚”。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让我感觉竟不像一个文人,活脱脱一个临潼地下出土的“秦俑”。经过一番寒暄和切磋之后,他的举止谈吐让我对他的感觉一下子转变了过来。他说着一口地道的扶风话,让我感觉极为亲切。他很热心地询问我的工作、生活以及写作情况,还送了我一份杂志,说是上面有他的一篇文章。聊了大概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就到附近的一家饭馆随便吃了一顿油泼面,随便拉了一些家常。吃完饭,我因为有事就起身告辞。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一定要坚持读书和写作,并说希望以后能多多联系。

从那次见面之后,这些年我和冯汶浩先生的交往一直是断断续续。因为他在紫阳县城,我在西安省城,不在同一个地区,加之大家都很忙,所以平时很少通电话,偶尔在网上碰见了也只是几句简单的问候,互相在博客上留个言,评个帖什么的。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多少值得回忆的事情。

大概不到一个月前的一天下午,我当时还在渭南出差,在回西安的高速公路上忽然接到了冯汶浩先生的电话,说是他来西安了,给我捎来了一本他今年9月底刚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让我有空过去拿一下。我回到西安北山门村已经八点多了,感觉很疲惫,本想早点休息,但忽然想到冯先生来西安一次也不容易,总该见一见的。于是,我叫上了我的一位也住在北山门村的文友孙亚军,打了一辆出租车同去高新区的一家宾馆拜会冯先生。到宾馆的时候,冯先生吃饭还没回来,我们坐在大厅等了好一大会儿才见到他。与他在一起的'还有一个不到四十岁的年轻人。进了房间之后,冯先生介绍说这个人叫杨永春,是他曾经带过的学生,也是扶风人,现在西安一家集团公司做办公室主任,平时也喜欢写点文章。我也把孙亚军给做了一番介绍,大家互相寒暄了半天。

我们坐下来之后就海阔天空地闲谝起来,谈论最多的还是关于文学的话题。冯先生虽然在安康紫阳呆了很多年,但仍然操着一口地道的关中扶风方言。他嗓门很大,说到激动处还腾地一下子从凳子上站起来,有力地挥舞着手臂,一副激情澎湃的样子。他先是对当代陕西文坛的陈忠实、平凹、路遥、邹志安等几位“大腕”的作品一一进行了评价。他说,他与这几位大家都有过交往,但最喜欢的还是陈忠实,陈是咱们关中人,为人朴实、厚道,其作品沧桑、厚重、大气;尤其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可谓历届“茅奖”作品中写得最成功,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前几年被编成话剧在北京多次上演,今年又听说快拍成电影了。他还说,《白鹿原》他都看过四五遍了,但还是看不烦,越看越有味道,小说里面的白嘉轩、鹿三、田小娥等人物刻画得很是形象逼真。当我问到他喜欢看什么古典文学作品时,他说:喜欢看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国演义》,那里面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情节复杂,但罗贯中都驾驭得很好,这本书里的好多谋略、故事对我们现代人也有很大启发,应该好好研读一下。

冯汶浩先生最后还谈到了我的写作情况。他说,在网上看了我近期的十几篇散文之后很是吃惊,感觉我的写作风格一下子大变了,较之以前文字更加老练,结构更加严谨、构思更加精巧、视野更加开阔,文章整体看起来很大气,好看、耐看。他的一番溢美之词说得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解释说,今年上半年一直忙于工作,也很少读书和写作,脑子里一直也没有灵感,不知道该写什么,但不写作内心又很苦恼;到了年底,工作稍微闲了一些,看了很多书,对自己做了一番重新的思考和定位,灵感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所以最近写了很多东西,但是还处于摸索阶段,肯定还有不少问题,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他说,记得平凹曾写过一句鼓励咱们扶风籍著名作家、现任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吴克敬的一句话:“起风了,就多扬几锨。”既然你现在找到了感觉,就趁状态好的时候多写几篇,经常坚持写笔头就会越磨越利,数量和质量自然也会不断提高,希望你也能早日出版自己的散文集。

冯汶浩先生的几句热心的鼓励话,激活了我全身的细胞,让我瞬间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所以话也多了起来。孙亚军可能是因为有些怯生,所以都没有说太多的话。冯先生和我的状态都特别好,话也特别多,所以场面很是热闹。冯先生对他的学生杨永春说,小刘虽然比你小很多,但是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你可以在网上看看,多向他学习学习。一句话把我说得有些坐不住了,我赶紧岔开话题,与杨永春攀谈起来,询问他的工作和写作情况。孙亚军也和冯先生随便交谈了起来。大概到了十点多,我怕影响冯老师休息,就主动提出了告辞。冯先生从包里取出了两本他今年新出版的散文集《泛水约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给我和孙亚军一人一本。然后,冯老师把我们三人送到了楼下,大家互相握了手,就此分别了。西安的冬夜很冷,但是走在宽阔的大街上,我的心头确是热乎乎的……

以前印象中总觉得冯汶浩先生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但第二次见面让我领略了他的健谈,也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可能是他在紫阳呆久了,受到紫阳方言的影响吧,说话语速很快,好像在打机关枪,这体现了他思维的活跃;他的嗓门很大,声音也很有磁性,有着一种很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他的肢体动作幅度很大,手臂总是不知疲倦地在半空里挥舞翻转。从他的一系列语言和手势中,我感觉到了他是一个外表粗犷但内心细腻的人,是一个不修边幅但很有文化涵养的人,是一个内心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人。这些内在的东西,使得他能与众人不同。我想正是因了他内心的力量,使得他能有那么多精力干那么多事情;也因了这些内在的激情,才使得他能数十年如一日地热爱他的工作、生活以及文学事业,并且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绩。看来,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跟喝一杯茶、读一本书一样,需要慢慢地去品味。

不论冯汶浩先生有多么复杂,我还是只把他当作一个作家来看待。我想,要了解一个作家,还是去好好品读他的作品,读懂了他的作品也就读懂了他这个人。

我崇敬这位扶风籍安康作家冯汶浩先生,我会通过品读他的作品慢慢地读懂他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