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三年级作文 > 有关腊八节的由来精选作文

有关腊八节的由来精选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3W 次

导语: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下面是腊八节的由来精选作文,欢迎各位的阅读与参考。

有关腊八节的由来精选作文

  【篇一:腊八节的由来】

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腊”在古代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每到腊八节这一天,人们总要吃上一顿香甜可口的“腊八粥”。

专家介绍说,“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多种多样,各地版本不同、说法不一。在佛家看来,“腊八粥”来自印度,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自从佛教传入中国,腊月初八这一天广为施舍饥民的善举,逐渐演变成熬煮腊八粥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了。

专家指出,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篇三:腊八节的由来】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我小的时候,家境虽不很富裕,但我的母亲仍会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安顿我们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母亲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我们高兴得如馋猫一般,在炕上打着滚,嘴里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母亲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的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母亲准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一次叮嘱我们早起,并说否则会变成“红眼睛”的。当然这一说法源于何处实在无处考证,因为我第二天还没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眼睛”的。“腊八”这天,母亲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的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的拉风箱的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天还没有放亮,但红彤彤的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美丽,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当我们洗漱完毕怀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里的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的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的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的碗里,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这时节,屋外往往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里的我们却沐浴在母亲温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腊八粥用的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哦,当我在纷繁俗尘的生活中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母亲那温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腊八粥”哟!

  【篇三: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其来历典故大概有四:

远古神话里的腊八典故:远古时的高阳帝是一位泽被宇内、功德盖世的帝王,有三个孩子,都爱喝各种豆子熬成的饭食。在他任职期间,黄河有一个水怪经常口吐黄水,冲毁良田,危害百姓。

高阳帝亲自出征,黄河水怪被他打得落花流水。水怪怀恨在心,于是便在腊月初八这天潜到高阳帝家中,将他的三个孩子害死,高阳帝悲痛欲绝。人们得知此事,便在这天用各种豆子熬成粥饭,祭祀高阳帝的三个孩子,后来便成为腊八节。

佛教里的腊八典故:据说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为了帮助众生解脱痛苦折磨,便舍弃王位,出家修道。他苦行多年,始终不能得道,反而因为每日吃的东西太少而身体虚弱不堪。

就在他快撑不下去时,一名牧女送给他乳糜食用。王子吃了乳糜,心中信念再起,他坐在菩提树下入定,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开悟得道成佛。这位王子便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每一年的这天,人们都会祭拜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腊八节。

皇宫里的腊八典故: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未登基以前,曾是一个小兵。这年冬天,他所在的部队打了败仗,朱元璋逃了出来。又冷又饿的他支撑不住,在腊月初八这天饿倒在一家破茅草屋前。一位乞讨的老婆婆将他救了起来。老婆婆家里没有粮食,不过有些刚乞讨来的饭菜,她便把饭菜搁在锅里煮成粥喂食朱元璋。

多日未进食的朱元璋,闻着这粥香甜无比,连喝了三大碗,这才顾得问老婆婆是什么饭。老婆婆没有告诉他是乞讨来的饭食,只是笑着说这是“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上,心中一直感念老婆婆的恩德,便选在腊八这天大摆筵席,还专门把老婆婆请到皇宫里去,吩咐御膳房熬制腊八粥喝。

民间的腊八典故:据说晋代时期,有夫妻二人,养育了两个孩子。他们勤劳持家,家里屯满了粮食,还在房前屋后种上许多枣树,几年后,枣树上挂满了丰满圆润的甜枣,小日子过得很富足。眼看儿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两个却同时染病不起。父母死后,兄弟俩看家里粮食满仓,于是好吃懒做,几年光景便坐吃山空。

到了腊八这天,两个人饿得难受,便爬进粮仓扫缝隙里的米粒和枣树下的干瘪枣,掺在一起煮着吃,兄弟两个都很后悔,发誓第二年好好过日子。第二年,两个人开始种地经营枣树,到了年底,他们收了许多粮食和大枣。以后每年腊八这天,他们便将各种粮食和大枣掺在一起,熬制饭食,用来教育他们的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这个教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