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三年级作文 > 关于春节习俗的小学作文500字

关于春节习俗的小学作文500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9W 次

 导语:猴年春节没差几天就要到了,小编在这里提前给大家送了一份,小小心意,希望大家莫嫌弃!“关于春节习俗的小学作文500字”送给大家!

关于春节习俗的小学作文500字

  篇一:

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二十三这天是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据说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二十四这天掸尘扫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鸡赶大集。二十八要贴花花。二十九,俗称“小除夕”,这一天人们往来拜访。

腊月三十是春节的一个高潮,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在正月十五正式结束,这一天是元宵节,要举行灯会,还要吃元宵(及是汤圆)、放烟花。最后在烟花声中,结束了春节。

 篇二: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春节是人们最重视的节日。

春节快到了,外地的游子盼着回家团聚。我们呢,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据说可以把一切穷气、晦气统统扫出门。家家户户门上贴着喜气的春联和福字,真可谓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符换旧符。”走出家门,街上热闹非凡,到处可见卖烟花爆竹、卖春联和福字的小贩们;到处可见忙着采购年货的人们。

除夕夜,街上冷冷清清的,大家都在家中吃团

圆饭呢!瞧!我家老老少少欢聚一堂,有说有笑,十分热闹,桌上的菜肴应有尽有,非常丰富。最开心的要数小孩子们,吃着最喜欢的菜肴,听着长辈们的祝福,拿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乐得合不笼嘴。吃完年夜饭,大家一拥而至地挤进客厅,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10,9,8,7,6,5,4,3,2,1”随着“铛”得一声,烟花爆竹在天空中尽情绽放,顷刻间,黑夜变成了白昼,烟花和爆竹秦响了一曲春节交响曲。我们向2009年挥手告别,迎来了新的一年2010年,我们又长大一岁啦!让我们改变任性的自已,做一个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四处问好拜年,走亲访友,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

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我真希望天天过春节。

 篇三: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篇四: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篇五:

在张北一带,蒙古族人民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习惯。过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准备过年了。他们给老人买个新烟荷包,给小伙子、姑娘做身新袍子。还要准备好青稞酒、奶酪、奶疙瘩、酥油茶。除夕过后,新的一年来到之际,全家按长幼辈份拜年,然后吃团圆饭。初一的清早,每家都有晚辈给周围老年人拜年的习惯。这时,有的老年人会拉起马头琴,请孩子们跳舞、喝奶茶。

有的地方在春节期间还举行赛马,看谁的马跑得快,就预示着他这一年有好运气。

承德市区是满族人较多的地方,他们也有自己的过年习俗。除夕午夜一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男女老幼穿戴得整整齐齐。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喜气洋洋地吃素馅饺子,庆贺新岁的到来。初一这一天不动刀,不倒土,因为这一天动刀、倒土是不吉利的,是要破财的。早饭后,全家聚在一起,晚辈给长辈拜年。亲戚邻里,初一这一天男人们要互相登门拜年。

满族人在正月二十一日“小填仓”,正月二十五日“大填仓”,各家各户都在家里吃一顿春饼卷菜。卷的菜有豆芽、葱、面酱和其它荤菜和素菜。冀东一带有一些朝鲜族村落。他们过春节时,正月初一姑娘们不出门,小伙子们到老年人家里行礼拜年;老年人则送给他们礼物,表示对晚辈的感谢和祝福。朝鲜族人还喜欢在春节举行婚礼,举行婚礼时,全村人都去祝贺。不论哪个民族,春节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年中最喜庆欢乐的佳节。

篇六:

为什么到了春节我们都要放鞭炮,贴春联呢?

原来,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当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来吃掉无辜的人们。因此,每当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都跑到了别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袭击。

有一年,一位老人来到了村里,一位老婆婆看他这么可怜,就给了他一些吃的,并说:“老人家,您快去别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会把你吃掉的。”老人说:“只要你让我在这住一晚,我就帮你把年给赶走。”就这样,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给留了下来。

到了晚上,一阵阵吼叫声从远处传了过来。“啊!啊!”老婆婆说:“老人家,‘年’来了,我们怎么办?”老人不紧不慢地说:“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说着,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饭来。随即,灶堂里发出了噼哩啪啦的声音,传到了年的耳朵里,年便有些怕了起来。年回头又看见灶堂里的火光,又听见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声,吓得大惊失色,便逃回到了山里。这时,老婆婆才知道“年怕响声,怕火光,怕红顔色”。

从此,中国人家家户户在春节的时候都要放鞭炮,贴红纸,做好吃的。

贴红纸太单调。有人就在红纸上画点东西、写点字。慢慢地,大家在红纸上写上各种心里话,祝愿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话,渐渐地就形成了现在的春联。

 篇七:

春节是个传统的节日,也有很多传统的习俗,比如贴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章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放鞭炮,扫尘,年画,拜年等。

贴春联是春节的习俗之一,可以赶走邪灵,带来美好的明天。

 篇八:

鞭炮轰隆响响,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大年了。

我们买了新春联与烟花爆竹,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将旧春联撕了下来,又把新春联贴了上去,我刚准备贴上新春联,就被妈妈阻止了,她说:“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摆正了一点往上贴,妈妈急着喊着:“不对不对,不是这样的”。说完,她就倒着春联往上一贴,我哈哈大笑:“妈妈,你犯胡涂了。春联贴反了”。妈妈严肃地说:“不要乱说话,福倒着贴,代表福到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就这样,除旧迎新的任务搞定了。

我与哥哥各拿着一根烟花爆竹点了打火机,突然“嘶”的一声,烟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着,烟花爆竹出现了噼呖,每过20秒,烟花上的颜色就会变焕,当最后一个颜色出现时,我不禁感叹:“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鞭炮就往家外走,显然,他是要去放鞭炮了,到了指定燃放点,爸爸用打火机在点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远远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这个新年真是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