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九年级作文 > 【精选】初三语文作文锦集九篇

【精选】初三语文作文锦集九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2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语文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初三语文作文锦集九篇

初三语文作文 篇1

外婆老了,头发渐渐地由乌黑染上了点点雪白,岁月无情的在她脸上留下了道道刻痕,那双原本精神的眸子也变得黯然。不过外婆依然是老样子,精神抖擞,家务活儿一点也不落,一开嗓门传几条街巷。我从未觉得外婆已经老了,外婆还是那个外婆,干练能干的外婆,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却从来不喊一声苦的外婆。

真正让我觉得外婆老了,是在一个夜晚,一个月色暗淡,有着微微清风的夜晚。

我站在门口的台阶上,目送着外婆远去,路灯略微淡黄的光芒仿佛为黑夜蒙了一层轻纱,风夹着落叶擦着地面的咔咔声,恍若跳动的音符,让这寂寥的夜多了一丝似有若无的欢快。外婆的脚步声很沉重,身影缓慢的一步步的前行着。多年的重担将她的腰压的弯弯的,灯光勾勒着她的身影,在地上投下佝偻的背影。

她走得很慢,不似平时在田地里的健步如飞,也不似平时脚步利落的干着家务。她平时努力昂起的头,挺直的腰,在夜色的沉压下不再挺直。外婆低着头,脚底摩擦着路面咔嚓咔嚓的响着,一声声沉闷的敲击在我的心头。

我无法诉说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只是莫名地感到鼻尖一酸,一种念头像是止不住的流水往外涌出,外婆老了!是啊,外婆老了!她已经没有了原本乌黑的长发,没有了挺直的背影,时光擦着她的脸颊,将她原本的年轻和美丽全都带走了。

注视着外婆渐渐远去的背影,脚步蹒跚着,慢慢隐没在了黑夜中。我心里泛着酸涩,一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情感涌上心头,我觉得,我应该多陪陪外婆了,就像小时候,她搂着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哄我入睡时那样……

初三语文作文 篇2

  因为孤独,我爱上读书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因为孤独,我爱上读书》。

大家知道,我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少言寡语的人。我常常觉得自己是离群的孤雁、落单的羔羊、异类的丑小鸭。所以,我没有朋友,没有闺蜜,没有铁杆。我的生活似乎没有朝气蓬勃的春天,没有欣欣向荣的夏天,没有硕果累累的秋天,只有白雪皑皑的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似乎就是我的写照。

当然,我没有消沉,没有低迷,没有茫然,因为我找到了照亮人生的灯塔——书。那一本本书,或满怀深情地回忆年少岁月,或兴味盎然地审视自然风物,或乐此不疲地讲述动人故事。那些在记忆中永不褪色的人和事,那些在脑海中闪耀着思辨之光的观点,一个个涌现在我的眼前。书成了我的知己,成了我的伙伴,成了我可敬可爱的导师。我敬佩那保尔·柯察金,愿做时代的巨人,扛得住风,顶得住雨;也敬佩盖茨比,不论现实如何残酷,总不熄灭希望的灯;更敬佩孙少平,不自卑于贫穷,不自卑于平凡,不把不幸当负担的人生态度。

一纸诗书一年华,我在光阴背后开满繁花。借五柳先生的淡泊名利,我收获了宁静;借李太白的孤傲,我收获了旷达;借杜子美的悲天悯人,我收获了担当;借辛弃疾的雄心,我收获了追求。

谁的青春不孤独?谁的青春不受伤?谁的青春不迷茫?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分很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带来同情,后者却能为你带来掌声和赞赏。让我们与书为伴吧!在书中看那天的蓝,赏那草的绿,闻那花的香,听那鸟的歌唱;在书中触摸那蒲公英飞翔的翅膀,激励我们扬帆远航!

因为孤独,沉醉书香的人生,是孤岛,也是大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初三语文作文 篇3

诗。是唐朝的一株柳,摇荡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于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颂在天山草原;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

——题记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人才辈出惊世绝,诸子百家齐争鸣。诗歌是万古不倒的青松,是万千瑰丽的亮点,长存于世,永不消逝……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中的春景,诗中的红杏,在叶绍翁的笔下闪烁出点点星光,这是春的诗篇,这是春的韵味,诗中的意,诗中的奇,诗一样的春意盎然!

“水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诗中的绿水,诗中的青山,在苏轼的笔下荡漾着层层波纹,这是夏的标牌,这是夏的希望,诗中的水,诗中的山,诗一样的燕语莺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中的红霞,诗中的孤鹜,在王勃的笔下散落出淡淡忧伤,这是秋的世界,这是秋的天籁,诗中的霞,诗中的鹜,诗一样的落叶萧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诗中的云朵,诗中的冬雪,在高适的笔下飘落出片片雪花,这是冬的豪迈,这是冬的乐章,诗中的雪,诗中的云;诗一样的塞外雪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中有雨,雨中有诗,雨划过了诗,诗轻抚着雨!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诗中有风,风中有诗,风吹动着诗,诗轻扬着风。

“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诗中有佳人,佳人如诗赋,佳人的芳容如诗般秀美,诗中的意境如佳人般绝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中有奇景,奇景如诗秀,奇景的风光如诗般清澈,诗中的淡雅如奇景般低调!

诗,是中国流传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让我们走进诗仙的世界,走进中国文化的巅峰之作!

初三语文作文 篇4

1、上课要认真听讲,跟着老师走

2、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文言文辅导书

3、学会适应初中生活

4、把基础(字词,古诗,文言文注释,文学常识)打牢

5、多阅读名著

6、注意总结文言文的知识

第一:主要是多看参考书,看字词句。

第二: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是上课听老师讲多记笔记,把作者的意图整懂,明白他写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

写作文不仅靠多读书而且还要有写作的基础,就是写议论文就要以一件事展开讨论,比如这件事的好处坏处,对社会的影响等着手写。

我认为上补习班没用,本来上了一周的课还要补习,身体和心理都着不住,心情也就不好,上课就没有激情了。如果真要上补习班,那就是班上的尖子生,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就耐不住板凳上的折磨。

第三:文言文要多注意实词虚词总结归纳,基本上参考书上有。

初三语文作文 篇5

过去,语文是我最不愿意学的学科,“语文”也成了令我最烦心的词。而现在,我却把它视为良师益友,因为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语文。

刚入学时,我认为自己天生和语文没缘分,拼音不会读,汉字不会写,就连说话也结结巴巴。而那位语文老师好像专门和我过不去:眼睛老是盯着我,一会儿要我读,一会儿叫我说,还经常提我到黑板前写字。所以,我更加讨厌语文了,都是它惹的祸。这种怨恨缠绕了我三年,直到上四年级才得以转变。

我的表哥是一个学习语文的高手,语文给他带来的荣誉不计其数,什么演讲比赛一等奖,知识比赛特等奖,普通话比赛冠军等等,荣誉证书塞了整整一抽屉,还有什么奖杯之类的东西也不少。但是,他从来不向我炫耀这些,而是经常劝我试着和语文交朋友,和书籍交朋友。

受到表哥的启发后,我和语文交朋友的生涯便开始了。

每天的课余时间,我都会捧着一本书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从书中,我读出一种美好的人生品味和一种深远的人生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等的无私胸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何等的浩然正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的豪放潇洒。

就这样,我与语文深深地相知了,也与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喜欢上了语文,还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了几篇文章。

语文,你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你。

初三语文作文 篇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于以上几方面,可以找出其基本存在的问题为:

1、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

2、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

3、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

4、作文的屡屡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

三、改善教学,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针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心理,我们可以对症下药,试着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

1、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学生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凑成一篇应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是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①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离不开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例如下列问题: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事情?这事情能表现人物什么思想感情?这事情的性质是什么?这事情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还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可爱”……;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写日记、周记,作札记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2、模仿求新,培养文风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②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注重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通过描写其语言行动和一些细节来显示人物个性特征。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同是亡秦战争中的风云人物,司马迁写他们在起兵前,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三人的独白,突出了他们不同的出身与性格:陈涉出身佣耕,他的话表现了他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强烈愿望;项羽出身贵族,加以才气过人,对秦始皇就敢蔑视;刘邦是个无赖,贪图享受,看到秦始皇的豪华生活便不自觉垂涎欲滴。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

模仿是创新的一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不单纯地模仿,以求变通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3、先说后写,动笔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难以成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圣陶先生的这段经典论述,生动地揭示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辨证关系,也就是书和写的关系。,我们通过写话、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说话词不达意,条理不清,不合语法等毛病,增强词汇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因此,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必定会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说”更为规范,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强。

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然后再写下来。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引导学生将“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说话还可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起作文来,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得心应手,学生的作文兴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4、展现个性,鼓励想象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纲在关于作文方面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高尔基也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如一个学生构思了一篇关于“环保”的话题作文。借用猪八戒的形象,好吃懒做,贪心物欲,西天取经后,开了一建材厂,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终酿成苦果,自己尝尽,最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性,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路,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5、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作文兴趣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平时的材料积累以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了。

初三语文作文 篇7

雨的功过,不可断言,只能唠叨一些细细道来

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然而,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请站在科学的角度讲述雨的别样情形。

1.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

古时的大禹治水,孟加拉国特大水灾

2.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等。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1)梅雨:

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内往往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段,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常有大到暴雨。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

(2)钱雨:

①现象:

说到钱雨。人民日报登载的材料中,叙述“一九四年的一天,苏联高尔基州突然下了一阵带有大量古老铜钱的雨,人们把这种雨叫做铜钱雨”。而在我们中国,这样的例子就很不少。据南北朝时代的任昉在《述异记》一书中载:“周时,咸阳雨钱,终日而绝。”“王莽时,未央宫中雨五铢钱。”

“汉世,颖川民家雨金铢钱。”又据《宋史》《五行志》载:“绍兴二年七月,天下雨钱,或从石甃中流出。”明代的《稗史汇编》也有这样的记载:“成化丁酉六月九日,京师大雨,雨中往往得钱。”可见钱雨并非奇事。

而且,我们还知道有金雨。《竹书纪年》载:“夏禹八年夏六月,雨金于夏邑。”后来任昉也写道:“先儒说:夏禹时,天雨金三日。古诗云:安得天雨金,使贱同如土。是也。”他在《述异记》中又写道:“周成王时,咸阳雨金。今咸阳有雨金原。”“汉惠帝二年,宫中雨黄金、黑锡。”“汉世,翁仲儒家贫力作,居渭川,一旦天雨金十斛于其家。”象这样的金雨不知道外国是否也有。

还有五谷雨。任昉说:“吴桓王时,金陵雨五谷于贫民家、富者则不雨矣。”照他这么说,好象老天爷居然也会区别贫富似的。这当然是一种附会。宋代刘敬叔的《异苑》

又载:“凉州张骏,字公彦,九年天雨五谷于武威、炖煌,植之悉生。”在五谷之中,有降稻米的。如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载:“惠帝三年,桂宫、阳翟俱雨稻米。”也有降黍的。崔豹又写道:“宣帝元康四年,长安雨黑黍。”《宋史》《五行志》也说:“元佑三的六月,临江县涂井镇,雨白黍;七月又雨黑黍。”同样,《元史》《五行志》载:“至元十一年十月,衢州东北雨米如黍;邵武雨黑黍,如芦穄;信州雨黑黍,郡邑多有,民皆取而食之。”又有雨粟的。崔豹说:“武帝建元四年,天雨粟。”“宣帝地节三年,长安雨黑粟。”当然也有雨麦的。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载:“汉武帝时,光阳县雨麦。”在各地县志中还有许多同样的记载,我没有一一去查阅,这里就不列举了。

如果只看上面所举的几部书,我们还不能完全发现其他各种下雨的趣闻。其实二十

五史和笔记小说中的材料,多至不可胜数。随便再打开《汉书》《五行志》,其中就写道:“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叶相胶结,大如弹丸。”这大概可以叫做草雨吧。

此外,崔豹还说过:“汉帝永和中,长安雨绵,皆白。”又说:“宣帝元康四年,南阳

雨豆。”《宋史》《五行志》也载:“元丰二年六月,忠州雨豆;七月甲午,南宾县雨豆。”这些绵雨、豆雨等等例子可以说明,下雨的时候,能够随雨下降的东西还有不少,决不止于我们所说的这一些。

②原因

那末,我们应该怎样解释这类现象呢?这些是神怪现象吗?显然不是。这些现象实际上都是由旋风所引起的。旋风又叫做回风,古人早已知道它的厉害了。

明代《管窥辑要》一书,引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的话说:“回风卒起,而圜转扶摇,有如羊角,向上轮转,有自上而下者,或磨地而起者,总谓之回风。”当回风刮起的时候,飞沙走石,平地而起,直冲到高空中去。因此,地面的东西往往会被刮到天上,刮到很远的地方,然后又落到地面上来。这样就形成了所谓钱雨、金雨等等奇怪的现象。

实际上这些现象的产生,道理却很简单。

我们走到郊外旷野去,常常看见一阵旋风卷起沙土,变成一条黄色的飞龙。据说,人要是处于这个龙卷风的中心,就非常危险。甚至天上的飞鸟,如果碰上这股龙卷风也逃不了。所以,《宋史》《五行志》说:“庆元二年十二月,吴县金鹅乡铜钱百万自飞。”这当然是被旋风刮跑了的。《续文献通考》载:明代“洪武八年,库钱飞。时南台民家屋上有钱,竖立瓦上,各贯以竹,或得一二十文,皆库钱也”。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也写道,“涿州旧有塔在桑乾河中,名镇河塔。嘉靖元年,塔崩,内有古钱,皆飞空如蜨。”把这些记载同前面所举的例子连起来看,问题的真相就表现得非常清楚了。

从下雨的趣闻中,我们不难知道,有许多离奇古怪的现象,只要仔细研究,其中都有一些道理。因此,我们对于古人遗留下来的各种记录材料,甚至包括许多神怪记录在内,也不要随便一概抹杀,而要从中寻找有用的东西。

初三语文作文 篇8

在我的心中,语文,一直都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至于它的定义——语言的文学饱含着太多太多的内容,究竟是古诗文中精确而巧妙的字字句句,还是现代小说中特色鲜明、活灵活现的人物呢?我对语文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我喜欢李清照的多愁善感,也喜欢《平凡的世界》中那个纯真的润叶,我对语文是非常感兴趣的。

只是不知从何时起,语文成绩总是停滞不前,翻开试卷一瞧,我发现我总是在这点儿扣些分,那点儿也扣些分,找不出犯的大错误,零零散散的小错误爬满了我的考卷。后来我仔细分析了整张试卷,发现我的失分点是在古诗文阅读的现代文阅读上,原因不是体会不到作者感情,而是因为不会组织语言,答题格式不规范,可什么才是答题的规范呢?我想我需要更多的答题技巧和窍门,也要学会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另一方面,我的语文基础并不是很好,一些文学常识和基础知识也了解不多,这的确需要每天积累。

自从上了初三,我才清楚的意识到“补救”语文的迫切性,但我找不到正确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也希望老师能给我一些建议吧!

对于新学期,我也充满信心,我相信通过努力,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困难,我认为,喜欢一门学科就是学好它的前提,我要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初三语文作文 篇9

游览名山大川间,徜徉小桥流水畔,放眼茫茫世界,关注美好人生,是她,给了我这一切的体验,她是举世闻名的著作,她是浪漫精彩的诗篇,她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心田。她从我身边走过,留下缕缕墨香。她,是我一直深爱的语文。

数不尽风流人物

曾几何时,我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不知道人外有人,自以为是。是她,以母亲般的细心,父亲般的威严,开化我的愚昧,带我穿越时空,与李白共饮杯中酒,与曹雪琴共尝梦中泪;是她,让我和笛福笔下的鲁滨逊交谈,与高尔基促膝,与雄才大略的曹操“煮酒”,还是她……民族的历史像书页一样在我眼前翻动,是她让我记住了中国曾经的耻辱和今天的振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在她的心扉娓娓道来。

看不尽绝世美景

曾几何时,我还是一个井底之蛙,不知天外有天。

英国的伦敦铁塔,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印度的泰姬陵……是她带我一一走过,使我不再是“两耳只闻玩耍声,一心只捧可乐瓶”的小孩子了。我随她看到了“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婀娜画卷;岳阳楼前,我与她共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无限壮观;滕王阁上,我又和她一同品尝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韵味……语文像我展示着绝世美景、广阔天地。

道不尽人间真情

曾几何时,我只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莽撞少年。

亲情、友情、爱情,在语文中无不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道不完的人间真情,语文带我一一品味。

我曾经羡慕剑客执一柄长剑游历名川大山的自由,曾经羡慕钓者携一支长杆独享“一蓑一笠一扁舟”的意境,但此时此刻,我,不再羡慕,因为我知道语文在我身边,只要她在,我就会无所不获,无其不有。

她从我身边走过,数不尽的风流人物在招手,看不尽的绝世美景在微笑点头,道不尽的人间真情轻抚我额头,她走过,墨香萦绕我心头,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