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八年级作文 > 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700字「精选」

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700字「精选」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3W 次

导语:从小学到现在,你读过不少古诗了。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以“古诗中的__”为题,下面是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700字,欢迎参考。

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700字「精选」

  篇一: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山如黛,沙如风,山还是那隐隐的青山,还是那沉淀的中华文明的青色。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如一壶香茗不知不觉得沉醉。不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已在灯火阑珊处。”

解落三秋叶——风

逐舞飘清袖,

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

吹花送远香。

“谁见过风?你没有,我也未曾见过,但每当大树点头鞠躬,那便是风的行踪。

如果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那边是风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长江,那便是风遨游子猛浪湍旋中。

风使无影无踪的,走到哪里,停到哪里。正式那句“*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百花红紫斗芳菲——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古诗词吟唱了最后一曲,从容离开,成就了一曲《葬花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圣杜甫写下了令人魂牵梦绕的《江畔独步寻花》而有在江南另遇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瑟瑟西风,满地菊花寒香来。正是那幕“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辉煌绚烂不由得使诗人黄巢吟叹“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林盖白色一片——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路边赛著名诗人岑参写下“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的大雪纷飞。描绘了“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往里凝”的八月飞雪奇景。更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烂漫奇异。

天涯共此时——月

李太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古拖月寄情。思乡之情远隔一方,正是“我寄愁心与明月”这样的苦苦思念,把所有的哀伤,忧叹融入到月色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四海之内,月下当空,月夜思乡,月光如水。

又逢中秋佳节,秋露打湿了月光,想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水家。”“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倾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二:古诗中的思乡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中国人的乡土情结特别浓厚。上下几千年,从屈原的“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乡愁”,思乡始终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主题。到了南朝隋唐时代,诗歌形式日臻完善,思乡诗更层出不穷。其中,南朝江总的微山亭赋韵,唐代王维的杂诗和岑参的逢入京使特别有代表性。

微山亭赋韵中写道:“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的特色是“大中融小”而又“以小见大”。作者首先展开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来:但见南天一抹白云经不住带着丝丝凉意的北风的撩拨,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却为避寒秋而翩然南来。睹物生情,作者联想到自己。自己的故乡在辽远的北方,却为躲避战乱,寄居南朝,正如这南飞之雁;然游子思乡之情却因此而愈笃,如同北逝之云,可谓“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个“逐”字,说明思乡之切,欲逐南云而飞去,是主观上强烈的愿望,与下句“随”字相对照:“随”有被动无奈之意,写出他避乱南方的无可奈何。作者写的是秋景,南云飞逝,北雁南飞,都暗示北风已起,是“不写之写”,更写不尽凄凉。接着,笔锋一转,由大入小,写故乡篱下之菊,暗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写出对故乡闲适生活的眷恋。民间又有“重阳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诗人却只能寄身天涯,两相对照,好不凄凉。“今日几花开?”一问将思恋情结发挥至极,将意象浓缩到极小,着意于花,实是于极小中见极大。一问之中饱含不尽情思,使小诗戛然而止,但余韵无穷。

王维的《杂诗》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品,与此类似的还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断抒发深沉的情怀。诗人截取了这样一个情景:故人从家乡来,诗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当知故乡之事,却不问家人,不问亲人,独独问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实则正是诗歌艺术剪裁的妙笔。所问琐事,读者自了,惟寒梅着花一事,说尽了诗人的细致,连这样的小事都问到了,可见他思乡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动,既添小诗之情趣,又表诗人之高洁。可以说“问梅”是一个十分别致的典型情节,成为了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绮窗前”、“着花未”更充满了生活情趣,衬出对故乡的不尽思念,“诗中蕴味,尽在其中”。

岑参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与前两首相比,岑参的这首诗显得悲戚而沉重。诗人已年届风烛,却还得驻守边关,他不再能有问菊问梅的闲情雅致。在一片苍茫的边塞风光下回望故园,但见长路漫漫无尽头,诗人老泪纵横,在泪眼蒙眬中看见京中来使,情不自禁,悲从中来,千言万语,亟须表达,却“马上相逢无纸笔”。“马上相逢”可见相逢之匆匆,“无纸笔”写出不尽的无奈之情,最后只能“传语报平安”。从古至今有多少分离与思念,却也有“鸿雁传书”、“鱼腹报信”之说,然而我们的诗人却为情势所迫,只得言语相传。“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离乡多年,有千言万语,而今却只能报一声平安,显得十分凄楚无奈。岑参是着名的边塞诗人,他将边塞诗的悲凉融入到悠悠乡愁之中,更加感人。

纵观这三首诗,以王维《杂诗》生活情趣最浓,浓浓的乡思中有一种乐观情绪。《微山亭赋韵》写秋意,略显凄凉,然而这两首又有一个共同点,即以花作结,以设问完篇。司马迁曾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处“称物芳”更是为了表现思乡之情的纯洁。最后用设问,更延续了诗的意境神韵于言外,将绝句短小的不足弥补了起来。岑参的《逢入京使》则极写悲戚,以苍凉之泪浇胸中块垒,以平安之语体现思乡之切,一改前两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尽管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却都以思乡这根红线一以贯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是作者们不矫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实意倾心投入的结果。

  篇三:走进古诗中的雨

飘飘洒洒,淅淅沥沥,醉人的小雨跃动起灵动的舞姿。我独倚窗前,静听冷雨,记忆似乎开始变得缥缈,最终定格在古诗中的雨……

雨·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谁,凭栏远眺,锦官城内繁花似锦,好雨啊好雨,是你昨夜踏着轻快的步伐,唤醒了沉睡一冬的生灵么?

是的,春风和着细雨,对杨柳耳语一阵,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着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

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细细无声。

雨·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是谁,仰卧在潮湿冰冷的土炕上,身上搭着一条破败的棉絮,老朽之年,尚有一股豪气,为国家愿意付出一切。

那场雨,成就了他的梦,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睡眼朦胧中,仿佛回到了沙场,金戈铁马驰骋杀敌,冰冷的雨中仿佛带着敌人温热的血。他从梦中醒来才发现,雨还是雨,梦还是梦。

于是,他又翻过身去,在梦中继续他的金戈铁马。那场雨见证了一颗炽热的心。

“我(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文人墨客的心田。

走进古诗中的雨,欣赏雨的诗情画意。

走进古诗中的雨,感悟雨的自古多娇。

走进古诗中的雨,品味雨的百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