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蝴蝶泉小学课文原文

蝴蝶泉小学课文原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3W 次

蝴蝶泉,在云南苍山云弄峰神摩山麓。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蝴蝶泉小学课文原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蝴蝶泉小学课文原文

蝴蝶泉

(山麓)有树大合抱②,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③漱④根窍而出,清洌可鉴⑤。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⑥,与生蝶⑦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⑧。游人俱⑨从此月群⑩而观之,过五月乃已⑾。

注释

①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作者是明代的徐霞客,题目为编者所加。 ②合抱:张开两臂合围。多形容树木等的粗大。 ③东向:向东。 ④漱:用水清洗。泉水自树的根部流出,就好像在替树根梳洗一样。 ⑤可鉴:可以当镜子照。 ⑥须翅栩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 ⑦生蝶:活的蝴蝶。 ⑧焕然:光彩夺目的样子。 ⑨俱:都。 ⑩群:成群结队。 ⑾已:停歇。

【译文】

(在云南苍山云弄峰神摩山麓)有一棵粗大的古树,靠着山崖高高地直立着,树下有一泓泉水,自树的根部向东流出,就好像在替树根梳洗一样,泉水清澈如镜。

泉上的大树,每到农历四月初就开花,花的开状好像蝴蝶一样,连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与活的蝴蝶没什么不一样的。同时又有成千上万的真蝴蝶须尾相衔,从树顶倒挂下来,直垂到水面,还不断有蝴蝶来来往往,显得五彩缤纷。游人从那时起,都成群结队来观看,过了农历五月才停歇。

《蝴蝶泉》教学反思

文言文距离我们,尤其是现在的儿童,似乎遥远而陌生。事实上,孔子的思想,唐宋的遗韵依然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深深地渗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当中,无法磨灭。随着小学年段的增加,古文的数量也在增加。怎样教文言文,怎样教好文言文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蝴蝶泉》这一课是徐霞客的一篇游记,文章层次分明,文采斐然,主要描述了蝴蝶泉的“三绝”——树、泉、蝶,三者相互交融、映衬,浑然天成,构成旷古奇观引来游人如织的情景。文中很多文字和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只有个别词语比较生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反复朗读,突破字词关。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会运用工具书、寻求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古文的学习当中,字词是第一大障碍,如果这个难关攻克,后面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发现学生的读音问题,给一些字词正音,然后可以结合正音解释字词的含义。在朗读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注意词语的停顿和节奏,如:“东向漱根窍而出。”学生很容易读成:东向/漱根窍/而出。这是因为对“漱根窍”三字的意思不很清楚造成的。如果告诉学生“漱”是洗漱,“漱根”则是(好像是从根窟中流出的泉水在)洗刷树根,“窍”原指洞穴,窟窿,这里指根窟。再让学生读,学生就能准确地东向/ 漱根/窍而出。

二是课中释疑,突破理解关。

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如果所学的东西是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那么读一万遍,也是无法理解的。这时,课堂中,我们要安排这样的环节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大家一起探讨。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其实是认识自己和调整自己的过程。这个环节,教师只要在旁边做好倾听和提点的工作,对于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理解有误的地方好好引导。如:“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学生认为是游人到五月就不来了,没有深究五月份游人渐渐稀少的原因,这时老师就要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五月份游人就不来了呢?学生这才恍然大悟,了解了蝴蝶泉边的树花期已过,蝶也翩然飞走,昔日美景不在,所以游人渐稀。

三是品读词句,突破意境关。

解决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问题,学生的质疑释疑只停留在文章表层意思的理解上,而文字中蕴涵的美却没有仔细体会,也没办法体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现代文对古文所描述的景物进行“添油加醋”式的再加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述说作者的所见所闻,要将当时的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可以适当加上一些关于颜色、形状、大小的描述,也可以一些比喻之类的修辞手法,但是不能与事实出入太大,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通过这样的说话练习,学生对文中的景物有了更深的了解,文中蕴藏的美、情感都被挖掘出来了。

四是回归整体,突破结构关。

前面三个环节是支离破碎的解读,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对于让学生如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没有很大益处,这时,可以安排一个复述或者背诵的环节。首先要学生想想,要复述或者背诵这篇文章有什么好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归纳本文的写作顺序,在了解了写作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复述或背诵,当然,也可以用当导游等方式实现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