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反思 > 一年级语文《操场上》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操场上》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7W 次

一年级语文《操场上》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操场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语文《操场上》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操场上》教学反思篇1

《操场上》是一年级语文上册中识字(一)的第4课。这篇课文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画、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学生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本课属于按事物规律识字一类,反映的是学校生活,学生较感兴趣。现对于我讲授的第一课时作如下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的反思

根据教材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9个生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2个偏旁,能正确地朗读儿歌、初步感知儿歌。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及能力。

3、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根据教材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将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结合起来,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新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看图说、看图贴,还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识记九个生字,也认识了足字旁和提手旁。但与我的教学设计相比,实际的教学过程缺少很多亮点,如我设计的游戏识字环节就没能实现。原因在于对教材挖掘得不够深入,对教学过程的操作不熟练。此外,作为新教师,还是经验少,掌控课堂的能力也远远不够。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根据本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一段舞蹈律动导入新课,即让孩子们做健康操以贴近运动感知,从而引出在学校做体育活动要在《操场上》进行。由于学校的塑胶跑道刚刚投入使用,所以当我问起“你们想在操场上做哪些体育活动?”时,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积极发言回答。,课堂气氛较活跃,但在这里似乎耽误了一些时间。

接下来便是看图识字了。在此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看图说、看图贴以及多种形式反复学习,内容上,有借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读,有读生字、读词语和读儿歌;形式上,有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有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有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对读等。我还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让学生认生字,不断强化字音和字形,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多种形式地学。但实际操作时,由于时间问题也没能完全实现,只进行了多种形式反复读的练习以及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等活动。

(三)根据前辈指点进行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闫主任听了课,并对我的教学进行了点评和指导,这让我知道了自己需加强和注意的地方,同时也让我学会了许多东西。首先,她肯定了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的意识和做法,还向我介绍了更多形式的识字方法,令我今后很受用。但在我认为很不错的导入环节,却遭到了质疑,听了闫主任的讲解之后我才恍然大悟,课前的律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律动应放在课中二十分钟以后进行。此外,在引导学生看图时,我没有按顺序、方位看图,导致词语的呈现显得很凌乱,且耽误了很多的时间。还有就是教学环节的承接不清晰、不连贯,这也是我一直掌握不好的地方。

总之,作为一位新上岗教师,我身上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那么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幸能够得到前辈们的指点和帮助,我想我会成长得更快。同时,我也会非常努力的。

  一年级语文《操场上》教学反思篇2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4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活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在这节课上,我安排的学习任务是认读课文中的9个生字,学会写“八、入”两个字,还有一个新的偏旁“足字旁”。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我们班,后进生较多,上课的效率很低。所以我就要想尽办法,变着法儿的把他们引到课堂中来,引导他们主动一些的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

另外,学生们都爱听赞美的话,特别是低段的孩子,老师对他们的肯定非常重要。所以,我在教师语言的运用上非常注意,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好的要肯定,不好的则希望他下次能有进步。比如学生举了手要回答问题,可是站起来却回答不出了,有些可能真的是忘记了,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则是来捣乱的,我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说“你是不是还没想好啊?下次等你想好了再举手好吗?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这样,我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不仅没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也使学生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相信我也能回答问题的。

这堂课涉及的是学生在操场上玩的大部分体育活动,而我们学校就在前段时间开展了运动会,而且有好多的学生都观看了运动会,我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项目,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并相应的把名称出示在黑板上。完了之后我出示的图片都是活生生的照片,学生就更感兴趣了。在学生思维活跃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再次出现今天要学的项目名称。

新课程提倡多认少写,在这堂课上一共要认的字是14个,写的只有4个。我第一课时安排了9个认读字,要写的是2个字。这么多认读字怎么来得以巩固,而且这些字的认读,不能拆字、不能分析字型,因为一年级学生这些还都没有学过,这也给我们老师带来了难度。那怎么来把这些字在一堂课上认识呢?我就用复现的方法,第一次出现是在说话的时候,让学生初步感知。第二次则是在看照片的时候出示,第三次是在让学生看着不带拼音的卡片做动作。第四次是让学生把名称卡片根据用手和用脚的不同来分一分再次出现第五次是大屏幕上以带拼音的形式出现。第六次是去掉了拼音让学生认读。第七次是单个的字出现,第八次是把这些认读字藏在了词语里面,其他的几个字,学生以前都已经学过了,然后让学生认读。最后一次是在玩拼字的游戏中,让学生拼一拼几个左右结构的字。这样这几个字前后一共是出现了八次。

我还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在课上安排了让学生动一动的环节。让学生看着老师给出的卡片,不出声做动作。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爱动的特性,而且也巩固了知识。同时,这为后面让学生区分这些词,起了铺垫的作用,学生可以更简单的分出哪些是用手做的,哪些是用脚做的。

在我的这堂课上,还有很多地方不成熟,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大家的意见就是我下一次的进步。

  一年级语文《操场上》教学反思篇3

《操场上》本课课文包括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插图,六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新课程倡导富有活力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我尽力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综合自己上课的感受和指导老师的点评,说说自己的几点感触:

一、充分运用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学校最近开展的热火朝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作为话题引入,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平时喜欢在操场上做什么体育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他们争着发言告诉大家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时我就把孩子们引入课文,带着他们去看看热闹的操场,让他们知道,体育活动是在“操场上”进行的,并随机指导孩子读好课题,特别是“操”的平舌音,“场、上”的翘舌音、后鼻音。让孩子在说完看到的运动后,能有序,完整,我要求孩子们能用“有的小朋友在。”完整的说话,当有的孩子能同时说出几项运动时,我鼓励他们用“小朋友有的在,有的在,还有的在。”说长句子。

二、图文结合,归类学词

看完热闹的操场,把带运动图片的词语宝宝请进课堂,让孩子们先自己根据图片、拼音自己拼读2遍,有困难可以请同桌帮忙,再请孩子个别读——小老师带读——自己读——开火车读,当发现有错误及时指正,并引导孩子提醒同学要注音哪个字的读音。

去掉拼音后的词语,让孩子们自己先读读,如果还不是很会,翻开课本自己多练习几遍,用指名读——男女生赛读进行巩固。接着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词语宝宝,发现词语宝宝身上的“秘密”——上面“打球、拔河、拍皮球”都是用手做的运动,下面“跳高、跑步、踢足球”都是用脚做的运动,再由字到词,让孩子认识新的偏旁“提手旁”“足字旁”。让孩子们自己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提示孩子除了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猜字谜”,给孩子们猜字谜识记“高”“步”的字形,我发现孩子们比较喜欢猜字谜,做过字谜游戏的字都记得比较好。

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遗憾之处:

一、过于高估孩子的学习能力,生字教学的版块应加重,字词不能过早脱离语境,在生字教学中,有写字孩子自己找到方法,对于没有说到的生字,也应该加以说明,不能一带而过。“有的小朋友在。”、“小朋友有的在,有的在,还有的在。”的句式练习过难,很多孩子存在困难,回答中出现“打皮球”,如果在让孩子充分认识各个动作后再进行说话练习,效果应该会更好。

二、指导过早,应该多给孩子自己学习体会的过程,特别是在字音方面,让孩子通过反复朗读去发现难点,生字教学也过细,引导孩子自己观察即可,让他们自己找找应将生字摆在田字格的那个位置。对于“八”“入”的区分,可以先展示生字的书写笔顺,知道先撇后捺,再观察八分开,入捺长。

三、点评的语言还有待提高,当有的孩子表达不清楚时,让孩子坐下想想,可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高老师的点评明显高明多了“我知道你想表达的意思,但你说不清楚,我请另一个小朋友来帮你。”孩子会觉得老师真的有细心体会,并且能理解鼓励。

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在广袤的教育天地中,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特别是对给孩子们的点滴成功给予充分的鼓励,使孩子们产生成功感,并积淀起参与的信心,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