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唐书》卷八十一 列传第六范例 璡眉宇秀整,性谨絜,善射,帝爱之。封汝阳王,历太仆卿。与贺知章、褚庭诲、梁涉等善。薨,赠太子太师。嗣庄幼有令名,为太子谕德,封济阴王。薨,赠幽州大都督。琳以秘书监为嗣宁王,从天子幸蜀,薨。瑀早有材望,伟仪观。始封陇西郡公。......

  • 《新唐书》卷五十七 志第四十七大纲 艺文一自《六经》焚于秦而复出于汉,其师傅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于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其后传注、笺解、义疏之流,转相讲述,而圣道粗明,然其为说固已不胜其繁矣。至于上古三皇五帝以来世次,国家兴灭终始,僭......

  • 《新唐书》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大纲 宰相世系二长孙氏出自拓拔郁律。生二子:长曰沙莫雄,次曰什翼犍。什翼犍即後魏道武皇帝祖也。後魏法,七分其国人,以兄弟分统之。沙莫雄为南部大人,後改名仁,号为拓拔氏。生嵩,太尉、柱国大将军、北平宣王。道武以嵩宗室之长,改......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五 列传第六十大纲 ◎哥舒高封哥舒翰,其先盖突骑施酋长哥舒部之裔。父道元,为安西都护将军、赤水军使,故仍世居安西。翰少补效毂府果毅,家富于财,任侠重然诺,纵蒱酒长安市。年四十馀,遭父丧,不归。不为长安尉所礼,慨然发愤,游河西,事节度使王倕。倕......

  • 《新唐书》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大纲 ◎历一历法尚矣。自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其事略见于《书》。而夏、商、周以三统改正朔,为历固已不同,而其法不传。至汉造历,始以八十一分为统母,其数起于黄钟之龠,盖其法一本于律矣。其后刘歆又以《春秋......

  • 《新唐书》卷八十三 列传第八大纲 诸帝公主世祖一女。同安公主,高祖同母媦也。下嫁隋州刺史王裕。贞观时,以属尊进大长公主。尝有疾,太宗躬省视,赐缣五百,姆侍皆有赉予。永徽初,赐实户三百。薨年八十六。裕,隋司徒柬之子,终开府仪同三司。高祖十九女。长沙公主......

  • 《新唐书·张荐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原文:张荐,字孝举,深州陆泽人。敏锐有文辞,能为《周官》《左氏春秋》。初,为颜真卿叹赏。大历中,浙西观察使李涵表荐才任史官,诏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以母老辞不就。丧除,礼部侍郎于邵以闻,召充史馆修撰,兼阳翟尉。真卿为......

  •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六 列传第九十一大纲 ◎贾杜令狐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上书论事,徙太平。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

  • 《新唐书》卷九十 列传第十五大纲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刘弘基,雍州池阳人。少以廕补隋右勋侍。大业末,从征辽,赀乏,行及汾阴,度后期且诛,遂与其属椎牛犯法,讽吏捕系。岁余,以赎论,因亡命,盗马自给。至太原,阴事高祖。又察太宗资度非常,益自托。由是蒙亲礼,出入连骑,间至......

  • 《新唐书》卷二百四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大纲 ◎方技李淳风甄权(许胤宗、张文仲)袁天纲(客师、张憬藏、乙弗私礼、金梁凤、王远知)薛颐(叶法善)明崇俨尚献甫严善思杜生张果(邢和璞、师夜光、罗思远)姜抚桑道茂凡推步、卜、相、医、巧,皆技也。能以技自显地一世,亦悟......

  •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四 列传第一百九大纲 ◎马杨路卢马植,字存之,凤州刺史勋子也。第进士,又擢制策科,补校书郎。由寿州团练副使三迁饶州刺史。开成初,为安南都护。精吏事,以文雅绚饰其政,清净不烦,洞夷便安。羁縻诸首领皆来纳款,遣子弟诣府,请赋租约束。植奏以武陆县为......

  •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一 列传第四十六大纲 刘钟崔二王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张易之、昌宗,而不杀武三思,幽求谓彦范曰:公等无葬地矣。不早计,后且噬脐。不从。既,五王皆为三思构死。临淄王入诛韦庶......

  •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九 列传第四十四大纲 武李贾白武平一,名甄,以字行,颍川郡王载德子也。博学,通《春秋》,工文辞。武后时,畏祸不敢与事,隐嵩山修浮图法,屡诏不应。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迫召为起居舍人,丐终制,不见听。景龙二年,兼修文馆直学士。时天子暗柔不君,韦后蒸乱,外......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 列传第七十八大纲 ◎段颜段秀实,字成公,本姑臧人。曾祖师濬,仕为陇州刺史,留不归,更为汧阳人。秀实六岁,母疾病,不勺饮至七日,病间乃肯食,时号"孝童"。及长,沈厚能断,慨然有济世意。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搜章擿句,不足以立功。"乃弃去。天宝四载,从......

  • 《新唐书》卷七十五 表第十五大纲 宰相世系五敬氏出自妫姓。陈厉公子完适齐,諡曰敬仲,子孙以諡为氏。敬仲之後至秦有敬丕,丕生教,为河东太守,子孙因官家焉。裔孙韶,汉末为扬州刺史,生昌,封猗氏侯。昌生归。敬氏宰相一人。晖。敬氏表桓氏出自姜姓。齐桓公之後,以......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六 列传第六十一大纲 ◎李光弼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初行,谓人曰:"贼平,吾不归矣。"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幼不嬉弄,善骑射。起家......

  • 《新唐书》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大纲 ◎五行二《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谓土失其性,则有水旱之灾,草木百谷不熟也。又曰:’思心不睿,是谓不圣。厥咎雾,厥罚常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蠃虫之孽,时则有牛......

  • 新唐书褚无量传阅读解析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①,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

  • 《新唐书》卷一百四 列传第二十九大纲 于高张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高祖入关,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与殷开山参谋议。薛仁杲平,识褚亮于囚虏中,迁天策府中郎......

  • 《新唐书》卷六十四 表第四大纲 《新唐书》卷六十四至六十九方镇表高祖、太宗之制,兵列府以居外,将列卫以居内,有事则将以征伐,事已各解而去。兵者,将之事也,使得以用,而不得以有之。及其晚也,土地之广,人民之衆,城池之固,器甲之利,举而予之。何虑於其始也深,而易......

  • 《新唐书》卷十九 志第九大纲 ◎礼乐九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贺而会。前一日,尚舍设御幄于太极殿,有司设群官客使等次于东西朝堂,展县,置桉,陈车舆,又设解剑席于县西北横街之南。文官三品以上位于横街之南,道东;褒圣侯位于三品之下,介公、酅公位于道西;武......

  • 《新唐书》卷八十七 列传第十二大纲 萧辅沈李梁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祖岩,开皇初叛隋降陈,陈亡,文帝诛之。铣少贫,佣书,事母孝。炀帝以外戚擢为罗川令。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瓚、徐德基、郭华,沔人张绣等谋反隋,且推景珍为主......

  •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七 列传第九十二大纲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白志贞者,本名琇珪,故太原史也。事节度使李光弼,硁硁自力,有智数。光弼善之,使与帐下议。代宗素闻,及光弼卒,擢累司农卿。在官十年,德宗以为敏,遂倚腹心,进授神策军使,赐今名。有所建白,善窥亿帝指,故言无不从......

  • 《新唐书》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大纲 ◎天文二○日食武德元年十月壬申朔,日有食之,在氐五度。占曰:"诸侯专权,则其应在所宿国;诸侯附从,则为王者事。"四年八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在翼四度。楚分也。六年十二月壬寅朔,日有食之,在南斗十九度。吴分也。九年十月丙辰朔,......

  • 《新唐书》卷一百六 列传第三十一大纲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调武骑尉。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征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帝劳曰:朕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