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歌赋 > 现代诗 > 著名现代诗歌赏析

著名现代诗歌赏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4W 次

导语: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不拘泥格式和韵律,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著名现代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著名现代诗歌赏析

  篇一、著名现代诗歌赏析

时辰到了,在枝头颤抖著,

每朵花吐出芬芳像香炉一样,

声音和香气在黄昏的天空回荡,

忧郁无力的圆舞曲令人昏眩。

每朵花吐出芬芳像香炉一样,

小提琴幽咽如一颗受创的心;

忧郁无力的圆舞曲令人昏眩,

天空又愁惨又美好像个大祭坛!

小提琴幽咽如一颗受创的心;

一颗温柔的心,他憎恶大而黑的空虚,

天空又愁惨又美好像个大祭坛!

太阳沉没在自己浓厚的血液里。

一颗温柔的心,他憎恶大而黑的空虚,

从光辉的过去采集一切的迹印!

天空又愁惨又美好像个大祭坛!

你的记忆照耀我,像神座一样的灿烂!

赏析

《黄昏的和谐》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恶之花》中题为《忧郁和理想》的诗组中的一首情诗。在诗组中,诗人想用黄昏的意象来表达自己与情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里的欢乐、痛苦和圣洁的感情。诗人向我们讲述他忧郁的命运,他苦苦追求的理想。苦难诗人所受的伤痛越深,越是不可治愈。

《黄昏的和谐》是诗人暗恋着的萨巴蒂埃夫人的。后者是当时有名的交际花,身边有很多仰慕者和追求者。与其他仰慕者不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波德莱尔献上的只是一腔炽热的精神爱恋。从1852年开始,他以匿名的方式给她献上了一系列的诗作,其中就包括《黄昏的和谐》。

诗人在诗中采用了“马来体”。该诗体源于东方,受到一些西方诗人的青睐。此诗体中每节的二、四句作为下一节的一、三句再次出现,环环相套,形成简次递进,回环往复的气势,并且缓缓推进。这种诗体描摹出动态的韵律,给读者营造出形式上的动态效果。

象征主义诗歌就如魏如兰在《诗艺》开篇中强调:“首先是音乐”,而《黄昏的和谐》中就充满了音乐性。诗中采用了十二音节亚历山大体。亚历山大体奏出的是一种铿锵硬朗、雄壮有力、振聋发聩的音响效果,这首诗中也体现了这一音响特点。我们听到的是柔和之音,给人如沐春风的漂浮感。其次,全诗在韵律上采用抱韵,只有两个韵脚:“oir”、“ige”,再加上马来体的运用,就在音响上造成了前呼后应,一咏三叹,余音袅袅的效果,造成阵阵眩晕感。

诗歌是在一片散发着淡淡花香,披洒着柔和色彩的落日余晖中慢慢绽放开来的。而阴影在第十句中不动声色地滑落进来,“广而黑的死亡”。我们看到:“太阳在自己的凝血之中下沉。”直到诗末,光亮又再次点燃:“想起你就仿佛看见圣体发光!”光和影进行相遇碰撞。其次是现时和过去的对比与撕裂。在诗人的世界里,过去散发着光辉,而现时却正沉入阴影。被吞噬在现时和阴影中的诗人,却在回忆中被过去的圣体的光明照亮。在精神作用下,现时和过去在此相遇交融。

说到交融,就会在诗中看到各种不同感官的交汇。视觉:天、太阳、血、回忆;听觉:圆舞曲、小提琴;嗅觉:香炉、花香。不同感官彼此应和相互交融。我们看到了声音,花香,小提琴:“声音和香气都在晚风中飘荡”,“小提琴幽幽咽咽如受伤的心”。在这两句中,诗人所用的动词“飘荡”和“幽幽咽咽”,本义为“旋转”和“颤抖”。诗人通过这样的处理,将听觉和嗅觉转换为了具体,动态的视觉效果。诗人扮演着象征主义所提出的“通灵者”的角色,打通了不同感官之间的隔阻。

诗中有一些词汇,将其整合起来,则可以使诗中一些意象情感变得更加明晰,易于感受。比如:声音——圆舞曲——小提琴。从第三句诗开始,声音就渗入了进来。声音出自于哪里?来自于一个幽咽的小提琴:震颤——飘荡——圆舞曲——眩晕。震颤指的是节奏很快的颤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快节奏,而紧随其后的飘荡,节奏更进一步加快。圆舞曲,其节奏明快,情绪热烈,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生动地产生出旋转打圈的动作感。而跳舞时,舞伴就是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轻快优美。诗人精心准备的“眩晕”,终于在一阵花香和声音的颤抖与旋转,还有圆舞曲的旋转打圈之后,向读者再次袭来,一浪强过一浪。

《黄昏的和谐》被誉为“满足了象征派的苛求:“通过诗重获被音乐夺去的财富”。这首诗是波德莱尔的代表作,也是欧洲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它形象地表现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和美学追求。

  篇二、著名现代诗歌赏析

当寒冷笼罩草地,

沮丧的村落里

悠长的钟声静寂……

在萧索的自然界,

老天爷,您从长空降下

这翩翩可爱的乌鸦。

冷风像厉声呐喊的奇异军旅,

袭击你们的窝巢,

你们沿着黄流滚滚的江河,

在竖着十字架的大路上,

在沟壕和穴窟上,

散开吧,聚拢吧,

在躺满着新战死者的

法兰西隆冬的原野,

你们成千上万的盘旋,

为着引起每个行人的思考!

来做这种使命的呐喊中吧,

啊,我们,穿着丧服的乌鸦!

然而,天空的圣者,

让五月的歌莺

在栎树高处

在那消失在茫茫暮色的桅杆上,

给那些人们做伴,

一败涂地的战争

将他们交付给了

树林深处的衰草。

赏析

这首诗写于普法战争(1870年)之后,诗人借着战争的失利和生命的死亡来讲述自己心中的生活感受。

诗人在生命的重重阴影中叹息、悲哀,带着难以言状的沉沦和失望。世界也是这样:那草原、村庄,还有那群乌鸦,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草原上,寒风在吹着,绿色在这样的世界上已没有立足之地。村庄更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几座用蓬草搭起的茅屋是惟一的风景,和草原一样的干枯,孤独而单调地立在那儿。凋零!

这凋敝的草原上突然有一群精灵飞起。是乌鸦!它们叫声凄厉,是为人间的悲剧,还是为自己的命运?草原上站着一些光秃槎丫的树,树枝间的窠,是乌鸦仅有的栖身之所,那坚硬、冰冷的窠更是严酷的寒风的袭击对象。在黄色的河流上空,在两旁插满十字架的道路中,在阴暗的小水沟上面,乌鸦在飞翔着,散落在那任何可能藏有腐朽和死亡的地方。

诗人说:“请再来集中。”诗人突然跳出来呼喊,盘旋吧,人间的精灵!在冰冷僵硬的尸体上面,在死气沉沉的法国上空,扫荡人间那些行将逝去的肮脏灵魂吧!喊叫吧,人间的精灵!让那些浑浑噩噩的人们清醒过来,让路过的行人知道这国家的腐朽!这也是诗人的愿望和心声。

诗人在最后一段把乌鸦说成是“五月之莺”,它在那沉沉的夜中,在桅杆上,在高高的橡树上鸣叫。诗人借着这凄厉的鸣叫要唤醒人类心中埋藏的激情和美好理想。这是诗人的寄托吗?诗人该是那羁留在丛林中的天涯倦客,该是生活的失败者——也许是英雄穷途。

这首诗体现了兰波诗歌的显著特征。兰波是波德莱尔的第一个继承人,同时他还发展了波德莱尔的象征主义理论。他认为诗歌是人的心灵世界和自然世界冥合的结果,是诗人的一种通感的表达,他还认为诗歌应注重对主观情感的抒发,要用虚幻的世界来表现心灵。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和那原野、村庄、乌鸦合一了——那处境既是它们的处境也是诗人的生活处境,鸣叫、坚强同样是诗人的呼喊和坚强。

  篇三、著名现代诗歌赏析

被岁月还是被雷电

生生地劈开

血泪熬干

只见裂开的胸膛

像裹尸而还的马革

半张树皮

裹着

一具木乃伊

依然立在

日光下月光下星光下

皮之存生命存

既是树的脸

又是

树的心

赏析

此桑老的一首小诗,桑老乃当代诗坛泰斗,吾辈妄自揣测诗之意以自娱也,仅此而已。

此诗题为“一株老树”,何为老树?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之成才,十年足矣,然为老树,必十年之过也!平心而论,树与动物和人有某种相通之处,树老曰老树,人老曰老人,马老曰老马等等,诸如老马识途,老滑头之类的词。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为李为姓。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老子的大道是否与树有一腿呢?未可知也。此处为何探究老字呢?老乃树之本性也!犹如男人之“男”,狗熊之“狗”,本性亦其之真性也,真性必露出其真情矣。

老子以一“老”字,冠绝天下,而老树以其“老”存活于世,其理通矣。诗言志,歌咏言。“老树”在此不妨当做一“老人”看待,老人者勿以岁之高低论英雄也。废话勿言,且看正文。

  篇四、著名现代诗歌赏析

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

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

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

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

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

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丁当,乳沫溢出罐沿。

晨光渐逝而我没有步近你。

赏析

假如时光已逝, 鸟儿不再歌唱, 风儿也吹倦了, 那就用黑暗的厚幕把我盖上, 如同黄昏时节你用睡眠的衾被裹住大地, 又轻轻合上睡莲的花瓣。 路途未完,行囊已空, 衣裳破裂污损,人已精疲力竭。 你驱散了旅客的羞愧和困窘, 使他在你仁慈的夜幕下, 如花朵般焕发生机。 在你慈爱的夜幕下苏醒。 假如时光已逝,鸟儿不在歌唱。其实换一个方式或许你就理解了,珍惜并享受时光。比如余光中有一首《当我死时》里面有一句“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和这首诗里面的衾被裹住大地是一样的情怀。 转折是路途未完开始,如果只看前面的话可以说是对美好诗歌歌唱。但这里开始就是在讲述对待生命或者生活的道理,那逝去的时光可以套用一个经典话语:那夕阳下奔跑的身影,是我逝去的青春。 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问。

  篇五、著名现代诗歌赏析

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

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闹市中度过,

我的双手捧着每日的赢利的时候,

让我永远觉得我是一无所获——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

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

让我永远记着前面还有悠悠的长路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屋子装饰好了、

萧笛吹起、欢笑声喧的时候,

让我永远觉得我还没有请你光临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赏析

第一小节,开篇点题,假如无缘相遇,便成一生遗恨。第二到第四小节,诗人分别撷取几个日常生活片段,因为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所以寥寥数字便有了真切的画面感,而正是这种平淡中却往往易见真情。另外诗人看似随意撷取,实际上选用的片段都是喜庆安逸的场景,比如满捧盈利、铺设卧具、屋子装饰好了、欢笑声喧,这里就运用对比的手法。以闹写静,众人皆乐我独悲,众人皆闹我独静,从而悲愈发痛而静愈发寂寂无声。

“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带着这悲哀的苦痛”,每个小节均以这一句结尾,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回环往复,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通过这一文字技巧的运用,突出描写了“念念不忘”、是醒是梦都无法解除的这种”苦痛“,营造了如歌如诉的氛围。这种形式和内容的巧妙结合,达成了诗意和情感的和谐融合。

  篇六、著名现代诗歌赏析

别声响!要好好地藏起

自己的感情,还有想望。

任凭着它们在心灵深处

升起、降落、不断回荡。

你应该默默地看着它们,

就像欣赏夜空中的星光。

—————别声响!

你怎能表白自己的心肠?

别人怎能理解你的思想?

每人有各自的生活体验,

一旦说出,它就会变样!

就像清泉喷出会被弄脏,

怎能捧起它,喝个欢畅?

——————别声响!

要学会生活在理智之中,

全宇宙,就是你的心房!

可惜神秘而迷人的思想,

会被那外来的噪声扰攘,

甚至日光也把灵感驱散。

但你要懂得自然的歌唱!

——————别声响!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丘特契夫(1803——1873),俄罗斯著名诗人,虽然生前只有很少的作品发表,但他的诗歌受到普希金、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喜爱和肯定。现代西方评论界把他和普希金、莱蒙托夫一起并列为俄罗斯十九世纪三大诗人。对于这首诗,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多么妙不可言的东西!我不知道还有比它更好的诗歌。。。。。。”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一个人的情感宛如大海中的波浪一样,在心灵世界“升起、降落、不断回荡”。正像是法国作家雨果所说的那样:“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当一个人专注于世俗的事物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只有宁静独处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品味思想深处的奇观。遗憾的是,我们往往过多专注于外在的那些琐碎而渺小的事物,忽略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日月星辰。

正像是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经历、学识、修养各有不同,每个人的心灵世界也绝不相同,“你怎能表白自己的心肠?别人怎能理解你的思想?每人有各自的生活体验,一旦说出,它就会变样!”德国作家黑塞有一首诗,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一木一石都很孤独|没有一个人了解别人|人人都很孤独。”

就像是黑塞欣赏雾气中的树木和石头一样,那些伟大的诗人往往把大自然当作寄托情感的对象。丘特切夫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为“万物在我中,我在万物中”,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思想追随思想,波浪追逐波浪,这是同一元素形成的两种现象。。。。。。”

丘特切夫的诗歌创作深受德国哲学家谢林的自然哲学影响。谢林认为,自然是一个巨大的生命有机体,贯穿其中的是一种统一的创造性力量,即“世界灵魂”。

依我来看,这种“统一的创造性力量”不仅创造了大自然,统治着大自然,让大自然保持着和谐有序的奇妙秩序,而且也像月亮呼唤潮汐一样,呼唤着每个人所拥有的孤独的心灵世界。当人类放弃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而以这种伟大的创造力量为中心的时候,一个人就能学会理解他人,也能学会向他人洞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