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歌赋 > 古诗 >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古诗及鉴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古诗及鉴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6W 次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古诗及鉴

周邦彦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

浓翠迷岸草。

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

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

惊觉,依然身江表。

鉴赏

此词作于词人任溧水县县令期间。词中写初夏的一个清晨词人信步庭园所见景色。全词用笔纵横交错,富于变化,富于空间感。《片玉集》强焕序云:周词“模写物态,曲尽其妙。”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谓此“为知言。”词的上阕写盛夏的景色,作者勾勒出中山县圃姑射亭的轮廓以及周围的环境。这是一个令人留连忘返的避暑胜地:碧色的翠竹和幽静蜿蜒的.小径,给人清凉舒适的感觉;成熟的水里,郁郁葱葱的岸草,喧闹的蛙声,这些夏日里才有的典型事物被集中一起来表现田园生活,别有一番情趣。“池蛙”,仿佛令人闻到了骤雨前那种湿润的、带着泥土芳香的气味。作者下笔十分巧妙,他用“新篁”、“翠葆”这类精美的词藻替代了普通的字眼,给人留下了新奇的印象。

其写景的方法充分施展了他对色调运用的才华。作者采用绿色作为主要的基调,然后再用暖色加以点缀,又让读者交错地使用视觉和听觉,大大增强了对景色的主体感受。词一开头,一片翠绿映入读者的眼帘,接着,又交替出现了“金丸”、“浓翠”等色彩斑斓的词,令人目不暇接。“夏果收新脆”中一个“脆”字,概括了对丰硕果实的赞叹,“金丸落,惊飞鸟”则套用了李白《少年子》中的诗句“金丸落飞鸟”。随后,又描摹了池蛙的喧闹声,用字选词,锤炼精工。

下阕的前三句写词人居住的临水小院。作者用“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来点出小亭的所,既写了水,又写了亭,水、亭相映,美不胜收。“帘花檐影”,有的本子作“檐花帘影”。此处并非实指,“帘花檐影”只不过用来代指他居住的小屋,作者将“浮萍”、“帘花”、“檐影”搅混一起,就是要用它们构成一幅具有朦胧美的水中图画。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是词人当时生活的写实。从写景到写人,笔锋转得十分自然,”困卧“二字正与”水亭小“相呼应,字面上似乎是从客观环境着眼,然而从全词看,此处恰好是作者情绪的转折点。下三句,则着重刻画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周邦彦是钱塘人,此处的吴山当借指他的家乡。作者从”卧“字起笔,因屏风上的画图而梦游故乡,一直写到梦醒后的惆怅,一气呵成,有起有落,曲折宛转。

此词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写景精工,模写物态清新自然。词中所写“新篁”、“曲径”、“夏果”、“飞鸟”、“岸草”、“蛙声”、“池沼”、“水亭”、“浮萍”等物象,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形态鲜明,声色俱佳,是一幅生机盎然,清晰优美的初夏风景图。词之上片移步换景,富于变化,画面设计精巧,自然完美;下片气势顿起,活画出人物的活动与心境,抒发了词人的乡思之情和身世之慨;整首词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热点阅读

  • 1《隔浦莲(和叶编修士则韵)》古诗 作者吴潜 古诗隔浦莲(和叶编修士则韵)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2《隔浦莲近(黄钟商泊长桥过重午)》古诗 作者吴文英 古诗隔浦莲近(黄钟商泊长桥过重午)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3《隔浦莲(咏白莲)》古诗 作者曾觌 古诗隔浦莲(咏白莲)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4《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古诗 作者惟凤 古诗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5《隔浦莲(春行用美成韵)》古诗 作者赵必{王象} 古诗隔浦莲(春行用美成韵)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6《隔浦莲(会老香堂,和美成)》古诗 作者吴潜 古诗隔浦莲(会老香堂,和美成)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7《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古诗
  • 8《隔浦莲(大石)》古诗 作者周邦彦 古诗隔浦莲(大石)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9《隔浦莲》古诗 作者方千里 古诗隔浦莲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10《隔浦莲(荷花)》古诗 作者史达祖 古诗隔浦莲(荷花)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11《念奴娇(赋德清县圃明秀亭)》古诗 作者吴文英 古诗念奴娇(赋德清县圃明秀亭)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12《隔浦莲(荷花)》古诗 作者黄载 古诗隔浦莲(荷花)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13《隔浦莲(七夕)》古诗 作者高观国 古诗隔浦莲(七夕)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14《刘驸马水亭避暑》古诗 作者刘禹锡 古诗刘驸马水亭避暑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
  • 15宋词《隔浦莲近拍·新篁摇动翠葆》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