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件中心 > 三年级课件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6课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6课课件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9W 次

《科利亚的木匣》一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的过程中,发生在小朋友科利亚身上的故事。文章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记叙了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心爱的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并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6课课件

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讲述了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课文在描写科利亚思考的过程时,层次非常清楚。首先他从妈妈的大木匣没有丢、还在原地得出结论: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丢,而且也会在原地,妈妈是成年人,步子的大小一般不会变。为什么没有挖出来,他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从科利亚的思考过程可以看出其思维清楚、合理,富有逻辑性,值得学习。经过认真思考,他明白了:时间过去了4年,自己的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埋木匣时从家门口向前走10步,现在只需走5步。他按照这样的思考做了,果然挖到了木匣。从这样一件具体的事情中,科利亚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匣、锯、阶”三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词语。会用“如果……就…..”等关联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并说出各部分大意。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却挖到的原因;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前准备:①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有关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旨在扫除在课堂学习中在故事背景方面的障碍。②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科利亚的木匣》观察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师:请同学们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发现了什么?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找出关键词:木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内容?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质疑课题。

⑴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记形,了解义,拓展词汇:用木头做的盒子称(木匣),那用铁做的盒子呢?装火柴用的盒子又可以叫什么呢?……

⑵齐声读课题,问: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呢?

⑶梳理学生问题,一一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根据预习提纲自学课文。

预习提纲: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给每一段标出小节号。

(2)读懂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 )木匣——( )木匣———( )

三、检查初读,学习字词。

(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的读音:

挖出、鞋子、木锯、争抢、敌人、台阶、懂得、斧头、屋子、不管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四、品读体验:

(一)学习第一部分:埋木匣

1、仔细读读“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⑴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放、盖、踩、撒

⑵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重点读好“好玩”。

⑶从这些动作词,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第二部分:挖木匣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⑴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⑵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可以说科利亚很想找到木匣子,因为匣子里装着他心爱的玩具。)

(3)自读课文。画出描写科利亚挖木匣的语句。

(4)同桌之间交流读书所得。

体会科利亚的心情,读出感受根据学生汇报,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演示科利亚的思维过程。

理解文中词语:仍然 果然

(三) 学习第三部分:受启发。

1、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

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 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五、细读体验。

1、讨论第一种可能性:

⑴读课文找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

出示对话: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⑵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

师: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2、讨论第2种可能性。

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并出示: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数步法)

师:肯定了“算术真有用”。可见数步法是管用的。

3、讨论第3种可能性。

师:那么,挖的方向有没有搞错?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老师引导:“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4、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师: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他们离家出走的句子: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4个年头。”

老师引导: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请你说说你们的周围有什么变化?

2、看来你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有一个大人都不知道这一点,请看!《刻舟求剑》。

教学反思

1、课文所述的道理能够明白,但是太重视道理的学习,忽视了朗读的感悟。

2、教案设计的容量太大,一课时的时间难以完成。

3、拓展延伸存在走形式的现象。

4、利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这一目标未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