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小故事 > 经典故事 > 烟筒的另用民间故事

烟筒的另用民间故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5K 次

我家的烟筒,一直以来是一只热水瓶的破外壳,铝的。前年,小老太认为“破壳”有损家容家貌,就换成了白铁。不管是铝还是铁,其作用只有一个,这就是生煤饼炉子时,放在上面,用来抽烟拔风,以便使煤饼快速引燃。

烟筒的另用民间故事

近日,我才知道,这烟筒还有另外的用途,而且与煤饼啊炉子啊毫不搭界。

那天,小老太心血来潮,决定绿化屋顶的阳台。她去了花鸟市场,买下了几只小缸似的大花盆,并叫了一辆三轮车运回家。踏三轮车的男子是江西来的,姓潘,看上去不到四十岁。他对小老太说,城外有泥土,独好种花养草,顺便时他会带来的。下午,当小老太“巡街”回来,发现泥土已堆在了楼下的空地上。

“路远迢迢的,真辛苦他了。”晚饭后,小老太叫我去付运费,并递给我一大包衣服。

师傅一家三口,住在南门小区的一个车库里。我走到时,潘嫂在门口的煤饼炉子上忙着。屋里的那台黑白电视机,播放着宋祖英的《十送红军》,因不是有线电视,屏幕上“雨雪”交加,声音也失了真。不过,潘师傅和他四五岁的儿子,却全神贯注地与宋美人一起,合作着男女声三重唱。可能是家乡民歌的缘故吧,潘师傅唱得有板有眼,也很有情感。

潘嫂见来了人,就唤了一下丈夫,潘师傅这才停了下来。我说明了来意。潘师傅接过衣服,连声道谢。对于运费,他推让了起来,说是空车顺路分量又不重,但我还是把钱放在了桌上。这时,我才发现桌上摆着一汤碗老酒,半包花生米。潘师傅坐了下来,捧起碗有滋有味地呷了一口。

小男孩显然还没有过足瘾,走到外面,继续唱着“(介支个)下了山”。大概嫌自己的声音没有宋阿姨响亮,唱着唱着,拿起地上的煤饼烟筒,放到了嘴边。

看到儿子把烟筒升级为话筒,听到歌声在“话筒”里打了几个旋再传出,有了立体感,产生了共鸣,潘师傅露出了惊喜的神色。他朝我嘿嘿一笑,转而又对小男孩说:“真不懂事,脏的啊!”小男孩的嘴巴四周,印上了一个圆圆的黑圈,潘嫂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可小男孩唱兴正浓,他用手往嘴上左右一摸,化妆成老生后,又将红军送了下去,潘嫂笑得更开心了。

潘师傅一边喝着酒,一边眯着眼睛,轻轻地和着儿子的歌声并打着节拍,身心完全进入了陶醉的境界。

一只烟筒,给客居他乡,生活并不富足的打工者家庭,带来了暖融融的天伦之乐。我住的是高楼,虽说是清扫马路的干活,与潘师傅不相上下,可客厅里那套价钱不菲的音响,早已成了摆设,平时从窗口飞出去的,十有七八是埋怨声责怪声吵闹声。就在我心生感动和感慨之时,潘师傅突然站了起来,只见他走到小男孩身边,说:“唱错了,给我!”

说着接过烟筒,像当年手持土喇叭的大队干部,昂首挺胸,大声唱道:“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鸿雁(里格)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