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范文(精选12篇)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范文(精选12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7W 次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永久的生命》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范文(精选12篇)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感受哲理性的语言表达。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4、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重点:

1、课文结构内容。

2、认识生命的本质。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引入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

二、作家作品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三、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课文朗读录音。

2、积累语言

(1)生字词

(2)多音辨析

(4)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臼齿: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又用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四、课文内容

第一层:(第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五、理解语句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六、生命的本质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1)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全文条理清晰,章法井然。(2)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3)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八、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背诵课文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1938年5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三、细读课文,思考人生:

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生命是什么?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生命是一次性的筷子,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徐徐升起的风筝,只能高飞岂能停滞,生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能走下去,尽管你会摔倒我们的生命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但不管怎样我们要挺直生命的脊梁,把生命努力进行到底,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定义吧!

五、作业布置: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字左右。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3

对现代很多人来说奢华的物质享受比单薄的精神养料更实在,更有价值。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与其在这个浮躁与肤浅的社会里行尸走肉般地游荡下去,毋宁读一点有思想、有内容的书,对于干裂的心田,它可以说是一注清泉。”蒙田的话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从自身生活经历谈起,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的写法。

3.学习《永久的生命》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4.用心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忙碌、悠闲、快乐、忧愁中,日子一天一天流逝,我们一天一天老去。有没有谁思考过:你为什而活着?你想怎样活着?(学生短暂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要生活得写意》,一起去领略蒙田的智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写意(xiè)松懈(xiè)

遵循(xún)点缀(zhuì)

兴味(xìng)洗涤(dí)

卑微(bēi)土壤(rǎng)

牛犊(dú)茸毛(róng)

繁殖(zhí)蔓延(màn)

凋谢(diāo)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井然有致:形容非常有条理。

3.作者链接

(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蒙田意大利之旅》《热爱生命》等。

(2)严文井(1915-20xx):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著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还有《严文井童话寓言集》《小溪流的歌》《“下次开船”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风雨回眸》等。《严文井散文选》曾获全国首届散文、杂文(集)荣誉奖,童话《蚯蚓和蜜蜂的故事》获1953年全国儿童文学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要生活得写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段:开篇从“我”的生活体验写起,认为既要理性地活动,也要满足欲望获得乐趣。第二段:以恺撒与亚力山大为例,指出日常生活中享受乐趣的重要性。第三段:从反面指出人们对生活的种种偏见,并得出结论“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

(二)深层探究

认真研读《要生活得写意》第二自然段,说说“那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一句中的“那”指代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交流点拨】句中的“那”是指上句“要让激烈的活动、艰苦的思索服从于一般生活常规”。凯撒与亚历山大在活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生活,这在我们一般人来看好像是精神松懈的表现,但是作者认为这是“必需的、正当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精神增强。

(三)写法探究

研读课文《要生活的写意》,认真思考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

【交流点拨】(1)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娓娓道来,告诉了人们一个深刻的哲理。(2)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叙述像恺撒与亚历山大那样伟大而卓有成效的人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而我们这些毫无成就的平庸之人却一味去追求什么事业。通过对比,作者的观点更加清晰、更有说服力,充分享受自然是必需的、正当的。

四、板书设计

从生活体验写起,既要理性地活动,也要乐趣。

要生活的写意以恺撒与亚力山大为例,谈享受乐趣的重要性。

从反面指出人们对生活的种种偏见,得出结论。

五、拓展延伸

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胸怀和境界。那么,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与思考?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它到底能不能永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惑一起来学习严文井先生的散文《永久的生命》从中找到答案吧!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畅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第二部分(2-3段):从正面通过小草和小牛犊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生命的永久不朽。第三部分(4-5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高唱生命的凯歌。

2.认真研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生命?

【交流点拨】因为个体的生命虽是卑微柔弱的,但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作者热情洋溢地赞美永久的生命,表现了作者热爱生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深层探究

1.在《永久的生命》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交流点拨】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接着作者说“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感谢生命的奇迹”“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作者的感情由悲观变为乐观,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2.《永久的生命》写于1942年,结合当时的背景,说说“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点拨】1942年,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反动派也欺压老百姓。因此,“那些暴君们”指的是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等恶势力。“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指的是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肆意杀害中国同胞,但是勇敢的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他们的暴行而灭绝,反而会凝聚成更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表现了作者高涨的革命热情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心。

3.生命是永久的,对生命的本质你有怎样的认识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交流点拨】示例:①每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艰难困苦所阻挡的。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④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⑤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为生命过程中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

(三)语言赏析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1.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交流点拨】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牛犊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的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

3.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交流点拨】“它”这里指代的是生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生命比作“永不凋谢的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命的价值。

4.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交流点拨】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将“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三、板书设计

短暂的(无奈)

永久的生命永久不朽(乐观)欲扬先抑

高唱凯歌(赞美)

四、拓展延伸

课后读一读冰心的《谈生命》,增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4

一、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而,教学本文时,我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通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来进一步理解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从而,挖掘本文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语文高度的感悟、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20xx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课《散文二篇》中的第一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散文,或写人记事,如朱自清的《背影》;或写景状物,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或议论抒情,如《散文二篇》。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前面的几篇文章的学习,也为《永久的生命》这篇这里散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生以及学情分析

虽然本班有尖子生,但是中等生和中等偏下学生依然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因此,对于此类哲理散文的理解上,会存在些许的障碍。上课时,不仅要培养尖子生的,树立榜样作用,还要重视中等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参与课堂,愿意走进文本,愿意探索他们未知的新领域。

四、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及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难点: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六、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用具:

PPT课件、投影仪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诗歌简析:《有的人》

本诗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现出满腔的愤懑。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生谈感受)

(二)、导入

宗璞曾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这样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对此,大家是如何理解的?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当代作家严文井也有他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走进《永久的生命》!

(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

(三)、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检查预习

洗涤(dí)俯瞰(kàn)遏制(è)

(生注音,诵读并注意字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理解识记,为后面理解课文做准备。

3、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1)我们都非常可怜!

(2)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3)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生反复诵读,体会其感情,并总结。

4、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思考并理解作者面对生命,所书法的情感。进而教会学生这种不一样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推进,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完成教学目标。

(四)、细读赏析

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谈这篇散文是如何体现严老的语言风格的(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1、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2、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

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很多富有哲理且意味深长的语句,学生可四人一组,讨论、探究,并形成文字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寻找语句的同时,会思考,会讨论,会分辨,进而组织语言,形成文字性的结论。不仅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了培养,也对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合作性学习方式进行了再训练。

(五)、主题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以下几种理解,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最倾向于哪一种?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文本,组织语言,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所蕴含的主题,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不同的理解,重点在于,怎么样才能结合文本,回归教材,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理有据的表达出来,这是设置本环节的主要意图。

(六)、拓展延伸

请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写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提示:对联、小诗、横幅或一句话,等等。)

(联系学生写这方面的能力)

设计意图:前面训练了学生读的能力,说的能力,本环节主要是训练其写的能力。在写的过程中,能够看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程度,也能够看出学生对于生命的看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现。

(七)、小结

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这样说过: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八)、作业

(九)、板书:

生命的易逝可怜

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永久感动欲扬先抑

生命的赞歌赞美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5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在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学会对生命负责,正确地面对人生的磨难。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讲述故事《人梯》导入新课,同学们,这对父母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将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孩子,这的确体现了母父爱的伟大,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感受到当人们面临死亡的侵袭的时候那种对于生的渴望。让我们对生命的伟大再一次肃然起敬起来。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名为《生命生命》的文章,来感悟一下作者对生命的另一番感悟。

整体感知: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1、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事例,思考思想感情。飞蛾:生之欲望意义震惊香瓜子:生命力价值肃然起敬心跳:生命真实、奋斗震撼

探讨研究: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3、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请你列举生活中热爱生命的例子。

你喜欢闻文本中的哪些文字?请你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课后记: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看看三个事例分别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比较细致的研究课文。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常识。

2、采用朗读法,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味文章的风格与质朴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

4、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以前学过哪些与母亲有关的文章?(提问后师生齐背孟郊的《游子吟》)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可能我们有不理解的时候,但最后我们都会明白的。因此,从古到今,无论是谁,都对母亲永生难忘,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她给的,我们的未来是她撑起,我们有理由来歌颂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在90高龄写的一篇文章《永久的悔》。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悔”是后悔自己做错事,“永久”是说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点明悔恨的程度,题目点明文章写作内容。

2、作者:季羡林(1911—20xx),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他翻译了印度迦梨陀娑的著名剧本《沙恭达罗》和《优哩婆湿》。

3、作者写作此文时已接近90岁高龄,应《光明日报》记者邀请,写了这篇饱含深情的散文。此文记叙的是他童年时代的生活,他的母亲死于他上大学期间。未能对母亲尽孝成了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年幼时不懂尽孝,年轻时无力尽孝,成年后却无法尽孝。因为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作者,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也就有了这“永久的悔”。

4、学习生字:

唾手可得(tuò)孤苦伶仃(dīng)赖以(lài)馍馍(mó)掰(bāi)....幸福(fú)够呛(qiàng)恃(shì)蹭(cèng)懵懵懂懂(měng)....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点题,“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第二部分(3—9):记叙“永久的悔”的具体内容。第一层(3—5):概述家庭基本情况。

第二层(6—8):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

第三层(9):详细叙述母亲的艰苦生活。

第三部分(

10、11):篇末扣题,揭示“永久的悔”的具体内容:作者后悔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结果造成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结果。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也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怎样理解记叙文标题的含义?

1、记叙文的标题往往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理解标题的含义也就是要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要善于通过表象,展开联想,就是由此及彼,抓住客观事物、现象间的各种联系和微妙的类似,从而发掘出人物的精神美和事件所蕴涵的哲理美。

2、整体感知,善抓点题句。文章的标题不是游离于内容之外的,而文章的点题句又是理解标题含义的钥匙。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要对文本仔细琢磨,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主旨来思考,切不可脱离文本,脱离主旨,从字面上去死抠。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明确: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明确:因为它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三个“最”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三个“最”既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又写出了对母亲的愧疚感时刻在心头。

5、第2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明确:文章的中心句。开篇点题,给人留下悬念。

6、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俯首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这里形容后悔的事很多。也说俯拾即是。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细读品味

3、4自然段

(1)、让学生阅读第

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家境,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调。

(2)、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明确: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3)、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明确: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4)、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明确:母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离开过家乡,特别是结婚以后,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劳动上面了。她把毕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这个家庭和子女,而作者年幼时竟不能理解,成年后也未能尽孝。这里饱含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

2、细读品味5—9段:

(1)、让学生细读5—9段,掌握其内容。

(2)、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明确::“‘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

(3)、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明确: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一点月饼;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的。

(4)、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明确:这篇文章语言细腻,母亲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把仅有的一点好吃的都留给了儿子。作者对母亲一生的艰辛感叹不已,对伟大的母爱赞叹不已,对生身母亲怀念不已。

(5)、“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握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这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也饱含了做儿子的多少同情以及未能尽孝的无穷的悔恨!

四、教师小结:

有人说母亲似海,惊涛细浪,无不显示着母爱的博大与宽厚。留在母亲的身边永远是最幸福的,而作者似乎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变迁,终于明白了这世间最简单的情感。什么名誉、地位皆可抛弃;任何优越的生活、幸福都不值一提:因为母爱似海。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本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表面上是以作者的回忆为线索,然而贯穿全文、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主线则是“永久的悔”,全文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开篇点题,这样安排结构,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点出“永久的悔”;中间叙事——引出“永久的悔”;结尾思母——解释“永久的悔”。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学生朗读

9、10两段。

2、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里包含了作者多少的无奈啊!

3、“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点题之句,强调作者后悔的心情,突出了后悔的强烈。

4、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即使整天吃“红的”——作者认为回报母亲的爱是至高无上的,它胜过一切。

三、合作探究:

1、课文开头说到“我‘永久的悔’”,结尾又说“这就是我‘永久的悔’”。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明确:作者“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这个“悔”里面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

2、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明“永久的悔”,引出对往事的追忆——“悔”的由来,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这样安排结构,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

3、怎样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厚的感情?

明确:母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离开过家乡,特别是结婚以后,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劳动上了。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白的”一口也没有吃过。这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作者年幼时不懂事,没有想到如何孝敬母亲;年轻时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无法实现孝敬母亲的愿望;没有等到自己大学毕业,母亲却永远地走了,自己永远不能尽孝了。每想至此,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看到母亲的棺材,想到了母亲思念自己的急切心情;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想到了母亲一生所过的苦日子,心中很不是滋味。觉得对不起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了。作者认为,自己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最后让母亲一个人孤孤单单地死去,永远失去了尽孝的机会。所以作者十分后悔自己在母亲身边生活的时间太少了。由此可见,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四、教师小结:

是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是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是父母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有时还为不懂事的我们牵肠挂肚。面对父母无私的爱,再华美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作为儿女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呢?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2、永久的悔

开篇点题: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中间叙述“悔”的内容。

篇末扣题:思母恩到骨子里,今生今世难忘记。 ————养育之恩无法报答,深深思念悔恨不已。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下品味的语言特点,理解主旨。

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

理解的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

难点:

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一、导入文本,初读感知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二、精读文本,理解内容

听音频朗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回答:

1.文题是“永久的生命”,读罢文,你觉得作者在文中对生命持怎样的情感态度?

赞美

2.理清的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谈生命易逝。

第二部分谈生命神奇不朽。

第三部分赞美生命。

3.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这是“抑”;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是“扬”,最后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层层铺垫,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主旨。

三、合作讨论,思考探究

1.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作者在第二段中以“小草”“小牛犊”为喻,阐释了“生命自身的神奇”。小草卑微而柔弱,然而“春风吹又生”,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3.如何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凋谢”的是一个个个体,一朵朵花朵。“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永远充满生机。

四、总结

1.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水到渠成地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主旨。

2.欲扬先抑,凸显主旨。

分析见前面“整体感知3”。

永久的生命生命易逝

豁达生命神奇

乐观赞美生命

积极

《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8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法:合作探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展示:(10分钟)

1、生字难字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2、多音辨析

口号(hào) 呼号(háo)

颤抖(chàn) 颤栗(zhàn)

3、形似辨析

点缀(zhuì) 啜泣(chuò)

频率(pín) 濒临(bīn)

4、作者介绍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5、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只能“听天由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段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四、深入探讨:(5分钟)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五、写作特色:(5分钟)

1、欲扬先抑,章法井然

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如“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然后再谈生命的永久,以小草,小牛犊为例,从正面展开,指出“它却永远存在”;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语言通俗易懂,如“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这样通俗易懂的语句,阐述的却是深邃的哲理。作者在行文中感情充沛,如“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9

一、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

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

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课文主题

《永久的生命》这篇散文抒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命,回报生命。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10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哲理散文的相关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义,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义,巩固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着要面临死亡,每个人拥有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作家严文井却说“生命是永久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解答吧!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一)字音

臼jiù齿  茸róng毛  蔓màn延  凋diāo谢  牛犊dú

(二)词义

兴味:兴趣、趣味。

洗涤:洗。

卑微:地位低下。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三)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作家。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本文选自《严文井散文选》。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1、读课文,明结构。

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文章篇幅短小,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其次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探讨出课文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部分(2——3)通过小草和小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部分(4——5)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教师设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合作讨论解答,可以前后四桌间讨论交流。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1)怎么理解文题“永久的生命”?(提示:文章在哪句里出现了“永久”一词,联系文句去体会)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怎么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4)作者为什么说“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5)“生命要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的含义。

明确:

(1)第三段第一句话“生命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里出现了“永久”一词,作者所说的永久的生命是合起来的生命整体,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生命。“永久的生命”指生命整体,这与个体生命短暂不矛盾。

①“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虑,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对比。“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生命是一段不可逆转的过程。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②“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

(3)“终于要凋谢的花朵”指绽放过的美好的生命个体,“永存”说的是生命整体,花谢后又会有花开,生命是永不休止的。这句话看似矛盾,却再次意蕴着生命的永久的'哲理。

(4)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_也欺压老百姓。因此,我们认为日本鬼子,国民党_等恶势力就是那些“暴君们”,他们是杀不绝我们的,我们这些勇敢的中国人民会凝结成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表现了作者革命热情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心。

(5)人活着,就要创造自身的价值,能够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不朽。从重复的“不断”一词可体会作者的这种对生命的期许。

3、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商讨。

4、本文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中“却”字,可见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我们没有时间悲观”“生命自身神奇”“生命充满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表面上看作者一开始的感情是悲观失望的,其实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客观存在。作者主要想告诉我的是:“生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者,蔓延着,随处宣誓他的快乐和威势。”“我们要赞美生命”统观全文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

5、明主旨:

本文通过对生命是永久的描述,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6、拓展思考: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究,自由发言。

例: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7、课堂小结: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是短暂的,易逝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为自己的生命精彩而拼搏、为自己能给世界增添姿彩而努力。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

四、课时作业:

1、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篇短文,可以写自己生活中受到家长、老师赏识的一件事。

例文:

刺梨花不平凡(节选)

近了,我不禁哑然——那不是什么玫瑰花,只是刺梨花,只是刺梨花而已。花瓣稀稀的,薄薄的,连色彩都是那么浅淡!

让我惊奇的是,它被遗弃在沟旁、路边,饱经风霜却能昂首挺胸。花朵比不上玫瑰花的清香与娇艳,不会被人拥入怀中,置于案头,但它能结出刺梨儿,做药,做茶,在默默中奉献自己的所有;它不像玫瑰那样活得轰轰烈烈,虽然平平淡淡,却也堂堂正正地生活;从未有过惊天动地,只是在默默中奋进。这样的人生不也一样有意义吗?

我蹲下身去,摘了两朵刺梨花捧在我的手心里,感觉它并不平凡,同玫瑰花一般美丽。不,它比玫瑰花还美丽。

点评:始见刺梨花,它的花型、花色都让作者嫌弃,不是自己要寻找的漂亮的玫瑰。“不禁、只是、只是”等词流露出作者的失望,这是“抑”。但它的生长环境,它对人类的贡献让我惊讶,平凡卑微的生命却在默默中奉献一切,我摘两朵捧在手心,感觉它比玫瑰更漂亮。高度赞扬这不平凡的刺梨花。结尾“扬”。作者就灵活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成文。

2、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一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达_______________。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qiānxǐ(  )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河流,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那样的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jīngcǎi(  )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

(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词语。

qiānxǐ()  jīngcǎi()

(2)联系上下文,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

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达_______________。

(3)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

抵达  起伏  琐碎  不胜其烦  弥足珍贵

2、参考答案:

(1)解题思路:注意声母,声调和前后鼻韵。

参考答案:迁徙  精彩

答案解析:“迁徙”和容易写成“迁徒”,牢记这两个形似字。精彩的“彩”容易写成“采”。这也需要牢记。

(2)解题思路:此题考仿写,要先看清例句。先仿形:分析变与不变得内容,本题以填空形式出现,难度减小。再仿神:变化的内容是像花草一样的自然景象,写出一句合乎逻辑的话即可。

参考答案:(就像)溪水,(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地方才算完成使命。

答案解析:变化的主体不能再谈花或草,后句符合那种事物的特点就行。

(3)解题思路:这是考组词造句的能力,近几年中考也有出现。解答时先选好词,再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参考答案:长大了,才知道琐碎的童年趣事弥足珍贵,才知道当年父母不胜其烦的唠叨价值连城,才知道经历挫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答案解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选至少用上两个词,保守一点选两个、三个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写出来的一句话没有语病。

3、读冰心的《谈生命》。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11

【学习目标】

1、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认识。

2、培养在朗读中品味探究散文意蕴的能力。

3、培养生命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骄奢()清吟()荫庇()枭鸟()

芳馨()云翳()巉岩()朔风()

2、走近冰心。

3、认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4、请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做上标记,并反复朗读,力求声情并茂。

5、认真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⑴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⑵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⑶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⑷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冰心老人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呢?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你认为妙在哪里?请谈谈你的认识。

三、圈点批注,品味赏析

1、圈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读,感受冰心老人语言的魅力,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2、小组合作:

组内交流所批注的句子或段落并进行朗读,推荐一名成员展示合作成果。

四、巩固创新,加深体验

冰心老人认为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树,那么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请用一个比喻句诠释你对生命的理解。

五、课后链接,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命的本质

①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③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④面对着这样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变的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物理、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也不停。

⑤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通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办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也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

⑥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⑦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字,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是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1、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⑴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应当是:。

⑵如果用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回答,应当是:。

⑶如果用你自己的话回答,可以概括为(不超过30字)

2、仔细阅读第④段,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说“只有用火的舞蹈”来形容这群残疾人的生活才恰如其分?

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仿例造句。(字数不要求与例句相等)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造句:生命像。

4、第⑥段中说“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⑴联系全文,说说两种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各自具体的内容。

一种是:。

一种是:。

⑵“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果真是“上苍”“有意安排”的吗?说说你的理解。

5、下列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在“他们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中,作者特意加上“在夜幕之后”这一修饰成分,说明“那些残疾人”身残志坚,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夜生活。

B、第⑤段开头“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赞美残疾人的音乐嘹亮、动听。

C、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不但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并且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行。

D、对“残疾人”和“小姑娘”,作者开始都生有怜悯之情,后来发现这种怜悯是多余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怜悯。

E、本文作者先写残疾人,再写小姑娘,最后引发对整个人类生命史的思考,由点到面,从而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普遍意义。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12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它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它通过三个小故事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对生命的认识,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并且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生命,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利用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教学本课前,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发,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真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生命生命》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这类课文极容易上成道德课,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备课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层面,不但凸现教材中处处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而且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会,从而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朗读音乐,与生命抗争的人物资料及图片;学生收集杏林子的资料和有关生命的名言、谚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引导学生领悟前两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