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活动方案 >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热门】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热门】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5W 次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热门】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

一、实施对象:五年级全体同学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春节的习俗

②了解春节的由来

③了解春节的文化

【能力目标】

①能对于“家乡的春节”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并组成研究小组,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展活动,能对于活动过程对自己和组员作出评价

②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有关家乡春节的信息。培养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汇总和应用的能力。

③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家乡春节的研究,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风俗,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同学间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培养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体验自己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引导学生从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节日的背景资料。

2.引导学生向熟悉当地春节的有关机构和个人进行调查采访。

3.准备好外出活动所需的一些设备,如摄像机、相机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 ,分组制定计划

1.通过开题课,学生讨论得出研究的总课题《走近家乡春节 感受民风民俗》以及研究的3个主题:“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春节的文化”。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组合,分配好人员,选好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含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组织评价。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五、活动成果展示:

1.学生说活动感受

2.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如:

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文化

3.每组评选出:勇敢之星、主持之星、认真之星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2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

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规划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1)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实际,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3、实施步骤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成败的关键。这不是几个担任该课程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通过学习和研究,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习观,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是一种新生事物,必须动员全员参与,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以协调和组织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必须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与协作小组,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名单:

组长:x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

综合实践活动协作小组名单:

二年级组负责人:xx

成员:xx

三年级负责人:xx

成员:xx

四年级组负责人:

成员:xxx

五年级组负责人:xxx

成员:xxx

六年级组负责人:xxx

成员:xxx

(3)选好主题,落实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和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选题既要体现学校特色(文学)和社区实际情况(城乡结合部),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4)加强联系,取得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区、家长有多效参与实践活动的新机制,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鉴赏。以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情感表现,注重实际环节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3

一、指导思想:

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从中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以此来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产生好好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愿望。“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本次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结合学习《吴文化》这本乡土教材,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让学生对家乡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喜爱。

二、活动主题:

爱我故乡

三、活动时长:

2个月

四、过程设计:

(一)课题背景:

在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江南,我们的故乡,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丽的山水风光、发达的经济,勤劳善良的人民。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吴文化”。你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你知道它有什么特产吗?你知道它有什么文化遗产吗?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它的面纱,去了解它,研究它。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1、从各个角度了解故乡;

2、学会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

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问题并能做简单地处理;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1、热爱自己的家乡

2、以自己的家乡为荣,产生一种自豪感。

(三)活动过程:

1、确定课题:故乡是最让人依恋和怀念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你想了解它吗?了解它的各个方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课题为:爱我故乡。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制定研究计划(一课时)。课后的任务: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2、上网搜索信息:故乡的各个方面的简介。(一课时)

3、观察:家乡的变化。请你用图画或照片表现自己观察所得,并作图片说明,写下随感。(一课时);

4、调查:了解故乡的历史、特产、文化、风俗、经济各方面的情况。((一课时)

5、动手:自己动手,做出家乡风味的美食。大家在品尝中感受家乡的好。(一课时)

6、动手:把家乡的'美丽画下来。(两课时)

7、活动:开展“美在家乡”的活动,可以以自己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一课时)

第一课时

1、宣布本课的主题:制订本学期的综合活动计划。

2、提出制订计划的要求:切合自己生活实际的,便于操作的课题。每组先确定三个。

3、布置下周活动任务: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1、 先分组讨论,将本小组觉得合适的三个课题写下来,等待交流。

2、 全班集中讨论,然后汇总,将多数同学感兴趣的课题

最后确定一个主题:(1)爱我故乡

(2)美丽的冬季

第二课时

1、指导小组交流自己向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组织全班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次交流整理。

2、针对班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说一说家乡的有什么特点。

1、小组交流自己向爷爷奶奶了解的故乡的相关情况。

2、全班同学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做介绍,并作一归纳特色。

3、请来自外地的同学说说家乡的特点。(本班学生有一部分是外地的,有的是刚过来一年,对于出生地的情况记忆比较深刻。)

第三课时

1、事先布置上网或图书馆搜索故乡的各个方面的简介。

2、交流搜索的信息资料,比较异同点。

3、布置:观察:家乡的变化。

1、 学生先交流搜集的信息资料,注意相同的信息不要重复交流。

2、 在交流的基础上比较不同地方不同的特点。

第四课时

1、你留意家乡最近有什么改变,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所

2、各个小组分别小结汇总。

3、请你用图画或照片表现自己观察所得。并作图片说明,写下随感。

4、全班在小组交流汇总的基础上再次交流。

1、将自己观察到的家乡最近的改变在小组中交流。

2、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用图画或照片表现自己观察所得

3、将自己的交流由小组长负责小结汇总,准备全班交流。

4、全班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次交流汇总,得出变化(1)高楼一下子多了许多;(2)晚上的夜景漂亮了。(3)城市的绿化、市民娱乐休闲的地方多了。(4)马路宽了(5)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家用轿车多了。

第五课时

1、了解故乡的历史、特产、文化、风俗、经济各方面的情况。

(1)历史上的故乡是什么样的。

(2)故乡的特产有什么?最让他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3)有什么文化特产?

(4)经济发展有是怎样的?

2、小组交流自己了解的情况。

3、小组汇总后在全班交流总结。

1、各学生首先在课外分别对自己了解到的故乡的历史、特产、文化、风俗、经济各方面的情况,做好书面的记录。2、课上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了解到 情况。(结合《吴文化》)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总结。尤其是感兴趣的太仓特产上:有茄子、芋艿、香葱、三豆、白蒜、糟油、肉松、长江四鲜等等。

4、说说自己了解后的感受。

第六课时

1、故乡有这么多的好东西,我们自己动手,做出家乡风味的美食。大家在品尝中感受家乡的好。

2、把自己事先做好的美食拿出来,相互品尝。

3、说说这些东西的营养价值。

4、说说自己平时的食物,现在有什么想法。

5、评评最佳家乡菜。

6、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菜肴拿出来,说说是什么地方的美味。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4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新课程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是新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三方面内容构成,并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等领域一起构成新课程的八大领域。它的价值在于:通过课程的研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愿望。

综合实践活动在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中共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它在学分结构表中所占的学分比率是最高的,占最低必修学分(116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144个学分)的16%。可见,课程地位非常重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规定课名、课时和一般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自由开发的课程领域。为更好地开发、建设这一新型课程,保证这一课程的实验工作在我校有效地开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

(1)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2)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

(3)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的技能;

(5)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尊重与欣赏、学会人际沟通;

(6)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8)形成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组成

综合实践课程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组成

1、研究性学习活动:必修学分15分。分三年学习,其中高一5学分,高二10学分,高三10学分。

2、社会实践:必修学分6分。分两年学习,其中高一4学分(其中军训2学分),高二2学分。

3、社区服务:必修学分2分。分两年学习,其中高二1学分(5个工作日),高三1学分(5个工作日)。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由下列部门和机构进行管理:教务处、教研室、政教处、教研组、年级级、班主任、科任教师,由以上相关人员或代表组成临时的课程学习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课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课程顺利进行。

各部门的职责如下:教务处:

1、与教研室合作,制定课程实施方案。

2、成立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指导中心,负责学生课程学习指导。

3、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组织教学过程。

4、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与相关部门协作,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

5、与教研室合作,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和最终认定。

6、学校教学资源的组织管理,学生学分的登录。教研室:

1、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承担者,负责课程的策划与管理。

2、与教务处合作,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为教务处制订教学计划提供参孝。指导学生和教师选课、制定课题。

3、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向教务处提供修正建议。

4、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改进意见,对教学过程进督导。

5、与教务处合作,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

6、与教务处合作,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和最终认定。

7、与教务处合作,建立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库,使课程可持续发展。政教处:

1、负责为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提供安全教育与安全保障。

2、与教务处合作,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

3、对学习课程学习过程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

4、对校外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总务处:

负责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供后勤保险。团委学生会:负责组织一些校内外大型活动。学科教研组:

1、对教师与学生提出的课题进行评估和确定。

2、与其实部门、机构一起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

3、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做出奖惩建议。

4、配合教研室,研究教学过程,建立课程资源库,使课程可持续发展。

年级组、班主任:

1、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日常管理,配合教学部门、政教处做好协调教学的工作。

2、协助教务处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并对此进行管理。

3、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非智办因素进行评定。

各部门要把履行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责纳入自己的学期工作计划,学校将职责履行情况作为评选先进科室的重要条件之一。

科任教师:

1、科学和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日常管理,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

3、给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定。

4、完成教学案例,提交给教研室,作为教学成果评定的重要参与。

5、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地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总结。

四、综合实践的课程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一般步骤

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这些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实施过程中由导师视学生情况给予具体方法指导。

(1)培训教育。对高一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

(2)选择课题。由学生的自身的兴趣,在教师(各年级组成立选题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从自然、社会与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的确定研究专题。

(3)制定计划。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报告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查询、参观采访、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并认真做好记录。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的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作出处理,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评价。交流是观念、智慧的分享。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论文、文学作品、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等多种方式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3、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等)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1、自然科学类:研究人与自然关系。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领域方面的应用。

2、人文科学类:学习人类相关的人文科学与人类发展进步的关系。包括法律、规章制度、政治制度的研究、宗教事务、人类文明等。

3、跨领域综合类:从综合角度研究科学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从正反两个角度研究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后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4、经济生活合类: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研究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贸易与市场、产品的认证,商品安全、知识产权等。

5、个人成长类:研究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探险研究科学进步、社会变化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如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流行音乐、消费方式等。

4、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

可小组合作研究(4——10人);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班级集体讨论相结合:其中小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调整,与学生协商适当调整。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暂时不提倡跨年组、跨学校、跨地区组建小组。关于小组内分工。一是课题小分工,二是角色分工。既各展所长,以密切配合,以支持小组内活动的顺利开展。

5、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

研究性学习三年共计15学分,基于高中生学习兴趣特点,学校课程管理等因素考虑,一般要求初一年级组一个课题,二、三年级一个课题,第一课题5学分,第二个课题10学分。时间安排: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高一年级组一个课题。(5学分)时间不少于90课时;高二、三年级一个课题(10学分),时间不少于180课时。

6、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

由年级长初步认定,综合课程学分认定小组确定。具备下列条件可得到学分:

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

②研究过程记录完整;

③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④有三组(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

⑤达到规定的课时。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由校课程指导中心复议。

(二)社会实践

1、综合实践实施的一般步骤:

社会实践实施的基本过程如下:分析学校与社区资源及需求——拟定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计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培训——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给予学分。

2、社会实践的内容指广义的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1)校内自我服务性劳动。如日常劳动卫生工作、日常生活技能竞赛等,

(2)军训。如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3)参观和郊游。配合学校的主题月活动,组织专题的参观考察活动。

(4)德育基地活动。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建设法制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基地、科技教育基地、现代工业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实践活动。

(5)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环保、国情、民情等的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6)社团活动。如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节日纪念活动等。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5

一、活动背景

至此十一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西川小学全体师生都在为欢度这个盛大的节日作准备。我们在欢度国庆的筹备过程中,师生萌动了要搞一次与十月时间相吻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想法。因此,再进学校教研员正确指导下,在小岭中心校张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西川小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又高丽娟校长亲自参与,带领3名热衷于教育事业,热衷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探索的一线教师,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四位一体团队,并和五年级一起研究活动主题。在全体学生的共同讨论、分析、专题演讲,确定了“走进十月”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二、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