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别让我走》观后感

《别让我走》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6W 次

这部剧,我弃了又捡,捡了又弃,如此循环,最后还是磕磕绊绊地看到了最新的一集。

《别让我走》观后感

这是一部致郁大作,正是这一点吸引了我看,也正是这一点使我多次弃剧,但还是这一点让我数次弃了又捡回来。

整个故事都笼罩在致郁的氛围下,一个公开允许克隆人存在的社会,设施圈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等到了合适的时候,把他们的器官捐献出,恢复身体后再继续捐献,直到机体死亡。对于捐献这个行为,美其名曰“救赎”,对于捐献者,美其名曰“天使”。听起来很美好,人们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器官继而延续生命,而捐献者,区区的克隆人,就是家畜般的存在,无需顾及。

我不知道这样的社会背景是对还是错,但,这个故事是站在捐献者的角度讲述的。

假如你是克隆人,你是那个要将自己全身的器官,包括心脏,都要捐献给别人的捐献者,你会怎样?

有的人想要逃离,翻过了圈养设施的高墙,最后被管理者捉回,立即解剖捐献。

有的人想要反抗,偷偷组建反抗组织,向同伴、向世人宣讲“人人生而平等”“克隆人也有活的权利”,最后被一网打尽,漏网的,选择了自我了断——至少我的命,我能自己决定。在生命最后的时间,在街头流着血、拿着抢来的竞选用的喇叭,孤立无助绝望无比地呐喊着“就算是这样的我们,也想要成为一个普通人,然后活下。如果实在不行,那么,请将我们变得‘不会思考’吧。”

有的人选择顺从,只想好好地度过剩下的时间,任听安排,任由宰割,就算是只有一点点,也想尽可能地活得久一些。

于是他们成为了见证者,成为了留下来的那些人。亲手将自己的朋友、爱人送上冰冷的手术台,再亲手将他们的遗体推进箱子里火化,最后自己再“成为”自己的朋友、爱人。

只有顺从,才能活得更久一些。而所谓的真心相爱的情侣能申请的“缓期”,我隐约觉得,那也是个无望的希冀吧。

作为那样的存在,活在那样的世界里,被剥夺了自由、未来、希望、梦想。无论选择哪条路,结局都一样,再怎么挣扎,也都是徒劳。

我弃剧的原因很简单:再继续看下,我就要完了。

而我捡回来的原因也很简单:共鸣。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也是活在和他们相同的社会中,同样地,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每个人,不管你是谁,最后的结局都是死,大家都一样。我们在看似存在自由和无限可能的未来的世界里活着,可以追寻不同的梦想,可以爱想爱的.人,读想读的学校,做想做的事情。

可是,冥冥之中,总有一股力量,一些约定俗成的观念和社会的大多数规则,把你死死地掐在一个圈子里。当你是孩子的时候,要听长辈的话;当你是学生的时候,要好好读书,不准早恋;当你是职工的时候,要对社会和家庭肩担责任;当你到了一定年龄,要结婚,要生育……而一旦做不到这些“捐献”,就会被自动划分成异类,划分成没有价值的人,在精神层面上被驱逐出境。

你以为你很自由,但其实你的路,都已经被钉死了。我们无法拒绝“捐献”,而所有的希望和未来,都只不过是一个为了让自己好受点的谎言——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不是别人强加给我的。

然而也像剧里演的一样,有的人选择逃避,浑浑噩噩,活一天是一天,甘心当不思考的家畜;有的人选择反抗,披荆斩棘,破坏规则;也有的人,选择顺从,向自己既定的命运屈服,然后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规规矩矩地活着,最后死。

我们必将看着自己的朋友和爱人最后要因为捐献而死,耳中回荡着撕心裂肺地叫声:“不要离开我”“别让我走”,所有的所有,都只能是无能为力。只有这时才发觉,从小被教导的“你们是天使,你们肩负着拯救他人的使命,是天使啊”的荒唐言论,竟成了最强有力的精神依托。

可是,这是我的命运啊。你终究会离开我,而我,也不得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