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观《英俊少年》有感范文

观《英俊少年》有感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55W 次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英俊少年》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英俊少年》有感范文

  观《英俊少年》有感1

芸儿《英俊少年》是我妈妈今年暑假推荐给我看的一部德国老影片,她说这是她少年时代就喜欢的电影,特别喜欢里面的插曲,英俊少年观后感—乐观地歌唱生活。

我是记得的,在我小时候,妈妈哄我入眠时就是哼这首歌:"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常常,在她优美的歌声中我渐渐地进入梦乡。这是一个炎热的夏日黄昏,整个广州热得像个大火炉。我和妈妈宅在空调房里,她陪我在电脑上一起观看《英俊少年》。

在海因切《小小少年》的天籁之声中,电影拉开了帷幕…简单介绍一下故事情节吧:电影中的海因切是一个十四岁的英俊少年,自幼丧母,与他在银行作普通职员的父亲卡尔相依为命。海因切的外公伯特霍德是个大名鼎鼎的实业家,当初他是极力反对女儿与卡尔结婚的,在他女儿不幸去世后,更是迁怒于卡尔,与父子一刀两断。每当卡尔准备升职时他便会从中作梗。后因父亲牵涉到一桩经济案件,不幸入狱,海因切只好寄居到外公家里。一颗勇敢的心驱使他找出了案件的真相,并且让父亲与外公冰释前嫌。海因切具有穿透力的歌声回荡在五光十色的游乐场上…看完这部影片,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主要是海因切身上有太多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自理生活能力很强。

你看,电影的一开头就是海因切唱着心爱的歌,拎着刚买好的日常用品,回到家里准备好早餐后,把他赖床的爸爸叫起来吃饭,还给他的小兔子喂食,。海因切真能干啊,一个小男孩反过来照顾爸爸,并且把家里安排得紧紧有条。

相比我们国内现在好多孩子年龄很大了却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有些人上了大学还不会洗衣叠被,因为自理能力问题而被迫退学,相信看了海因切的表现,他们一定会觉得羞愧!海因切勇敢、聪明又机灵。在发现他的父亲牵涉到的案情真相后,他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救了父亲。他还用自己的善良和诚实赢得了看似古板冷漠的外公对他真心的爱。而整部影片最让我震撼的就是海因切的天籁之声了,我发现了妈妈喜欢这部影片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也有这种感受。海因切有一副名副其实的金嗓子,他很爱唱歌,无论是在快乐还是忧伤的时候,唱歌成了表达他情感的方式。优美的旋律贯穿了整部影片,我一直沉浸在美好情境中。影片里有四首插曲《小小少年》、《生日歌》、《两颗小星星》和《夏日最后的玫瑰》,每首都很好听。海因切很小就失去了妈妈,住在外公家时,慈祥的管家老奶奶带他到妈妈生前住的房间,并说他妈妈生前也酷爱唱歌。看着妈妈美丽高贵的遗容,花瓶里飘零的玫瑰花瓣,这一切勾起海因切对妈妈无尽地思念,他唱起他妈妈生前最爱唱的《夏日最后的玫瑰》。这支抒情委婉而又带着丝丝忧伤的歌让管家和在门外偷听的外公热泪盈眶,我和我妈妈也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海因切的歌声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魔力,也感受到了海因切那种乐观歌唱生活的精神。看完这部影片我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有一种想征服生活的力量。我也要大声地歌唱、乐观地歌唱生活!

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应该都会记得这位来自欧洲的《英俊少年》。这部拍摄于1969年的德国电影,于八十年代初期才在中国上映。片中的小英雄海因切(有趣的是这也是小演员自己真实的名字)的歌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中所有的歌曲都由主演海因切一人担当!海因切(Heintje)1955年生于荷兰,岁登台,后演出一系列电影,发行过许多唱片,是当时著名的实力派金嗓子童星。主演、主唱、还有真名实姓的主人公,这在电影史上也很少见,海因切的歌声也由此影响了一大批人。

  观《英俊少年》有感2

好奇心动,一时兴起,于是上天入地,终于找到了这部电影。瞄了一眼年代,1970年,还好,不算太老。1970年,欧洲艺术电影早已经进入黄金时期,好莱坞更已经经历了二度辉煌。这边厢神奇的特吕弗已叱咤了十多年风云、那对面死老头子希区柯克已调戏了无数金发美女。比之上学期看的惨不忍睹的40年代默片《浮士德》,同样是德国出品的《Heintje》现年不过三十七,还算得上风华正茂。

电影看得多了些,越看越挑剔,丧失了很多乐趣。胃口被喂得越来越刁,再看电影之时往往不能卒片,忍不住便是一句“天下无片”,遂遭众人怒目而视,恨恨骂我是学院派的臭文人,人人欲杀之而后快。一半是伤怀,一半还有些自鸣得意,于是渐渐告诉自己不必有过高期待。借钱老儿的一句比喻:看电影于我,便如同瘾发作的时候,别人递过来一支香烟。

抱着这样的心态,半夜12点诸事告一段落,才慢悠悠打开影音文件。心里先存了份想象,上译出品,经典译制片,大约是七八十年代之交传入国内,大约是社会主义大中国文化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大约是一个天真活泼善良坚强聪明伶俐小屁孩的英雄经历,大约可以参照《卡桑德拉大桥》《士兵之歌》还是《雁南飞》?又或者,是《庐山恋》《归心似箭》还是《小花》?

胡思乱想一通,东倒西歪胡乱坐在床上,咖啡为伴,薯片为友,懒懒看来。不料,在那歌声初响起来的一刻,我心头一怔,似曾相识,竟恰如同宝哥哥脱口而出一句“这个妹妹我在哪里见过?”哑然失笑:至少十多年的错位,到底哪里借来这一份熟悉?

且看他不急不徐,讲述着一个分毫不出人意表的故事,却看得人越坐越正,收起嬉笑换微笑,认真却开怀。看这小小少年,充沛的活力可以感染一切麻木的成人,朗朗的歌声可以点燃每一个古板的灵魂,纵有些微忧伤如微风拂过,却立刻消融在天真明亮的笑容里,倔强更惹人爱怜。

听他放声歌唱,高亢又嘹亮,清澈如同初夏阳光。看那恶管家栽进池塘,肥肥爷爷做广播体操,可爱老爹和漂亮阿姨满眼放电,坏人如此容易伏法,凶老头如此容易从良,一个半小时在华丽到极致的清朗童声里轻舞飞扬。全景的画面里天蓝云白草绿花红,夜空里的霓虹点缀着新生都市初现的.妩媚,处处只见生机勃勃,描绘人物却如轻笔勾勒,略作夸张如漫画一般。淡淡的喜剧色彩漾着浓浓的温情,欣悦与天真满满的快要溢出来——黑漆漆的深夜里,我咬着嘴唇忍着笑,八戒吃了人参果,令狐打通任督二脉,怕也难得如此的满心畅快。

想起一个最朴素的道理:简单永远最有力量。我曾在老伯的《处女泉》里感叹过这一至理,如今又意外将其重新拣起。心里那股暖洋洋的感觉,如果不是感动还能是什么呢?

看多了精巧高妙的所谓艺术电影,很多时候会心生厌烦,怪那技巧玩弄得露了痕迹,更怪它太娴熟。时常沉醉于那精心铺设的结构里,然而终影却惶然无所获,只觉得富丽的表层下一片空芒。咬牙切齿之余时常感叹,以牺牲欣赏快感为代价来读书和观影,这样的事情必得告一段落。回到《英俊少年》式的叙事,不期然地竟然被打动。我莫名其妙地随口哼哼,竟唱起了“小呀个小二郎,背起个书包上学堂”,回过神来不禁大笑。果然十多年的错位,我怎可能懂得那七十年代的歌谣,然而贯穿全片的那一份童真童趣——岂不正是所有人普遍可达的共鸣?

你总会有那样一个时刻,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旁若无人,边走边唱;你总会有过那样倔强却清澈的眼神,相信是非对错善恶有报如同眼睛一样黑白分明。你也一定遇到过凶凶的长辈,一定受过委屈,也一定有本事转眼忘记,立刻心无芥蒂又开颜。你或许没有他那样传奇的经历,却一定也在心底里编织过无数次的传奇,然后举起拖把骑着扫帚追逐鸡鸭猫狗,或是高呼呐喊着和小伙伴冲杀战场,洋洋得意次次凯旋,自编自演着小小少年的传奇剧——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每个儿童都可以是英雄。这简单到极点的故事,这简洁到极点的电影语言,不带一点炫技,不沾一点浮夸,居然就那样轻轻巧巧地,那样快快乐乐地,在三十七后又勾起了另一代人同样温暖的童年记忆。

暗自揣度:或许,惟有如此人所共有的情绪,才会如此简单,也才会具有如此的力量:简单,却直入人心。这电影仿佛洗净铅华,回味却隽永悠长。平空拣来一次感动,久违了,我的英俊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