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工作报告 > 2016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2016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2W 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2016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欢迎大家阅读!

2016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2016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1】

攸县地处湘东南部,辖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04个村(居、社区),2648平方公里,81万人。县情有四个特点:一是历史较为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县境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自秦始皇二十七年置县至今已2200多年。二是资源较为丰富。拥有江南最大的亿吨级煤田、酒埠江国家4A风景区和攸县麻鸭、攸县豆腐、攸县米粉三个中国注册地理标志,是中国油茶之乡和商品粮、瘦肉猪、丰产林、油茶林生产基地县。三是经济较为活跃。历来是湘东南、赣西北的物流集散地,综合实力连续9年跻身全省十强,全国县域经济排名第140位,成功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县、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2015年全县实现GDP313.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5.25亿元。四是民生较为殷实。有全国“的士第一县”之称,是全国平安畅通县、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金融生态县、全国卫生县城、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县和全省文化先进县、省园林县城。全县共有公民办学校155所,其中小学118所(含教学点),初中26所,县直高中4所,职业中专1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3所,民办职业学校2所,特殊学校1所;现有中小学在校学生78692人,在编教职工5100人;公民办幼儿园140所,在园幼儿23650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致力推进“教育强县”工作,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均衡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湖南省教育工作优秀单位、株洲市推进教育强市先进县、株洲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株洲市高中质量建设先进县。小学、初中差异系数分别为0.33、0.31,2015年公众满意度问卷调查综合满意度88.4%,实地走访满意度85.3%。

一、落实三个到位,组织保障促均衡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确定了全县教育事业发展“五优先”政策:一是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坚持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二是在安排财政预算时,保证教育经费优先增长;三是在规划城乡建设时,优先考虑中小学校布局;四是在提高干部职工福利待遇时,优先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五是在部门执法时,优先考虑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四大家领导议教会、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和县长办公会等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教育工作,制定并下发了《攸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纲要》、《攸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义务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明确用三年时间,使县域内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质量上实现基本均衡。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监察、发改、教育、财政、人事、国土、住建、审计、规划、招投标、广电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教育工作职责,并将其履职情况纳入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经费投入到位。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则,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教育投入逐年增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2013年、2015年分别为14.99%和15.19%,同比提高0.21%。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015年教育财政拨款比上年增长19.69%,比财政经常性收入高28.2%。2013年和2015年,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35961万元和42805万元,增加6844万元,增长19%;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5574元和6426元,增加852元,增长15.28%;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2394元和2930元,增加536元,增长22.3%。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城市建设维护税等政策性经费按规定比例用于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医疗保险金、社会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均按比例全额预算,教师住房公积金按照12%的比例足额拨付到位。教师绩效工资逐年上升,2013、2015、2016年分别为人平2万元、2.4万元和2.6万元,发放年终人均考核奖金2400元。探索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贴和激励机制,县财政每年投入350万元,面向义务教育农村偏远地区教师,按每人每月150—30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并以每年5%的幅度递增。三是督导考核到位。坚持将教育督导作为促进教育工作落实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将全县所有学校划分成5个督学责任区,张贴“督学责任区公示牌”,公布责任人姓名和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随访督查、责任追究”的教育督导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月主题督导,全面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制定了《部门、乡镇(街道)教育工作考核细则》,在年度考核中将教育工作单列考核,将规范办学行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保障教育公平等列入重要考核项目,考核结果与各单位主要领导的年度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监测制度,实施全方位的监测。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履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一票否决”,不予评先评优、不予提拔任用,有力保障和推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实施三大工程,夯实基础促均衡

一是高标准创建合格学校。坚持城乡均衡、校际均等的工作理念,制定了《攸县创建合格学校实施意见》、《攸县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规划》等文件。近3年共投入近4亿元,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创建为省级合格学校,完成新建校舍项目200多个,扩大体育场地及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添置教学仪器设备3360万元。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扶持力度,2015年共投入4274万元,新建校舍1.79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3.24万平方米,农村学生添置课桌椅8000套,床位1500张。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投入,每年投入28.1万元完善全县宽带网络校校通,全县所有学校接通4M以上宽带网络,乡镇以上学校均实现10兆光纤接入互联网。投入2476万元为农村小学及教学点配置班班通设备1431套。二是大投入改造城区学校。致力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县政府制定了《攸县城区“十二五”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采取集中整合、择址新建、改造扩容等措施,2012年共投入4600多万元,新建了工业路小学,增加学位2000多个,对城区东北街小学、文化路小学、交通路小学进行了改造提质。2013年投入3.5亿元,新建了城区公立初中震林中学,增加学位近2000个。2015年,出台了《攸县城区学校扩容提质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以新建、改扩建、改造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调整,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不断满足城区适龄少儿入学需求,有效保证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入学。2016年投入1200万元,改造了城区中街小学,增加学位600个。三是全方位实施关爱工程。攸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农村留守儿童3万多名。出台了《攸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共投入2.6亿元新建、改造校舍近21万平方米,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46所,实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全覆盖。着力解决残疾儿童入学问题,投入700万元完成了县特校整体搬迁,积极开展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管理,制定了《攸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暂行管理办法》和《攸县中小学留守儿童管理办法》。注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均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建立了学校少年宫19所。围绕“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积极开展贫困学生“送温暖”活动,近三年共资助学生46631人次,资助金额2738万元。全县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8.8%。

三、建立三项机制,调优师资促均衡

一是建立教师补充交流机制。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的实施意见》,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开辟绿色通道引进优秀人才。近3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436名,全部充实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规定3年以上工作时间方可进行工作调动,并结合我县教师队伍现状和未来教师需求变化,定向选送98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到省一师参加农村小学教师培养,进一步调优了教师结构,提高了县域内城乡教师的均衡配置水平。加强教师交流,制定了《攸县城乡和镇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实施办法》,2015年共交流教师220人次,其中县外支教64人次。二是建立教师队伍培训机制。建立了教师培训中心和3个教师培训基地,设立了教师培训工作管理站。县财政每年拨付教师培训专项经费200万元,其中10万元主要用于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近三年,中小学教师培训总数达1.25万人次,完成培训项目70余个。大力推行师德师风考评,开展“十佳教师”、“最美乡村教师”等系列评选活动,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评优、岗位聘用、职务评聘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创新入职培训、岗位培训、高级培训、骨干培训等培训模式,实行师徙结对、以赛促训、小课题研究、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等举措,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展现了教师的活力。注重新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对293名新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磨练和达标考核,编著了《教师专业成长必读》,有效推动了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三是建立校长队伍考核机制。加强校长队伍管理,通过校长论坛、校长谈思路、校长公开课等形式打造校长学习、交流、展示平台,先后选派218名校长参加全国及省市校长培训。始终坚持校长上课、听课、评课制度,推动校长将工作重心下移到教学第一线,并将具体执行情况纳入年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绩效考核范畴。2015年,全县各学校校长上公开展示课65堂,听课1320节,得到师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四、强化三项改革,提升教学促均衡

一是强化德育创新。开展了“经典诵读”、“我的中国梦”、“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读书系列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家庭、街道、社区开展“洁净攸县、敬老孝亲、文明礼仪”知识宣传与实践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提升了广大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每年组织几千名学生到网岭罗家坪德育实践基地实践体验,吸引省内外学校前来参观、学习,河海大学、株洲市二中、株洲青少年军校等学校将罗家坪作为学校德育实践定点基地,《湖南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和推介。注重特色教育,全县创建“快乐德育特色基地校”31所,逐步形成了菜花坪镇中心小学的养成教育、槚山乡中学的留守学生管理、渌田镇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坤学校的快乐德育、长鸿学校的校园学生实践体悟活动等一批特色。二是强化课程改革。以“课改样板校”为抓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创建市级课改基地校20所,市级课改样板校3所,14所学校的校本课程获得株洲市百优课程。突出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形成了有价值、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后导、自主高效”、“五给四让三动”等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十二五”期间,获国家级课题成果奖1项,市级课题成果奖6项,成功申报省规划课题1个、省学会课题6个、省级研究项目2个、市规划课题6个。广泛开展十大特色项目创建活动,打造一校一品,成功创建市级书香校园示范校3所,科技创新示范校2所,阳光体育运动示范校8所,体艺“2+1”项目特色校10所,素质教育示范校4所。小学生、初中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达到98.6%、98.5%。大课间活动亮点纷呈,网岭镇中学的太极拳、莲塘坳镇中学的腰鼓、桃水镇桃水小学的舞龙灯、黄丰桥镇阁前小学的竹竿舞等各具特色,每年组织举行的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大受好评。三是强化科学评价。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定了《攸县教育目标管理方案》及细则,从校长、处室到班主任、任课教师,从办学思想、校园建设、队伍建设到教育教学、安全卫生,实行大范围、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评估,有效督促全县各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近三年来,每年表彰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500多名,每年发放奖金200余万元。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事关教育持续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今后,我们将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加大教育投入,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差距,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城乡,惠及更多的群众,为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努力奋斗!

  【2016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2】

9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15年来,在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浦东广大教育工作者牢牢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始终把城郊基础教育一体化作为奋斗目标,实现了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完成了以数量扩充为特征的第一次跨越之后,目前已进入以城郊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为特征的第二次跨越阶段。

基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总数达到378所,其中中学105所,小学107所,幼儿园16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学生总数26.2万人,教职工2.4万余人,其中专任教师数1.8万人。1993年浦东建区以来,学生数占上海市的比例从1/9发展到1/7强;共新建公建配套中小幼学校214所,学校占地面积从240.0万平方米增长到459.4万平方米,增长了91.4%,建筑面积从99.4万平方米增长到282.7万平方米,增长了1.8倍。15年来,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增长了9.9倍,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小学提高了9.6倍,初中提高了9.1倍。

基础教育改革稳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扩大。以公办为主体,公办、民办、中外合作和外国机构独立办学并存的多元办学格局已经形成;校(园)长任期目标制和教师聘任合同制全面实行,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和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取得明显成果。涌现出华东师大二附中、建平中学、进才中学和福山外国语小学等一批办学质量高、有特色、在全国和全市有一定影响的学校;坚持“两个为主”原则,满足了5万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需求。

一、调整城郊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为城郊教育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建区前,浦东地域分属三区两县(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和川沙县、上海县)管辖。1993年浦东新区成立,为城郊教育一体化带来了历史机遇。

2015年前,浦东郊区基础教育一直实行区、镇两级管理体制,这对于调动镇政府办基础教育的积极性,弥补当时区级财力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郊区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到2015年,新区共有镇管公办和镇办学校86所,其中完中13所,初中12所,小学34所,学生数、教职工数以及资产总值均占全区基础教育总量的1/5左右。

然而,随着浦东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城郊基础教育的不平衡性日显突出,制约了全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此,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调整基础教育区镇两级政府分级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自2015年9月起,86所原镇管中小学全部划入区统一管理,在上海市率先实现了城郊基础教育一体化管理,这对于提高浦东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加快浦东的郊区城市化、村民市民化和城郊一体化,率先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城郊学校办学条件

浦东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是要实现城郊教育一体化。浦东始终把推进城郊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履行政府公共教育职能的首要任务。管理体制调整后,浦东制订了《浦东新区关于加快城郊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城郊基础教育的四个“统一”原则,即:统一拨款标准,统一硬件配备水平,统一信息平台,统一提供教师培训与发展机会。

1、城郊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同步增长

体制调整后,浦东统一了城郊学校经费预算管理办法和预算编制标准,实行全区统一拨付。同时,区财政增加教育投入,03、04两年全区所有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定额达到统一标准,为城郊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2、城郊学校办学条件同步改善

体制调整后,03、04两年浦东安排专项经费,完成了80余所学校的校舍大修项目、64所学校运动场地翻建和45所学校食堂内部维修改造等项目。重点实施“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使城郊初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03、04两年,新区财政性投入初中教育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29.7%,新建扩建初中校舍18万平方米,修缮校舍117万平方米,使初中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投入专项资金改善郊区学校的计算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教材配套仪器等设施设备,确保城郊学校的学生都享有良好的教育条件。

3、城郊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

近几年来,浦东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快,全部中小学校都已建成“一网三室”(校园网和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03、04两年,为城郊学校增配1.7万台计算机,生机比全部达到上海市标准。04年,浦东又投入资金,按2:1的比例为中小学教师配备计算机,预计05年可全部到位。

04年浦东远程教学系统建成。在6所城区学校建设了主播教室,在60所郊区学校配备远程教育专用教室,采取直播和录播两种方式,用于城郊教师网上开展教学和教研交流。

4、制订向郊区学校倾斜的政策

城郊教师收入同步提高。体制调整前,城区、郊区教师的收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03、04两年,区财政投入资金,在消除郊区教师收入与城区教师收入差距的同时,使城郊教师收入得到同步提高。

近三年,浦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强了郊区学校的管理力量和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职务评聘方面浦东规定,凡评、聘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必须有在郊区中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郊区学校的中级职务评聘比例可在上海市规定的结构比例基础上再放宽5个百分点;在加强郊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浦东安排专项资金对相对偏远学校的区级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每月给予500元补贴,对到郊区学校支教的城区优秀教师给予补贴。04年选派了第一批城区优秀教师64名到郊区学校支教,选派10名原区直管学校校长到郊区学校任职。

5、规范管理,改善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

新区按照“两个为主”原则,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目前,新区有适龄民工子女约5万人,以四种形式在我区就读:一是在公办学校插班就读,二是举办专门招收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以这两种形式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学生为2.2万人,并享受与户籍学生完全相同的待遇;三是到民办学校就读,四是在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新区鼓励公办学校敞开大门接收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女,同时鼓励民办学校接受民工子女,并按小学每生1900元/年、初中每生2300元/年的标准给予民办学校补贴。委托教育中介机构管理民工子弟学校,加强规范管理,并支持其改善办学条件,03年拨专款150万元,改善25所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设备、厨房设施。

三、加强城郊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城郊学校办学质量

城郊教育一体化就是要在均衡的基础上实现内涵发展,让所有的浦东人都能享受到均衡和优质的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对浦东整体提升城郊学校办学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浦东要以此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


1.2016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2.201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3.2016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4.2016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5.2016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6.2016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7.2016年学校精准扶贫自查报告

8.2017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9.2017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