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57W 次

“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这句话印在《亲爱的安德烈》的封面上,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觉得非常奇怪:一个儿子对自己的母亲说这样的话,难道不怕她伤心么?后来我才意识到,安德烈不过是想拥有一个成年人应当拥有的自由,只是他的言语比较直率罢了。东西方文化对自由、独立的理解的巨大差异使成长在德国的安德烈对自己的中国母亲有着诸多不满和疑惑。

那自由指的又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书中提到的“性、药、摇滚乐”?绝对不是。如果整天沉浸在那样的“自由”中,只会使人不断地堕落。所以安德烈也说,“性、药、摇滚乐”只是一种隐喻,暗指生命中的种种乐趣。安德烈想要的自由,我想应该就是每天都能感受到这种乐趣,并且无忧无虑地去享受。

是啊,谁不想拥有自由,尤其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在即将成年的时候,在似懂非懂之际。但是又有多少人在得到自由后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我觉得应该不多吧。毕竟自控能力可是一项极其高深的技能。所以也才会有那么多人觉得自己拥有的自由是父母的施舍。可是反过来想想,在我们成为家长后,我们怎么样管理自己的孩子,给他们绝对的自由吗?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说“NO”的吧。

安德烈真的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拥有一个可以与他可以进行心灵沟通的母亲“朋友”。从书中总能读到安德烈的自由,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我总是在想,要是我们也能有他这般的生活,我们一定会非常满足的。可是我却又从书中读到了许多安德烈对母亲龙应台的不满,不满母亲的多管闲事,不满母亲的“无知”,这或许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吧。

自由其实有很多种,但我觉得最复杂的自由,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自由。这自由是父母想给却又不想给的,也是孩子最想得到的。

我们究竟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自由,也许是每一位为人父母的人应该深思的,龙应台似乎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告诉给了我们答案,但又不能照抄照搬,需要运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