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精】三字经读后感15篇

【精】三字经读后感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42W 次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

我对《三字经》非常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用文字精辟地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读后感2

这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背诵《三字经》。通过阅读和默记,我深深地体会到《三字经》中所讲的仁、义、智、信在我们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令我折服。

在《三字经》这些浅显易懂的文字中,讲述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生存下来的';让我对历史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再比如,我读了介绍古时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就知道了我们中国曾经有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努力学习,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为祖国争光;又比如,我读了书里讲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个孝敬父母与长辈的人;《三字经》中说到“有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先后三次搬家,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们为了能让我读书,不辞辛苦的工作,我从心里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在这薄薄的《三字经》中,蕴涵着许多人生哲理,等待我们小学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实践,去学习!

三字经读后感3

每天我写完作业都要读一些课外书。这学期,我就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它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还有教我学习的……

《三字经》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忧新,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它让我明白从小要好好学习,不能错过最好的学习机会,更不能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为父母暖被窝,夏天用扇子扇凉席。他的细心和孝顺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而“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兄弟间要相互谦让,做兄长的要呵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长。虽然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我们有伙伴,有同学,所以我们对同学和伙伴也要相互谦让尊重。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用学到的这些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读后感4

以前,我调皮、不守纪律,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妈妈的斥责;现在,我懂事、能认真学习了,老师和妈妈都微笑了,这都要感谢《三字经》呀!

那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我一看有图有文的,来了兴趣,有时自己读,有时让爸爸给我讲。可没过几天,三分钟热度过了,就把书随手一扔,玩别的去了。

这个月,学校里掀起了读经典书的'热潮。一次,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起了《三字经》中“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 自勤苦”的故事,我深深地被孙敬、苏秦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爱我,老师辛勤地教育我,我,我太不懂事了!

那天放学后,我悄悄跑进小书房,重新读起《三字经》来。渐渐地,我变得爱学习了。小伙伴们,我们一起来读它,一起做个好孩子吧!

三字经读后感5

今年暑假,爸爸给我买了许多课外书,我最喜欢一本书名为《三字经故事》的课外书。 爸爸对我讲《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启蒙学教材,流传近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现在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全文仅一千一百多字,内容却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社会家庭、历代兴衰、文化变迁,应有尽有;其中更包含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全文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记。

这本《三字经故事》将原文分段作注释、翻译,还配合文句精心选编了七十一则相关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讲述典故渊源,有的阐述人生哲理,有的表现传统美德,大都意蕴深远。书中的经典原文大字注音,以便于诵读;注释、译文简洁明了,可帮助理解;故事则情节生动、图文并茂。

我一接触这本书,就使我有一种走进神圣的经典殿堂,不但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增长了智慧,而且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迪。同时,吸引我两天内一口气把它看完,至今我对它还爱不释手,经常翻出来看其一、二则故事。

三字经读后感6

自从学习了经典名著《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又是给我买点读机,又是给我买写字桌,星期六星期天还送我去教师家补课。从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买给我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不明白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父母说一下我,我还会不服气,认为他们不该限制我的自由。学了《三字经》后,我最终明白父母为什么这样,是期望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尊敬兄长的道理。而此刻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们惟我独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买,没买到就不高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向孔融学习,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我们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总之,学了《三字经》后,我的收获真不少。

三字经读后感7

我读完《三字经》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我们小学生要多读课外书,这样我们懂得的知识就更多了。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后,我受到的启发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美好的。做人要勤学苦练,脚踏实地,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书中有一段对我的教育很大:“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勤学钻研的人,学问嬉戏,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后学者应该谨慎又谨慎啊!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读完这段话后,我懂得了,不能天天游山玩水,这样就会害了自己的前途,只有好好学习、努力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还有一段,对我的`教育很深:“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意思是:蚕能吐丝结茧,织成丝帛;蜂能酿蜜供人食用。人生在世,倘若不用功学习,荒废了功课,那么连小小的昆虫也不如啊!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勤学苦练,像蚕和蜜蜂那样做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8

前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中的这几句“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对我感受颇深。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东汉晋代时孙敬学习十分刻苦,为了防止晚上读书打瞌睡,将自己的.头发扎住,用绳子悬吊在屋粱上;而战国人苏秦在读书困倦时,则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他们都没有老师督促管教,却能够自觉地勤奋学习。看了这些,我想到了自己没有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下,根本不学习。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坐在我的旁边,监督我做完作业。

记得有一次,做试卷的时候,妈妈像往常一样坐在我旁边,看着我写。刚做到一半时,有朋友打电话来,叫妈妈有事出去一下。我心中暗喜:这下我自由了。妈妈前脚出门,我后脚打开了电脑,玩起了游戏。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了脚步声,赶紧把电脑关了,认认真真地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跟妈妈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妈妈看见我还没写完作业,就知道我又玩电脑了。她非常生气,骂了我一顿。看了这些古人这样自觉地学习,我觉得自己很不应该。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以后我要像古人一样,在没有别人的督促下自觉地学习。

三字经读后感9

国学《三字经》中包含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适宜什么是不适宜。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异常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经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三字经读后感10

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它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养成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特别指出,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

“教养”,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英国王太后曾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过这样一段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还不错”,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对谁都尊重,因为尊重别人是一种教养和能力。无论生活、工作、学习中无一不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如工作中尊重同事、患者,礼貌待人,晨交班对患者的一声问候,翻身时及时为患者盖一下被角,夜间巡视轻柔的开门,操作失败的一声歉意等等,既是对患者的一种尊重,又体现着我们的素质和教养。

心中有爱才有度,爱人先爱己,责任先问心,心中有爱,人生何处不花开?内心有阳光,有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畏惧黑暗。

路,不在他人的行动里,而在自我修为里。

三字经读后感11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三字经》,这是一本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读本,我看了很受启发。

大家熟悉的“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尊敬和友爱兄长,这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比起孔融,我十分惭愧,有一次,外公想吃香榧,我想了想:香榧三年才能成熟,要省着吃,就给了外公三颗,把剩余的`都放了起来,这样做太不应该了,等外公再到我家来,我要全部拿出来给他吃。平时在生活中,我要尊老爱幼,主动把好东西让给别人。

文中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告诉我们:勤奋上进一定会有收获,只顾贪玩没有什么好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奋发努力。我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努力、主动,遇到难题不退缩,多东脑筋,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家长、老师和同学请教。多阅读,多实践,如果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有用。

《三字经》中的一字一句都讲述了一个个人生的哲理,让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到来和意义。

三字经读后感12

在我五年级的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了《三字经》,翻开这本书,发现每句都是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些趣味。

当我读到“昔孟母,择邻处”时,爸爸就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孟母的用心良苦和学习环境的重要,也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我们不仅要学习,还应该专心学习,“一心不能二用”。如果我们没有取得好成绩,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专心,注意每一个小细节,这样才能成功。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让我懂得,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好的老师和朋友。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粒思想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13

自从我读了《三字经》之后,感到特别惭愧。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天天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下面让我来给你讲讲黄香和孔融的故事吧。

黄香九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匆匆离去了,留下他和爸爸的生活非常艰难,因为他爸爸冬天怕冷所以黄香就己幼小的身体来帮爸爸把席子温热,爸爸回来后看见黄香睡在自己的床上,知道原因后,抱着黄香痛哭了一场。夏天黄香的爸爸怕热,睡前黄香用扇子把爸爸的席子扇凉,然后把爸爸扶到床上去,爸爸热的时候给他扇风,直到爸爸睡着了,他才回到自己的房间。

孔融四岁的时候,别人家送来一筐梨,母亲说可以吃了,哥哥们都先抢着拿大的',等哥哥们抢完后,孔融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别人问他原因时,他说:“我是弟弟,应该拿最小的,大的应该让给哥哥们。”

除了以上的两个小故事,《三字经》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都会让我们懂得许多的道理,教我们学会做人最应该懂得的是孝道——-百善孝为先!

三字经读后感14

妈妈在庐山买了一套书给我。这套书的总称是《中国古典文库》,里面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必须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当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我必须要努力学习。

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一天不停地磨,铁杵必须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我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之后成为了大诗人

三字经读后感15

一直想给年幼的孩子灌输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国学方面的启蒙。纵观国学经典,我首选了《三字经》。开学之前,孩子已经可以部分背诵了,当然,其中内容,孩子还是不可能深知其意的。中华传统文明博大精深,对具有五千年历史传承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我们应该为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着力点起希望之火。

本次学习要求是作一篇国学经典读后感,其实,孩子现在尚不具备独立的阅读及理解能力,需要家长深入浅出的学习辅导。于是,我便让孩子重温曾经背过的《三字经》,逐步汲取其中的'营养精髓。在我的指导和启发下,孩子对文中的上述一段内容有了粗浅的认识和朦胧的理解。当然,不可能期望一年级的学生对这种历史掌故的认识有多么深刻,孩子们能够粗浅的明白,应该怎样对待学习,我觉得,已经是不小的进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的孩子,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通过作文体验,孩子已经知道如何去主动表达一些个人观点,初步了解如何把自己的个人想法变成简单的文字。孩子的长进令人欣喜,同时也体现了老师们的辛苦,我相信,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之下,会有一个更加阳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