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通用9篇)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通用9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23K 次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站着上北大读后感(通用9篇),欢迎大家分享。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通用9篇)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篇1

刚开学时,李校长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聊天课”,并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那就是《站着上北大》。我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心里有些疑惑不解:北大指的是北京大学,可站着怎么上北大呢?

原来如此!不看不知道,原来是一名保安上了北大,故事的主人公是甘相伟,他讲述了一个小人物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他从小比她姐姐学习好,被送入了广水一中读高中。可能因差一分或者只差零点几分与北大无缘,可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北大梦”。一直以来都是他三爹和他母亲供他上学,生活很艰苦。有一次他去北大看到一个保安坐在教室里读书他问﹕“保安也可以读书?”保安说:“只要不耽误执勤就可以读书。”于是他决定要当一个保安,他不为了挣钱而是利用北大丰富的学习资源来读书。终于在他的不断努力中考上了北大中文系,他有着三重身份:穿上制服是一名保安;换上便装他是一名北大学子;出了北大校门,站在讲台上是一名老师。学习是他每天必干的一件事。

人的命运并不是命中注定的有信心有实力者方能改变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能够成功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他怀着梦想。拥有一个“北大梦”,并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他一定会成功!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篇2

甘相伟,一个普普通通的保安,不同的是,他居然是北大校园里的一名保安。

在北大,不论是谁,都可以学习。甘相伟从小就对学习的兴趣很浓厚,他很快就变成了北大的一名旁听生。甘相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终于考上了北大,成为了北大一个真正的学者。看了《站着上北大》这本书,我常常在想,如果甘相伟不努力学习,他就只能在北大当保安。但是,甘相伟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北大。从此,他与保安告别,走上了另一条路。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为了锻炼我的写作能力,我每天坚持写日记。只要一想到好玩的事情,我就立刻记下来。写作文时,我就把素材本拿出来,回忆当时的情景,再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并且检查作文,看作文中是否有错别字,把它改过来。最后把作文读一遍,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时间长了,我的作文也就越写越好了。我的作文还被老师拿到班里当范文来读。看着我的作文越来越好,妈妈就给我开通了博客,当我的作文第一次被编辑老师留用的时候,我很激动。当我收到样刊,看到我的作文变成铅字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有知识,有文化居然这么重要。

在英语上,我遇到不会读的单词,就会立刻听磁带。听完磁带后,我就会把这个单词读上几遍,直到读会为止。在课上我不懂得问题,课下我就会会和同学一起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会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去解决,这样我和同学不一会儿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慢慢地,我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我对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我在培训学校参加的青少年英语风采大赛中,取得了金奖,我深深的感到,努力是这么的重要。

越努力越幸运,甘相伟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以后一定会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好好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人生流光溢彩,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篇3

昨天发的文章说买了四本书,今早送到,可是一个不小心就把第一本读完了,用了两个多小时,不过传记本身就是当小说一样的看,另外字数也不多。

其实应该有不少人听说过那个北大的保安考上了北大的新闻。而今天这本书《站着上北大》,正是这个人自己写的一本类似于自传的书。不过我个人认为,仅是类似而已,毕竟能够称的上是自传的,一般都会是在某一领域有一定建树的“大家”,而这本,或者说是一部记录片更为恰当,记录的是自己的历程,包括求学、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甘相伟,名不见经传的一个人。出生于湖北广水的农村,算是我的娘家人,因为我媳妇是广水市的。得知广水出了这么一位名人,当然要把他的书买来看看。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小时候的生活状况确实是比较惨的,或者说贫穷更为恰当一些。从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从小的他就是个爱学习、爱文字的孩子。而这种精神,似乎在广大的乡村地区更能带给人心灵上的冲击。虽说城市里也有很多孩子热爱学习,但是更多的却是抱着优质的教育资源来进行浪费的,永远被家长捧在心头的,却只会要这要那的孩子。这不得不说也是我们教育的不足,就像我上周写的关于高考的文章一样。而有些偏远乡村的孩子,却要坐着牛车,坐着火车奔赴考点,并且考点外面也不会有人为他们拦路拦车。

其实我想说的是,甘相伟并不一定是最贫穷的,起码他还能一路上到大专毕业。仅这一点,就已经比很多的孩子强了。所以比较永远是相对的,它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比。但是与大部分人不同的地方又在于,甘能够抱定那颗求学的心,始终不放弃的信念,这才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值得学习的人很多,值得学习的事件也很多,他的成功无非就是坚持了下来,用一份执着换来了荣誉。在这一点上,我要走的路与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包括甘本人,他的路也还很长。而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也算是同派不同门的师兄弟。将北大比做一个派别的话,那么我也算是自考门下的一个师弟,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却也能说明这个关系。而我的目标也是北大的心理学研究生。因此,我更希望的是,待到春暖花开时,你我相聚未名湖畔,共谈求学之道,共研学理之义。

总体来说,全书还是有一定的励志功效。然而内容较少,所以我两个小时就能读完。全书引经据典或者作者自己的感悟不少,但是能令人印象深刻的也不多,唯一比较有印象的是他的大专校长说的一句关于大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话:“如果我们和家长培养出来的是上不得山、下不得乡、去不得基层、吃不得苦的‘贵族’,那就是教育的失败。”。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当前大学教育失败原因的一句话点评,自我感觉非常经典。甘的许多感悟或许还是欠缺经验,所以大部分都是人人都能说出的常理,并没有让人惊艳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甘的文字确实是有功底的,行文流水间并无明显的停滞与缺陷。对北大的情感也基本上宣泄到位,但对“父母”的感情描述较少,措辞也不如对北大的丰富,这点或许也是与书的定位有关系。期待他将来的真正文学作品问世,要知道,你把你和魏薇编辑的`承诺放在了书里,这也意味着你将这个承诺放在了世人面前,请牢记你的承诺,十年后拿出真正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情况就是如此,从书中我们能看到真诚、朴素与执着,希望他的这些优点能带给我们更深的思考,但更希望的是他在成名后,依然能够保持着这些美好的元素,继续着那个“保安”的神话。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篇4

看着手中合着的书,书里的主人公让我感动、让我佩服,他是北京大学的保安兼北京大学的学生——甘相伟。他一边保卫着学校安全,一边充分地利用北大丰富的学习资源。他每天努力工作,利用挤出来的时间学习……

甘相伟,他出生五年后父亲就死了,他父亲死后,母亲的精神也曾差点崩溃,但因为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坚持了下来。而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靠一个女人又怎么能支撑起一个家庭?这时他的三爹不顾自己已经订婚,毅然决定来照顾他们。甘相伟小时候学习很好,却高考失利,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北京大学,自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学法律。他没有以挫折失败为理由和借口,放弃自己心中的那片神圣。他宁愿放弃工作的机会,也要到北京大学当保安,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心中一直想着要报答他的母亲,他的三爹……

这本书写的是甘相伟对北京大学的向往和在北京大学发生的事,他的孜孜不倦和好学让我佩服,让我震撼……甘相伟小时候和同伴们谈论打工的事时,很多同伴都向往打工,因为那证明不用读书了,长大了。而甘相伟则更向往读书,但是等甘相伟考入他们镇上的“北大”——广水一中,但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自卑感,就连他曾经引以为傲的英语也是很不标准的。他瞒着父母退了学,去打工,第一次感到了打工的无聊,赚钱的不易,在磨练中成长……

我很佩服他,他能在困难中坚强学习。而我们以一点点失败挫折就轻言失败,似乎忘了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还有人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还有一句名言可以送给他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不敢面对挫折和失败,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坚持就放弃了。我们要学习甘相伟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要轻易说放弃。更要好好珍惜身边的有利条件。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篇5

刚看神女的特别报道来着,上期的环球人物和博客天下,一看时间这都看不久了就催自己不看了,还随便翻着,一不小心就看了这位保安的故事,报道也很简单,却死活给看得哭得一塌糊涂,对,就那幅插图,没看正面内容时就标题上称为攒钱看书连吃几天泡面,我也还没太觉着怎么,只是在知道时间挺晚了赶紧地把这篇篇幅不长的报道看完就别往后翻了起身就离开了,当时就这么说服自己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北大校门站岗的工作者为了内心的那种好学劲自考上北大的中文系,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那种真正成为北大学子而作的努力,我把那篇报道读了有很久,在那一刻,并不是读了几遍,是的,就一遍,然而我们思考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精力和努力去付出?仅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希望它会削减我们的那种精力,我不知道关乎仅这篇简短的报道之后第一感受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让我开始慌着不看下去了的同时又那么认真地看了这篇,然而又是那般泪流满面,没夸张,也在想是什么让我如此,它仅是一篇简短的报道啊,而就在之后,断然合上杂志走人,我还没有看这本书,想会尽快的,关于他的故事,是的,我想知道更多……最后,在他进出北大校门的时候,当被保安要求出示证件的时候,作为一名原保安或许其实一直都会是的他也会笑着像别的北大学子那样……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篇6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平凡的人一生默默努力,却不被大众所知,但有这样一个人,却在信息开放的今天走进我们的视线,他将“北大”“保安”“中文系”这样的标签贴在身上,用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对艰难的过去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即将三十岁的甘相伟用朴实的语言写就了十万字随笔《站着上北大》,在道出青春里无尽的迷茫与跌撞之外,也是对而立之年前的人生总结。他出身贫寒,父亲早逝,早年的求学经历使他尝尽了贫困的苦,这艰苦又加深了他对贫穷的恐惧,却也使他滋生了对抗命运的勇气。这份勇气来得不易,高中因自卑退学偷去上海打工的经历让他充分体验了社会底层的境遇,更懂得了知识对自身发展的可贵,随后他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了精神依托,更明确了今后的人生方向,尽管高考时发挥不利只进入了专科的大学,但在年轻的心灵上,已然变得成熟和坚韧。

纵观相伟的成长轨迹,不难看出走南闯北的漂浮生活,好在心灵的成长期并没太多弯路,懂事又乐观的他总在做着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的选择,但正是这些选择将他最终领进北大的校门,就连最辛苦的保安工作,他也乐在其中。相伟有着农村人的朴实,更难得的是他身上的求知欲所表现出来的谦逊,对于队长、教授等许多人的叮嘱与建议,他都字句记在心里,并照此去做,反过来看如今的许多年轻人,标榜个性的大多不具谦逊的品质,也就更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相伟的记录中,没有一处华丽的句子,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偶尔可以看出他心思的细腻与敏感,比如对母亲与后爹的感恩与思念,“私放”曾子墨时的善解人意,还有回味初恋时的美好与淡然,就连回忆在北大平民学校的培训班演讲时都没有丝毫炫耀,那应该是突破自我后的激动与兴奋,这样的平常心加上进取心让他在北大文化氛围的渲染下找到自信,用他自己的话总结这个过程就是实现梦想、改造命运。

这个世界上,用勤奋改变命运的平凡人一定还有很多,相伟的故事并非个例,但在他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原本普通却又难得遇见的美好品质,他那种对人生没有侥幸心理的态度,和一步一个脚印不想方设法寻找捷径的踏实,但他的人生还远未结束,我们又不免对他的未来有些许担忧,因为这个世界上又有太多原本善良的人被世俗扭曲的价值观蛊惑,那么当他离开北大的文化氛围,能否顺利地通过这些考验,面对社会里激烈的竞争与残酷的现实,他如何保有现在的优势让这些成为参与竞争的最大利器?

这样一个时代,梦想变浮夸,价值泡沫化,纵然正确的梦想可以领跑人生,但是我们作为个体,想必也食人间烟火,当自我认同不被世俗接受的时候,心灵便禁不得打磨,看似绝望背后的那一条路,并非所有眼睛可见,而相伟的“小人物也要有精英意识”的理念,你我却都可习得。人生的命题太大,我们所能书写的也只会是自己的那段旅程。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篇7

《站着上北大》是一本彻底的励志书,尤其是对于农村学子来说更是一本有着接近性的励志书,正如封面上所说,这本书会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知识改变命运。

该书的作者甘相伟便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农二代,他从湖北偏僻的小山村里走出来,全家人为了供他上学付出良多,他自己与贫穷、苦难、挫折、伤害、失败、嘲笑、讥讽都作过抗争,相信很多从农村出来的学子,尤其是85前的农村学子能从作者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求学之路的艰难,以及进入社会之后奋斗的艰难。

但无论苦难有多少,人却都是可以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的。生活越是打压,人越是会奋起反抗。所以,甘相伟他在逆境中收获了生存的勇气,收获了强大的内心。他抱着一颗奋斗的心去争取自己的梦想,最后他成功抵达了自己的梦想之地——北大,也最终成为了北大文学院的一名学子。

纵观甘相伟的成长之路,很庆幸他遇到了很多好人、很多有正能量的人,当然,这也取决于他自己不断地寻找有着正能量的人,并向他们看齐。私以为这一点对他实现梦想来说至关重要。

他之所以能站着上北大,源于他到北京后去北大这个精神圣地和心灵家园看到了一位在教学楼执勤的保安手拿一本厚厚的文学书籍正旁若无人地阅读着,那种温文尔雅的状态打动了酷爱阅读的他,他上前开始搭讪。这次搭讪,是他第一次在北大的校园里向一位带着正能量的人靠近,毫无疑问,后来的一切证明了这次靠近是如此地有价值、有意义。他得以来到北大做保安,有了稳定的生活与工作,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一步步接近了他心的“北大梦”“文学梦”。

当然,作者之所以能好学并有“北大梦”“文学梦”,这得回到他的启蒙时代,他幸运地碰到了很励志的代课老师刘老师,一位身有残疾、生活清贫却常常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的老师,更是用他的智慧、爱心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这位刘老师本身就非常有正能量,他虽有残疾却能一直乐呵呵,他能快乐地带着孩子们玩各种游戏,也能启发孩子们去学习知识。他在作者的小学时代启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为作者打开了人生的第一扇窗,开启了作者对梦想的渴望。

有了梦想并不等于梦想就能顺利地实现,作者也像大多数的农村学子一样,曾经很羡慕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因为在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似乎打工比读书更能赚钱更能使人摆脱贫穷。然而现实的壁垒很厚,作者再一次回到了校园读书,之后高考失利只考上了湖北经济管理大学长江职业学院,再接着南下,最后北漂来到了北大。

在北大,正能量的人太多了,这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象牙塔造就了一批批的能人,国学大师、学术名流,比比皆是。鼓励学习的北大保安队给了作者以机会,北大繁多的讲座、大师更是给了作者向正能量的人靠近的机会。他积极地去听讲座、去蹭教授们的课、去和才子才女们探讨问题,他通过努力拥有了三重身份:北大保安+燕园学子+支教老师。常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常向正能量的人靠近的作者也饱含了正能量。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不露声色地扮好一名普通保安的角色,在燕园用勤奋好学证明自己是一位中文系的学生,在农民工子弟学校是一名为孩子带去梦想的支教老师。他不忘将自己从其他正能量的人身上汲取的正能量再一次扩散从而影响到他人,用自己的故事激励他人,让梦想之花盛开。

正如作者所说,北大的保安都是励志哥,也许身份很普通、物质生活很贫乏,但一定是不会放弃读书与学习的。而作者从农村走出来的渴望学习、渴望成功的心态以及他所面临的环境都让他接触到不同寻常的人。他发现,成功的人、被大家关注的人,都是身上带有正能量的人,因为正能量容易使他人受到感染,感觉到活着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而所有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笑对苦难,笑对生活。

如今,也许我们的生活并不会像作者所经历的那样有诸多的磨难,但向拥有正能量的人靠近,汲取他们的精神能量来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若你正在向正能量人物靠近,不妨翻看一下《站着上北大》吧,这位平凡的“保安励志哥”会向你讲述他的不服输、他的青春梦想、他的坚持、他的勇敢……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篇8

这是一个旧闻,不知你有没有看过。

甘相伟,一个来自湖北广水的“农二代”,在北京大学一边当保安,一边自学,最终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同时他还出版了一本自传性质的个人文集《站着上北大》,更是惊动北大校长亲自为他作序,成为“保安出书第一人”,“底层励志教科书”。

到底是怎样的努力,让他看起来毫不费力,翻开他的这本书中,我们能从中找到所有的答案。

学生时代的甘相伟,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孤儿寡母眼看着天都要塌下来的时候,所幸的是他的“三爹”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忠厚老实的“三爹”,用吃苦耐劳和羸弱的身躯扛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一家人相互扶持,跌跌撞撞地走过来,尽管生活仍然穷苦,但总算有了一点蔚藉。

“三爹”可以说是甘相伟人生中的一个贵人,是他的无私奉献和担当,让甘相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立志要靠读书改变命运,让他和母亲过上好日子。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小学到初中,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和不懈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只是新奇兴奋没过多久,他就受到了现实的打击,在城里的学校,岀身农村的他,显得格格不入,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也微不足道。这一切,让他感到深深的自卑和压抑,为了逃避,当时的他一意孤行地选择了退学。

看到儿时伙伴缀学打工回来,一个个光鲜亮丽,他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满怀改变命运的渴望他去了传说中的大上海。

可是,一个学生,不读书,还能干什么呢?

除了出卖体力,还是出卖体力。

工地上扛钢筋、扛水泥,高楼上擦玻璃,每天累死累活工作十几个小时,却只能拿微薄的薪水,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前途,他越来越想念学校。于是,他决定回去认错,因为他想明白了,对于他这样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现实面前是没有选择的,只有坚持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岀路,同时也坚定了要考上北大的梦想。

就在甘相伟踌躇满志之时,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因为高考发挥失常,他最终和北大失之交臂,不得已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

大学三年,沉重的债务压力,甘相伟丝毫不敢懈怠,一边努力读书,一边积累经验,期望有朝一日赚钱回报父母。

毕业后,通过观察他瞄准了既能锻炼人又能出成绩的销售行业,又因为一直关注教育领域,他选择了一家做教育产品的公司,推销教材和网络课程。在用心琢磨和钻研后,甘相伟把这份工作做得很出色,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开。事后他总结了一下,一是他虽然想赚钱,可是没有赚大钱的野心和欲望;二是看到那些教材和课程很好很实用,可是也很贵,想到和自己一样出身贫穷家庭的孩子根本买不起,他感到难过,觉得这不是他的价值追求。

在兜兜转转中,甘相伟又在广州和佛山等地工作了一段时间,身处经济繁荣的城市,精神世界越来越失落,他经常反省,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他渴望的价值追求到底在哪里?心中那个缭绕不去的“北大梦”还能实现吗?

就在这时,机缘巧合,一个亲戚要到北京做生意,问他去不去?一听说是北京,没有丝毫犹豫,他递交辞呈简单收拾一下就跟着去了。

到北京后,甘相伟起先在朝阳郊区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做语文教师,想稳定下来再去北大看看,哪怕感受一下北大的人文气息也好。但实在等得心焦,于是,在一个周末,他迫不及待坐上了去北大的公交车。也就是这次,促成了他和北大的缘分。

当时在北大参观完准备离开之际,他看到一栋教学楼的大厅里,一位年轻的保安,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文学书籍,旁若无人地看着。他很好奇,保安一般都是站岗值勤的,怎么还有这样好的环境看书呢?他主动上前搭讪,一打听才知道,北大保安大队里有鼓励保安员学习的传统,对于一些刻苦求学的保安员,还会提供方便。甘相伟动心了,心想如果自己也能来这里上班该多好啊。

不得不说,甘相伟真的很幸运,回去后过了一天,那个搭讪认识的老乡告诉他,北大还在招聘保安,你可以过来试试。

面试中,诚实好学的甘相伟给队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简单询问过后,他轻松过关,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在北大工作的机会。

在北大,甘相伟如鱼得水。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保安的本分。工作外,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一方面,他充分利用北大的资源,和考进北大的天之骄子一样,听名师学者的讲课讲座,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有幸接触到明人明星,国家政要来北大演讲,自己的视野大开。

除此以外,还有保安队里那些“牛人“们,也时刻激励着他。

副队长刚来的时候,只有初中文化,通过勤奋好学,竟然先后获得:北大法律自考专科证书、清华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证、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本科毕业证、律师执业资格证、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历哥”。

同样来自农村贫苦人家的张君成,辍学后在北大当保安,凭着业余时间的刻苦学习,拿到了北大专科毕业证,成为一所学校的教师,后来又成了某中专学校副校长。

就是这种你追我赶,互相激励的学习氛围,深深地影响着甘相伟,让他立志也要在北大做出一番成绩。

回看甘相伟和这些草根励志者的经历,你会发现,好像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有的只是默默无闻和持续的努力,如果非要说他们只是幸运,那也是因为他们出身农村的背景赋予了他们吃苦耐劳,刻苦求学的精神,才引来了很多的学者老师的帮助和关心。师者,没有哪个不喜欢勤奋好学的后生。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禁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个朋友,同样是来自贫困农村,十年前来到北京,她就立志:来了就没打算回去。深知自己学历不高,她报考了北京的某大学,一边工作一边参加成人高考,每天马不停蹄地学习充电,数年如一日。现在的她,已经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在北京有房有车,还开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过上了中产阶级的生活。

虽然今天的很多人都喊着阶层固化,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任何朝代,学习,都是阶层上升的唯一通道。

对于寒门之子,唯有学习,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篇9

四年前,北京奥运,甘相伟一边担任北大分赛场当志愿者,一边继续着北大保安的本职工作,一边忙着复习成人高考,最终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四年后,伦敦奥运,我一边吹着空调,一边品读着他的奋斗故事。

十一回家,把书再次翻了一遍,再一次被甘相伟的精神所打动。人与人的差距,往往就是那么一个念头,仅仅是一个憧憬也好,再加上不断的努力,未必会立刻取得成功,但一定会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只有聪明的人才会不断利用资源

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大学中的我始终对此提不起兴趣。我们学校虽然排了数学老师答疑的时间表,但鲜有老师会来。我去过两次答疑办公室最后无不失望而归。而学校图书馆虽然建得大,但作为工科院校,人文类书籍,尤其是畅销小说,几乎是空白。进入大学后,跟甘相伟一样高考并不理想,加上身边同学游戏成风从不学习,我也曾一度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大一很多门课程险些挂科,加上平时分才通过。

使我真正意识到危机,让我改变的,却是我大二上学期在香港的一个晚上。11年,注定是对我生命中影响最大的一年。

当时一个朋友在香港理工访问,我父母去珠海开会,我到了珠海见到父母以后临时决定一个人去香港找他。见惯了鳞次栉比的高楼,我对香港拥挤的街道和商店内琳琅满目的货品毫无兴趣,甚至很多香港市民不会讲普通话,一出海关就给我造成不少麻烦,公交也差点坐过站。好在善意的司机提醒,我在红磡下了车。由于前不久在美国去了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走进香港理工,我并未期待太多。只知道香港理工应该比长沙理工好了不少吧。

朋友给了我一张校园卡,我径直走进了香港理工的图书馆。

看一个大学的好坏,看它的图书馆就行了。这句话毫不夸张。当步入香港理工,如果说豪华的装饰以及用于检索图书的苹果、IBM电脑只是它的表象,里面自习和阅览图书的学生之认真,却令我钦佩。周末的晚上,地处闹市的香港理工,图书馆里满满的学生展现着这座学校的灵魂。或在聚精会神地研究全英文的paper,或在认真查阅图书,或在自由讨论室讨论问题。我找了几本关于civil engineering的书坐下来读了一会,突然意识到这才是该有的大学生活。或许上网和玩耍必不可少,但在知识的海中让思想不断碰撞,让认识不断升华,这本是大学的真谛。想想自己在大学中虚度的光阴,不免觉得可惜。

而怎么学,学什么,同样值得深思。当香港理工的学生不断从国外最新的英文期刊中汲取营养,在图书馆地下室专门开辟的讨论室讨论项目,我们却还在看着老师自己编的又说编的仓促错误太多的教材,只顾着上课随便听一听考前突击一下功课……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别,越来越大,只是作为同龄人,为什么人家可以做到的,我们不行?我想不出理由。

甘相伟同样做到了这一点,他在专科的时候帮助管理员打扫卫生,以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书,而在北大,丰富的资源更是被他利用到了极致。他不断地去旁听老师讲座、课程,找机会跟老师交流,去图书馆寻找资源,曹文轩、叶朗、韩凌……国内著名教授的思想他都有过体会。甚至甘相伟身边一位旁听生写成《北大偷学记》一书,对北大十八位老师进行了精彩描述。然而想想自己的学校,即使身边有教授职称的老师,下了课同学们围上去,也只是刚才点名没到,来消个名字之类云云。

不断学习知识,不断从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中汲取营养,才不枉这四年。

上三流大学,做一流人。

北大有个说法,本科毕业生一流的去国外,二流的在外企,三流的在国内。惊讶于北京大学都有这种三六九等的区分,但自己也深有体会。一次乘飞机回到上海浦东机场,乘出租时,当司机知道我是从国外回来但是走的国内通道出机场时,毫不避讳地跟我说:你应该走国际通道,因为从国内飞过来的人素质普遍差,我们司机都愿意到国际通道门口接客人。

不论你曾经有过怎样的成就,或曾经失利,没有踏入过重点大学的门,但这都不重要。只有你现在想的做的,现在的一举一动,才会是别人有色眼镜后面评价你的标准。甘相伟小时家境非常贫寒,但热爱学习,曾进入当地最好的高中,却又高考失利进了大专——湖北经济管理大学长江职业学院。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甘相伟低头,他对困难充满了感恩。曾经伙伴们对他幼年丧父的嘲笑,村里人对他非要读大学的不解,却是他前进的动力。一直有两个信念伴着甘相伟如影随形:一是多读文学作品多写作,二是梦想中的高校,北京大学。他便是在这两个信念的支持下,抓住偶然一次去北京的机会,工作将近两年后,来到北大当保安,并依靠自己的刻苦拼搏,边工作边读书,最终考上北大。

人没有贵贱之说,却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道。社会中人与人的低位之差别,就如同水里的鱼,社会底层的人始终无法接触的顶层的辉煌。但只要努力了,奋斗了,当站在社会的塔尖回首过去从底层踯躅爬来的痕迹,便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看完从农村走来的甘相伟一边身为保安担任着保卫师生安全的重任,一边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丰富自己的生活,那么在学校中并不为生计所迫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虚度光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