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独唱团》读后感大纲

《独唱团》读后感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9W 次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独唱团》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独唱团》读后感

《独唱团》读后感1

韩寒的博客我一直在追算半个韩迷,昨天拿到了独唱团真实版,插图很漂亮,是我喜欢的触感。

去年网络版断断续续看得差不多了,昨天晚上又重新翻了一遍。虽然它被人铺天盖地地骂过:一曲老文青余孽的挽歌。。投其所好,力邀文坛大腕或炙手可热的先锋,可惜的是雷声大,雨点小,出来的这一席菜不给力,不让人惊艳,不够反动。锋芒不够,媚俗有余,失去应有的水准

但我很容易满足,周云蓬的《绿皮火车》,石康的《看哪这人》,欧阳应霁、彭翔宇、蔡康永这样的人轮番上阵算的上是饕餮盛宴了。

就连最被人诟病《给你一些不给一些》的文章看起来那是津津有味,碰巧我喜欢刘若英,陈升的故事,《天若有情》《阿郎的故事》,我的日志里出现过这些电影和文章,而这篇文章也一一出现了。

看来我的品味和这篇文章作者挺接近的,也就是《读者》《知音》的审美水平,哈哈。

《独唱团》读后感2

这本名字叫《独唱团》的微型小说集是从XX那儿随手拿来看的,让我们尽情的独唱!--《独唱团》读后感。

先说说这位XX吧,会做生意会挣钱,却不像那些皮囊圆圆,内里空空的暴发户,说不着边际的大话,唱不着调的卡拉OK恭维一些不上品的"名流",他喜欢书法,喜欢种菜,喜欢淘宝,喜欢背上行囊去旅行,是个会过日子懂生活的人。看看这本《独唱团》,就知道他不是个只对"钱"充满占有欲的呆子,更是个对生活充满梦想的天使!

话题回转,《独唱团》--韩寒主编,收录了一些有名无名作家的微型小说和散文。为什么叫独唱团,我想写这些小说的人不是愤青,就是曾经是愤青的人吧,彰显的是每个人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世界观,或柔情、或悲观、或激情、或颓废…写着,写着,无所畏惧世俗的眼光!

扉页上XX的签名比韩寒更牛!秀丽中透着刚毅!当然,我更喜欢韩寒的这段话:总是有一些世界观傻瓜呵呵的矗立在那里的,无论多少的现实,多少的打击,多少的嘲讽,多少的鸽子都改变不了,我们总是要怀有理想的。写作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让作品不像现实那样到处遗憾,阅读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的理想,世界是这样的现实,但我们拥有处置自己的权利!

一段话突然使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人总有那么一些时候觉得孤独,那种思想不为众人所接受的辛辣的孤独!现在想来这些孤独倒像是开在悬崖上的花朵,虽不为人采纳,但仍然芳馨。人有时候是需要这样一种聊以自我安慰精神吧!孤芳自赏其实是一种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在这样一个"鸭梨"大大的社会里,有时候我们需要离开现实,让灵魂回归自我。如此,一个人也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再翻一页,里面全是作者的一寸照,十几岁到四五十岁不等,或一个背影,或一张侧脸、或一朵微笑、或一个鬼脸,每张脸都非常独特,脸的下面是他们的名字和小说名字,原来这是一页特别的目录!特别喜欢这页,那是他们个性的一个缩影,他们不像星星那样遥远且无趣,却好像是一群萤火虫,在你周围散发着灵动的光芒!

说几个故事,感受下独唱的快感吧!

  独唱一《绿皮火车》

一个盲人,小时侯惧怕火车,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勇敢,独身带着他的吉他和梦想乘着各路火车到处流浪,沿途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看到许许多多的不同的风景,读后感《让我们尽情的独唱!--《独唱团》读后感》。但在北京这个艺术"大锅"里始终没能煮熟了自己,他现在住在火车站旁,他说火车于他有种安神静心的作用,随时出发,梦想依然,其实追逐的过程最美。

譬如用火车结束生命的诗人海子,如果他今天还活着,也许已经成为诗坛名宿,说不定开始发福、酗酒、婚变…站在喧嚣浮躁的九十年代门口,海子选择了离开,却留下了举世瞩目的诗集。

人活到"一览众山小"的时候,还会好好的生活,好好的追求吗?

倒不是让人选择死亡或放弃,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沿途都有独特的风景,凡事不必强求。

  独唱二《秋菊男的故事》

这是个可爱的男人,因为学校没有直接给他应得的奖学金,而是在学费里减免,觉得不合理,他想万一他下学期不在这读了呢?年轻气盛的他想寻求法律,民事等手段来解决,却处处碰鼻子,最后为了平息自己那颗愤愤不平的心,以私人威胁来对付校长,最终因为威胁过程中出现了校长的妻子女儿,作者觉得当他老婆孩子的面羞辱一个男人,手段太恶劣而终止。

秋菊男的想法简单而又真挚,每个人从他身上都可以看到自己年轻的影子,但最终仍然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被磨去了棱角,不仅仅是因为这个社会很无奈,还因为其实我们很善良!

  独唱三《贴地快感》

"贴地"--广东话中是"衰"的意思,衰的都贴到地面上了。

作者刚经历了活在香港最贴地的状态,骑着摩托,吃着车仔面(一种只有在香港旧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的街边摊上的小吃),却仍能其乐融融。

想起了我们的一小区八幢,对数字不敏感的我,甚至记不得刚买的东西多少价钱,对于这间租住的简陋的小房子的门牌号多年后却仍能随口道出,只是那时我们吃的是粉丝褒,什么牛肉粉丝,大排粉丝,鸡蛋粉丝…热气腾腾的街边摊,于我们有着最原始的诱惑,饥饿、寒冷在啜进第一口粉丝的时候烟消云散,那时的我们那样容易满足…

脑中无杂念,心内有彼此,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贴地快感!

  独唱四《风在算钱》

这是一首小诗,是个孩子写的,因为书中第24页没有打印这首诗,而是一张像是10岁左右孩子的笔迹照片,内容是这样: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纸币在飘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算钱。

这孩子真有写诗的天赋,但看着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早熟呢!或许是我的眼睛里有杂质,所以才这么想,其实这只是孩子的一个天真的,出人意料的想象!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你是你,我是我,无论你贫穷,富贵,不管你无声,有名;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首独唱曲目!不需要随波逐流,尽情独唱,做自己最好的听众!

《独唱团》读后感3

终于又到了一个周末,我现在基本上是每天都盼望着过周末,可以睡个懒懒的觉,然后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这个星期,我在网上买了目前最火的韩寒的《独唱团》,等到周末终于有时间好好的读一读了。

吃过早餐之后,躺在沙发上看了起来。其实我最喜欢的就是看书了,上周出差的时候,在机场买了本白岩松的《幸福了吗》,完全是一口气看完的,看了之后感触很深,写的很多东西其实蛮值得思考的,什么是幸福。而《独唱团》里面好几篇文章都挺有意思的,比如罗永浩的《秋菊男的故事》,比如韩寒的《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而我自己感触最深的还是石康的《看哪,这人》。

这里面有几段写的很好,一段写的是机器,写的是他当时练习摔交时,通过不断的学习技巧,战胜了体重比他重20斤的对手。而对方一点都不愿意改正错误的动作,也就是缺乏学习能力,作者的结论就是他类似于“机器”。另一段写的恶性循环,写的是他父亲学习网球的经历,永远只是按照以前打乒乓球的动作来打网球,别人怎么教也改变不了,而作者以前也是这样,但后来通过自己研究动作,买教材,终于越做越正确,也爱上了这项运动。而父亲最终还是没有学会打球,最终觉得这是一项很没有意思的运动。作者的结论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从未在任何一件“难事”上成功的人,其实他们只需要努力一次就可改变整个情况。他们陷入了一种悖论,他们不肯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把自己的失败投射到外在的事物当中,他们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失败。而他们从未想到,当他们成功了,人生便会展现出另外一种面貌。

我觉得他写的很好,回想下我自己,真的是这样的,工作上的错误一犯再犯,以前的领导就教我,要学会写工作日记,总结自己以前犯的错误,争取不要再犯。现在的领导也是这么跟我说的,他让我把以前的一切都归零,争取以后做的好一点。但是我呢,置若罔闻,依旧是犯同样的错误。今天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真的是需要改变,如果想要成功,如果想要进步,固步自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永远是不行的,只有改变了,才有可能获得进步。作者的这段话也很有深度:对我而言,把生命看成是一种挑战而不是一种凑合远为合理,因这使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不完美,并帮助我改进,特别是,它还能激发起我的斗志,让我感到人生被某种意义充实着,事实上,我认为那意义正是我们与环境互动的产物。

《独唱团》读后感4

仇将恩报与恩将仇报是一对反义词,是什么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那就是《青蛙合唱团》。在这个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杨红樱的著作——《笑猫日记》系列中的《青蛙合唱团》。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一天晚上,几千只青蛙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翠湖公园,原来,这是一个乡下的青蛙合唱团,青蛙团长忧伤而又愤怒地告诉笑猫,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让它们在乡下活不下去了。流落他乡的青蛙们,每天辛勤地为城里人消灭害虫。可是,利欲熏心的人们让青蛙们厄运连连:蛙坚强被抓去卖艺,小音符被抓进餐厅……最后在笑猫、球球老老鼠和马小跳一行人的帮助下,青蛙们先后来到了苹果广场和美食街,用激昂的歌声表达它们的愤怒……

读完这本书,我轻轻地合上了书页,看着封面上抗议食用自己的青蛙们,我面色凝重,内心五味杂陈。

青蛙对人们如此不薄,它们不但不计前嫌,而且还忠心耿耿地为人类服务,而我们人类呢却恩将仇报,不但污染环境,使青蛙们成了残疾,甚至失去了家园,更有人为了那点利益,想尽办法把青蛙抓起来卖艺,出售和食用。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人类总是这样,把各种恶毒的嘴脸放在无辜的动物身上,以此为由进行猎杀,却不知自己才是恶毒的源头,我为此十分气愤!在此,我强烈地呼吁:人类,快点清醒过来吧,不要再错下去了,不然,最终吃亏的肯定是我们自己,这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总有一天,我们是要付出代价的。

呱——呱呱,呱……青蛙合唱团的歌声在我心头激荡着,直到永远……

《独唱团》读后感5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借到了韩寒的《独唱团》,韩寒《独唱团》读后感。

据说这本原本要开创中国文学新纪元的杂志,在出版第一期后就宣告夭折。第一期50万册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绝唱,一本难求,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韩寒是很火的人,似乎从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已经火的不行,如今十年过去,他的风头没有减弱的迹象,似乎愈加强劲。然而我对他的关注也就是最近两年的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他的'《三重门》,尔后又专门找来了《零下一度》,接着开始关注他的博客,到他的《1988》出版,几乎是第一时间找来阅读。读韩寒的书,首先感叹的是他的才华,叙述言简有力,很多大道理都在他似乎调侃的味道中娓娓道来,让人印象深刻。其次感叹的是他敏锐的洞察力,韩寒不过三十出头的人,可是他对社会洞察的深刻性与批判性是很多所谓的大师不能匹级的。

再次感叹的是他的怜悯心,韩寒的文字总是在不经意间对这个社会的某部分群体表达了极大的怜悯。《1988》绝不是简单的写一个,而是隐藏了他对处于社会底层人们的极大关怀与怜悯。与此相对应的是,是他对这个社会不公与残酷的无情批判。《独唱团》是一本由十几篇文体不限的文章组成的杂志。这类文学性的杂志我是很久没看过了,小说也是十年没读了。但看这个《独唱团》,却深深的被吸引了。十几年前读小说的那种激动与感触重新被找了回来。我对国内小说有一种很大的偏见,认为过于矫揉造作,情节有太多的虚构色彩,使得这样的小说读几页就再没兴趣读下去,读后感《韩寒《独唱团》读后感》。当然国内也有写的很好的,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铁凝的一些作品。

《独唱团》里面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杂文,无不给人真实的感觉,读来让人觉得畅快淋漓。读里面的文字,仿佛身临其境,里面所说,所写似乎自己也曾经历或感受过。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把这些感受写出来了,更主要的是把一些共性的东西给展示出来,让看的人不仅产生共鸣,而且能引起反思,相当于给自己照了一次镜子。我自己在读到《看那,这人》时,就相当的受益。此外,这本杂志的十几篇文章看似杂乱无章的堆砌在一起,但展示的领域却相当的广阔,里面既有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也有对不同人群心理与需求的深刻刻画,可以说这本杂志是一本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作品,看这本杂志,能丰富很多人生阅历。这本杂志是相当的幽默,里面很多的比喻都用的十分的精到,有钱钟书的味道。我开始看时是在从杭州回北京的飞机上,读到精彩的地方,忍不住笑出来,引的机舱的人齐刷刷看过来。这符合韩寒的一贯作风,本杂志就这么十几篇文章,但可以说韩寒在选择时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整本杂志虽然由不同的作者写成,但风格是一致的。这就是韩寒的高明之处。再一次为韩寒的创造力才华感到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