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1000字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1000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3W 次

导语:《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10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000字【1】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品。所以,整部小说当中其实也是充斥着日本小说当中典型的死亡色彩以及悲情部分。

通读整篇作品,整个的情感其实就是压抑的。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情感压抑也是让自己的阅读充满着很大的难度。

但是,如果能够将整本作品很好地读完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在整本的小说当中,主要的还是一种爱情的伟大以及无私。

在人生的寻觅当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徘徊,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同时,对待爱情也是如此。那个让我们痴迷的人是否真的就这样值得我们为他生、为他死呢?

每一个在爱情当中受尽了罪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最不想要的就是别人的同情。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承认自己就是爱情当中的弱者。

很多人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世界上总是有着那么多的人会为所谓的爱情献出自己的生命。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其实这不是对于某个人的痴迷,而是对于爱情的一种自己坚持的忠诚。

所以说,每一个愿意为自己的爱情献出生命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对于爱情有着最为难得的忠诚。

对于爱情的忠诚,不是说要成为爱情的奴隶,而是成为爱情的至交。所以说,在爱情当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不平等的。

因为每一个人在爱情当中的定位是不同的,所以对于爱情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有的只是一种绝对的态度。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000字【2】

“浪漫”“荒诞”“抑郁”“挣扎”

想必村上春树先生也是极其浪漫的人 可以把每一处场景描写地与我的梦境极为相似 (比如“萤火虫之夜”“午夜一个人的校园天台的温暖的燃气管”“黄昏时与直子田间漫步遇到一口井”“午夜十分穿着丧衣逛书店”“与绿子在平台上像两个稻草人亦或是两只动物一样窥视着下面的市井里的人头攒动”等等片段 荒诞又真实) 仿佛冥冥之中有一道光将我与一海之隔的村上春树先生连接起来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了。

书中永泽评价男主人公渡边君“ 本质上我们都是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罢了 我与他的区别就在于高傲与不高傲之别了”这就是我爱的渡边君 有个性却又温和 目标明确 努力但不强求 并且喜欢读书听歌 并以此作为精神寄托 这些方面跟我很相似了(我与渡边君大抵就是传说中跨越时间和空间的soulmate了)。

在一个周末,下着春雨的下午,天气很阴,宿舍拉着窗帘,很暗。为了不打扰舍友们休息 我躺在被窝里打着手机手电筒看完了这本书 可能是由于躺的时间太久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看着手机的时间 零点 一点 两点…… 却一点都不困 但脑子里是混沌的 稀里糊涂的想了一整夜奇怪的问题 为什么我身边的人都是这幅模样 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肮脏 为什么我这么差劲 既然生活这么压抑我为什么要活着……悲观到好像下一步我就要像书里的一个个主人公一样跑去自杀了(还好这样的状态仅持续了一个夜晚 抑郁到简直不是我自己 )。这本书就是这么神奇 单单使用一些笔墨去描写一些场景 记一些对话 就已经把读者拉进深深的抑郁里了 (也或许是因为我年纪尚小 接受能力有限吧)本来打算下一本书读同为日本作家的太宰治先生的《人间失格》,但是看完此书后我决定先将其搁置 因为我怕太宰治先生自杀式的无赖派文学把我带入更深的抑郁里。

本书中 每一位主人公 渡边君 直子 绿子 永泽等等 他们都是极其病态抑或极其偏执的 让人第一次读到关于他们的文字时大感不可思议 他们似乎被迫不得已地生存着 每个人都寻找着各自的精神依托 渡边君通过读书 听老CD 直子进入乌托邦式的疗养院 初美的依托是永泽 永泽则是极端地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可这精神依托一旦瓦解 那么这个人便以自杀的方式立刻消解掉了 或许许多人认为自杀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但是书中的人物接连死去时 没有悲伤 反而让人觉得理所应当 似乎死才是他们真正的归宿。

反观现实世界 就会发现 其实只是作者将主人公病态的人物性格聚焦 极端化,或许渡边 直子 绿子 永泽就在你的身边 就是他或者她……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牵连 使大家并不能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洒脱”地自杀掉 而是采用另一些稍微平和的方式去挣扎到老。

本书通过病态的人物描写 也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变革时期 人民内心游离着 不能找到自身定位的悲哀。

这篇文章写于凌晨两点 我躺在床上 除了手机屏幕发出的光 周围一片漆黑 耳边是室友轻轻的鼾声 。先写到这里吧,有其他见解事后再补。我要放下手机了,祝我今晚能迅速入眠 做个好梦 晚安。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000字【3】

“传说,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会让人迷路的森林。那种,人进得去却出不来的巨大原始森林。”生活就像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要走进去,因此我们才不可避免的对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就像初美说的:“不迷茫和痛苦的人哪里找得到!”

可是迷茫和痛苦的源头在哪里呢?在长大和成熟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在长大,我们在不断地在明白这个世界,在知晓这个世界,自己也在不断变化着,来适应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变化的过程哪有这么容易!我们必须放弃一些,忘记一些,改变一些,适应一些:但是其中有很多我们是不想做的,不愿做的,甚至不得不违心去做的。所以我们看到,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知心的交流少了,恭维的话却多了;信任的眼神少了,说的谎话却多了;幼稚的想法少了,生活给我们的压迫却多了;对事情单纯的看法少了;每个人的心却变得复杂了。

这种改变是好是坏?当然不能以好坏来评判。有些本来好的,随着成长变坏了;有些坏的,也随着成长变好了;但是更多的,却是我们都不得不变成灰色――一种不黑不白的颜色。这是一种保护色,保护我们在这个危险的社会中能正常的生活下去。

这种改变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便是,重新学会与他人相处。从无目的的和别人交往,倒有目的的和别人交往;从无保留的和别人交流,到有保留的和别人交流;从对人没有戒心,到对人有戒心……最后,让我们放弃这种原始的,纯净的,寻求个人理解与被理解的相处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别人面前隐藏些东西。

可是,这种转变有时候不那么容易,所以我们就看到,《挪威的森林》里的很多人在挪威的森林里迷失了方向。木月首先死了――17岁――死在一个成长的年龄。或许他承受不了成长带来的变化,或许他不敢面对成长,总之他以死来作为回避成熟的方式。而对于直子来说,本来她可以握着他的手,小心但是坚定地走过成长的道路,可是,木月的死带给她的是,要自己去对待未知。就像直子自己说的那样:“在他(木月)死了以后,我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同别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样才算爱上一个人。”对成长的恐惧最后也把直子推入了死亡的深渊。即使有疗养基地可以让直子身心放松,即使渡边作为直子“同外部世界相连的.唯一链条”,也无法把直子从迷茫和痛苦中解救出来。不只是直子和木月,初美,直子的姐姐,直子父亲的弟弟,不都是在这个成熟的年龄段,在对成熟的恐惧,迷茫和痛苦中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吗?玲子,也是作为其中的一员,仅仅是没有失去生命罢了。

而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像主人公渡边一样在迷茫和痛苦中完成这些转变,即使我们自己并不了解为何迷茫,即使这种转变是被环境所逼迫的。而像永泽,看上去是能勇敢且完全的适应这些转变,但是,永泽的内心也痛苦,他自己也不想完成这种转变,只不过,他用自己的“奋斗”成功逼自己完成转变,而不是等社会来逼他转变。这也是大人物与普通人的区别。

而面对成长的痛苦,我们都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痛苦,都想有人来分担我们的痛苦。对于迷茫,我们也想通过与人的交流消除迷茫。因此,我们才寻求理解与被理解。可是,完全的理解与被理解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痛苦别人不可能完全体会,我们也依旧在寻求理解和被理解的道路上迷茫。并且,越是寻求百分百的理解,其实也就与成长的主要方面所抵触:“我们不能寻求这种相处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别人面前隐藏些东西。”所以,村上才要把玩孤独。因为孤独是不可避免的,是无可奈何的,是每个人最终都要经历的。这也就是渡边与人格格不入的原因。还记得渡边在看望直子回来后,回到新宿唱片店里打工时,看到周围的一切感到陌生和茫无头绪吗?因为他孤独,而自己甘心孤独,自己将在这种孤独中完成人生的蜕变,最后成熟起来。

而直子所在的疗养基地,更像是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伊甸园。在那里,我们可以不必完成这种蜕变,不必作出转变,可以依旧保持那种相处的方式。所以在渡边刚来看直子时,会感到那里吃饭的气氛很奇怪,因为渡边自己已经完成了部分的蜕变了。也正是在直子面前,渡边才拿出自己已经蜕变的部分对直子说:“来吧,没有木月没关系,有我陪你渡过难关呢。”可是,村上的设计很有意思:它让这个不必蜕变的伊甸园中住的都是精神病人。也就是要借此表达:不完成蜕变的人,在那些完成了蜕变的人看来,就是不健全的。

而在这个成长的道路上,或许只有爱情是真正纯洁的了。因为当每个人都完成蜕变之后,爱情就沾染了太多别的东西。可是,爱情带给人的,却是更加快速的变得成熟。不论是在爱情中成或败,得到或者失去,人都会成熟很多。因为爱情让人懂得更多地背负责任。其实初美就是因为爱情的变化,而真正意识到成熟的,也是因为自己经受不住这种蜕变,最后选择了死亡。

最后,看看这些人死的年龄,都是十几岁到二十出头,也都是成长和变得成熟的阶段,也正是人生最迷茫和痛苦的年龄阶段。可是生与死的差距,真的不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而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分叉口。“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得以永存。”死的人存在于活着的人的心里,而死也存在于每一个活着的人的心里,只是,因为死在我们心中,我们才要更好的活着。

《挪威的森林》我读了这么多边,没想到直到前些天,我才像完成大一统理论似的把每一个分割的感想统一起来,其实,也是在前些天,我才把自己这20年的生活中的迷茫和痛苦看透。当然,随着我的长大,很多想法还会发生变化,但是,不会变得就是,我希望自己和每一个我认识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人,都能勇敢的面对蜕变,勇敢地完成蜕变,并能在蜕变中保持一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