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构筑合宜的大脑》读后感大纲

《构筑合宜的大脑》读后感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5W 次

这是一本关于教师专业阅读的书,灰色的封面,是那种充满了理性的颜色。书中绘制了一张新教育的专业阅读地图——是指融结构、路径、书目及评介、阅读方法、使用案例等于一体,永远处于开放之中的全息阅读地图。

《构筑合宜的大脑》读后感

书中指出:新教育专业阅读地图,只是一根多功能的拐杖,朝哪里走和能够走多远,都取决于阅读者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密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必然地将形成自己的阅读史。

阅读史,是一个人偶然、独特、残破的路程,是“实然”之路程;阅读地图,是新教育对生命旅程的完美假设,是“应然”之路程。

按照书中的指引,我开始梳理自己的阅读史,用专业阅读地图烛照我的阅读经历,反思自己的阅读,寻找自己的生命密码和职业密码。

  一、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都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

书中指出:“一个教师合理的阅读结构应该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占50%左右)、教育心理学知识(也包括职业认同类,占30%)、人文背景知识(包括哲学、社会学、文学、伦理学、人类学、美学、电影、艺术等诸多领域,占20%)。”

对照此阅读结构,反思自己的阅读经历,发觉自己所读的书文学类的占绝大多数,《叶圣陶散文集》、《郁达夫散文精选》、《朱自清文集》、《野草》、《家春秋》激流三部曲、《月牙儿》、《京华烟云》、《啼笑因缘》、《简爱》、《呼啸山庄》、《飘》、《羊脂球》、《老人与海》、《茶花女》、《少年维特之烦恼》、《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第二次握手》、《张爱玲文集》、《围城》、《人生》等,对文本的感受和解读能力还说得过去,但人文背景不足,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近乎空白,基本没有读过哲学类的书,曾经有段时间看一些有关哲学方面的书籍,如尼采的《查特拉斯图拉如是说》,却觉得晦涩难懂,读不懂其中精髓,以至分析问题时总是线性思维,不能从根本上分析问题,从源头解决问题,不能辩证地看问题,常常陷于非此即彼的境地。

  二、教师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一精确一综合”的有机过程

浪漫时期是专业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指教师感性地、直觉地、自发地进入教育场景、进入课堂、进入学科,进入师生共同构筑的世界。

回顾自己的阅读史,最初的阅读,往往与故事相伴。我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在父亲的耳熏目染中成长,在老校长的故事中丰富,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多彩……中学时代读过的书,诸如《散文》中语言的清丽,精纯,雅致,《读者文摘》中对生命的解悟和诠释的文字,到今天仍让我咀嚼不已。师范时期的经典书籍的阅读,让自己的浪漫期显得丰富多彩。

在教学中,我会竭尽全力地引导孩子阅读,希望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课堂上,我会将自己看过的文学作品讲述给孩子们听,会适时地补充名著中的内容易引发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的情感。我和孩子们一起写作文,在一比高下之中激发他们热爱写作的欲望。我还和孩子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去河提上采风,去田间看庄稼,去河里捉鱼……正如书中所言,处于浪漫期的自己可能只是凭着对儿童的朴素的热爱以及推己及人去教导儿童。

在改教数学的一段时间,我感觉到了自己处于了一种瓶颈时期。职业倦怠在逐渐形成,激情在逐渐消蚀。阅读进入了消遣时期,看一些消遣性的文字,进入纯粹的浏览式、随机的、碎片式的阅读之中,一度消沉,开始按部就班的上下班,讲解书本中的知识,心情开始苍老,课堂开始丧失生命力与精神气。

直至遇到新教育,有幸聆听了马玲、干国祥、铁皮鼓三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像一场思想风暴,一次次洗礼着自己的头脑,似乎从中感受到了自己思想拔节的声响。马玲的真挚动情,干国祥的激情哲理,铁皮鼓的理性深沉,使我开始对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现在想来,这或许是修炼自我的一个开端,也是我向精确期迈出的第一步。

大量的教育类书籍开始走入我的生活,如《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漫话》(洛克)、《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新教育的精神——重温逝去的传统》(刘铁芳)、《教师的20项修炼》(郭元祥)、《薛瑞萍读教育理论》(薛瑞萍)、《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教学勇气——漫步教师的心灵》(帕克.帕尔默)、《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只是读这些书,并不是可以轻易做得来的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沉静,对照自己的学科,观照自己的教学实践,锤炼自己的专业思想。正如书中所言:“专业发展,是一个辛苦的修炼过程。渴望专业阅读的教师,必须穿越许多理论,才能最终清晰而深刻地把握教育,把握自己的学科。”

虽然,浪漫期还会存在,精确期不知道要延续多久,综合期什么时候才能成熟,但在这三个阶段互相交织、更迭的过程中,我为自己破茧而出感到庆幸,庆幸自己可以迈入精确期的门槛。

  三、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

在自己真正的进入专业阅读之后,却时常陷入茫然。能读懂的书往往不够专业甚至没有什么用,真正专业的书籍却常常无法读懂。

还记得最初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的心灵》的时候,读得想哭,读着读着,读得昏昏欲睡,书里的字字句句如梵语般枯燥难懂,一度很畏惧专业书籍。

这本书解开了我的疑惑,书中说:“如果说专业发展好比登山的话,那么不同的台阶,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书。”新教育将专业书籍分为五类:案例型书籍、经验型书籍、分析型书籍、原理型书籍、哲学型书籍。案例性书籍呈现丰富的现象,往往是一线专家型教师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很适合入门阅读。

这时,我开始选择《名师课堂实录》、《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第56号教室的奇迹》、《唐宋词十七讲》、《人间词话》之类的案例性书籍来读,从模仿入手,逐步找寻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果然感觉不同。到了现在,便会随身带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对照自己的教学,边读边悟,学习与大师的思想对话,感觉澄清了很多。

你此刻的生命由哪些书籍与经历写就?你未来的教育生命如何编织与书写?

一个新教育阅读地图,就是一张生命的地图。它是生命内在的穿越,它和一粒种子长成大树一样,需要的是足够长的时间。因此,以此书为镜,梳理自己的阅读史,谋划一下自己今天,乃至今后该做如何的刻写与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