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五篇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五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9W 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五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年和半年、四季、十二个月之间的关系。

2.幼儿学习制作“年轮”的小书。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独立性,体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四个季节的圆拼盘

2.幼儿用制作小书用具,画纸,笔等。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导入

幼儿听音乐走线,依次拿“坐垫”。

音乐停,幼儿按老师要求的方式--盘腿坐。

二、年轮的认识

1.告诉幼儿我们今天进行“年轮的认识”。

2.老师示范操作:

(1)老师取来一个圆告诉幼儿:“这是一年!”

提问:“那你们知道圆可以分成几个半圆吗?”

(分成两个半圆),

教师:对了,可以分成两个半圆,那一个半圆我们叫它为半年,那另一个呢?(也叫半年)

两个半年合起来是一年。

(2)提问:那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有四个季节)

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呢?(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老师分别取来绿色的'春天、红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白色的冬天,并且把他们拼成一个圆

教师:你们看,这四个季节合起来变成了一个圆,(是一年)

(3)教师:那你能来试试摆吗?(幼儿操作)

(4)教师:你们能告诉老师一年有几个月吗?”(12个月)

老师取来绿色的春天,上面写着三月、四月、五月,幼儿认识。

用同样的方法介绍夏天、秋天、冬天,了解十二个月与一年的关系。

(5)请幼儿操作,老师并给幼儿复习一遍。

三、制作--年轮的小书

1.教师:有谁愿意跟老师来制作--年轮的小书?

2.幼儿自愿跟老师制作小书,其余幼儿自选工作。

3.老师记录下幼儿的认识结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发现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容器、蜡烛、颜料等若干份,图书《小水滴旅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萤火虫”画丛)。

活动过程:

活动(一)冻冰花

1.带领幼儿在院子里或幼儿园附近寻找结冰的地方。师生一起在一块平坦的'土地上泼一些水,建造一个小小滑冰场。

让幼儿在自己建的小冰场上滑冰、拉冰车,充分地感知冰的特性(凉、滑、硬、脆),享受冰上游戏的快乐。

2.请幼儿用一个小容器盛上水,在水中放些颜料或彩纸屑。将盛满水的小容器放到室外。

第二天早晨,让幼儿看看自己的小容器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取出自己冻的冰,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水为什么会冻成冰。

活动(二)小实验

1.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

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2.当冰化成水后,再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水还能变成什么?怎样才能让水发生变化?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实验,用各种办法将水加热,观察水变成蒸气的过程。

以上实验结束后,教师可继续向幼儿提出问题:水蒸气还会变成什么呢?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思考。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冬季进行。如果在其它季节进行,可以重点放在“小实验”上。或利用冰箱来制冰。

平时可指导幼儿阅读图书《小水滴旅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丰富关于水在自然界中循环的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色彩混合发生的变化,初步感知三原色变色规律。

2.尝试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喜欢科学小实验,享受实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原色相互混合后发生的变化规律。

难点:记录并能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记录表(大和小),红色、黄色、蓝色橡皮泥若干,油画棒人手一盒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谈话导入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前半部分。

师:"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故事《红黄蓝,做朋友》,猜猜看,当红色撞上黄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当黄色撞上蓝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

当红色撞上蓝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

二、探索红黄蓝三原色变色规律。

1.幼儿自主操作探究。

师:"到底会变成什么呢?试一试才知道。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红黄蓝三色橡皮泥,现在小朋友就根据记录表的要求分别去试一试,注意,每做一次实验就用同色蜡笔做一次记录。"幼儿操作探究时,提醒幼儿探索两种颜色变变变时要使劲揉捏,这样变出的新颜色才比较明显、均匀。

2.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请幼儿把做好的记录表送到前面的展板上。

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发现?"请幼儿到前面讲解自己的记录表,分享实验探究过程。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验证。

如:老师刚刚看了一下,大部分小朋友都认为红色撞上黄色变成橙色,也有小朋友认为红色撞上黄色变成一半红一半黄,这是为什么呢?

请一幼儿到前面操作验证,寻找原因:撞的力气太小了。

小结:红色撞上黄色变成了橙色,黄色撞上蓝色变出了绿色,红色撞上蓝色变成了紫色。那红色、黄色、蓝色撞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3.拓展实验:红+黄+蓝三、拓展延伸:颜色变变变颜色变化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在我们的科学角里还有许多好看又好玩的颜色,小朋友可以去一玩,变一变。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夹子的用途和功能。

2、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表达表现,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夹子展览(衣夹、被夹、发夹、文件夹、医用夹、食品家、新的老鼠夹等)、分类纸、ppt、球、书、糖果、纸、盒子、夹子葵花等。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夹子

1、幼儿参观夹子展览会,区分认识的与不认识的夹子并简单介绍夹子的用途。

2、了解几种特殊夹子的功用:

(1)、医用夹:这是谁需要的夹子?

(2)、领夹:录像里的爸爸告诉我们什么?领夹有什么用?

(3)、鼻夹:看了图片后,你知道这是什么夹子吗?

(4)、鼠夹:它的用处和猫的本领是一样的,它有什么用呢?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夹子,有的能打扮我们,让我们变得更漂亮;有的是帮助我们的小工具,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二)、用肢体语言创编夹子动作

1、幼儿自由发挥,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夹子。(配以辅助材料让幼儿夹一夹)

2、幼儿交流演示各种创编动作。(配合儿歌) 附儿歌:夹夹夹,夹夹夹,我的小手是夹子。夹起一张纸。

3、教师小结: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可以变成夹子。

(三)、延伸活动:利用夹子进行艺术创作 出示夹子葵花,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行艺术创作。

教案设计说明

在进行“小工具”主题活动时,幼儿收集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工具,其中有少部分幼儿带来了一些晾衣夹,引起大家对它是否属于工具的争论。随后幼儿开始收集不同种类的夹子,渐渐幼儿对夹子的不同功用产生了关注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以帮助幼儿梳理并提升已有的零星经验,同时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夹子的功用,我以幼儿的认知经验为出发点,根据幼儿对夹子的了解情况,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幼儿提升经验;第二部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动静交替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肢体动作的创编演示了解夹子的一个共性特点:能夹住东西。同时它也是整合理念下,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三部分延伸活动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将夹子展览会中的夹子按自己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两种情况进行分类,看似不经意,却充分体现出老师对孩子知识经验的关注,将幼儿推上活动主体的位置,老师隐藏其后并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体现老师观念的转变。

第一环节认识夹子,通过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夹子来引发生生互动,达到经验分享的目的。老师对几种特殊、幼儿可能不认识的夹子估计得很准确,运用照片、实物、录象等不同的展现方式来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目标1在这一环节得以充分落实。

活动第二个环节是为目标2服务的。老师在提供让幼儿尝试夹一夹的材料时,非常有心地投放了一个大大的健身球,幼儿一人夹是无法夹起来的,从而激发幼儿产生合作的意识。 幼儿在介绍自己用身体创编的夹子时,老师过份强调用儿歌的形式来进行介绍,想着整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幼儿的情绪体验。实际可以更为宽松些,如:让幼儿与同伴说说自己是怎样变的;或者用动作示范一下,这样能让更多幼儿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课改以后,整合意识强了,但整合应该很自然没有痕迹,此处的整合显得非常僵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内容分析:

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惊奇一线”孩子们通过寻找活动,认识了生活中对我们有帮助的各种各样的线,有一天,孩子们发现身体上也有很多有趣的线,头发丝,眼睫毛,掌心线,血管、、、、还有指肚上一条条的指纹呢,孩子们对指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二、幼儿分析

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前期的知识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日常的训练也提高了很多,因此,幼儿对创新思维并不陌生,能积极主动的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展开想象,本次活动设计,切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幼儿的好奇和探索需要,由幼儿的兴趣生成新的探究内容,为幼儿和已有的经验搭建了桥梁,让幼儿通过实践经验,自主获得新的认识。

三、设计思路:

手--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指纹本身对幼儿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幼儿体验创新思维乐趣的良好载体,本次活动在课前带领幼儿观看《名侦探柯南》,积累了幼儿的感性经验,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展开他们的思维空间,活动开始以游戏方式展开,动静结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活动中注意体现出创新思维的方法,扩散、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活动、创新想象与操作活动等。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为日后的创造力培养打下基础。活动名称:指纹的秘密

四、活动目标:

1、喜欢大胆联想与想象,能够根据一种物品联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物品。

2、了解指纹的基本形态(簸箕形,斗形),提高观察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体验手指印画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

五、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一种物品联想到它相似的其他物品。

难点:了解指纹基本形态,发展幼儿创新意识。

六、活动准备:印泥,彩笔,课件,背景音乐

七、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手指游戏

(二)小朋友请坐,向阿姨问好。

师:小朋友,刚刚我们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做的游戏?

幼:小手。

师:我们的小手上有很多的秘密,今天刘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找找手指肚上的秘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手指第一节,看看哪个小朋友发现的`秘密最多?

幼:一条条细细的线、、

师:小朋友手指上有一条条细细的线?这就是“指纹”

(三)出示课件

1、指纹图片(斗形),请幼儿说说指纹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指纹是一样的吗?

2、观看对比图片认识指纹的基本形态(簸箕形、斗形状)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

(四)1、每个小朋友的指纹是不一样的,那怎么能把指纹变到纸上?

简单涉及指纹还可以用来做什么?(用途)巩固指纹的形状是不同的,提取指纹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幼儿想象并回答

2、那现在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指纹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想象并回答

教师示范时,指纹变变变,看看能变成什么?请幼儿观看小朋友也试试好不好?

(五)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请幼儿相互说说自己创作的是什么,体现幼儿的互动。

(六)作品展示,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