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例4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例4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9W 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例4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各种各样的尺

2、幼儿每人一把尺子。

过程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课件:各种各样的尺

(1)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尺子给小朋友介绍。

要求说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教师讲解各种尺的特征。

2、讨论交流

请幼儿说一说比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二、比较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找出尺的不同点。

(1)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2)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2、找出尺的共同点。

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小结: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三、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1)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

(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2)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3)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

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

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实际测量:测量课桌的长度(120厘米)。

(1)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

(可让幼儿反复测量,说出测量距离。)

(2)讨论:为什么你们测量的课桌长度会出现不同的数字?

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3)教师帮助幼儿测量课桌的长度(120厘米)。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域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通过情景演示、分角色表演感受坏习惯带来的恶果,培养幼儿正确的卫生观,学会刷牙,体验游戏的乐趣。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明白不刷牙的害处,要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老虎、狐狸、小猴子、小兔子、狮子的头饰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展示多媒体课件,有一只老虎又瘦又没牙,一点也不历害,老师用肢体语言表现老虎瘪嘴的'样子,它这是怎么了?引出故事。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老虎的牙齿很历害,小兔子、小猴是怎么说的?请幼儿表演。

教师表演狐狸:你们都怕大老虎,但我不怕,我还要把它的牙齿拔下来呢。出示课件。

(1)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 (请个别幼儿说,集体模仿狐狸的样子:啊!尊敬的大王,我给你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糖)

(2)老虎是怎么做的?

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连睡觉的时候,嘴里还含着糖呢。

(3)谁又去劝的?

请一名幼儿扮演老虎,其余幼儿模仿狮子:哎呦呦,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齿会烂掉的。狐狸最狡猾,你可别上他的当呀。

(4)狐狸是怎样骗老虎的?

集体模仿狐狸:啊,你把牙齿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别人的牙怕糖,你大老虎的牙齿这么厉害,铁条都能咬断,还会怕糖!

(5)讨论:大老虎的牙齿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

(6)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么做的?最后谁来了(狐狸),狐狸是怎么做的?(拔牙)

最后老虎一颗牙也没了,很多东西都吃不了,变成了一只瘪嘴的瘦老虎。

3、教师总结:不刷牙,牙齿就会得龋齿,会烂掉。教小朋友正确刷牙,还要坚持天天刷。检查幼儿看谁的牙长了龋齿,谁的牙又白又亮,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爱护牙齿的。做得好的要坚持,做得不好的要改正。

教学反思

活动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刷牙为线索,围绕老虎不刷牙带来的后果告诉幼儿要坚持天天刷牙,在游戏活动中得出结论,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但在活动中老师说得太多了,还可以更开放些,让幼儿自己探索,师幼互动更强。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期就要养成讲卫生,每天刷牙的好习惯,而农村的低龄儿童多由老人照顾,大多没有养成刷牙的好习惯,所以要加强卫生保健,教育孩子爱护牙齿。

小百科: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提起水,就会让人想到潺潺的小溪,想到美丽的大海。

散文诗《浣熊和小溪》让幼儿知道“泉水叮叮咚咚流向小溪,小溪水又哗啦哗啦流向大河,大河水空通空通流向大江,大江水哗哗哗哗流向大海……”,散文诗还能让幼儿倾听、发现、了解水的声音,寻找替代“乐器”表现不同的水声,感受其中的乐趣。

在区角游戏时,幼儿用“银筷敲小碗”表现泉水的声音,用“银筷敲玻璃瓶”表现小溪流水的声音,在铁罐内装入花生米、米或豆子摇动发出声音表现大河、大江的声音,用鼓棒拨动“洗衣板”发出大海的海浪声……这些替代物成为幼儿表现水声的乐器,幼儿的创意让我们惊喜不已,也拓展了我们的教学思路,由此,我想到了设计此次活动。

大班的节奏活动应该更关注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表现能力的培养。怎样为歌曲伴奏?我思考着不能再停留在教师的“教”,而是要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自主尝试的愿望,让幼儿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寻找有效的表现方式,提供机会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对节奏有新的感受。

我将本次活动的任务设计成:让幼儿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在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索学习。当幼儿依据已有经验敲打“乐器”伴奏时,尤其是当他们发现合奏产生问题时,我便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这样合奏好听吗”“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合奏更动听”等,鼓励幼儿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活动目标

在感受理解歌曲《泉水叮咚》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的乐器和不同的合奏方法为歌曲伴奏,体验合奏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可以表现不同水声的`替代乐器(碗,筷,玻璃瓶,鼓棒,装着沙、米、豆的铁罐,洗衣板等),并学会表现。

2.歌曲《泉水叮咚》的录音。

3.乐句图示及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节奏乐器”,说说它们分别能表现什么水声

(最近我们听了许多水的声音,还用生活用品制作了许多节奏乐器来表现听到的水声,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1.你带来了什么?它能表现什么水声?

2.它敲击出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声音(泉水声、小溪声、大江声、大海声)?

3.怎样才能使这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设计意图:节奏源于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所以在活动之前创设机会让幼儿去寻找声音并用替代物表现,能让幼儿在模仿、再现中获得观察力与表现力的提高。此外,让幼儿在生活中自主收集“乐器”,能激发他们表现的愿望,同时树立自信心。互动交流的过程能让幼儿有互相学习乐器表现方法的机会。】

二、使用“乐器”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的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根据故事情节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知道它好吃又有营养。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推测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盘杨梅,望梅止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说说杨梅的外形特征。

2、看了杨梅后有什么感觉。

幼:很想吃的感觉,感觉酸酸的口水都快有流出来了。

二、引入故事“望梅止渴”。

1、有一个成语“望梅止渴”猜猜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2、最近电视上热播的《三国演义》有没有看过?里面有哪些人物?

看过,里面有曹操、诸葛亮、孙权……(从孩子的回答中看出他们对“三国演义”有认识。)

3、分段欣赏故事

观察图片(一)问:图片中的人物他们在干什么?天气怎么样?这么热的天气将士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很累、很渴)讲述故事上半段。

观察图片(二)它们找到水源了吗?将士们为什么刚才没有力气走走路了而现在却有力走了呢?带着疑问欣赏故事的下半段。

4、小结“望梅止渴”的意思

望梅止渴的意思: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因而止渴。现在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三、品杨梅、说杨梅

1、品尝杨梅说说杨梅的味道。除了可以直接吃还有什么吃法?

2、吃杨梅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小结:杨梅除了味道好以外,对我们的身体还很有好处,杨梅可以消暑止渴,可以治疗头疼,杨梅泡酒可以治疗肚子疼……。

总结:

师:今天我们品尝了杨梅,还听了“望梅止渴”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小百科: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