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实用】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五篇

【实用】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五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4W 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五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幼儿感受最深的就是秋风吹起时飞舞的树叶,在秋风中拾落叶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这一简单的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对各种树木、各种形状树叶的认识;在拾树叶中进行数数;对各种树叶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归类比较等。本次“小树叶回家”活动就是从幼儿的生活环境入手,将科学内容与数学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巩固有关树木、树叶知识的同时,获得有关归类的经验,使他们在趣味盎然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有关归类的经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按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2、能够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经验:已有过按物体颜色、形状、大小分类的经验;活动前认识过梧桐树和银杏树。

2、教具:7块泡沫板(其中5块上分别画有大圆圈,并贴有大、小、黄、绿、橘黄色标记,表示各种树叶的家;另外2块板上画有大树的轮廓并在树冠上分别贴有一片梧桐树叶、一片银杏树叶)、音乐磁带(歌曲《秋天》)、录音机。

3、学具:人手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事先拣的不同大小的树叶。

活动过程

1、学习按树叶的形状归类

请幼儿拎着篮子入场地。

(1)巩固幼儿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认识。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上进行描述。

老师:“秋天来了,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飘呀飘呀,飘到地上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来了!那么树叶在哪儿呢?”(在篮子里)

老师:“找一片你最喜欢的树叶,然后告诉大家你的树叶长得什么样子。”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归类要求。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对梧桐树叶、银杏树叶的认识。

老师:“听,谁在哭?”

教师指着两棵大树说:“噢,是树妈妈,它在想自己的树叶宝宝了,我们把树叶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分别指着贴有梧桐、银杏树叶的大树轮廓提问:“它是什么树叶的妈妈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幼儿操作

请幼儿按形状将有关树叶放入“大树”中,然后教师进行检查。

(1)认识标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圈上的标记。

老师:“篮子里还有小树叶,我们也给它们找个家吧!”

教师手指四周的圆圈:“你们看,这里还有几个家,什么样的树叶可以住在里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幼儿操作。请幼儿按标记将树叶分别放入圈中,要求幼儿边送边说:“小树叶,我送你回家。”在幼儿操作时播放背景音乐。对分类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指导他们进行分类;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引导他们将同样的树叶放在不同的集合中。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垃圾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随处可见。而乱扔、乱倒垃圾的不良行为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幼儿。六月份是我市的“安全教育月”,根据“拥抱健康、关爱生命”的主题,我们选择了此课题,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让幼儿知道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放进垃圾的“家”。

活动一: “垃圾的产生”

 活动准备:

1、各种乱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厂生产而产生的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图片。

2、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参观图片、相片,讨论:你从照片上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见过这些现象?

2、看图了解并讨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3、教师小结:垃圾的'产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

4、幼儿自由讨论: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活动二:“垃圾的危害”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幅:

(1)垃圾堆上布满蚊蝇等害虫;

(2)在医院打点滴的腹泻病人;

(3)行人手捂鼻子、踮脚在污水横流、垃圾横堆的路面上行走;

(4)小朋友捡了垃圾放进口袋里。

2、实物投影仪;活动室地面散布一些纸屑、纸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查看地面上有什么,教师清扫地面。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对我们会有哪些危害?

3、看图片(1)—(3)了解:垃圾的危害。

4、看图片(四)讨论:小朋友往口袋里捡垃圾,他做得对吗?有什么害处?应该怎样做?

活动三:“垃圾的“家”

活动准备

1、课前排练布偶剧:“公园里”。

2、簸箕、纸篓、垃圾桶、垃圾袋的实物;各种垃圾箱图片及垃圾车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布偶剧并讨论:公园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兔、小猴和小猪都做了哪些事?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怎么办?垃圾的“家”在哪里?

3、展示各种垃圾的“家”的实物和图片。

4、带上簸箕、纸篓及垃圾桶到室外捡垃圾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感受谦让和礼貌用语的妙处。

2、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3、体验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快乐。

4、能够跟着老师说句子。

5、礼貌用语:Sorry! That is Ok!

6、培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7、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使用单词。

活动准备

英语碟子

活动过程:

Step1:I’m sorry

游戏规则:老师今天一进教室就指着一个小朋友故意喊错他的名字,然后其他小朋友肯定会笑,而且提醒老师。老师就会猛的拍一下脑门,然后用很抱歉的声音说:“I’m sorry!”然后教小朋友说That is Ok!然后故意一个一个地叫错名字达到训练这句话的目的。可以让小朋友上来像老师这样尝试一下。

T:Oh…peter.

C:Hahaha… is Mary.

Mary:Oh no I am Mary,not Peter.

T:Oh….I am sorry!You should say:“ That is Ok!”?

Mary:That is ok!

(故意叫错每个小朋友的名字。)

Step2:Game.

游戏规则:将凳子碰倒,然后说:凳子哭了,我弄疼它了,怎么办呀?

小朋友来说:I’m sorry!然后大家一起说。老师则模仿凳子的声音说:That is Ok!教师可以将此游戏以此拟人化形式延伸至把玩具娃娃弄掉了….然后请小朋友上来,一碰他就:哎呀!小朋友赶紧说:I’m sorry!被碰的就说:That is Ok!

T&C:I am sorry!Chair!

(老师假装椅子的声音说:That is Ok!)

Step3:Sing a song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尝试运用动作和声音表现挠痒痒的乐句。

2、感受情景游戏带来的愉快情绪。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玩具大树、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挠痒痒

1、师:宝宝们,你们玩过挠痒痒的游戏吗?今天老师来和你们一起挠痒痒好吗?

2、老师挠几位幼儿,提问:“挠痒痒是什么感觉?”

3、师:我又要来挠痒痒咯。老师再次挠幼儿痒痒。提问:“被人家挠痒痒,你会发出什么声音啊?”

二、学唱歌曲。

1、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也要来玩挠痒痒的游戏,我们来看看是谁啊?“哦,是毛毛虫,我们一起来跟它打声招呼,好不好?毛毛虫你好!”

2、师:听,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的。范唱啦啦啦……毛毛虫怎么唱的歌?学唱啦啦啦……

3、出示大树,师:毛毛虫唱着歌要去哪里呢?看,毛毛虫唱着歌爬到大树爷爷的身上了,大树爷爷会怎么笑呢?

4、幼儿自由学学。

5、师:我们来听听大树爷爷是不是像你们一样笑的。

6、师范唱:哈哈哈哈。师:大树爷爷怎么笑?

7、师:毛毛虫给大树爷爷挠痒痒还有一段好听的音乐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8、幼儿欣赏音乐。

9、师:我们跟着音乐也用好听的声音唱唱这个有趣的事吧。

10、学唱歌曲两遍。

三、听音乐玩游戏。

1、师幼扮演毛毛虫,唱到13 53 63 |5——|处,教师引导幼儿挠“大树”痒痒。

师:我们小朋友唱得这么好听,真棒!我们一起来当一回毛毛虫也去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好吗?

2、请幼儿用一个手做毛毛虫,另一只手做大树,进行游戏,可反复进行。

师:我们的两只小手就是毛毛虫和大树爷爷,我们接下来听着音乐一边唱一边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吧!”

3、在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挠痒痒是出自小班建构书里的一节音乐课,是一首非常有趣快乐的儿歌。活动目标为:体验歌曲带来的愉悦情绪;会用声音和动作表现挠痒痒的乐趣。幼儿天性喜欢快乐,快乐的活动能够激起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挠痒痒是小班幼儿嬉戏和用来表达亲密的方式之一。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考虑到小班的年龄特点,纯粹的歌唱活动,就会很单调,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会很高,所以设计成了音乐游戏,以游戏为主。幼儿喜欢,参与性高,课堂就会活跃。这次活动《挠痒痒》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旨在通过师幼和幼幼在感受身体接触以及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的同时,更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增进友谊,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2.能说短句:我上幼儿园,笑嘻嘻。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布置展板,贴上若干有着快乐表情的幼儿照片和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照片和图片,感知笑的表情。

问问幼儿照片上的这些小朋友开心吗?你怎么知道的?

2.欣赏儿歌《笑嘻嘻》

提问:第一天上幼儿园,小明怎么样?

第二天上幼儿园,小华怎么样?

第三天上幼儿园,我们大家怎么样?

引导幼儿接着说:“大家笑嘻嘻。”

3.幼儿学念儿歌。

幼儿在念到“笑嘻嘻”时可加重语气。

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4.与同伴交流上幼儿园的经验。

讲一讲:幼儿园好不好?为什么?

活动建议:

可结合班上情况把小朋友的名字编进儿歌,让幼儿感受积极的情绪。

活动评价:

上幼儿园逐步能克服依恋感。

(附)儿歌

笑嘻嘻

第一天上幼儿园,

小明不哭笑嘻嘻。

第二天上幼儿园,

小华不哭笑嘻嘻。

第三天上幼儿园,

我们大家笑嘻嘻。

活动反思:

童谣的琅琅上口的节奏感给幼儿带来了快乐的情绪。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朗读儿歌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朗读儿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儿歌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