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9W 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托班综合活动《拉小车》

活动目标:1、能拉着小车上下肢协调地走和跑。

2、喜欢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3、从小培养幼儿愿意帮助别人、心中有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1、拖拉小车若干辆,小兔头饰一只,水果若干。

2、录音机一台,磁带若干。

活动过程:1、以到户外去玩的形式导入游戏。

今天我们一起带着我们心爱的小车到外面去玩,大家说好不好?可要经过许多红绿灯,怎么办呢?过红绿灯时,小朋友知道该怎么走呢?

2、幼儿与老师一起玩拉小车。

3、游戏:送水果

(1)、幼儿在休息时突然听到有哭声,一看是兔姐姐在哭,在与兔姐姐的交谈中,了解到,是兔姐姐的果树丰收了,可是果子太多,一下子运不完,而天又要黑了,这可怎么办呢?

(2)、幼儿一起把兔姐姐的水果装上车,帮兔姐姐运回家。

(3)、一起品尝丰收的水果

综合活动《小拖车》课后反思

一、 设计意图

现在的幼儿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父母、祖辈的重重呵护,

使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时,表

现出种种的问题。如:体弱,易感冒;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共享等等的情况。所以这些孩子在进入托班后,我们就重点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活动就是根据我班的培养目标,让幼儿在活动游戏的过程中,不但感受其中的乐趣,还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使游戏更加增添它的魅力,同时,也使德育教育渗透其中。

二、各环节的处理

第一环节是玩小拖车,但是由于之前的谈话,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与规则,知道只有顺利地过了红绿灯,才能到达目的地。由于有了目标,所以在活动中,他们更加注意红绿灯这一活动的规则,而且大部分幼儿都能遵守,玩得也很开心。之后的中途休息,不但总结前一部分的活动,通过歌声《我是乖孩子》表扬幼儿能自己走,还为下一活动作了准备,起到过渡的作用。

第二环节的游戏“运水果”目的是让幼儿学习在小车上载物慢慢走,同时也让幼儿懂得别人有困难时,要懂得帮助他人。如:当问要不要帮助兔姐姐时,一名幼儿说:“要帮助兔姐姐,要不然,兔姐姐会哭的。”

第三环节是共享丰收的喜悦。活动中幼儿来到兔姐姐家,一起用歌声《树上许多红苹果》来庆丰收。并一起品尝秋天的水果。

在幼儿品尝水果时,我发现幼儿都光顾自己吃,我想,如何适时适地让幼儿懂得与人分享,心中要有他人,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就说:“水果真好吃,我们小朋友最爱吃了。今天又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看看谁能把水果也给客人老师尝一尝?”听了这话,一个小朋友动了,两个小朋友动了,许多小朋友一起跟着动了起来。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使我非常感动。

三、反思

从本次活动中,使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好幼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我们托班的孩子,更加需要平常的积累。还有,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善于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教育机会,使幼儿的习惯培养、情感熏陶都在无形中得到发展。当然,在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有些细节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如:红绿灯位置的处理等等。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造型石头;

2、学习与同伴协调地进行活动;

3、大胆的尝试,体验做个小艺术家的快乐。

活动设计思路:

石头是一种十分容易获得的活动资源,曾经在活动中利用过它,孩子们在活动中意由未尽。由此想到设计这一活动:小小石头艺术家。一方面满足幼儿玩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幼儿对已接触到的美工技能(涂画、粘贴、搓捏、压印等)得以巩固,在他们的尝试中感受动手的快乐。

让小班幼儿进行造型活动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活动的目标定位于愿意利用石头塑造,体验动手的乐趣,从中获得自信心与成功感。活动以观察小动物的石头作品开始,让幼儿在一种自由的形式中去寻找去发现,并学习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去思考总结。同样幼儿尝试也是以自由的形式进行,即让幼儿自主的选择跟哪个小动物学本领。通过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幼儿感到自己本领的大,与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获得成功才能使他们有活动兴趣至使学习变得主动起来。

活动流程:导入观察作品 → 产生利用石头创作的欲望 → 尝试创作,体验做小艺术家的快乐 → 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

准备:和幼儿一起收集石头及石头制品;;美工工具(颜料、一次台布、棉签、水彩笔、彩色纸、胶水、画有图案轮廓的大纸、彩泥等);布置熊、松鼠、小狗、公鸡、小兔作品展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石头):小朋友这是什么?(石头)们教室里来了几位动物艺术家,它们知道们在收集石头,所以带来了和石头有关的礼物,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看时想一想是什么?猜猜是怎么变的?

(二)引导观察并讲述

1、 观察石头

(1)幼儿分散观察石头。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石头变成了什么,想想用了什么办法(材料)。

2、 讲一讲

教师:你看到的石头变成了什么?用什么东西,什么办法使石头变成XX的?

(鼓励幼儿大胆的把观察到的用语言表达)如:小熊用橡皮泥把石头变成了小鱼。 松鼠用石头拼出小屋。

3、个别演示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演示或请小朋友演示。如若幼儿没提到的教师可以提出:这是怎么做的?

(三)创作要求

动物艺术家的本领可真大,你们想不想跟小动物学本领,做个小小石头艺术家呀?你想跟哪个小动物学什么本领?(引导讲述:怎样用石头,把石头变成什么呢?)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你要跟哪个小动物学什么本领》

(四)尝试体验:

1、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东西(材料)创作,注意和小朋友协商一下进行(小朋友不要争抢,先到人少的动物哪儿学本领);

2、引导使用颜料的幼儿注意颜料不要过多;

3、提醒可以结合石头已有的外形想象,并粘贴(看看石头的形状象什么);

4、鼓励幼儿尝试一种以上的方法创作(你可以试试到其他动物那儿学本领);

5、帮助个别幼儿完成活动内容。

(五)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的作品;

2、说说自己的作品;

你跟谁学了什么本领?把石头变成了什么?

3、请幼儿自由参观同伴的作品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教师:给你的朋友介绍介绍你的学到的本领吧!

具体操作及材料提供

熊(石头、橡皮泥、垫板)

松鼠(石头、画有轮廓的图案的大纸)

狗(石头;颜料红、黄、蓝;盒子进行滚画)

小兔(石头;颜料;棉签)

鸡(石头;公园情景,进行建构)

建议:

结束不用集中可直接交流;

石头按轮廓拼可画一张大幅画(显幼儿间协调)

滚画可提供小勺舀石头

可用提供的石头创造一个环境作为延伸,把作品总陈列

幼儿园教案 篇3

  目标:

1、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能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 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发幼儿仿编歌词的愿望。

3、 激发幼儿尝试用小手做游戏的兴趣。

  过程:

  一、 导入活动:

“昨天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朋友,你的小手在哪里呀?请你的小手来跳个舞吧。”(教师放录音,带领幼儿用小手跳舞。)

  二、 进行部分:

1、“我们的手宝宝朋友会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呢?”(幼儿自由回答)

2、“今天,我的手朋友还会和我做游戏呢,瞧,老师的手朋友在做什么?”(教师一边念歌词前半段一边做动作)

提问:“老师的手朋友爬到哪里去了?”(头顶上)“我们再来看一看,手朋友又爬到哪里去了?”(教师一边念歌词的后半段一边做动作)

3、“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手做的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边念歌词边做小手“爬”的动作。

4、 “今天,我的手朋友还会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手‘爬’的歌。”教师范唱歌曲。

5、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6、 鼓励幼儿在不同节奏的音乐伴奏下和老师一起演唱歌曲。

7、 仿编歌曲。“小手除了可以爬到头顶上小脚上还能爬到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8、 “小手除了可以在我们身体上爬还能在哪些地方爬呀?”(让幼儿唱自己仿编的歌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今天手宝宝和我们做了好玩的游戏,回家以后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来做这个好玩的游戏,好吗?”

  小班常识教案:小手【2】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上有五根手指。会说五根手指的名称。

2、 能正确理解词:两只,一双。

3、 了解手的作用,知道要保护手。

  活动准备:

字卡“两只,一双”。

图片:一双小手,一只大手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师:看,陈老师伸出来的是什么呀?

幼:手

师:请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来跟陈老师一起做游戏

游戏:听我说,跟我做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后伸。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二 基本部分

1、知道人有两只手,两只手的大小一样,也叫一双手。

(1)师:刚才啊我们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戏,现在请你数一数你有几只手?

老师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有几只手(两只手),

幼:两只 (教师出示字卡“两只”)

(2)知道两只手也叫一双手

师: 小朋友都有两只手,比一比你的两只手是不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比的?(请幼儿自己先探索方法,再教给幼儿比的方法,将手掌合起来,手指对手指)

小结:小朋友都有两只手。两只手是一样大的,所以它又有另外的名字叫一双手。(出示字卡“一双”)

(3)举手游戏:老师说“一只手”、“两只手”“一双手”请幼儿举手。

2、数一数,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从拇指开始,按次序进行,口手一致地点数,数好后再换一只手数。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你数数自己的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

小结:每只手上有五个手指。

3、学习五根手指的名称。

(1)师:我们的五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你的五根手指长得是不是一样长?(让幼儿自由讲) 找出你最长的手指,并把它捏住。老师介绍:“这个手指长在中间,所以叫它中指。”

老师伸出大、小拇指,问幼儿:“哪个大,哪个小?”(引导幼儿说出大拇指与小指)

老师伸出一个手指点东西,介绍:“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

老师介绍:“还有一个手指没有名字,我们叫它无名指。”

(2)小结:刚才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五根手指,知道了它们的名字。最长的手指呀叫---中指;大的粗的叫----大拇指;小的细的叫----小指;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没有名字的手指叫----无名指。

操作:***请个别幼儿上来根据老师所报出的手指名称找出相应的手指

***请个别幼儿上来根据老师指出的手指说出相应手指的名称

(3)以游戏形式巩固。

休息:现在呀我们要请我们的手指休息了。大拇指睡着了,食指睡着了,中指睡着了,无名指睡着了,小指睡着了,我们都睡着了。

看看谁不见了:我们的手指休息好了,要起来和我们的小朋友玩捉迷藏了(教师任意按住一根或几根手指请幼儿猜猜谁藏起来不见了,巩固对手指名称的认识)

手指变小动物:我们的小手本领可大了,除了可以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我们的手指还可以变小动物(启发幼儿手指可以变哪些小动物)

  三 结束部分

(1)手的作用。

师:大家都有一双手,那么手有什么用处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考虑)

我们的小手能拿东西、洗脸、刷芽等。

(2)保护手。

师:手的本领很大,能为我们做许多事,假如我们没有了手,会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手。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手弄破,不要咬手指头,勤剪指甲,勤洗手,冬天还要擦护手霜、戴手套等。

  评析

精炼轻柔的语言,文静优雅的动作,设计紧凑的环节,众多游戏的演绎,令人耳目一新。继续加油,争取有更多的自我突破!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果实培养孩子早起的生活习惯。

2、能借助图片简单描述画面情景,学习说完整的话。

活动准备:

1、图片:早晨、晚上。

2、手偶、指偶各一个。

3、图画纸。

活动步骤:

1、讲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懒惰的》:

2、大森林中谁起的最早?最起的最晚?

3、听一听、学一学公ji是怎么叫的?数一数公ji叫了几声?

手指游戏:大拇指醒来了,你早,你 早;

食 指醒来了,刷牙,刷刷牙;

中 指醒来了,洗脸,洗洗脸;

无名指醒来了,梳头,梳梳头;

小拇指醒来了,一起做早操!

4、出示早晨、晚上的图片:

5、幼儿简单描述画面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6、游戏:早晨晚上。教师弹奏或演唱“Are you sleeping ”的歌曲,幼儿做睡觉的动作,唱完后,教师学一声大公ji的叫声,幼儿做起床动作。请幼儿模仿大公ji,反复进行游戏。

7、学一学公ji叫、小猪打呼噜的音效,利用教室内的玩具自由地创造声音,并说一说声音象什么。

8、绘画:早晨、晚上(老师画好小朋友起床、睡觉的图片,幼儿添画太阳、月亮)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豆豆是如何摆脱对小毯子的依恋的。

2、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借助谈话讨论、猜想等多种活动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3、能大胆的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PPT《我喜欢我的小毯子》。

及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一个有趣的故事。看,封面上有谁?对,它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豆豆。他的手里抱着什么?从他的动作、表情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幼:很喜欢小毯子。

幼:很爱她的小毯子。

2、师: 豆豆和小毯子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喜欢我的小毯子》。

二、阅读前半部分,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鼓励幼儿充分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

师:豆豆长大了,大到能干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表现出来?

幼:豆豆大到能采蒲公英。

幼:他大到能荡秋千。

幼:豆豆能把秋千荡得很高很高。

师:看,他在池塘边干什么?

幼:他能单脚跳。

师:谁来表演一下?

幼儿纷纷站起来边说边跳:豆豆大到能单脚跳上一整圈啦!

2.拓展练习:“我长大了,大到能……”

师:小朋友,你们长大了吗?大到能干什么呢?你也可以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表现出来。

幼:我大到能花样跳绳。

幼:我大到能帮奶奶拖地。

幼:我大到能整理我的小床。

幼:我大到能跳拉丁舞呢。

……

师:小朋友真的长大了,能做这么多的事,真能干!

3.师:豆豆真的长大了吗?为什么?

幼:长大了。

幼:还没长大。

师:请小朋友细心地观察画面,看看豆豆是不是大到能不抱着小毯子呢?

众幼:豆豆做事情总要抱着小毯子。

4.组织幼儿讨论:豆豆为什么走到哪里都带着小毯子呢?

幼:豆豆很喜欢小毯子。

幼:豆豆对小毯子特别依恋。

幼:豆豆抱着小毯子就觉得很安全。

师:依恋是什么意思?让孩子理解依恋的情感。

幼:依恋就是舍不得离开。

幼:依恋就是很爱它。

三、阅读中间部分,猜想豆豆如何实施自己的计划。

1、教师讲述故事中间部分,师:豆豆的计划是什么?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猜一猜,豆豆会把小毯子藏到哪儿呢?

幼:藏在树洞里。

幼:不行,小鸟会发现。

幼:藏在屋顶上。

幼:不行不行,风要吹掉的。

幼:藏在草丛里。

幼:别人会拿走的。

……

2、师:藏在哪儿最安全最合适呢?

3、师:豆豆在灌木丛里发现了一个空心木头,它把小毯子藏进去了,这样安全吗?

幼(齐):很安全。

四、阅读后半部分,体验家人的关爱,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1、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师:豆豆找到小毯子了吗?

幼:没有。

师:全家人怎么来安慰豆豆的呢?最后他怎样的?

幼:爸爸给她讲故事。

幼:妈妈端茶给他喝。

幼:哥哥送玩具给他。

幼:豆豆不再伤心了。

2、师:家人的爱让豆豆慢慢地淡忘了心爱的小毯子,它在树林里和朋友们找到了更多的快乐,它真的长大了,不再依恋他的小毯子了。

3、集体完整欣赏故事。

五、拓展话题:爱温暖着我们,快乐伴随着我们。

1、师:豆豆感受到了家人的爱,你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吗?有哪些人的爱呢?

幼:爸爸妈妈的爱。

幼:老师的爱。

幼:家里所有人的爱。

……

2、教师小结: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能感受到生活中时时有爱温暖着我们,处处有快乐伴随着我们。

六、总结性谈话

孩子们,我们小时候也会有非常喜欢、特别依恋的东西,有的是心爱的玩具,有的是身边最喜欢的人。当我们成长到再也不依恋他们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把它藏起来。

师:藏在哪儿呢?

幼:藏在我的小房间里。

幼:藏在我的`柜子里。

幼:藏在我们的心里。

幼:藏在我们的记忆里。

师:孩子们,大声的告诉我,你们真的长大了吗?

幼(齐):我们真的长大啦!

师:瞧,洋洋底气十足,手都举起来啦!

幼(齐声欢呼):我们真的长大了!

师:别忘记把你的快乐传递给周围的人,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学习了故事:《我喜欢我的小毯子》,这是一个很美的故事,贴近幼儿生活。我采用了分段欣赏的方法,让幼儿有一个讨论、表演、猜想的学习过程。但由于我没有把握好提问问题的重点,使得整个活动过程没有达到预设目标。先前请小朋友来模仿豆豆大到能单脚跳上一整圈,范围太大了,仅仅让幼儿尝试一下即可。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讨论、猜想,来猜猜小兔子豆豆对小毯子的依恋之情。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来自家人、朋友对他们的爱,感受到了可爱的豆豆起伏的心理变化。但来自家人朋友的爱并不是豆豆忘记她的小毯子的全部原因。重点在豆豆后来没有找到小毯子时,做的一系列事情。

我在活动中没有完全地带动幼儿的兴趣,教态没有到位,导致幼儿的积极性不高,勉强的配合完成了整个活动。

小百科:毛毯。今亦泛称以棉、毛或化学纤维织成者。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探究水的兴趣。

2、初步了解瓶内石子量的多少与小瓶在水中的沉浮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水、抹布、小玻璃瓶16个、清洗干净的大桶8个(用以盛水)、小石子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有多次玩水的经验,已经感知并探索过水有浮力、会流动等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探索通过增减小瓶里的石子来改变小瓶在水中的位置。

难点:让幼儿理解小瓶里装的石子多,就可以沉下去,反之则浮起来,进而让幼儿理解如何让浮着的小瓶沉下去,沉下去的小瓶浮起来。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话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师:请幼儿猜一猜,把这个小空瓶放在水中会怎样?是浮在水面上呢,还是沉到水底?(出示小玻璃瓶和装水的大桶,幼儿进行猜测。)

教师:现在再请幼儿猜一猜:在小瓶里装上石子放在水中小瓶会怎样呢?

2、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通过不断改变小瓶里石子的数量探索小瓶在水中的位置。

(1)教师交代实验规则和注意事项。

①小玻璃瓶容易破碎,所以一定要轻拿轻放。

②每次打开瓶子装完小石子后要将瓶盖拧紧再放在水中。

③小石子掉了要及时捡起来。

④两个幼儿共用一个大桶,水洒了要用抹布擦干净。

(2)幼儿亲自动手操作。

①幼儿将小空瓶放入水中,发现小空瓶是浮在水面上的,从而验证了自己事先的猜想。

②引导幼儿探索如何将浮在水面上的小空瓶沉到水底。

教师:我们在小瓶里装些石子会怎样呢?

幼儿:可能还在水面上。

幼儿:不一定,有可能会沉下去。

教师:你们的意见不一样又怎么知道哪种方法正确呢?

幼儿:那我们试一试吧,看看怎么才能让浮在水面上的小瓶沉下去?

幼儿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神情都非常专注,有的幼儿在小空瓶里装满了石子,放入水中,小瓶一下子沉入水底。有的幼儿只在小空瓶里装了几个石子,小瓶仍然浮在水面上。教师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在小瓶里装了石子还漂在水面上。经过反复实验、尝试,最终每名幼儿获得了成功体验,都能在小瓶里装入足够的石子使小瓶沉入水底。

③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如何将沉入水底的小瓶再浮起来。

教师:现在小瓶里装上石子都沉在水底了,我们还能让它们再浮上水面来吗?

幼儿再次操作、探索,大部分幼儿都意识到要让小瓶浮在水面上就要把小瓶里面的石子拿出来一些。有的幼儿一下子拿出许多石子,瓶子里只剩一点,放入水中便获得了成功。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获得成功的幼儿再往小瓶里放进一些石子看能否还浮在水面上。有的幼儿只取出几块石子,将小瓶放进水中,还是沉在水底,但这些幼儿并不气馁,继续探索,一次次减少瓶子里的石子,反复实验尝试,最终让小瓶浮在水面上。

④引导幼儿探索如何增减小瓶里石子让小瓶处在水中间,既不沉到水底,也不浮在水面上。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知道了,在小瓶里装上石子它能沉到水底,拿出一些石子它又能浮在水面上,那我们怎样能让小瓶悬浮在水中间呢?

幼儿的意见不一,有的幼儿说把小瓶里石子拿出一些,有的说应该再增加一些石子,于是幼儿又开始反复尝试、操作。幼儿做实验时非常认真,通过不断增减瓶里的石子,甚至将大的石子换成小的或将小的换成大石子,探索如何使小瓶悬浮在水中。由于小瓶处在水中是一种悬浮状态,这就要求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是一样的,所以这一实验结果很难成功。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经验分享。 (1)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在实验中是怎样让小瓶沉在水底、或浮在水面上的。

(2)引导幼儿讨论:小瓶由浮变为沉或由沉变为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经验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越重就越容易下沉,越轻就越容易浮起来。

教师将几个幼儿的实验小瓶摆在前面的桌子上,并请幼儿将装有小石子的小瓶按照由多到少进行排序。教师从多的开始拿逐一让幼儿猜一猜放到水里会沉还是浮,开始几名幼儿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沉下去!”幼儿答得都很正确。当取到中间的小瓶时,幼儿的猜测出现了分歧,有的说是“浮”,有的说是“沉”。当第一个出现浮起来的小瓶时,有的幼儿马上说出了以后几个小瓶都是浮上来的。

教师:“为什么你们认为以后几个小瓶都会浮在水面上呢?”

幼儿:“因为小瓶越往后就越轻,小瓶中装小石子多了就重,小瓶就沉下去;石子少就轻,就会浮在水上。”

4、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沉浮实验,探索在小瓶中装上其他东西怎样让它浮在水面上、沉入水底或悬浮于水中。

幼儿园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3岁半到4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二、活动内容:做客——按数取物(5以内)

三、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四、活动准备:

教具:带圆点的蘑菇形房顶用1—5的点卡表示;贴有小动物的房间,分别为五种不同的动物;大子两颗。

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糖”、糖纸、数字卡等)。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啊?”(小猪)“有几只小猪在家?”(3只)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

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大家都数一数,知道每个房间住着几只小动物。

(二)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小动物的房子盖好了,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хх家的呢?”

小结:小狗的房间里住着一只小狗,门牌号应该是1。(类推)

(三) 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1.教师掷有点卡的子,幼儿根据点卡数量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边拿边说:一个点我拿一张糖纸。(重复游戏)

2.教师掷有数字的子,幼儿根据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并边拿边说。

3.幼儿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给自己想送的小动物。

小结:有几只小动物就包几颗糖果。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并掌握在上车时、乘车过程中及下车时的安全常识。

2. 教育幼儿要注意安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 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

4. 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用小椅子搭建一个公共汽车的场景,方向盘一个。

2、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组织幼儿讨论乘车时应该注意什么。

1.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地方秋游。乘什么车去呢?乘车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老师根据幼儿的讨论内容,请幼儿找到相应的操作卡片,让幼儿分析原因,知道怎样做是对的。

2.你们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乘车的呢?

3.小结。

我们乘车时,首先要依次排队上下车,不能拥挤;上车后找到座位坐稳或用手抓住扶手站稳;乘车时不能哄闹,不能将头、手伸出窗外;在车上不能吃带壳、核、小颗粒的或棒状食品;车停稳后才可以依次下车。

  二、组织幼儿在设置的汽车情境中游戏,巩固幼儿的安全乘车常识。

1.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游戏规则。

2.将幼儿扮演乘客和安全检查员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孩子们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让幼儿说说他们在车上看到什么?鼓励孩子们能大胆、积极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在看图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讲述图中所发生的事,并能正确判断图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做得不对,这样做有哪些危险,从而了解正确的乘车规则。通过这次活动,我班幼儿对安全乘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想象把水果变成别的东西,并将想到的东西便现在画面上。

2.体会画想象画的快乐,提高对绘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并会画各种水果。

2.幻灯片,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一边操作幻灯片,一边讲述故事,引发兴趣,导入主题。

(一)教师:"有一天,一位魔法师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他撒下了一些有魔法的种子,这些魔法的种子长成了一颗奇妙的大树,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这些水果都是有魔力的,会变化,不信你瞧!"

(二)出示水果娃娃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二、教师讲解示范

(一)教师:"今天我们也来做魔法师,把水果变成水果娃娃。"

(二)教师演示将苹果画上眼睛、嘴巴变成苹果娃娃。

(三)苹果上边和下边分别变出一个长方形,又变出了一些须须变成了小灯笼

(四)在桔子的一个角上变出了两条直角线,又变成了方向盘,在标出两个圆形的轮子就变成了一辆小汽车。再加上几节桔子车厢,又变成了一列小火车。

(五)在西瓜上面变出一个三角形,像个屋顶,在变出门和窗户,还有小烟囱,就变成西瓜房子。

(六)在香蕉变出桅杆,红旗就变成了香蕉小船。

三、幼儿练习

(一)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二)图形幼儿先画好水果,再在水果上进行添画将它变成其他的东西。

(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把画面画满,图上好看的颜色。

(四)帮助能力弱的孩子选择水果进行想象,克服想象过程中的困难,完成作品,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幼儿作品讲评

(一)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对想象力丰富,构思奇特的作品给予表扬。

(二)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整体评价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