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优秀教案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优秀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W 次

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优秀教案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难点: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机智,有礼貌。

 课前出示:(生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从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第三单元单元导读,读一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师: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的奇妙,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所以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学习这单元应从哪方面入手呢?(师:读懂每篇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在生活和学习中加以运用)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杨氏之子(板书)。这也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杨氏之子的意思),这里的杨是人的姓,“之”是助词,相当于“的”,“子”古代专指儿子。而“氏”有两个意思:(师出示)

(1)在有特长或者有身份的人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

(2)旧时放在妇女父姓或夫姓的后面称呼已婚妇女。(比如嫁给了姓张的人就叫张氏,嫁给姓李的人就叫李氏)

2、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和平时学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师:1.很短小,只有55个字。2.难理解,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3.不好读,读文言文时大家一定注意句子的停顿。)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梁 惠 诣 乃 曰 禽

指名读,齐读

指导写:曰和日区别 梁和粱区别 禽的写法  惠的写法

生书写

2、生字掌握住了,课文读得怎么样呢?下面检查一下读文情况。

( 师:这位同学多棒啊!他注意为和应的读音,及句子的停顿。)

指名读  齐读

  三、再读 读明白

(一)、 师:同学们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下面就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

如果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等我们来交流。

生读书自学。交流。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非常聪明。

“甚”就是“非常”的意思。惠:是个通假字,同“慧”,智慧的意思。在学古文时会经常用到通假字。那么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

在多数的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因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可是,由于从古到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不一致。

因为通假字的存在,使古文更难学。

“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拜见”

你是怎样读懂这句话的。

师:看注释是理解古文最简便的方法之一!(板书:看注释)

“未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通过上文知道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看来联系上文也是理解古文的方法之一。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杨梅是你家的水果。

你采用了什么方法?(看插图)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家禽:现代汉语中“家禽”指家里养的鸡鸭鹅,而在古汉语中它是个词组。家指家里的,禽指鸟。

刚才理解课文时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出示)1、参考注释,2、联系上下文,3、结合插图。

师:在这篇文章中,同学们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么?

预设:

为什么“父不在,乃呼儿出”?这个孩子才九岁,怎么能照顾客人呢?怎么不叫他的妈妈出来呢?

师:同学们推测了很多种孩子出门招待客人的原因。在我国古代,重男轻女,只有男人算是人,女人是不算是人的。所以迎接客人都是男人的事情,儿子再小也是男人,也要出来招待客人。母亲呢?只能呆在后堂,只有丈夫孩子请他出来见客人的时候他才能出来。

师:还有不懂的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懂了,那么谁能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指名说)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都来说说这篇文章的意思。(生练习。)

文章意思我们都知道了,现在王老师要提问题了,课文的第一句话就说杨氏之子“甚聪惠”,意思是非常聪明。那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做简单批注。

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

师:从这里看出小孩的确很聪明!还有吗?

2、“儿应声答日——”

师:说明什么?(说明他反应很快。)

师:好!反应快,思维敏捷,也说明很聪明。

(板书:反应快)还聪明在哪里?

3、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这说明他很会听。

师:是啊,小孩确实聪明,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板书:会听)再品课文,还能从哪里看出他聪明?

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回答得很巧妙,说明他聪明。

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呢?比较句子。

生: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

前面加一个“未闻”(没有听说。)

师:是啊,孔先生,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啊。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是不是很会说话啊?(生点头) .

师: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

(二)、 师: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四、这个小故事简单有趣,我们能在短时间内背下来吗?生自由练背。

指名背,齐背

 五、推荐《世说新语》

晋代时的事,晋代社会风气怎样,晋代人们是怎样做事的,都能从本书中看出来。课下同学们不妨看看。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积累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