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5W 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领会文中的“流线型”“机翼”等科学术语;懂得要发现大自然的奥秘,需要长期的观察、思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网络游戏连连看的图片,今天我们来一个文字连连看的游戏,屏幕出示“树木、小孩、牛奶、蜜蜂、花朵、风沙”6个词语,这些事物哪些可以练一练,你能有一、两句话说明他们的联系吗?

是啊,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揭示事物之间联系的科学小品文,题目就是——《人类的老师》板书课题,男女生对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过渡:这是一个特别能激发阅读兴趣的题目,看了他,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生:人类的老师指的是什么?

(1)听朗读录音,解决问题

生:人类的老师指自然界中的生物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

生:生物真的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生物

介绍这是文章的中心句。

(2)回顾文章,说事物

(3)回想一下,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生物,记住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张贴事物图片(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

过渡:瞧!为什么我们把这些生物都称为人类的老师?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4)检查字词,读通句子

过渡:老师相信,我们的同学们都有着良好的预习习惯,用你们的手指示意老师,你都预习了几遍?

男女PK赛男女生抽卡片,其他同学跟读。

三、学会表达,感知内容

过渡:通过预习,我们发现黑板上的图片和卡片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如果在让你玩一次文字连连看,你会连吗?

(一)出示游戏攻略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存在联系的事物,画出相关语句,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

(2)和同桌交流,轮流发言,每次选出一种事物,注意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

注:交流时,老师要随时点拨、指导。

(二)学生汇报,文字连连看的成果

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

机翼:文中带这个词的句子很长,谁能给大家读准确?读长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怎样找准停顿呢,就是要理解句子的意思,你再读一读,找学生读,齐读!

流线型:像鲸这样前圆后尖,非常光滑的外形就叫“流线型”

小结:看来,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有一门学科就是专门研究生物与人类之间联系的,它就叫仿生学。

(三)介绍仿生学

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人们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这门科学就叫仿生学。

四、拓展延伸

像这样,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文中的作者不可能一一介绍,你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例子,说说看!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仿生学的例子,展示资料。

五、总结全文

看来自然界真是太奇妙了,它给予了我们那么多的启发,我们发明创造出这么多的新事物。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六、作业

1、以“——的自述”为题目,介绍一种文中的生物。

2、收集更多的有关人来以生物为老师的资料,同学之间交流。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

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 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讨论:如何写好作文?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分组讨论。交流。小结。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日记?1, 要持之以恒。2,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3,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日记的书写及格式讨论交流。

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条理地描写出来,特别注意写下自己对这次活动独特的感受。

2、通过阅读例文《“护蛋”》,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3、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学会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去积累写作的素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动笔写作时需要的纸和笔。

2、开展体验活动时需要的各种材料。(比如:鸡蛋、报纸、杂草等)

3、学生六人一小组进行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语:

同学们看过《小鬼当家》这部电影吗?平常大人们都喜欢叫你们“小鬼”,可他们不知道,你们“人小鬼大”喜欢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 尝试各种角色,有个小朋友写了他护蛋的经历,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有要求:等会把你觉得最有趣、印象最深的地方描述给大家。(放课件)

2、学生介绍观看课件“护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二)例文引路

1、出示例文

护 蛋

本学期一开学,老师布置了一个叫“护蛋行动”的活动。我们听到这消息觉得很好笑。可经历了第一天之后,我就觉得这是一件难做的事。

第一天早上,我给准备好的鸡蛋足足裹了四个“保护层”。第一层是保鲜袋,第二层是软海绵,第三层是双层纸巾,最后一层是一个小布袋。心想,这样放到口袋里就会万无一失。

来到学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鸡蛋。送语文本的时候,由于是下课,走廊里走来走去的同学很多,好不容易才走过了“危险区”。下课时,为了鸡蛋的安全,我一直坐在座位上。同学们都笑话我,说我快成一只“小母鸡”了。说话间,一名同学大喊一声:“完了!”我忙上去看个究竟,一位同学正对着地上打碎的鸡蛋难过呢。又有一位同学大叫一声:“我的鸡蛋也报销了!我赶紧退出“包围圈”,乖乖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做起了“小母鸡”。真不知道,明天这只鸡蛋的命运会怎样!

2、学生自读例文

(1)教师导语:这个小朋友已经把护蛋经历写成了文章,也就是《习作七》的例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

(2)谁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大声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例文中小作者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这篇习作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有趣,那是因为小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等的描写,不仅把体验的过程写清楚了(板书:过程清楚)而且还能以情动人,写出了他的真实体验。(板书: 体验真实)

(三)活动激趣,关注内心感受

1、小作者千方百计地护蛋,但同学们看如果这时老师把手松开,会有什么结果?

2、怎样才能让它不破呢?听到老师的游戏要求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学生畅谈感受。4、学生分小组做活动

5、请每组的小代表站起来把蛋举起,老师采访: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6、各组开展体验活动。7、学生说活动过程并谈自己的内心体验。

(四)汇报实验结果,关注多元表达

1、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话训练

(1)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成功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表达,并融入自己的感受。

(五)学生动笔习作

教师提出本次的习作要求:加上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活动写清楚,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习作点评

1、巧设关卡: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加上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活动写清楚,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和以你平时的经验说说怎样的作文才算是一篇好作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2、过关斩将:

第一关,毛遂自荐。学生自读习作,选取自己最满意的片段在小组内交流。

第二关,慧眼识珠。小组长推荐出最优秀的习作片段,参与全班讨论。

第三关,群雄鉴宝。投影展示各组推荐的习作片段,师生互评。

3、学生自改习作,教师巡堂指导。

4、交流与评价。

(七)总结并布置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一、故事引题。

1、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

2、生:喜欢。

3、师: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没有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4、生:生学习。

5、师: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生惊讶,李秉哲也卖过报纸?)

(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6、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

7、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生自由阅读课文)

2、师: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生1: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生2: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三、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1、师:请同学们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请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生练切)

2、师:请汇报自己切的情况。

生1:我第一次拦腰切没有切出(该生举起第一次所切),因为切的偏顶了。

生2:我第一次拦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该生举起所切的苹果),因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两次才切出来的。

3、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苹果。

4、师: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5、师: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生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亿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生3: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生4: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生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6、师:听了你们的说法,看得出你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生读自悟)

四、研究研究。

1、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学生们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苹果里的五角星”,回车后,很容易找到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知道这个人是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此时我问:“你知道他的儿子叫什么的吗?”学生继续上网查找结果没有找到答案。虽然没有找到,但孩子们仍然是高兴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前面的阅读欣赏中领略到这个孩子的创造力。

(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

通过学生反复的研究与不断的切苹果观察思考,孩子们有着下面的说法:

生1: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生2: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生3: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生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2、师:(此时的我坐不住了,我的灵感来了,我大声说)亲爱地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范例,既要用好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设计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开发与重组,再现黄河主人的技能之高、心灵之善、精神之佳,通过朗读、言语交际、情境体验等方式去感受、去熏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主人的形象、留下精彩的语言。

组块设计:

一、烘托渲染,突出黄河之险。

媒体展示汹涌的黄河,请学生为画面配音,并读好第一自然段。

二、寻踪追迹,突出主人技能之高。

1、文中哪些地方写了黄河的主人呢?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后,要求学生将分布在各自然而然段的语句进行整理,形成一篇描述黄河主人的小短文。

3、小短文,谈体会,再读出主人的能干。

三、创设情境,再现主人心灵之善。

1、现在让我们一起坐上稍公驾驶的羊皮筏子,到黄河上去感受一番(媒体展示漂流情境),第一次坐羊皮筏子有何感受?相机出示文中内容引导朗读。

2、同学们,为我们驾驶羊皮筏子的是镇静、机敏、勇敢、智慧的稍公啊,你不信任他吗?现在你们想干什么呢?

四、话别留言,突出主人精神之佳。

1、一次难忘的漂流快要结束了,我们要和稍公分别了,你们想对稍公说些什么呢?

2、再读“稍公凭着……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品读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

2. 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3.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并识写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学会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概括段意。

【课前预学】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题,理解“弱小”(对比比较“弱小”)

检查预习:“我”指谁?

萨沙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2.理解词语: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说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4.造句。

附近……

芳香扑鼻……

三、检测评学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写一写雨中的景象。

四、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摘录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尝试写一写身边景物。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弱小

萨沙证明自己不弱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做事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格罗培斯。

教学时间:1课时

一、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路径》,这节课我们提前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检查学生读生词:格罗培斯 精美的杰作 焦躁 微不足道 任其选择 路径 覆盖 伦敦

2、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板书: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

3、这篇课文我们提前布置了预习,谁能用书中的语言来介绍一下格罗培斯?迪斯尼乐园就是格罗培斯为我们留下的精美的杰作之一,下面同学们就随着老师的幻灯片一起去迪斯尼乐园来看看。(教师课件)

同学们是不是大饱眼福了,有什么感受?“精美的杰作”什么意思?“微不足道”什么意思?结合精美的杰作来解释一下微不足道。这些词语中还有不懂得吗?

二、 精读课文

1、“路径”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预设: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这条路为什么被评为路径?等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探究问题的答案。“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是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同学们要边读边勾画,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学生读书动笔

4、全班交流

(一)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学习课文4、5段)

教师引导:如果你刚好经过这里,你愿意买哪边的葡萄?为什么?

格罗培斯和你们一样,他也摘了一篮子葡萄,但令他收获的是这种卖葡萄的方法还带给了他灵感,他可能怎样想?

同样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葡萄园主和格罗培斯的出发点相同吗?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格罗培斯的什么精神?

让我们再读这一段,体会格罗培斯的创新思想。

(二)为什么被评为路径?

教师引导:“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什么意思?

如果是你去参观提前开放的迪斯尼乐园,你会怎样选择?

游人地选择和你们的选择是一样的,从文中的哪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来?

“有宽有窄,优雅自然”说明什么?

从中你感受到格罗培斯这位大师大在何处?

在读这一部分,体会格罗培斯的人本思想。

(三)感受格罗培斯的创新精神

过渡:格罗培斯在葡萄园主的启发下,以“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思想设计出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成就了有一处精美的杰作。但在此之前,在这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上,他却经历了50多次苦思冥想,之前他是怎样做的?读读!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你想用哪一个?

用上“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这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来赞美一下格罗培斯这位建筑大师。

从这位大师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 总结升华

过渡:格罗培斯不愧为世界建筑大师,他用他的创新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微不足道的地方精益求精的追求的精神,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处处精美的杰作。

如果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评委,你会怎样为格罗培斯撰写颁奖词?

 学生创作交流

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和格罗培斯一样,培养创新思想,做事精益求精的追求,寻找到学习和生活的路径。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

来。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

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

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

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

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教学重点】

扣住“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人物精神。

【课前预学】

了解“非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题中“永远的白衣战士”指的是谁?课文写了她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交流资料关于“非典”:

补充:“截至2003年6月9日,中国内地5328人感染非典, 340人死亡。全国有935名医护人员遭遇非典;广东省的非典患者中,竟有三分之一的医护人员;为了抢救1个周姓“超级传染者”,60个医护人员被感染……”非典太可怕了,医护人员太伟大了,他们都是在高危险的环境下工作的。

2.面对这场战争,叶欣是怎么做的?你还读懂了什么?

A段落“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粱先生……叶欣急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检测心率、血压、呼吸……两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理解“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

为什么说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

(1)小组,个人

(2)叶欣为什么要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为什么要做到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娴熟”——精湛的业务,医护技术很熟练。

“迅速”——对工作高度负责。

省略号——叶欣做了很多工作,很辛苦,很忙碌。仅用了2个小时,就救活了梁先生。

B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

这段话中有一个表示神态的词语:声色俱厉。说话时的声音和态度都很严厉。

C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斩钉截铁”指说话办事坚决果断。

面对危险,叶欣总是冲在最前面。

坚决,果断,叶欣舍己为人、临危不惧、无私奉献的伟大人格魅力。

从这一段中,选你最受感动的一句话读一读,读出你的情感。

3.在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工作中,叶欣不幸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所有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有挽留住她匆匆离去的脚步,叶欣永远的离开了。在她的告别仪式上,是花圈如海,泪如雨下,叶欣留给人们的却是永恒的微笑。所以我们她是永远的白衣战士——再读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受?

三、检测评学

假如你是叶欣的病人,你想对她说什么?

假如你是叶欣的同事,你想对她说什么?

假如你是叶欣的亲人,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作业设计:

护士长叶欣带着永恒的微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何止她一个英雄呢!读读这两则日记,读后,请你用手中的笔,向这些“白衣战士”们吐露自己心声吧!

2月16日 星期日

上午11点,我们终于把病区所需的物品全部备齐。我真不敢想象,这些体重只有40、50多公斤的姑娘们仅用了7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把将近20倍于自己体重的各种物品从不同的仓库,搬回到现在的5楼,并归类有序地摆放好。将近10点钟了,大家才捧着盒饭进晚餐。护士冯秀芳打电话把自己调到临时病区护理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事告诉家人,电话那边妈妈、姐姐、弟弟等人都哭了。小冯对妈妈说:“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不能后退,我还没哭呢,你们更不要哭了,也不用担心。”妈妈只好让她必须每天打个电话报平安。看见小冯这样,其他的姑娘都不敢再向家里通报……

2月20日 星期四

今天又转来了一批倒下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工作更忙了,每天加班的时间就更长了。多种输液药物的配制、静脉推注、吸痰、床上擦浴、病情观察记录、床边护理等等使护士姑娘们手脚不停,每个姑娘下班后双腿双脚都肿了。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很好,给我们准备的一日三餐十分丰盛。下班后虽然肚子很饿,但我们谁也吃不完一份饭,包括那些平时食欲很好的大个子医生。下班后,惟一希望的就是睡觉,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或10分钟,哪怕就在办公室。吃晚饭的时候,李护士长对我说,护士小康的小孩病了几天了,小康没有说,也没回家去看,刚刚小康在偷偷掉眼泪时她才知道,小康的丈夫要替她到院长那里请假,小康说服了丈夫,坚持上班。 摘自《护士长日记——写在抗非典的日子里》

【板书设计】

身先士卒

永远的白衣战士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本文教学重在读中感悟,受到启迪,明白打破习惯思维方式的重要。

教学要求:

情义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字词。

第二课时:从小男孩的举措中体会什么叫创造,受到感染,启迪。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想给大家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什么故事呢?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2、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什么?(老师为什么先讲这个故事?)

4、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

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2、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如: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能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问题,才促使我们去解决问题。)

3、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4、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作业

1、 练习朗读课文。

2、 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说说你回家切苹果的情况,你是怎样切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四、学文探索,体会何谓创造。

1、 一般人是怎样切的?理解 循规蹈矩

2、 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切的?理解拦腰切下去

(1) 演示一下切法。

(2) 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图案?理解 横切面 果然

3、 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你想过没有?(思维定势作用 或是出于方便 出于公平 想不到切苹果还需要创造性思维 )

4、 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理解 魅力。文中指什么? (小男孩的喜悦,传递秘密的远。)

4、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用他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发现新秘密。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需要自己提出问题等。)

5、 出示名言警句

(1)、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2)、 我最怕/人们睁开眼睛/毫不惊奇/对白昼习以为常/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而出入 (罗日?杰斯特文)

(3)、健康的好奇心会帮助你消除无知。

6、 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安排练笔。写一写,再交流。

7、 把你感悟最深的语句多读几遍(最后一节),建议背一背。

五、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下列词语造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重点词,借助课题,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补充提示语,从刘备的言语角度感受他诚心诚意相请诸葛亮出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释题

1、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顾茅庐”的故事,它选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2、释题:“顾”:拜访“茅庐”:用茅草搭建的房舍

谁拜访谁的茅庐?(刘备诸葛亮)

谁能连起来说课题的意思?你还想知道故事的什么?(原因、经过、结果)

二、初读整体把握:

1、师:那赶快用心快速的读故事吧!去文中找找吧。

2、生初读

3、交流:

(1)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事件)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经过)恳请他出山。

(结果)

4、点拨相关的字词:仰慕辅佐怏怏……

三、抓言语,感受刘备的求贤若渴

1、师:刘备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出山。但你知道吗?此时诸葛亮过着怎样的生活?(生先说,后师出示)

出示句子驾小舟于江湖之中,访名僧于山岭之上,寻朋友于村落之间,乐琴棋于洞府之内。生读后,师问: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无忧无虑,逍遥自在,与世无争……)

师:是啊,到底是什么让他过上劳神的日子呢?刘备的哪些语言感动着诸葛亮呢?请用心读读一到四自然段。请你找到刘备的话,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生读一至四小节,找言语,写感受交流

师:刘备的哪些语言会感动着诸葛亮呢?

预设之一: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派个人去呢?”在张飞的眼中,孔明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村夫)

所以张飞会怎样说呢?(不屑,很瞧不起,淡淡……)而在刘备的眼中呢?(当今的大贤:非常有道德,非常有才能)

理解“斥责”(责备)斥责的背后,我们读懂了什么?(刘备的仰慕)

预设之二: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这“风雪”一词告诉我们当时正处在怎样的环境?(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天寒地冻)师:刘备正是冒着这样的风雪来表明自己的诚意,因此,当张飞埋怨天寒地冻时,刘备会是怎样的表情呢?引读:刘备严肃的说_________;刘备生气的说_________;刘备真诚的说_________;

预设之三: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引导:这“大声斥责”想告诉张飞什么?“斥责”的背后说明了什么?(表示自己的决心)师:是的,刘备就有这么一颗热心,一片决心,一颗诚心!请你联系上下文,补上合适的提示语,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指名分角色读(张飞刘备一起读语言)

预设之四:师:正因为刘备如此诚心诚意,才会第三次拜访孔明时恭恭敬敬的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可张飞还是耐不住性子,说:(生读)“如果刘备听到了一定会说____________!”生根据上下文想象说话。

四、回归整体,拓展:

1、师:正是刘备斥责张飞表决心,天寒地冻写热心,正是拥有求贤若渴的诚心,诸葛亮出山了。他出山后做了什么呢?

2、出示:

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连山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火烧赤壁智取汉中收复南疆空城计三气周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存疑:下节课我们将从刘备的行为中感受他的诚心,孔明的感动所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 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 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 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

“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观察地点: 操场的东北角 观察对象:榕抱桂

观察方法: 从远到近 从整体到部分

观察记录:

形状:榕抱桂的形状很奇特,远远望去,它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又像森林中一个无比肥大的蘑菇。走近观察,榕抱桂的主干很多,有的粗,有的细。如果你不注意的话,还会误认为有许多棵树长在这里。突然,我发现榕抱桂的叶子有两种:一种呈椭圆形,翠绿色;另一种呈长椭圆形,墨绿色。再仔细一看,中间的几根枝干特别细,但是十分笔直,直直地通到树顶,没有分叉。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长在榕树中间的枝干是桂花树。

动静变化情况:这棵树不怕风吹也不怕雨打。它每天都伴随着我们。也许从未有人注意它、观察它,而它则默默的守着我们,伴我们读书,伴我们学习。每当我们来到学校的时候,它总是早早地迎接我们,当我们感到疲惫的时候,望一望它,听听阵阵清脆悦耳动听的鸟叫声,顿时觉得充满活力,放学的时候,它总是微笑地送走我们。早晨,榕树沐浴在橘色的晨光中,一些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树上的鸟儿醒了,它们围着大树唱歌、飞舞,欢快极了。阳光透过叶缝直射到草地上,草地上顿时绽开了一朵朵金色的花儿。而榕树那墨绿的叶子则显出锦缎似的光泽,给人以清新、舒服的感觉。树上鸟叫,树下人闹,真是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

一年四季变化情况: 四季常青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

春天,给我们带来绿意;夏天,为我们遮挡烈日。

观察中的发现:为什么榕树中间会长桂花树呢?桂花树为什么不会死亡呢?

研究方法:a询问他人 b 查阅资料 c d

研究记录:

1、学校的吴老师说:“据说这里先是种着一棵榕树,1997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榕树死了,学校的老师把地面上的榕树枯枝砍了,种上了一棵桂花树,没想到第二年五月榕树又重新长出来了。由于桂花树生长较慢,而榕树的生命力更强,把桂花树给包了起来,所以才形成了今天的‘榕抱桂’。”

2、 我上网查了桂花树的资料,了解到桂花树的幼树时需要有一定的蔽荫,成年后要求有相对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桂花的正常生长。 植物观察研究记录表(作业) 四 年级 1班 姓名 得分:

观察地点: 观察对象: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

形状:

动静变化情况:

一年四季变化情况: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

观察中的发现:

研究方法:a询问他人 b 查阅资料 c d

研究记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一双手》

教学目标:

1、养成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3、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引导自学以读促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圈点批注合作探究总结提升。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说一说,这可能是谁的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

1、字词预习检测。指名读一读,纠正字音。

2、课文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2)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本文写了( )的一双( )

手。(谁的一双怎样的手)

(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动起你的手来。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再读课文

⑴用曲线画出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批注。

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可以用“这是一双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

2、我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档案。

主人:身份:手感:手的肤色

手指:纹络:掌面: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手的别号:手的价值

3、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

4、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__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

6、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觉得这一结尾有何妙处?

7、欣赏图片体会贡献。

四、深入探究,赏析“一双手”

1、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却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多角度的描写、语言、修辞以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2、学生汇报,师总结。

五、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

1、读了文章,你一定对张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也选择一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3、课堂总结。

张迎善是具有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张迎善的热爱、敬仰和赞颂之情。

六、作业

1、仔细观察父母亲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