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3W 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M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型新授课时3
教学
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知道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三、继续观察第1贝下面的图
四、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五、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六、总结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
二、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继续观察插图
三、总结与延伸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
(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1、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日: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2、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
1、教师提示: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请同学们一句-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1、指导观察第2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
2、指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
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
4、指导观察第3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节-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
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的图。
(1)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
齐读
学生试说句意
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
明确:(1)错别字(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
学生认识并掌握修改符号,用会加以运用
明确以下修改符号:
删除 插入 更换 调序
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1)家中学语文。
①网上学语文。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文章不厌百回改
多种渠道学语文
1、家中:
2、学校:
3、校外

课题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型阅读课时2
教学
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重点难点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文录音。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五.朗读全诗: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1.齐读。
2.尝试背诵。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
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描红,写《习字册》
自由读
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齐读
尝试背诵


设计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课题2、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型阅读课时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重点难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课前准备光盘、挂图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二.学习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过渡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三.布置作业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3、学生质疑。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1、指名分段读文。
2、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写字指导。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
3.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自由读第一段。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学生畅谈体会。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5.指名尝试背诵。   
6.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7.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8.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教师引读课文。   
9.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0.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1.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指名读词语
学生质疑
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指名读,评价。
学生描红,临写。
抄写词语。
指名回答。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交流
在下面画上记号
学生回答。
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学生交流。
指名尝试背诵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学生讨论交流。



计2.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多处就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1] [2] 下一页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