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实录

四年级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实录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3W 次

1、直接揭题。

四年级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实录

师: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你最想获得什么信息?

生:加了什么话。

生:为什么要加一句话。

生:加了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师在学生说时板书这些问题。)

师:你有什么诀窍解开这些奥秘呢?

生:读课文,理解词语。

师:读课文有什么诀窍?

生:不要加字漏字。

生:-------

师:老师也有两个小建议。(出示课件)齐读。

生齐读: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音的字多读几遍。2、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与同学讨论。

师:带着你自己的方法及老师的建议读一读课文。(生自读课文。)

【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师出示课题后读课题,又让学生根据自己想的进行提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题意识;当然教师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其三便是教师用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议,蹲下来看学生,融入学生的意愿,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学习生字词。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板书:衣着、大都)

师:刚才有两个学生问老师这两个字怎么读?(指名读老师解释)

师:读了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词?(课件出示词语)

师:自己先读一读。(学生自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读:衣裳褴褛 风烛残年】

{课件打错了,应是衣衫褴褛,教师向学生道歉。}

【教师并不是一个圣者,也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了,教师这里充满了人性。但教师把“衣衫褴褛”写成“衣裳褴褛”时,学生指出之后,教师马上向学生道歉,充满了人文气息。】

师:你再起读一读,这些词语中有没有你需要别人帮助的?

生:衣衫褴褛

师:褴褛与什么有关?

生:衣服。

师:(出示课件图片)你看老婆婆的衣服,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说?

生:破破烂烂。

生:风烛残年。

师:谁来帮助?(生说)

师:佝偻什么意思?

师:(出示课件)谁来说?(指名说)

师:再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行不好的,第二行好的。

师:华丽------都写出了美丽的,第二行写老婆婆的什么?(生说)

师:第三行呢?

生:发呆的

生:神态的。

师:谁来说说还有哪些表示神态的?(生说)

师:刚才我们所说都是写神态的,如果我们在写作文中用上这些神态词,文章就会生动了。

【课改的深入,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认识不深,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非语文实践活动。但是该教师借助文本习得词语,注意了音形义的教学,大都、衣着这两个多音字的教学落实很到位。教师在进行解释词语含义的教学中并未以词解词,而是通过图片形象地进行词语含义的教学。教师有意安排三行词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奥秘,让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主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词语归类,进而指导习作的方法,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由词语到习作,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了这些词语在平时习作中的运用。】

3、学习课文。

师:我们学会了这些词语,那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你能解决了吗?请你再去读一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当第一位探索者解决问题?

生:我知道了加了什么话,谁加的。

师:一个一个问题说。

生:我知道了加了一句“春天到了”。

师:谁来?

生:我解决了有什么作用。

师:说说看。(生说)

【教师在这里显示了其深厚的语言魅力:让学生当探索者解决问题,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充分投入到学习当中。】

师:哦,请同学们默读第1、2自然段,加了这句话之前是怎样的,加了这句话之后又是怎么样的呢?(学生默读思考。)

师:谁来说?

生:加了之前没有人给老人钱。

师:课文中的话读出来。(生读师出示这句话。)

师:那加了这句话之后呢?(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课件出示两句话:1、听见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说:“我……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2、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铜币送到老人的手里,就连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铜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