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甘露的秘密》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甘露的秘密》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8W 次

 《甘露的秘密》教案

《甘露的秘密》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阐释甘露来由的科学小品,作者用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说明了甘露形成的原因。甘露形成的原因由于人们不断探索而逐渐被人们认识,说明了对事物的认识都要经历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科普文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3.探索认识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索观。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及内容。

  [教学难点]

一懂得认识事物都有一个由现象到本质,再指导现实的过程。

 [教学安排]

1.两课时完成,课前由学生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以备交流。

2.学生自主探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用抓重点句的方法进行。

3.初步懂得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4.课内课外相结合,扩展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古代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除了炼制丹药之外,还有那些方法?

[请学生自由发言,目的在于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应从认识事物的规律入手,科学而灵活地引导]

 二、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抓关键词句、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②交流合作: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发言中极易找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而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并进行整合,最后概括得出: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③本文分几个层次来介绍关于“甘露”的知识?

[本题目在于训练学生把握本文结构的能力,本文按照关键句“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的出现可判定l至3为一部分,同时又按照讲述蚜虫和蚂蚁的关系可把9至ll放在一块,于是文章按以上标准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讲古代人的对“甘露”的迷信程度;第二部分(4-8)揭示“甘露”的秘密;第三部分(9一ll)进一步揭示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三、讨论、探究

①“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文字依据:因为“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岁”,是那些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②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知识呢?

[本题要求学生了解,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道“所以然”。本文介绍了蚜虫的数量、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科学地说明了蚜虫的排泄物的成分,证实了其营养成分,回应了“古人”的“神化”,其“神化”还是有道理的。并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③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这种关系与“甘露的秘密”有何联系?

[蚂蚁与蚜虫关系非常亲密,充当蚜虫的卫士、管家、保姆、搬运工等,进一步写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有关蚜虫的知识,为“甘露”的形成揭密,更讽刺了古代帝王造“承露盘”的可笑!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生物链的相互关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五、交流信息

①分组讨论:通过了解课文,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蚜虫的信息,我们上课前已收集了一些有关蚜虫的信息,那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信息,获得更多的有关蚜虫的知识。

②学生交流课前准备材料,要求其整合资料,以备下一步的交流。

 六、教师小结

①先请学生按小组上交结论,全班交流。

②教师适当小结:a.关于蚜虫分类;b.关于蚜虫形态及生活习性。

③同时整理有关蚂蚁的相关知识。

[选择与蚜虫有关的资料交流]

 七、分组探究

①我们学习本文,学到了大量有关蚜虫的信息,而作者是以揭密“甘露”人手的,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肯定,言之成理即可]

②本文写到蚂蚁和蚜虫关系如此亲密,而蚜虫是害虫,这样一来,我们该如何对待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保持大自然生物链不断,保持生态平衡。]

 八、本文作为说明文,语言上有许多特点,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找词语、句子,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得到:①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②用词准确;③富有情感。然后结合以上特点,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九、小结、扩展

①教师小结学习本文的心得;②以作业扩展学生视野:课后一、三。

 《甘露的秘密》教学反思

《甘露的秘密》是鄂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比较典型的科学小品文。作者仇春霖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揭示出古人奉为神物的甘露不过是蚜虫的排泄物,并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关于甘露、蚜虫与蚂蚁的一些关系和知识,读起来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进行自学解读。

因此在教学完前一篇说明文《神奇的纳米》,我给学生演示了关于说明文的解读要点后,要求学生自行备课,尝试自主推荐课的教学。尽管这篇文章不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课外读物,没有完全满足自主推荐课自主从课外选材的要求,但其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和生活味还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自学兴趣,备课小组的准备比较充分,导学案的设计和制定都有模有样的,课堂讲授的小老师仪态大方从容、语调语速恰当、引导得当、评价及时、较好的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其第一次“任教尝试”的表现,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肯定。

当然,这堂课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引起重视。首先,这一堂尽管备课是小组合作完成的,但真正上台讲授还只是课代表一人,没有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要求;如果是小组合作讲解,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如何处理,该如何对学生的课堂仪态、讲授语言、课堂应急处理思维进行培训呢?其次,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只需要对学生有知识性的错误时进行一定引导就可以了,否则学生就养成了依赖,不能真正的“自主”起来;再次,关于课堂的应急处理上,学生对设计问题的答案处理得不够灵活,或者说理解不够充分,因此,当听课学生的回答与讲授者的答案有分歧时,不能够进行有理有据的解释引导,造成了一些课堂小尴尬。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备课准备进行把关,要求学生课前要做一些预设,充分想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一定的解决方案,以便应急课堂突发状况。同时还应鼓励学生保持谦虚、宽广的的胸怀,能学会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别人的指责。

当然,一堂自主推荐课的成败关键在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这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一定的环节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得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收获。我想:这既是“自主推荐课”的实验核心,还是保持语文教学生命力的内在要求,更是帮助学生学有所获求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