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九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检测卷【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检测卷【苏教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1W 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检测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检测卷【苏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骈进 (pián) 面面相觑(xù)

无精打采 融汇贯通

B.抽噎(yē) 众目睽睽 (kuí)

聚族而居 郑重其事

C.陨落 (shǔn) 惬意(qiè)

消声匿迹 浮光掠影

D.栈桥 (jiàn) 同仇敌忾(kài)

矫揉造作 推陈出心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C.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D.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某些加油站擅自哄抬汽油价格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 不管科学技术怎么______,各种工业生产仍需要一定的体力劳动。

② 学习古诗词,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背诵,使自己______受用不尽。

③ 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成功,长江巨龙将被彻底_______。

A.发展 终生 折服

B.发达 终身 折服

C.发达 终生 降服

D.发展 终身 降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课外阅读一些名著,对语文的学习是不无裨益的。

B.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C.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D.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雾,永远是那么淡漠、那么固执地笼罩在海面上:在近处,___________,_________;

稍远,____________,再过去,再过去便什么都看不见了。

①朦胧隐现地呈现在眼前

②它像是无数层的轻纱,淡得不可捉摸的存在着

③它变成了一层柔软的墙,遮着水平线上的一切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6、根据要求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2)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人们都渴望对美好美事物的追求,《关雎》一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佐证。

(4)人生不可能平平淡淡,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常常折磨着我们的身心,愁绪就像《相见欢》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别是一般滋味到心头”。

(5)《与朱元思书》中表现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走近名著。(3分)

(1)《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三国演义》中“拔矢啖睛”的大将是( )(2分)

A.夏侯渊 B.夏侯淳 C.夏侯婴 D.高顺

8、综合性学习(3分)

在2011年5月12日,红花中学九(3)班开展了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①请你仿照划线句子再写一句,使家的感觉更温馨。(2分)

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你一推开门就用香味把你紧紧来拥抱;家,是夜归时窗口亮起的灯,瞬间消散你独行的寂寞和奔波的疲惫;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训练(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18分)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9.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10.小说首尾都有一处精短的景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11.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想说什么?请你分别写出来。(4分)

12.这篇小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3分)

13.小说的内容十分感人,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8题(14分)

决定成功的利器

刘伟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甲] 谓之“圣人”; [乙] 谓之“愚人”; [丙]谓之“君子”; [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14.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5.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2分)

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___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__

[丙]处应填:___________ [丁]处应填:__________

16.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18.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三、文诗文阅读(16分)

(一)读下列文段,完成19——25题(12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殚其地之出( )

③犯寒暑( )

④又安敢毒耶( )

20.与“吾恂恂而起”的“而”字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广起,夺而杀慰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则弛然而卧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22.本文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举两例分析其作用。(4分)

(二)诗歌阅读(4分 每题2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3.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________和________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好在哪里?

四、作文(50分)

25、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雨露滋润禾苗壮”,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滋养,你的生命之树也离不开“雨露”的滋养,你的“雨露”也会让其他花朵绽放。请你以“雨露”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

2、岁月如梭,你已走过一段人生路,途中一定有许多让你受益的东西。也许是一处风景、一段真情、一次活动,也许是一次愉快的合作,也许是一次痛苦的选择……再回首,那些刻骨铭心的画面,一定会带给你非同寻常的感悟。请以“再回首”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