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秋水》教案(原创)

《秋水》教案(原创)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5W 次

 一、教学目标

《秋水》教案(原创)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重要句式。进一步学习直译和意译。

⑵理解庄子及其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⑶在理解字词句及文章内容、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⑴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径流、涘、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整理并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三、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节选内容,短且易懂,宜于以读带讲。反复阅读利于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的突破口,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2、问答法。用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指导学生阅读《庄子》中的有关篇目(《金榜》上的《神龟·鵷鶵·鯈鱼》和《读本》上的《庖丁解牛》,开拓视野,更深入地了解庄子及其哲学思想。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在课前让学生对照《金榜》上的“基础归纳整合”中的字音辨认、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在书上作上记号;每人发张白纸把全文翻译一遍。

 二、课文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阶段(九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五单元)曾学过《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大家还记得是哪篇吗?

明确:《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两篇文章用机敏、幽默、诙谐的语言提到过一种像凤凰一类的鸟叫鵷鶵,形容它为“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以及名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金榜》的习题阅读也摘录了此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庄子的散文——《秋水》,本文是节选其中的第一段(板书题目)。

 三、介绍庄子及其哲学思想

请同学们翻开《金榜》第148页,自己阅读有关庄子的助读资料。

教师补充:庄子一生的文学成就汇聚在《庄子》这本书中,春秋战国时期,学派众多,百家争鸣,在诸子散文中,庄子尤其擅长用寓言故事说理,同学们以前有没有阅读过庄子的寓言故事?

举例:庄子的生活及其贫困,曾住过陋巷,打过草鞋,并向监河侯借粮,楚威王听说他很有才华,派使臣携重金欲聘他为相,他却对使臣说:“千金是很重的财物,卿相是尊贵的地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吗?人们养它几年,然后给它披上绣花衣服,送进太庙,杀了作祭品。到这时,它即使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猪也不行,你快走吧,不要玷污我。”——可见庄子是一位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又例如: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庄子认为人的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如同春夏秋冬一样周而复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水》这篇文章,看看庄子是否又在用寓言说理?

初步明确:庄子说理具有“纵横捭阖”“汪洋恣肆”的特点。

 四、听录音,请学生思考问题:

① 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全文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② 初步明确全文的主旨:

明确: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的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板书:

秋 水 《庄子》

自大 自叹

黄河宽阔 不辨牛马 北海壮阅 不见水端

↓ ↓

于是焉 于是焉

↓ ↓

欣然自喜 狂妄自大

↓ ↓

为尽在己 — 狂妄自大 望洋兴叹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浅陋

 五、引导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

边翻译边归纳文言基础知识:板书:

(一)通假字:“泾”同“径”,直 “辩”同“辨”,分辨

(二)词类活用:

(1)秋水时至:时,名词作状语,按照时令

(2) 顺流而东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东面而视:东,名词作状语,朝东

(4)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美,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东西

(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形容词作名词,小看

轻,形容词作名词,轻视

(三)、重点句式:

(1)闻道百(定语后置)

(2)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固定句式:且夫……,再说)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非……则……,如果不……就)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固定句式)见,表被动 引出动作发出者

(四)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东面:脸朝动 方位名词,东边

面目:脸色,神情 脸的形状,相貌

至于:到,达到 表示另提一事

大方:修养很高,明白道理 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北海: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我国一部分海域

于是:在这时,这时候 连词,表承接

 六、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明确:本文通过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在行文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河伯“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的对比。在对比中使情节加以推动,在对比中河伯大彻大悟,有了新的认识。

 七、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本文哲学启示。

明确:a、人贵有自知之明 b、谦受益,满招损

c、自大由于无知 d、知耻近乎勇

e、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g、有比较才有鉴别

 八、学生朗读全文,强调要读出河伯“欣然自喜”的神态,见了北海后感叹的语气以及明确了自己见笑于大方之家的语气。

(可叫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语气)

 九、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金榜》中的习题。

2、将体会的哲学道理写到周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