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蜀道难》第二课时教案

《蜀道难》第二课时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W 次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作者李白。诗中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诗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蜀道难》第二课时教案

  【复习提问】

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那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 明确:

在第一段中,诗人展开的艺术想象有对蜀王开国的遥想,有对“五丁开山”的叙述,有对蜀道山高水急的描绘。诗人善于借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展开想象,给“蜀道难“的命题增添了神秘色彩;还运用了夸张手法,夸大险情,令人触目惊心;此外,还用飞鸟猿猱来做陪衬,写他们无计可施,来反衬人行的艰难。由于想象丰富和写法独特,就创造出了一个“奇之又奇”的艺术世界

 【导入新课】(略)

  【教学目标】

一 讲解诗歌二三段,继续鉴赏其艺术手法。

二 分析诗歌主题。

三 鉴赏全诗艺术手法

【自学探究】(承上课时)

A诗歌后面两段,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

明确一:从环境险恶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问题分解: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明确: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

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明确二: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明确三: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 问题分解: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

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反复形式,由此而形成了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C分析诗歌主题

明确:

诗人以奇谲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 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出来蜀道的艰险,又暗示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托了对国事忧虑和担心之情。

D总结诗歌艺术特色

明确:

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豪放飘逸。

1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2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3摹写神情、动作(细节):扪星辰、仰胁息、抚膺长叹

——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4借景抒情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5运用夸张

——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E说说《蜀道难》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特色

明确:

(一)浪漫主义的特点之一是神话传说,《蜀道难》充份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浪漫主义的特点之二是想象瑰丽,《蜀道难》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三)浪漫主义的特点之三是夸张大胆,感情强烈,《蜀道难》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精讲点拨】(略)

  【课堂反馈】

阅读扩展,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

(君平:汉代的隐士,后来在成都占卜算命为生)

1比较《蜀》诗与《送》诗的异同点。

明确:

相同点:都是写蜀道的惊险难行,都是借景抒情。

不同点:(1)体裁不同:《蜀》诗是乐府古题,《送》诗是五言律诗。(2)主旨不同:《蜀》诗是借蜀道的高危,对国家某种命运

的关注;或对友人的一片深情。《送》诗是借蜀道的艰险,表达诗人对友人的规劝,说明仕途的艰险,不要过于追求仕途功名。

(3)艺术风格不同:《蜀》诗雄放飘逸,《送》诗清新俊逸。 2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请你说说它包含哪些内容? 明确:

第一:“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

第二: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

第三,“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

 【小结提升】

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隐忧微愁。

 【课后练习】

1教材P37第三题(答案略)

2背诵《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