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蒙学 > 国学常识 > 中国茶道:一俯一仰,品味人生

中国茶道:一俯一仰,品味人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5W 次

中国这个民族,对道有种内在的审美,“朝闻道,夕死可矣。”“生于光明,死于愚昧。” 中国文化发展到今天,却已延伸成了道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吉祥”文化“福”文化,到处歌舞升平唱喜歌。谁那么不长眼色,谈死,多晦气。

中国茶道:一俯一仰,品味人生

说成就人的话,总是讨喜的,惹人爱的。当今,文化审美取向尽做女儿态。当然,女儿没什么不好,比如糖。但是糖放多了,腻人。这种文化感觉,是有肉无骨。

提到茶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从来佳人似佳茗”的诗句。大概因为喝茶大多是爷们儿,史上诗文写得好的,绝大多数也是男人,所以茶,茶道,美女,如此链接下去,以至于链接到当下的美女经济什么的,其实已和茶道相距十万八千里了。

茶之美是不施脂粉的,绝无娱乐界的艺媚,商业中的钱媚。它不张扬,不讨好,就像那句诗文“中年的约会/你来也好/你不来/最好”,洗尽铅华,去接近生命的本真。

说到真,很多时候,很多人是真不起的。吃饭被各种味素欺骗,骗到了不骗你你不愿意。两性间,被整容的假面欺骗,生了孩子才得以真见。与人交往间,被假象欺骗,多少大是大非被颠倒,多少真相被蒙蔽,多少牛鬼蛇神现身。我怀疑,如果有一天真了,你连自己都不相信。

茶的世界,求真。作为自然与人融合的媒介,“茶,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壶里。”其孤寂之苦,见生机之甘。

除了茶农,一般爱茶人看到的茶,是其休眠状态。像很多动物为了躲过恶劣的严冬,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让生命暂时休止。茶,离开了母体,经过系列揉捻熏蒸,以“睡”的方式保饪生命的继续存在,以待来日复活在水里。这时,茶的生命一息尚存。垂目为睡,这是小死的状态。人在睡眠时,很多能力是受限制的。 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动。恍兮惚兮不知所终。醒是重返人间的重要环节。中国文字有一个秘密,就是相同读音的字,往往有着相同的密意。醒与省就有着这种神秘的联系。内省,反省,醒觉,就是离开一个混沌的状态,进入新境界。易经中有个重要的智慧,那就是悔则无咎。后悔,悔悟,幡然醒悟,就打开了智慧。可惜的是,很多人生命启动的意识太晚了,有些人甚至浑浑噩噩一生都没觉醒。

一个人如果没有省身的生命环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情形,是对生命多大的浪费啊!孔子“日三省乎己”把自己的角色参参,及时反省。才能神清气朗,进退合度。一款没醒的茶,是没有激情的;一杯没醒的酒,是没有醇香的;一块没饧过的面,是蒸不了馒头的;一个没觉醒的人,是活不出生命精彩的。

据说制茶高手破译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就是茶和人一样可以随时“发情”。茶人在采乌龙茶或岩茶时,通常会多采几叶,回到制茶工坊用簸箕摇,这样会把茶的精华逼至顶端,然后再掐尖制茶。一个冲泡茶的高手都明白,其冲泡的核心秘密,在于醒茶。期间的功夫在茶汤品味中一见高下。也有人称醒茶为“摇香”,大抵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心念里的专注程度。

死的反义词是生。学生,是学习生存。未学生,得先学死。

中国人忌谈死,所有跟死有关的词语,如寿衣、棺材、奔丧、吊丧、哭丧,在很大语意里都很“丧气”,都联系了对人的谩骂和诅咒。而茶,是在死中求活的。我们在参茶时,首先要破的题,就是死。因为,不敢谈死的人不配品茶;能死能托生,不敢死的人,不配活着。庄子“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星辰为陪葬”。所以才有庄子祭妻,鼓盆而歌的绝唱。

说到生死,中国文字是“化”。这个字就是行走之人和倒置之人“匕”(表示死人)结体。意思是人的生死变化。简化为今天的变化。引申开来看,“花”,是草木最具变化的.部位,即含苞盛开到衰败零落的花。

我最初对死的印象,是跟品味有关的。听说,一个男人的品味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他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二是看他会选择怎样的死法。

诸葛亮是智者,“醉其酒以观其性”。而这种观法,放在当下也不那么容易了。现在生活太丰富了,多元化,多价值取向,一个男人可以喜欢很多类型的女人。他一边鄙视娱乐场所的女人轻浮,一边模仿她们的言语动作求欢;一方面尊敬受过良好教育的才女,另一方面又嫌她们刻板无趣令人压抑。我暗自揣摩,其实男人的品味是其社会价值取向,别人说好的,他才敢公然喜欢。否则,便隐了章节。

关于一个男人会选择怎样的死法,这个问题也不易让人看出来。因为这个时代有大伪,知行不一,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分裂到了你不知哪里是黑夜白昼,不知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

在崇尚英雄的时代,英雄当然死于战场;在追求真理的岁月,为真理献身是一种光荣。“我自横刀向天笑”慷慨赴死成其大义。就在人人爱钱的今天,赚钱成了硬道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如今应该改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金钱故,二者皆可抛。”那“自由”值钱么?是什么东西?谁不让你自由了?

钱,如今让我们迷失了太多的真。用很多的钱,埋葬了自私自利的“心”。很多企业家死于没有放大钱的价值,没有回馈社会和国家的愿景及行动。

我花了好多年参“死”。科学家的死法,文人墨客的死法,英雄的死法,雷锋的死法,禅者的死法。企业的死叫倒闭,是赔死的;百姓的死,大多是病死的;林黛玉是愁死的。富贵人大多是闲死的。社会精英几乎都是累死的。

从死法看活法,真能看到品味。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财死,为财亡的品味,是鸟兽的品味,在此不赘述。

为自由死的,得大自在,大解放,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永远刻在了纪念碑上。追求真理的灵魂永远活着。

为真理,被“异端邪说”愚昧烧死的,涅槃重生。

尼采振聋发聩地大喊“上帝死了”!从被上帝驱策的匍匐爬行到自立自主上下求索,死的是无知,活的是人性智慧。

在这篇文章里,我要说的还不只是品味。只是因为品味离茶最近。

茶,参天地化育。经历生,经历死,经历苏醒复活,还原,在生死间穿行,绽放生命的光彩,这就是一场别样的人生。

人参分品叶,人更分品。品茶就是品自己,冲茶泡水,死死活活间,自己要活在哪个品级,怎样才能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事儿值得问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