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蒙学 > 国学常识 > 古代最好玩的投壶游戏

古代最好玩的投壶游戏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1W 次

投壶,是由投壶人站在离壶一定距离的地方,把矢投向壶中来计算筹(得分)之多少的休闲娱乐形式。

古代最好玩的投壶游戏

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在为先秦典籍《礼记·投壶》作注时说:“投壶,射之细也,射为燕射。”表明投壶是由古射礼的燕射演变而来。古时燕与宴同义,而燕射即饮宴时的射箭活动。投壶活动只取繁杂射礼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投壶的礼仪,既舍去了“武”的内涵,又保存了“礼”的外壳,从而使投壶这种从容安息、养志游神、讲究礼节的活动,在历史上得到了很大发展。

投壶活动在历史上也成为某些人于政治上的勾心斗角的手段。《左传·昭公十二年》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春秋时期晋侯设宴招待齐侯,席间双方投壶以娱,结果双方都借投壶的祝词说出了争霸的意愿。这固然是借投壶以行外交,但投壶本身则是一项带有礼仪特点的娱乐性活动。

早期的投壶方法,在《礼记》的“投壶”和“少仪”篇中都有着详细的记载。投壶所用的壶,广口大腹,颈部细长,壶的腹内装满又小又滑的豆子,防止投的矢跃出。所用的“矢”,用朽木制成,一头削尖如刺。矢的长度有二尺、二尺八、三尺六三种,用于不同的投壶场合。一般每次比赛,只准投四根矢。

投壶比赛时,分成“主党”和“乡党”两组,在伴奏曲和鼓声中,从远处用矢投入壶口。每投进一矢,由司射给投中者一边放上一“算”,即用来计算投中数目的用具。假如投中者高兴得忘乎所以,不等对方投掷就抢先又投一矢,即使投上了,司射也不给“算”。大概“不算”一词即由此而来。四矢投完为一局,司射为胜者“立一马”。共要进行三局,谁立三马,就算取得最后胜利,输的一方就要喝酒。这种游戏一来可使嘉宾多饮酒,以示主人盛情款客,二来可增添宴会欢乐气氛,一举两得,备受古人的欢迎。

随着礼射的逐渐淡出,由其发展而来的投壶活动依旧盛行不衰,南阳画像石中有一幅汉代的《投壶图》,画面上中间立一广口大腹长颈投壶,壶内已投入两矢。壶两侧有五人,其中二人正在投壶。这幅生动的画像石刻反映了汉代投壶的情况。唐代,投壶活动还成为宫人消磨时间的娱乐,王建《宫词》中的“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就是对宫人闲暇时投壶活动的描绘。

投壶活动的发展与盛行,一直与文士阶层的兴起及文武分途有关。因为文人雅士不善骑射,但又要继承先王之礼,于是就以壶代靶,以矢代箭,以投代射,投壶才有了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历史上,如极力维护礼法的宋代司马光等人,虽然试图对投壶的'玩法进行过符合封建礼教的改革,但由于这一活动的普及性,人们在投壶活动中并未拘泥于此,传统的投壶形式仍然博行于世。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士大夫及文士儒生的社会交往中,投壶更是常见的娱乐体育活动之一,且投壶的形式更为多样化,娱乐形式更为浓厚。据明人侯珦《投壶奏矢》的记载,当时的投法达到了140种。可见后来的投壶活动已经冲破了旧的藩篱,有相当的创新。

到了清朝末年,传统的投壶活动还在宫中流传。现在北京中山公园内“来今雨轩”北面的十字形亭子,原来就叫“投壶亭”,为明清两代帝王投壶演礼的地方。公园内还保存着六只明清时期的铜质投壶。在国内不少的博物馆内,也还保存有古代的投壶用具。

投壶几经演变,流传了两千多年,作为一项“古礼”,士大夫们认为符合其生活方式,乐于接受;而作为一种雅致的娱乐,又可修身养性,健身延年。及至今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历史悠久的投壶活动又在许多地方逐渐地兴起了。